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清)余懷 頁數:138 字數:106000 譯者:李金堂 注解
Tag標簽:無
前言
《板橋雜記》與《三吳游覽志》的作者余懷(1616-1696),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一號廣霞,又號壺山外史、寒鐵道人,晚年自號持老人。原籍福建莆田,長期寓居南京。因此,常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 ∮鄳焉诿魅f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七月十四日。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六月二十日(荷花誕日)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尤侗(悔庵)《挽余曼翁八絕句》之二云:“老來健在正堪夸,序齒居然先子牙。何意道場終九九,并非太歲在龍蛇?!保ā遏摭S倦稿》卷九) 余懷生活的時代,正是明末清初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他的一生,經歷十分曲折。以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清軍占領南京、南明福王弘光政權滅亡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16——1645,即余懷三十歲前。他熟讀經史,學識淵博,有匡世之志,文名震南都。南京國子監(jiān)(南雍),規(guī)模巨大。為參與南都鄉(xiāng)試,東南數省學子,常聚學于此。余懷亦曾游學南雍。而與試名列榜首者,多為余懷、湖廣杜溶(于皇)、江寧白夢鼐(仲調),人稱“余杜白”(金陵俗稱染色名“魚肚白”之諧音)。當時,官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的吳偉業(yè)(駿公),十分欣賞這位才情俊逸的文學少年,寫了一闋《滿江紅·贈南中余澹心》:“綠草郊原,此少俊、風流如畫。盡行樂、溪山佳處,舞亭歌榭。石子岡頭聞奏伎,瓦官閣外看盤馬。問后生、領袖復誰人,如卿者? 雞籠館,青溪社,西園飲,東堂射。捉松枝麈尾,做些聲價。賭墅好尋王武子,論書不減蕭思話。聽清談、逼人來,從天下?!保ā睹反逶娂ぴ娪唷罚 〕绲澥旮剑?640)、十四年辛巳(1641),由于他才名遠播,備受稱道,被曾任明南京兵部尚書的范景文(質公)邀入幕府,負責接待四方賓客并掌管文書,如唐代牛僧孺之于杜牧。這時,他二十五、六歲。余懷以布衣入范幕,既表明范對他才干的賞識,也表明余懷與范同有濟世之志,而非普通文士可比。
內容概要
秦淮河畔,長板橋邊,歌女名妓情思萬種,志士才子風度翩翩。隨著朝代的更迭,一切歸于破滅,志士隱跡沉淪,歌女流落星散。本書真實記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體形象和悲劇命運,敘述了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動人故事。
作者簡介
余懷
《板橋雜記》與《三吳游覽志》的作者余懷(1616-1696),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一號廣霞,又號壺山外史、寒鐵道人,晚年自號?持老人。原籍福建莆田,長期寓居南京。因此,常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
余懷生于明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七月十四日。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3)六月二十日(荷花誕日)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尤侗(悔庵)《挽余曼翁八絕句》之二云:“老來健在正堪夸,序齒居然先子牙。何意道場終九九,并非太歲在龍蛇?!保ā读箭S倦稿》卷九)
