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0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徐慕云 頁數(shù):32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戲劇史》是中國第一部完備的戲劇史,敘述了起自周秦時代的優(yōu)伶,迄于民國以來的“花部”和話劇。重視戲劇的演出實踐,從表演著眼,以專章詳述角色、唱腔、切面、后臺等,又從橫的方面,撰述了秦腔、昆曲、越劇、話劇等十一種各地各類的戲劇史。 除史之外,《中國戲劇史》同時又開展戲曲研究,是集研究、劇史于一體的著作。是書卷三至卷五,即屬研究性質。卷三為《戲劇之組合》,卷四為《臉譜、服裝在劇中之特殊功用》,卷五為《戲劇之評價與其藝術之研究》。這三卷搜羅之廣博,論斷之精審,即使后來的專著也無出其右。
書籍目錄
《中國戲劇史》導讀躲齋鄭序自序凡例卷一 古今優(yōu)伶劇曲史第一章 周秦時代之優(yōu)伶第二章 漢魏之優(yōu)人第三章 六朝之戲曲南朝北朝 第四章 唐代之戲曲 第五章 五代時之戲劇 第六章 宋代之戲劇南北曲雜劇滑稽戲說書影戲傀儡戲 第七章 元代之戲劇元之南北曲元劇之編制元代之傳奇南北戲之腳色 第八章 明代之戲劇南北劇之消長明代之傳奇 第九章 清代及民國以來之戲劇 第十章 清代之南府卷二 各地、各類劇曲史 第一章 秦腔秦腔之板眼與腔調第二章 昆曲第三章 高弋第四章 漢劇第五章 粵劇第六章 川劇第七章 越劇第八章 山西梆子第九章 河南梆子第十章 皮黃劇第十一章 話劇中國話劇運動發(fā)展史一 新劇與文明戲二 “五四”后的愛美劇三 感傷主義的戲劇四 新興戲劇運動五 大眾化的戲劇卷三 戲劇之組合第一章 角色之分類(A) 生之類別(B) 旦之類別(C) 凈之類別(D) 丑之類別(E) 坤伶(F) 武行第二章 場面之組織(A) 文場(B) 武場皮黃劇文場之繁難及其歷史之沿革皮黃各種板別之命名第三章 后臺之組織(A) 管事(B) 管箱(C) 彩頭 煙火(D) 后臺規(guī)則(E) 后臺忌諱(F) 后臺所供之祖師第四章 戲裝、盔頭、靶子等名稱(A) 大衣箱中服裝之名稱(B) 二衣箱中服裝之名稱(C) 盔頭箱中各物之名稱(D) 靶子箱中各物之名稱(E) 胡須靴鞋之各種名稱(F) 梳妝臺上各物之名稱(G) 砌末物件之名稱卷四 臉譜服裝在劇中之特殊功用第一章 臉譜如何表明忠奸善惡 ?。ˋ) 臉譜之歷史及功用(B) 臉譜之顏色及勾法(C) 臉譜之眉、眼、嘴、鼻、腦門五部第二章 服裝如何判別文武尊卑卷五 戲劇之評價與其藝術之研究第一章 中西劇之評價與比較第二章 中國戲劇之調查與整理一 組織國內戲劇調查團二 勿令畸形發(fā)展三 取締不良劇本由中宣部統(tǒng)一審查四 速編適應時代潮流之新劇本五 創(chuàng)設國家戲院六 創(chuàng)立國際戲劇陳列館七 注意戲校學生公民訓練八 組織中國戲劇公演團九 政府應優(yōu)待劇作家 第三章 六十年來故都名伶概述 第四章 對于戲劇之唱念音韻行腔等藝術之研究釋尖團字釋十三轍談十三轍說琴師說嗓二黃西皮難易之比較研究《空城計》孔明之稱呼述研究譚調之心得研究《打漁殺家》之江河海問題說回龍腔說“哪”字虛音京胡過門統(tǒng)一論談本戲與新戲 第五章 國家戲院之創(chuàng)建及中央文化會對于劇運之推動中央創(chuàng)建國立戲劇音樂院之經過 第六章 國立戲劇學校之創(chuàng)立 第七章 北平戲曲學校史略
編輯推薦
《中國戲劇史》的價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國第一部完備的戲劇史,敘述了起自周秦時代的優(yōu)伶,迄于民國以來的“花部”和話劇。其次,它還非常重視戲劇的演出實踐,從表演著眼,以專章詳述角色、唱腔、切面、后臺等等,成為其一大特色。它又從橫的方面,撰述了秦腔、昆曲、越劇、話劇等十一種各地各類的戲劇史。 ——躲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