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劑學

出版時間:1997-1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作者:范碧亭  頁數:735  

前言

  根據國家教委

內容概要

  《中藥藥劑學(供中藥類專業(yè)用)》是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和審定的教材,供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中藥專業(yè)本科教學使用?!吨兴幩巹W(供中藥類專業(yè)用)》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有關修訂教學大綱的意見和規(guī)劃教材編寫基本原則,以及各院校教師們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所積累的經驗和提供的意見,首先對《中藥藥劑學》教學大綱進行了認真修訂,然后分工編寫,經統(tǒng)稿、定稿而成?!  吨兴幩巹W(供中藥類專業(yè)用)》在內容編寫上,力求突出中醫(yī)藥特色和當前藥劑的生產實際,充分吸收現代藥劑科學技術和新成果,刪去《中藥藥劑學》(1986年版)中部分重復與不切合實際的內容,增加液體藥劑、長效制劑和靶向給藥系統(tǒng),以及有關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輔料等內容,并嚴格遵循現行國家有關中藥管理法規(guī)。  《中藥藥劑學(供中藥類專業(yè)用)》在編排結構上,盡量注意到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緊密配合,對章節(jié)順序作了適當的組合。全書共二十四章,在“緒論”之后,大致可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中藥調劑基礎知識(2章);第二部分以藥劑制備基礎為主,配合浸出藥劑、液體藥劑等劑型(3~8章);第三部分為中藥劑型(9~19章);第四部分為藥劑與療效(20~23章);第五部分為實驗指導(24章)?!  吨兴幩巹W(供中藥類專業(yè)用)》在編寫過程中,雖然努力按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的要求編寫,但由于時間倉促,限于編者水平,難免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在使用過程中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修訂,不斷提高《中藥藥劑學》水平。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概述一、中藥藥劑學的性質與任務(一)中藥藥劑學的性質(二)中藥藥劑學的任務二、中藥藥劑學在藥學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三、藥物劑型選擇的基本原則(一)根據防治疾病需要選擇(二)根據藥物本身性質選擇(三)根據五方便的要求選擇四、藥劑學常用術語第二節(jié) 中藥藥劑學的發(fā)展一、古代中藥藥劑的簡況二、近代中藥藥劑的簡況三、現代中藥藥劑學的進展(一)國內中藥藥劑學的發(fā)展概況(二)國外藥劑學的發(fā)展概況第三節(jié) 藥物劑型的分類(一)按物態(tài)分類(二)按制法分類(三)按分散系統(tǒng)分類(叫)按給藥途徑與方法分類第四節(jié) 中藥藥劑工作的依據一、藥典(一)藥典的性質與作用(二)中國的藥典發(fā)展簡況(三)其他國家的藥典簡介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三、地區(qū)性藥品標準四、藥事法規(guī)(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二)新藥審批辦法(三)新藥審批辦法有關中藥的補充規(guī)定第五節(jié)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與藥品安全試驗規(guī)范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一)GMP的基本概念(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二、藥品安全試驗規(guī)范第二章 中藥調劑的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處方一、處方的概念二、處方的種類三、醫(yī)師處方的內容四、中藥處方與西藥處方(一)中藥處方(二)西藥處方第三節(jié) 中藥房的組織結構與管理一、中藥房的類型與任務二、中藥房各部(室)的工作內容(一)調劑部(室)的工作內容(二)制劑部(室)的工作內容(三)供應部(室)的工作內容三、中藥斗譜的排列原則四、調劑工作制度五、特殊藥品管理制度六、度量衡第四節(jié) 調劑用藥的供應一、飲片的供應二、中成藥的供應第五節(jié) 配方基本知識與要點一、審查處方(一)審查項目與處理(二)毒性藥與配伍禁忌藥(三)并開藥物與腳注二、調配處方三、復核與發(fā)藥第三章 藥劑衛(wèi)生第一節(jié) 概述一、藥劑衛(wèi)生的概念二、藥劑衛(wèi)生的基本要求三、預防藥劑污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第二節(jié) 制藥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管理一、中藥廠(制劑室)建設的基本要求二、空氣潔凈技術與應用(一)非層流型空調系統(tǒng)(二)層流潔凈空氣技術三、潔凈室的衛(wèi)生與管理第三節(jié) 滅菌方法與無菌操作一、F與Fn值在滅菌中的意義與應用(一)微生物致死時間曲線與D值(二)Z值(三)F值與FO值1.F值2.FO值二、物理滅菌法(一)干熱滅菌法1.