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鄧福星 頁數(shù):19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長期以來,在國內(nèi)美術學研究領域,美術基礎理論研究一直相對滯后和薄弱。特別近幾十年來,中國美術發(fā)展十分迅速,許多新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問題亟待從理論上解決,在美術家及美術研究者活躍的思想中,不乏困惑、迷茫甚至混亂。美術基礎理論建設顯得尤其迫切、重要。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美術史論研究,主持過多項美術方面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同時還主編美術期刊,掌握美術研究前沿動態(tài)。自1993年始指導博士生至今.又對高校美術院系美術教學作了深入調(diào)研。本書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美術的特征、本質(zhì)、形態(tài)、發(fā)生、發(fā)展、創(chuàng)作、鑒賞、傳播等有關性狀和規(guī)律的專著。 為適應大學教材之用,在體例和行文上力求簡明、易讀,力避繁瑣枯澀。在保證適應從事美術實踐者閱讀內(nèi)容的基礎止,適當增加理論含量,以滿足從事美術史論研究和從事其他藝術、文化研究的讀者。其中,一般“概論”中所不設置的“美術批評”、 “美術史”、 “方法論”等有關節(jié)、曰在本書中均有深度闡述。 本書吸收以往有關成果,增補其不足。如強化美術特殊性的闡述,避除一般藝術共性的描述,拓展學術領域,吸納新的研究成果。如其中“美術的傳播(美術生態(tài)鏈)”、 “中西美術差異”、 “現(xiàn)代美術”是以往同類書中所不曾涉及的。 本書將是一本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學習美術理論的非常優(yōu)秀的教材,同時也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讀者提高美術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藝術欣賞能力必備的讀物。
作者簡介
鄧福星,主要學術資歷1978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師從王朝聞,先后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后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創(chuàng)辦《美術觀察》雜志社并任社長兼主編。曾擔任文化部高職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大展評委、國家圖書獎評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評委。全國藝術學科課題審定專家組成員、全國藝術類博士點設立審議評委、第五和第六屆全國文代會代表、第五屆全國美代會代表、全國美協(xié)理事。曾多次策劃、組織、主持全國及國際性美術展覽和學術活動?,F(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理事、當代中國畫研究會顧問。★主要學術成果主要從事美術史、美術理論研究、美術評論及書畫創(chuàng)作。碩士論文《繪畫的抽象性》被評為1986年優(yōu)秀論文,并人選中、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和《中國新文藝大系·理論卷》o博士論文《藝術前的藝術》提出“藝術起源與人類起源同步”的假說在學術界產(chǎn)生較大影響,已為多種高校教材所引用。倡導的“美術學”被國家教委采納,設立為二級學科。自1986年起任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研項目12卷本《中國美術史》副總主編(王朝聞任總主編),主持該項由全國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的研究和編纂工作,歷時17年完成,該書獲2001年度全國藝術類圖書一等獎。主持編撰的14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獲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基金一等獎。主編有《中國當代美術系列》、《中國民間美術基礎理論叢書》、《當代藝術美學文選》、《美術學文庫》、《中西美術比較十書》、《二十世紀學術大典·美術卷》等十幾種大型系列圖書。出版的學術著作有《藝術前的藝術》、《繪畫的抽象與抽象繪畫》《道在足下》《中國美術》等。