余懷生活的時代,正是明末清初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他的一生,經歷十分曲折。以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清軍占領南京、南明福王弘光政權滅亡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16-1645,即余懷三十歲前。他熟讀經史,學識淵博,有匡世之志,文名震南都。南京國子監(jiān)(南雍),規(guī)模巨大。為參與南都鄉(xiāng)試,東南數省學子,常聚學于此。余懷亦曾游學南雍。而與試名列榜首者,多為余懷、湖廣杜?(于皇)、江寧白夢鼐(仲調),人稱“余杜白”(金陵俗稱染色名“魚肚白”之諧音)。當時,宮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的吳偉業(yè)(駿公),十分欣賞這位才情俊逸的文學少年,寫了一闋《滿江紅?贈南中余澹心》:“綠草郊原,此少俊、風流如畫。盡行樂、溪山佳處,舞亭歌謝。石子岡頭聞奏伎,瓦官閣外看盤馬。問后生、領袖復誰人,如卿者?雞籠館,青溪社,西園飲,東堂射。捉松枝麈尾,做些聲價。賭墅好尋王武子,論書不減蕭思話。聽清談、??逼人來,從天下?!保ā睹反逶娂?詩余》)
崇禎十三年庚辰(1640)。十四年辛已(1641),由于他才名遠播,備受稱道,被曾任明南京兵部尚書的范景文(質公)邀入幕府,負責接待四方賓客并掌管文書,如唐代牛僧孺之于杜牧。這時,他二十五、六歲。余懷以布衣人范幕,既表明范對他才干的賞識,也表明余懷與范同有濟世之志,而非普通文士可比。
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復社在蘇州虎丘召開大會。大會由鄭元勛(超宗)、李雯(舒章)主盟。龔鼎孳、方以智、冒襄、杜?、鄧漢儀等復社名流均與會。朱懷也參加了虎丘之會。(《社事始末)
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占北京,明朝滅亡。五月,福王朱由崧繼位南京,建元弘光。馬士英把持朝政,引用閹黨阮大鋮,排斥忠良,煽構黨禍,大肆迫害東林與復社人士。南京成了黨爭的中心。余懷積極參加了反對馬、阮的斗爭。后來,他回憶說:“余時年少氣盛,顧盼自雄,與諸名士厲東漢之氣節(jié),?六朝之才藻,操持清議,矯激抗俗。布衣之權重于卿相?!彼终f:甲、乙之際,“閹兒得志,修怨報仇,目余輩為黨魁,必盡殺乃止。余以營救周(鑣)、雷(?祚)兩公,幾不免虎口?!保ā锻思肪矶?br />余懷辭世以后,尤侗挽詩有云:“贏得人呼余杜白,夜臺同看《黨人碑》。”前一句寫文采,后一句寫氣節(jié),可為他前半生的寫照。順治二年乙酉(1645)五月,清軍占領南京,弘光小朝廷滅亡。余懷的生活經歷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
第二階段:1645-1696,余懷三十歲直至去世。清軍占領南京,余懷因而破產喪家。隨之而來的,是滿族統(tǒng)治者以血腥屠殺為手段強制推行剃發(fā)與更換服制的種族文化專制政策。抵抗沒有力量,投降無法接受,唯一的出路,就是以道裝為掩飾,流亡他鄉(xiāng)。長時期的顛沛流離,是他這時期生活的主要特點。從順治年間直到康熙初年,他經常奔走于南京、蘇州、嘉興一帶,以游覽為名,聯絡志同道合者,進行抗清復明的活動。留存至今這時期余澹心的詩歌,在宣泄喪家失國的悲痛、表述抗爭復國的壯志,以及流露期盼勝利的心情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篇章。
順治十六年已亥(1659),鄭成功在南京城下嚴重受挫,轉而經營臺灣;十八年辛丑(1661),明永歷帝被吳三桂擒獲,次年被殺。與此同時,清政府制造了一系列大案,抗清勢力幾被摧殘殆盡。余懷復明的希望終于破滅。