火焰滅菌法2.干熱空氣滅菌法(二)濕熱滅菌法1.熱壓滅菌法2.流通蒸氣滅菌法與煮沸滅菌法3.低溫間歇滅菌法4.影響濕熱滅菌的因素(三)紫外線滅菌法(四)微波滅菌法(五)輻射滅菌法三、濾過除菌法(一)微孔薄膜濾器(二)垂熔玻璃濾器(三)砂濾棒四、化學滅菌法(一)氣體滅菌法1.環(huán)氧乙烷滅菌法2.甲醛蒸氣熏蒸滅菌法3.其他蒸氣熏蒸滅菌法(二)浸泡與表面消毒法1.醇類2.酚類3.表面活性劑4.氧化劑5.其他五、無菌操作法(一)無菌操作室的滅菌(二)無菌操作六、無菌檢查法1.無鹵檢查法2.中成約的微生物學與活螨檢查第四節(jié) 防腐與防蟲一、液體藥劑的防腐與防腐劑(一)防腐措施(二)防腐劑1.防腐劑的要求2.常用的防腐劑二、中藥固體類約劑的防腐與防蟲1.原約材處理2.輔料處理3.包裝材料處理4.控制生產過程污染5.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與個人衛(wèi)生6.建立必要的檢驗制度第四章 粉碎與篩析第一節(jié) 粉碎一、粉碎的目的二、粉碎的基本原理三、粉碎的方法(一)單獨粉碎與混合粉碎(二)干法粉碎與濕法粉碎(三)低溫粉碎四、粉碎器械(一)粉碎器械的種類1.研缽2.柴田式粉碎機3.萬能磨粉機4.球磨機5.流能磨6.羚羊角粉碎機(二)粉碎規(guī)則與粉碎器械的使用保養(yǎng)第二節(jié) 篩析一、篩析的目的二:、藥篩的種類與規(guī)格三、粉末的分等四、過篩與離析的器械(一)過篩器械與應用(二)離析器械與應用第三節(jié) 微粉學基礎知識一、微粉學的概念二、微粉的特性(一)粒子太小與形態(tài)1.粒子大小與測定2.粒子形態(tài)(二)微粉的比表面積(三)微粉的密度與孔隙率1.微粉的密度2.孔隙率(四)微粉的流動性1.休止角2.流速(五)微粉的潤濕性與測定方法1.潤濕性2.接觸角的測定方法三、微粉化技術四、微粉學在藥劑中的應用(一)微粉理化特性對制劑工藝的影響Ⅱ.對混合的影響2.對分劑量的影響3.對可壓性的影響4.對片劑崩解的影響(二)微粉理化特性對制劑療效的影響第五章 散劑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散劑的制法一、一般散劑的制法(一)粉碎與過篩(二)混合(三)分劑量(四)包裝與貯存(五)舉例二、各類特殊散劑的制法(一)含毒性藥物的散劑(二)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劑(三)含液體藥物的散劑(四)眼用散劑三、散劑的質量檢查(一)混合均勻度檢查(二)粉末的細度測定(三)水分測定(四)散劑的裝量差異及其檢查法第六章 浸提、分離與濃縮、干燥第一節(jié) 藥材成分與療效的關系一、有效成分二、輔助成分三、無效成分四、組織物質第二節(jié) 浸提原理與影響因素一、浸提原理(一)浸潤與滲透階段(二)解吸與溶解階段(三)浸出成分擴散階段二、影響浸提的因素1.藥材粒度2.藥材成分3.浸提溫度4.浸提時間5.濃度梯度6.溶劑pH值7.浸提壓力8.新技術的應用第三節(jié) 常用浸提方法與設備一、藥劑中常用浸提溶劑(一)常用的溶劑1.水2.乙醇3.乙醚4.氯仿5.丙酮6.石油醚7.脂肪油8.甘油與丙二醇(二)浸提輔助劑1.酸2.堿3.甘油4.表面活性劑二、常用浸提方法與設備(一)煎煮法(二)浸漬法(三)滲漉法(四)回流法(五)水蒸氣蒸餾法(六)超臨界流體提取法第四節(jié) 常用精制方法一、水提醇沉淀法二、醇提水沉淀法三、透析法四、鹽析法第五節(jié) 固體與液體的分離一、沉降分離法二、離心分離法(一)離心機的分類(二)常用的離心機三、濾過分離法(一)濾過機理(二)濾過速度與影響因素(二)濾過方法與設備1.常壓濾過2.減壓濾過3.加壓濾過4.薄膜濾過第六節(jié) 濃縮一、影響濃縮效率的因素(一)傳熱溫度差的影響(二)傳熱系數(K)的影響二、濃縮方法與設備(一)常壓蒸發(fā)(二)減壓蒸發(fā)(三)薄膜蒸發(fā)(四)多效蒸發(fā)第七節(jié) 干燥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一)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質(二)干燥速率與干燥速率曲線二、影響干燥的因素(一)被干燥物料的性質(二)干燥介質的溫度、濕度與流速(三)干燥速度與干燥方法(四)壓力三、干燥方法與設備(一)烘干法(二)鼓式干燥法(三)帶式干燥法(四)吸濕干燥法(五)沸騰干燥法(六)噴霧干燥法(七)減壓干燥法(八)冷凍干燥法(九)紅外線干燥法(十)微波干燥法第七章 浸出藥劑第一節(jié) 概述一、浸出藥劑的概念二、浸出藥劑的特點三、浸出藥劑的劑型種類第二節(jié) 湯劑、煮散與茶劑一、湯劑(一)概述(二)湯劑的制法與影響質量因素(三)煎煮過程對藥效的影響(四)湯劑劑型改進的研究進展(五)湯劑舉例二、煮散(一)概述(二)中藥煮散的制法(三)中藥煮散舉例三、茶劑(一)概述(二)茶劑的類型與制法(三)茶劑的質量檢查(四)茶劑舉例第三節(jié) 中藥合劑(含口服液)一、概述二、中藥合劑的制法三、中藥合劑舉例第四節(jié) 糖漿劑一、概述二、糖漿劑的分類三、糖漿劑的制法四、糖漿劑的質量要求與討論五、糖漿劑舉例第五節(jié) 煎膏劑一、概述二、煎膏劑的制法(一)輔料的選擇與處理1.蜂蜜2.蔗糖(二)煎膏劑的制法三、煎膏劑的質量要求與討論四、煎膏劑舉例第六節(jié) 藥酒與酊劑一、概述二、藥酒的制法三、酊劑的制法四、藥酒與酊劑的質量要求與討論五、藥酒與酊劑舉例第七節(jié) 流浸膏劑與浸膏劑一、概述……第八章 分散技術與液體藥劑第九章 注射劑(附滴眼劑)第十章 外用膏劑第十一章 栓劑第十二章 膠劑第十三章 膠囊劑第十四章 丸劑第十五章 顆粒劑第十六章 片劑第十七章 氣霧劑與其他氣體藥劑第十八章 其他劑型第十九章 長效制劑、速效制劑與靶向給藥系統(tǒng)第二十章 中藥制劑的穩(wěn)定性第二十一章 中藥制劑的生物有效性第二十二章 藥物的配伍變化第二十三章 中藥新藥的研制第二十四章 中藥藥劑學實驗指導附錄 藥劑常用輔料

