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讖歌

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張承志  頁數(shù):40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承志在中國作家群中是一個異類,虔敬的宗教情懷和長期的邊疆經(jīng)歷,使他的散文擁有一種讓人不敢逼視的光芒。放棄了營造故事的小說體裁之后,他選擇借助散文體、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遞思想。    他的游記散文擁有無比開闊的地理意識,這是它們區(qū)別于一般游記的顯著特點。無論《匈奴的讖歌》里的祁連山口,還是《兩海之聚》里的直布羅陀,張承志總是喜歡把一個小小的地點融進雄渾開闊的大陸版圖中展開描寫。他尤其偏好那些洲際之間、民族之間的交界點,尤其擅長描寫不同族系的文化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的碰撞與融合。他喜歡在文章里加入歷史考據(jù),類似《幻視的橄欖樹》里對泉州地名的考證推敲;喜歡在文章里描畫地圖,《水路越梅關(guān)》里他借用文天祥的詩,居然勾畫出了從廣東一直探入北京的一條古代水路。所以讀他的散文會有一點累,不過一篇讀罷卻會讓你大呼過癮。

作者簡介

張承志
  原籍山東濟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畢業(yè)后在內(nèi)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插隊,放牧四年。197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畢業(yè)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就職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現(xiàn)均退職,為自由作家。
  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全國委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78年以來,分別獲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及若干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獎。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獎。2009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迄今出版著作(單行本)約六十部,主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鮮花的廢墟》、《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心靈史》、《敬重與惜別——致日本》等。