譯著《油畫色彩教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何謂美術 第一節(jié) 美術的界定 一、“美術”一詞的由來 二、美術、藝術及造型藝術 第二節(jié) 美術的涵義 一、美術作為一種活動、行為 二、美術作為作品 三、美術作為觀念 第三節(jié) 美術的特征 一、美術特征之一:物質(zhì)性 二、美術特征之二:可讀性 三、美術特征之三:文化性 四、美術特征之四:獨創(chuàng)性 第四節(jié) 美術的本質(zhì) 一、人同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 二、決定美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三、決定獒術的基本特征 四、決定美術的價值第二章 美術的發(fā)生 第一節(jié) 探討的方法與途徑 一、文獻學方法 二、考古學方法 三、文化人類學方法 四、認識發(fā)生學方法 五、動物學方法 六、美學方法 第二節(jié) 美術發(fā)生的必要條件與形成要素 一、美術發(fā)生的必要條件 二、美術形成的要素 第三節(jié) 美術發(fā)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自意識的形成 一、自意識的形成 二、“自意識”使人和自然界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三、 “自意識”是美術發(fā)生的主要動力 四、“自意識”與最早的美術相互依存 五、“自意識”的混融性 第四節(jié) 人類第一件藝術品誕生于何時 一、考古發(fā)掘不能確證藝術的開端 二、人類第一件工具即人類第一件藝術品第三章 美術的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美術門類譜系 一、純美術 二、實用美術 三、附飾美術 四、美術門類譜系 第二節(jié) 美術表現(xiàn)形式的兩極 一、具象 二、抽象 三、在具象和抽象之間 第三節(jié) 中國美術的主要歷史形態(tài) 一、原始美術 二、陵墓美術 三、宗教美術……第四章 美術的生成第五章 美術的接受第六章 美術的傳播 第七章 美術的演變 第八章 美術的中西差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何謂美術何謂美術?一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要涉及很專業(yè)的知識。如果想作出準確而深入的回答,并非易事。本書中,將概要闡釋美術基礎知識、美術的基礎理論以及美術共時態(tài)的方方面面。溯古及今,縱橫中外,論述將由此展開。本章闡述的是:美術的界定、美術的涵義、美術的特征和美術的本質(zhì)。第一節(jié) 美術的界定我們先來考究“美術”一詞的由來。作為一個概念,它經(jīng)歷了相當漫長的歲月,從異國舶來,移入漢語后,又不斷地將所指聚攏、集中,直到成為具有當下意義的“美術”。此外,我們還應該了解與“美術”意義相近相關和完全相同的概念。一、“美術”一詞的由來“美術”這個名詞是上世紀初從西方傳人中國的。當時,擔任民國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在講話和文章中就頻頻使用“美術”這個詞。不過,他所謂的“美術”除了包括“建筑、雕刻、圖畫”以外,還包括詩和音樂,其涵義近似于今天我們所說的“藝術”。在西方,“藝術”(意大利語:arte,德語:kunst,法語:art)同“美術”本沒有嚴格的區(qū)分,拉丁語系使用“art”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它最初源于古羅馬的拉丁文“ars”。當時的古羅馬人使用“ars”時,也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涵義,而是泛指各種人工制作的產(chǎn)品,當然也包括音樂、文學、戲劇等,甚至還包括美術、魔術、醫(yī)學等等,用以和天然物相區(qū)別,很像中國古代的所謂“六藝”,即“百工技藝”。18世紀法國美學家阿貝·巴托在研究藝術形態(tài)時,把“藝術”分為三類,其中,把繪畫、雕塑、音樂、舞蹈和詩歸為“美的藝術”(finearts),這可能是“美術”一詞的直接來源。
后記
在中國美術學學科建設中,美術基礎理淪相對落后于美術史和美術批評的狀況,由來已久。除了其他的客觀原因外,就學科自身來說,基礎理論的進展更需要嚴肅的而非瞎說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成果的允實。我們誠然是站在先哲的肩膀上思考,它山之石,也固然不可不借,然而,倘若脫離活生生的美術現(xiàn)實,倘若把已有的——中國的和外國的理論生吞活剝地加以編織組合,這樣的所謂理論的價值和意義,實在值得懷疑。這種現(xiàn)象也是我寫作本書的一個警示。此外,作為教科書,在毫不含糊的講述里,隱含的啟發(fā)性以及方法論的暗示,至關重要。我以為,激發(fā)并鼓勵對學理的探求精神和開啟思考的方法絕不亞于提供知識的重要。既然是“概論”,理應言簡意賅,深入淺出,點到為止,無須把話說絕道盡。這幾個方面的要求,對我來說,都不是容易做到的。實際上,在寫作過程中,我雖不無自信,卻也壓力重重。寫這本書用了四個多月,里邊的內(nèi)容卻是我?guī)资陙韺W習和思考的沉積。感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李新先生專為本書撰寫“編者的話”,予以熱情推介。感謝曹田泉選配諸多插圖,以古今中外經(jīng)典之作的圖版給抽象的文本作了形象的闡釋。期待讀者糾謬、賜教。
編輯推薦
《美術概論》將是一本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學習美術理論的非常優(yōu)秀的教材,同時也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讀者提高美術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藝術欣賞能力必備的讀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