章節(jié)摘錄

  五、滴丸制備的理論探討 ?。ㄒ唬┧幬镌诨|中的分散狀態(tài)  1.固體藥物  (1)形成固體溶液。固體溶液乃是固體溶質(主藥)溶解于固體溶劑(基質)中而成。其中主藥呈分子或膠體分散。有的呈均勻透明,故稱玻璃溶液。 ?。?)形成微細晶粒。某些難溶性藥物與水溶性基質熔成溶液,但在冷卻時,因為溫度下降,溶解度小,藥物會部分或全部析出。由于驟冷條件,基質粘度迅速增大,藥物來不及集聚成完整的晶體,只能以膠態(tài)或微細狀的晶體析出。 ?。?)多晶型藥物在制成滴丸過程中,通過熔融、驟冷等,常可形成亞穩(wěn)定型結晶或無定型粉末,因而增大藥物的溶解度。  2.液體藥物 ?。?)形成固態(tài)凝膠。滴丸使液體藥物固化成固態(tài)凝膠,如蕓香油滴丸,主藥蕓香油,基質硬脂酸鈉及少量蟲蠟與水,藥物與基質攪勻后加熱回流至全部熔融,在65℃恒溫下滴人1%的硫酸溶液中,冷卻成丸。 ?。?)形成固態(tài)乳劑。在熔融基質中加入不溶性的液體藥物,再加入界面活性劑,攪拌,使形成均勻的乳劑,其外相是基質,內相是液體藥物。如牡荊油滴丸,將牡荊油用吐溫-80作界面活性劑,在熱的明膠液中制成乳劑后滴制?! 。?)液體藥物亦可被基質吸收。如聚乙二醇6000可容納5%~10%的液體。 ?。ǘ┩柚亍 ≈谱鞯瓮钑r藥液自滴管口自然滴出,液滴的重量即是丸重。

編輯推薦

  《中藥藥劑學(供中藥類專業(yè)用)》是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中的一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藥藥劑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