書籍目錄

第一輯  粗飲茶  禁錮的火焰色  語言憧憬  狗的雕像  夏臺之戀  南國問  粗飲茶第二輯  鞍與筆  水路越梅關(guān)  近處的卡爾曼  幻視的橄欖樹  匈奴的讖歌  早期意味  嗚咽的馬頭  自由的街巷  視野的盛宴  十張畫  旱海里的魚第三輯  兩海之聚  兩海之聚  比鄰的古代  水法庭  恩惠的綠色  把心撕碎了唱  摩爾宮殿的秘密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匈奴的讖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我愛張承志寫草原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語言非常出彩。這部匈奴的讖歌還沒來的及看。但印刷包裝都好,我喜歡。
  •   不矯情的說,沒有張承志我的閱讀會怎么樣?
  •   經(jīng)典散文,值得閱讀和咀嚼,好書
  •   好書讀起來很難過,讓我好幾天心里沉沉的
  •   是正版,包裝不錯,印刷很好。本書值得一讀。
  •   公公做學問的,點名要這本
  •   “天善良地降下小雨?!边@樣的文字集合的書籍,怎能不令人銷魂。
  •   很喜歡張承志的書,所以都好了。
  •   偏激在這里進化為一種風格,能力沒的說。就是有的句子過于繞了,深沉有了,卻反而有誤深刻。呵呵
  •   沒有想得洗得好 內(nèi)容不出所料 筆風剛硬
  •   滄桑,說不出的滄桑
  •   讀過張承志的《黑駿馬》之后就特別想找他的散文來翻看
  •     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藩息。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著名的河西四郡從此作為王朝的楔子,釘入了遼闊的祁連山草原。祁連山不僅是匈奴的邊界,它還是匈奴的主要牧場。
      以前我們總把它當成牧歌時代,其實它是預言牧歌終結(jié)的一語成譏。好像興衰運命一樣,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強盛時他們遮斷孔道,到了衰敗他們又黯然消退。他們分別充當過一時的主角,在這片荒涼與肥美并存,四通八達又自成體系的大草原里,喂養(yǎng)自己的男女老幼,獲取著喘息,代代地生養(yǎng)。
      河西走廊的兩千年,終于走完了。如今它已經(jīng)走在了絕路上。也許它是我留意過的最長久的一個過程。它的興衰,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陪著它走盡了自己的路途的,是祁連山的游牧文明。
      讀完整篇,作者緩緩地敘述拉開匈奴壯闊的歷史,遺憾的是《九月》里描述的“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還遠。我的歌聲嗚咽我的淚水全無,我把遠方的遠,歸還草原。”永將不再有。
  •      作家的血液里有與故鄉(xiāng)的泥土味道深刻的一致性。北方凜冽的風,呼嘯的泥沙,磅礴恢弘的戈壁······信手拈來的方塊字似乎就只是為了那份粗獷的情懷而準備,蒙古包的那一一致性杯燙過胸膛的濃茶,那份在大風雪里拳頭相碰的兄弟情,那份只屬于北方漢子的熱血,永遠讓南方的作家不可觸及······盡管放下這本書已有一段時間了,我就是想在我放下一段時間后,這本書能有什么讓我印象深刻,有的,那只平凡的像土一樣的狗,在日本街頭,有一座狗的雕像,象征著忠誠勤勞,有流浪的吉普賽人在生活,作者筆下的一幕讓我有點心疼那個在追逐著自己夢想生活的吉普賽男人,“賺夠了錢,我就回家,給家人好一點生活?!倍嗝幢拔⒚煨〉男脑福菂s讓我無法忘記,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這樣簡簡單單,多么希望可以像他那樣,有了一個目標,然后就心甘情愿地奮斗下去,不用理會別人的目光,就算自己只是在捷運站賣藝,就算總會招來很多不屑的目光,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目標就在面前,自己只看到它就可以有勇氣一直堅持下去。這讓他想起過去內(nèi)蒙的那條狗,咬了個惡棍然后被打的,不哈巴,不見風使陀,該咬的就恨著一口咬下去。在黃昏里,我讀到這一段,聽了下來,想著,要等多久,我才可以,像吉普賽人那樣,真心追逐,無怨無悔地堅持。有時候,狗有的勇氣,我都沒有。
       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喜歡里面不加修飾的純粹,也許當感情沉淀到了一定的境界,筆就不再僅僅是受控于雙手,而是骨子里的血液。
  •      張承志的散文是值得收藏的。這本更集多年佳作于一體,作者信馬由韁,且行且歌,將發(fā)現(xiàn)與認識融入到看似隨心實則精到的文字中。從曼哈頓到慕尼黑,從格拉納達到科爾多瓦,從摩洛哥到羅馬,從祁連山到烏珠穆沁,一路走來一路歌,作者的感觸源自具體的景致風物,卻纏繞著歷史人文,伴隨著他的磅礴的情感噴涌而出,還有精美的插圖,觀之養(yǎng)眼養(yǎng)心,用張承志的話說就是“美文當中藥,審美以養(yǎng)心?!?/li>
  •     這么大的知識和思想含量,讓我覺得捧著這本書像捧著一塊金子,沉甸甸的。
      看到里面有一篇,談到梵高的畫在慕尼黑的待遇,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藝術(shù)標準與鑒賞力,正像張承志寫下的:“慕尼黑的選擇是驚人的……而美國就不一樣了。”記得那年在慕尼黑四四方方的街道上騎著自行車兜了一圈又一圈,卻始終無緣,沒有找到在博物館內(nèi)靜靜等候觀眾的梵高的畫,那種遺憾至今未能化解。而《禁錮的火焰色》卻用一筆一筆的刻畫、反反復復的涂抹,用張承志熱烈而一針見血的文字,將這三幅畫一一帶到了我的眼前,它們是《阿爾景色》、《奧維爾風景》、《向日葵》。
      文字與色彩之間雖然籠罩著一道厚厚的幕布,但張承志的勇氣和力量卻能將其刺破,讓人呼吸到藝術(shù)的真實……
  •   今天的年輕人,的確容易懷舊,這可能是對現(xiàn)實的另一種評價,也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的無望,過去的事總能喚起他們另一種情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