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9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梁啟超 頁數(shù):18,437頁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傳統(tǒng)學術,經(jīng)歷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從清末民初起,涌現(xiàn)出了一批大師級的學者。他們以淵深的國學根底,融通中西,不僅擘劃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更開創(chuàng)了一種圓融通博且富于個性特征的治學門徑與學術風范,而后者也正是當今學術界,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曲折后出現(xiàn)的“世紀回眸”熱潮所尤為心儀的核心問題。本叢書輯取其中尤具開創(chuàng)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約請當今著名專家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橥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tài),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xiàn)大師們的學術個性。相信這一設計,會比單出原著,或籠統(tǒng)抽繹當時學風特點,來得更切近可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經(jīng)典之作,導讀為鞭辟人里的精賅之論,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這也許是本叢書有別于坊間同類叢書不可替代的特點而彌足珍藏。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梁啟超先生擬撰的《中國佛教史》的未定稿,其特點是從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中國佛教的興衰流變,以及相關的事項予以扼要的闡述。
書籍目錄
《佛學研究十八篇》導讀
佛學研究十八篇
1 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
2 佛教之初輸入
3 印度佛教概觀
4 佛陀時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綱要
5 佛教與西域
6 又佛教與西域
7 中國印度之交通
8 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fā)展
9 翻譯文學與佛典
10 佛典之翻譯
……
附錄一 《林乘起信論考證》序
附錄二 佛教心理學淺測
附錄三 支那內(nèi)學院精校本《玄奘傳》書后
附錄四 《大寶積經(jīng)·迦葉品》梵藏漢文六種合刻序
章節(jié)摘錄
唐玄奘三藏孤游天竺,十有七年,歸而譯書千三百卷,為我學界第一恩人。而其所最服膺者為戒賢顯識之論,于是大闡之,立“法相宗”,亦稱“唯識宗”。其弟子窺基最能傳其學,基住持慈恩寺,故此宗或稱“慈恩宗”焉。自“十地宗”成立以后,華嚴研究日盛,唐法藏(賢首國師)與實叉難陀重譯《華嚴》,乃大闡揚之,立“華嚴宗”,亦可謂中國自創(chuàng)之宗也。此后宗密(圭峰)、澄觀(清涼)盛弘其業(yè)。自慧遠提倡念佛,至唐善導大成之,是為“凈土宗”。自道安提倡戒律,至唐道宣大成之,是為“律宗”。自唐善無畏、金剛智傳授密咒真言,是為“密宗”。此諸宗皆盛于唐,而其傳最廣而其流最長者,則“禪宗”也。相傳佛滅度后,以衣缽授大迦葉,心心相傳,歷二十八代而至達摩。達摩以梁時至中國,更不譯經(jīng)說教,惟物色傳法之人,六傳而至唐慧能(六祖大鑒禪師),乃大弘之,直指一心,不立語言文字,號為“禪宗”,亦稱“心宗”。 其徒南岳讓、青原思傳之,后為衍為“云門”、“法眼”、“臨濟”、“溈仰”、“曹洞”之五宗,數(shù)百年間,遍天下焉。此宗雖稱來自印度,然自六祖以前,既一無傳布,則雖謂中國自創(chuàng)之宗焉可耳。禪宗與“天臺”、“華嚴”、“法相”皆極盛于唐,彼三者稱“教下三家”,禪宗則稱“教外別傳”,此為唐代之重要事業(yè)。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