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清]章學誠,呂思勉 評,李永圻 張耕華 導讀整理 頁數(shù):331 字數(shù):39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自中西文明發(fā)生碰撞以來,百余年的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設即無可避免地擔負起雙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脈絡,已成為我們理解并提升自身要義的借鏡,整理和傳承中國文明的傳統(tǒng),更是我們實現(xiàn)并弘揚自身價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匯,乃是塑造現(xiàn)代中國之精神品格的必由進路?!段氖吠x》是清朝乾、嘉時代著名學者章學誠的著作。章學誠(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實齊,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是著名的史學家,曾經為和州永清縣和亳州編寫縣志和州志,又編寫《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遺書》,從中選出精要部分為《文史通義》,后附《校讎通義》。本書是一部開新學術風氣的著作,書中主張借古通今,所論涉及史學、文學、校讎學等多種領域,創(chuàng)見頗多?!?/pre>書籍目錄
導讀整理說明大梁本《文史通義》原序卷一 內篇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書教上 書教中 書教下 詩教上 詩教下 經解上 經解中 經解下卷二 內篇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學上 原學中 原學下 博約上 博約中 博約下 言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卷三 內篇三 史德 史釋 史注 傳記 習固 朱陸 文德 文理 文集 篇卷 天喻 師說 假年 感遇 辨似卷四 內篇四 說林 知難 釋通 橫通 繁稱 匡謬 質性 黠陋 俗嫌 針名 砭異 砭俗卷五 內篇五 申鄭 答客問上 答客問中 答客問下 答問,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浙東學術 婦學 《婦學》篇書后 詩話卷六 外篇 方志立三書議 州縣請立志科議 地志統(tǒng)部 《和州志·皇言紀》序例 《和州志·官師表》序例 《和州志·選舉表》序例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和州志·輿地圖》序例 《和州志·田賦書》序例 《和州志·藝文書》序例 《和州志·政略》序例 《和州志·列傳》總論 《和州志·闕訪列傳》序例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上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中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下 《和州志·文征》序例卷七 外篇二 《永清縣志·皇言紀》序例 《永清縣志·恩澤紀》序例 《永清縣志·職官表》序例 《永清縣志·選舉表》序例 《永清縣志·士族表》序例 《永清縣志·輿地圖》序例 《永清縣志·建置圖》序例 《永清縣志·水道圖》序例 《永清縣志·六書》例議 《永清縣志·政略》序例 《永清縣志·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列女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闕訪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前志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文征》序例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上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中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下 《亳州志·掌故》例議上 《亳州志·掌故》例議中 《亳州志·掌故》例議下卷八 外篇三 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一書 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二書 與甄秀才論《文選》義例書 修志十議 《天門縣志·藝文考》序藝文論附 《天門縣志·五行考》序 《天門縣志·學校考》序 與石首王明府論志例 記與戴東原論修志 報廣濟黃大尹論修志書 覆崔荊州書 為張吉甫司馬撰《大名縣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荊州府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石首縣志》序 書《武功志》后 書《朝邑志》后 書《吳郡志》后 書《姑蘇志》后 書《灤志》后 書《靈壽縣志》后附錄《文史通義》版本《文史通義評》序章節(jié)摘錄
或日:子言學術功力必兼性情,為學之方不立規(guī)矩,但令學者自認資之所近與力能勉者而施其功力,殆即王氏良知之遺意也。夫古者教學,自數(shù)于方名,誦《詩》舞《勺》,各有一定之程,不問人之資近與否,力能勉否。而子乃謂人各有能有所不能,不相強也,豈古今人有異教與?答日:今人為學,不能同于古人,非才不相及也,勢使然也。自官師分而教法不合于一,學者各以己之所能私相授受,其不同者一也。且官師既分,則肄習惟資簡策,道不著于器物,事不守于職業(yè),其不同者二也。故學失所師承,六書九數(shù),古人幼學皆已明習,而后世老師宿儒,專門名家,殫畢生精力求之,猶不能盡合于古,其不同者三也。天時人事,今古不可強同,非人智力所能為也。然而六經大義,昭如日星,三代損益,可推百世。高明者由大略而切求,沈潛者循度數(shù)而徐達。資之近而力能勉者,人人所有,則人人可自得也,豈可執(zhí)定格以相強歟!王氏“致良知”之說,即孟子之遺言也。良知日致,則固不遺功力矣。朱子欲人因所發(fā)而遂明,孟子所謂察識其端而擴充之,胥是道也。而世儒言學,輒以良知為諱,無亦懲于末流之失,而謂宗指果異于古所云乎?編輯推薦
《文史通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