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作者:蔡福養(yǎng) 編 頁數(shù):13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為了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yī)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衛(wèi)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中醫(yī)藥教材編審會議。首次成立了全國高等中醫(y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組成32門學科教材編審小組。根據(jù)新修訂的中醫(yī)、中藥、針灸各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修訂了各科教學大綱。各學科編審小組根據(jù)新的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地進行了新教材的編寫。在各門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貫徹了一九八二年四月衛(wèi)生部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中醫(yī)醫(yī)院和高等中醫(yī)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汲取了前幾版教材的長處,綜合了各地中醫(yī)院校教學人員的意見;力求使這套新教材保持中醫(yī)理論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繼承和發(fā)揚的關系;在教材內容的深、廣度方面,都從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出發(fā),注意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具有與本門學科發(fā)展相適應的科學水平;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同時又盡量減少了各學科間教材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和某些脫節(jié)。通過全體編寫人員的努力和全國中醫(yī)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陸續(xù)編寫完畢。 本套教材計有醫(yī)古文、中國醫(yī)學史、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講義、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溫病學、中醫(yī)各家學說、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外科學、中醫(yī)兒科學、中醫(yī)婦科學、中醫(yī)眼科學、中醫(yī)耳鼻喉科學、中醫(yī)傷科學、針灸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針灸醫(yī)籍選、各家針灸學說、推拿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三十二門。其中除少數(shù)教材是初次編寫者外,多數(shù)是在原教材,特別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礎上充實、修改而編寫成的。所以這套新教材也包含著前幾版教材編寫者的勞動成果在內。
書籍目錄
1.概論中醫(yī)耳鼻咽喉口齒科簡史2.耳科2.1 耳科概述2.1.1 耳與臟腑經絡的關系2.1.2 耳病的病因病理概述2.1.3 耳病的辨證要點2.1.4 耳病的治療概要2.2 耳科疾病2.2.1 耳癤、耳瘡2.2.2 旋耳瘡2.2.3 耳殼流痰附斷耳瘡2.2.4 耳脹、耳閉2.2.5 膿耳2.2.6 膿耳變證2.2.7 耳鳴、耳聾2.2.8 耳眩暈2.2.9 異物入耳2.2.10 耵耳3.鼻科3.1 鼻科概述3.1.1 鼻與臟腑經絡的關系3.1.2 鼻病的病因病理概述3.1.3 鼻病的辨證要點3.1.4 鼻病的治療概要3.2 鼻科疾病3.2.1 鼻療3.2.2 鼻疳3.2.3 傷風鼻塞3.2.4 鼻窒3.2.5 鼻槁3.2.6 鼻鼽3.2.7 鼻淵3.2.8 鼻息肉3.2.9 鼻損傷3.2.10 鼻衄3.2.11 鼻腔異物4.咽喉科4.1 咽喉科概述4.1.1 嘲喉與臟腑經絡的關系4.1.2 咽喉病的病因病理概述4.1.3 咽喉病的辨證要點4.1.4 咽喉病的治療概要4.2 咽喉科疾病4.2.1 風熱乳蛾4.2.2 虛火乳蛾4.2.3 風熱喉痹附風寒喉痹4.2.4 虛火喉痹4.2.5 喉癰4.2.6 陰虛喉癬4.2.7 急喉痦4.2.8 急喉風4.2.9 慢喉痦4.2.10 梅核氣4.2.11 骨鯁5.口齒科5.1 口齒科概述5.1.1 口齒與臟腑經絡的關系5.1.2 口齒病的病因病理概述5.1.3 口齒病的辨證要點5.1.4 口齒病的治療概要5.2 口齒科疾病5.2.1 牙痛附齲齒牙痛5.2.2 牙癰5.2.3 牙咬痛5.2.4 牙宣5.2.5 飛揚喉5.2.6 口瘡5.2.7 口糜5.2.8 唇風5.2.9 骨槽風6.耳鼻咽喉口齒科常見腫瘤6.1 耳鼻咽喉口齒科常見瘤癥6.2 耳鼻咽喉口齒科常見癌癥7.附篇7.1 耳鼻咽喉口齒的檢查法7.1.1 耳的檢查法7.1.2 鼻的檢查法7.1.3 咽喉的檢查法7.1.4 口齒的檢查法7.2 耳鼻咽喉口齒科常用治療手術7.2.1 鼓膜切開術7.2.2 咽鼓管金屬導管吹張法7.2.3 下鼻甲注射法7.2.4 后鼻孔填塞止血法7.2.5 上頜竇穿刺沖洗法7.2.6 鼻息肉摘除術7.2.7 咽部膿腫切開排膿術8.附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