從康熙八年巴西(1669)起,余懷隱居吳門,以賣文為生。同時,精力集中于學術著作方面。他的老友尤侗寫了一閡仿吳梅村的《滿江紅》,生動描繪了他的落魄凄苦之狀:“滿目凄涼汾水雁,半頭霜雪燕臺馬。問何如變姓隱吳門,吹蕭者?”(《百末詞》卷四)他也承認:“頹然自放,憔悴行吟。風流文采,非復曩時?!保ā锻思肪矶┤欢?,正如他的好友吳綺(園次)所說:“慷慨長懷吊古心,顛狂不改凌云氣?!保ā读洲ヌ萌肪硎模┧淌苤撵`上的巨大苦痛,堅守明遺民的身份,拒不出仕,不與清政府合作。他的許多著作,都不書清朝年號。這種守身如玉的崇高氣節(jié),不忘故國的高尚情懷,十分難能可貴。他家鄉(xiāng)的后學稱頌他“高風亮節(jié),可比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諸公”(1936年8月11日《莆田日報》余澹心先生逝世二百四十周年紀念特刊)。
余懷文采飛揚,學識淵博,著述等身。由于諸多原因,許多著作未能刊刻流傳,終而散佚?,F存的除《板橋雜記》與《三吳游覽志》外,還有:《甲申集》七卷、《五湖游稿》三卷、《平原吟稿》一卷、《楓江酒船詩》一卷(殘)、《七歌》一卷、《詠懷古跡》一卷、《戊申看花詩》一卷、《味外軒詩輯》一卷、《玉琴齋詞》一卷、《秋雪詞》一卷、《東山談苑》八卷、《四蓮華齋雜錄》八卷、《余子說史》八卷、《現林》一卷、《茶史補》一卷,以及《王翠翹傳》、《婦人鞋襪考》、《宮閨小名后錄》、《寄暢園聞歌記》,還有大批題辭、序跋、批語、尺犢,以及散見的詩詞等等。余懷嘗入范幕,卻未任官職,也未舉鄉(xiāng)試,終生為一介布衣。但是,他以文章、氣節(jié)而極有聲于時。著名的“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都很稱贊他的詩詞,王士?將他的《金陵懷古詩》與劉禹錫并稱。以氣節(jié)著稱的姜?、姜垓、葉襄、僧函可等人是他的知交,以詩文馳名的吳綺、陳維崧、曹溶、曹爾堪等人是他的好友,畫家王?、吳歷,戲曲家尤侗、李漁也是他的摯友?!短一ㄉ取返淖髡呖咨腥胃菍λ摹肮诺澜^學”推崇備至,亟思見面訂交。清朝初年諸多詩文集,都選錄他的詩作,評價頗高。在他逝世三百周年時,筆者曾撰文指出:“余懷的崇高品德,他詩文的卓越成就,是我們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一部分?!?/pre>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前言板橋雜記 序 上卷 雅游 中卷 麗品 珠市名姬附見 下卷 軼事 附錄一 附錄二 盒子會 后跋三吳游覽志 序章節(jié)摘錄
板橋雜記 序 或問余曰:“《板橋雜記》何為而作也?”余應之曰:“有為而作也。”或者又曰:“一代之興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錄者何限。而子唯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不已荒乎?”余乃聽然而笑曰:“此即一代之興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狹邪之是述、艷冶之是傳也。金陵古稱佳麗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風流甲于海內。白下青溪,桃葉團扇,其為艷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樓以處官妓;淡煙、輕粉、重譯、來賓……稱一時韻事”。自時厥后,或廢或存,迨至三百年之久.而古跡浸湮,所存者惟南市、珠市及舊院而已。南市者,卑眉妓所居;珠市間有殊色;若舊院,則南曲名姬、上廳行首皆在焉。余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宜春之弟子。而猶幸少長承平之世,偶為北里之游。。長板橋邊,一吟一詠,顧盼自雄。所作歌詩,傳誦諸姬之口,楚、潤相看,態(tài)、娟互引,余亦自詡為平安杜書記也。鼎革以來,時移物換。十年舊夢,依約揚州;一片歡場,鞠為茂草。紅牙碧串,妙舞輕歌,不可得而聞也;洞房綺疏,湘簾繡幕,不可得而見也;各花瑤草,錦瑟犀毗,不可得而賞也。間亦過之,蒿藜滿眼,樓館劫灰,美人塵土。盛衰感慨,豈復有過此者乎!郁志未伸,俄逢喪亂,靜思陳事,追念無因。聊記見聞,用編汗簡,效《東京夢華》之錄,標崖公蜆斗之名。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