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保羅·杰克遜 頁數(shù):224 譯者:朱海辰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把諸如織物、紙板、塑料、金屬等二維片材制作成三維形態(tài)時,許多設計師都會采用折疊這一技巧。折疊,可以被廣泛運用在建筑、陶瓷、時裝、平面設計、室內(nèi)設計、珠寶設計、產(chǎn)品設計和紡織品設計等領域。
《從平面到立體——設計師必備的折疊技巧》這本獨特、實用的折疊技巧書解釋了折疊這一技巧的關鍵,例如褶皺表面、曲線折疊和起皺等等,《從平面到立體——設計師必備的折疊技巧》中介紹了七十多種技巧,均由大量攝影圖片、折縫圖解清晰地進行逐步講解。
保羅·杰克遜自1982年就成了一位專業(yè)的折紙和紙藝藝術家,他出版的關于紙藝和工藝方面的書超過30本。他已經(jīng)在英國、德國、比利時、美國、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國高校的設計課堂上講授過折疊技巧。他也是許多國際知名大公司的折疊藝術顧問,如耐克公司和西門子公司。
作者簡介
保羅·杰克遜(Paul
Jackson)出生在英國利茲附近。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已經(jīng)成了一名專業(yè)的紙藝藝術家和設計師。保羅·杰克遜專業(yè)經(jīng)歷豐富:寫過30多本關于折紙和紙藝的書,在50多所藝術和設計類高校講授過折紙技巧。為印刷、電視和其他媒介完成了許多模型制作項目。擔任耐克、西門子等公司的顧問。在全球各地的畫廊和博物館展出他的折紙藝術作品。2000年他遇見了美里·戈藍(Miri
Golan)——以色列折紙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和董事。二人結婚后,保羅·杰克遜從倫敦遷至特拉維夫,在那里繼續(xù)著他的國際性工作。
保羅獲得了蘭切斯特理工學院美術專業(yè)的榮譽學士學位(現(xiàn)名考文垂大學)。并獲得了斯萊德美術學院實驗媒體部美術專業(yè)的藝術碩士學位。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他休假了一段時間,獲得了克蘭菲爾德大學包裝設計專業(yè)的榮譽學士學位。
書籍目錄
00 標記
介紹
如何使用本書
01 基礎概念
1.1 劃分紙張
1.1.1 直線型劃分:16份
直線型劃分:32份
直線型劃分:64份
1.1.2 旋轉(zhuǎn)劃分:16份
變化旋轉(zhuǎn):16份
變化旋轉(zhuǎn):32份
1.1.3 對角線劃分
1.1.4 網(wǎng)格劃分
1.2 對稱重復
1.2.1 平移
1.2.2 反射
1.2.3 旋轉(zhuǎn)
1.2.4 滑動反射
1.8 拉伸和傾斜
1.3.1 拉伸
1.3.2 傾斜
1.4 多邊形
02 基礎褶皺
2.1 手風琴褶皺
2.1.1 線型
2.1.2 旋轉(zhuǎn)
2.1.3 圓柱體和圓錐體
2.2 片褶皺
2.2.1 線型
2.2.2 旋轉(zhuǎn)
2.2.3 反射
2.2.4 圓柱體和圓錐體
2.3 盒形褶皺
2.3.1 線型
2.3.2 旋轉(zhuǎn)
2.3.3 圓柱體和圓錐體
2.4 增量褶皺
03 其他褶皺
3.1 螺旋褶皺
3.1.1 簡單的螺旋
3.1.2 盒形螺旋
8.2 聚集褶皺
:L2.1 手風琴褶皺
3.2.2 刀片褶皺
3.3 扭曲褶皺
04 V形褶皺
4.1 基礎的V形褶皺
4.2 徒手制作
4.3 變形
4.3.1 移動對稱線
4.3.2 改變V形褶皺的角度
4.3.3 打破對稱
4.3.4 V形共存
4.4 V形疊加
4.4.1 徒手制作
4.4.2 變形
4.5 V形網(wǎng)格
4.5.1 徒手制作
4.5.2 變形
4.6 圓柱體V形
4.7 復雜的表面
05 拱形與拋物線形
5.1 X形拱形
5.2 V形拱
5.3 拋物線
5.3.1 基礎拋物線
5.3.2 變形
06 盒形與碗形
6.1 盒形
6.1.1 櫻花盒形
6.1.2 櫻花盒形變體
6.1.3 滾卷盒形
6.1.4 端角聚集
6.2 碗形
07 無折縫,或一條折縫
7.1 無折縫
7.1.1 無折縫變形
7.2 一條折縫
7.2.1 如何制作折斷
7.2.2 折斷變形
7.2.3 制作永久性的折斷
7.2.4 一條折縫變體
7.2.5 少于一條折縫
7.2.6 多于一條折縫
08 起皺
8.1 基礎技巧
8.1.1 基礎的方法
8.1.2 制作肋形體
8.1.3 制作一個模具
8.2 線型起皺
8.2.1 基礎的線型起皺方法
8.2.2 線型形態(tài)
8.3 旋轉(zhuǎn)起皺
8.3.1 基礎的旋轉(zhuǎn)起皺方法
8.3.2 旋轉(zhuǎn)形態(tài)
8.4 高階概念
8.4.1 三維形態(tài)
8.4.2 超級尺寸
8.4.3 起皺和變形
8.4.4 多層起皺
常見問題解答
關于作者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01 基礎概念基礎就是基礎。昨天的基礎將會成為明天的基礎?;A是恒定不變的,是建立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不變的根基。本章專門講解了折紙的基礎概念。這些常規(guī)的基礎概念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用的。花時間來學習本章,相信會有回報。當你進入到下一章以后,當你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折疊作品時,你會深切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是初學折疊,或者經(jīng)驗十分有限,我鼓勵你花足夠的時間來學習本章。但是,不要只是看著而已。要動手試做?;A概念不僅是有用的,而且也是非常適用的。這是因為。這些概念是必要而通用的,可以用無限的方法來修正、補充。相比而育。特殊、特別的折疊創(chuàng)意是較少被采用的。所以,看似有些自相矛盾:這可能是本書里最樸實的一章,但也是最宮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章?!盎A”不應該被誤解為“缺乏創(chuàng)造性”。1.1 劃分紙張把紙劃分成精確的、相等的長度或角度,再運用其他技巧,可以使紙張成型。折疊的位置可以用直尺和鉛筆做標記,但是,當你使用一種簡單而精確的折疊序列時。用手來做會更快速更精確:把紙劃分成一半,然后四分之一,然后八分之一,等等。此處講解的是用手折疊。我們在這里介紹16份、32份或64份,并不是因為這種分法天生有什么特別之處,而是因為它們把紙劃分了許多次,并且做起來十分容易。在你自己的工作中,可能需要把紙張劃分成10份、26份、54份,或者其他的分法,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先劃分成16份、32份或64份,然后剪掉多余的。不要被這里列出來的劃分方式所限制。
編輯推薦
《從平面到立體:設計師必備的折疊技巧》編輯推薦:讓我們從一張紙開始,尋找設計的靈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