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陳青生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陳青生 頁數(shù):467
Tag標簽:無
前言
《畫說上海文學》是一部簡要介紹十九世紀末葉迄今一百多年間上海文學發(fā)展軌跡和主要成就的著作。上海由鮮為人知的江南小漁村發(fā)展成世界聞名的東方大都市,經(jīng)歷了漫長歲月。在悠久的發(fā)展歷程中,上海為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許多貢獻,在經(jīng)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出現(xiàn)過不少舉世稱道的人物和事跡,文學在上海史籍留下的記錄,也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然而,上海城市命運改變古往發(fā)展軌跡的轉折點,在1845年的對外通商開埠。此后,上海城市的發(fā)展突破舊有格局和規(guī)范,逐步與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方向接軌,由無意到有意,由被動到主動,由消極到積極,終于成為在世界上屈指可數(shù)的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1845年后上海城市的特殊歷史境況,為文學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特殊的條件和營養(yǎng),文學非但漸成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道主要景觀,文學在上海的繁榮甚至使這座城市一度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中心。鑒于上海文學在1845年以后迅速發(fā)展,漸成蔚然大觀,《畫說上海文學》因此將1845年作為著重介紹上海文學的時間上限。關于“上海文學”的定義,一般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上海文學”,通常指“所有在上海出現(xiàn)的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作品”。狹義的“上海文學”,通常指“居住在上海的中國作家在上海的文學活動及其在上海寫作的文學作品”。后者也是目前在學術研究領域內通常使用的、較為嚴格的“上海文學”定義?!懂嬚f上海文學》所說的“上海文學”,即采用較為嚴格的定義。換而言之,《畫說上海文學》介紹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居住在上海的中國作家在上海寫作的文學作品。上海文學的命運始終與上海城市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當然,上海城市的命運又同中國乃至世界的命運緊密關聯(lián))。白1845年以后,上海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五大階段:其一,十九世紀下半葉因外國租界的設立與擴張,形成特殊的城市政治格局,城市區(qū)域迅速擴大,城市經(jīng)濟實力和地位迅速提升。其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政府決定設立“上海特別市”,初步實施“大上海建設”規(guī)劃,城市經(jīng)濟、文化初現(xiàn)繁榮。其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遭遇連年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上海城市建設和發(fā)展受到嚴重破壞與阻礙。其四,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前三十年,受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主導的上海城市建設有成績也有局限。其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上海城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高速發(fā)展。這五大階段既前后傳承又各具特點。上海城市是上海文學的生存環(huán)境。上海文學既然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命運也就與上海城市的發(fā)展命運緊密關聯(lián)。上海城市發(fā)展的五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各個階段上海文學的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文學的生存環(huán)境在一定意義上對文學的生存形態(tài)有制約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作家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影響文學作品的內容、形式以及情趣等等。為便于讀者了解上海文學伴隨上海城市發(fā)展的階段性和各階段特點,《畫說上海文學》按照1845年上海開埠迄今城市發(fā)展五大歷史階段,分設五大部分。五部分之首各設“概述”一篇,主要介紹相關階段內上海城市建設發(fā)展情況,上海城市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產業(yè)與文化市場情況,上海文學的一般生存狀況,包括作家居留情況、文學創(chuàng)作氛圍、文學期刊情況、文學社團活動情況等。五部分的“概述”匯合在一起,大致形成開埠迄今上海城市發(fā)展和上海文學發(fā)展命運關連、盛衰起伏的史跡史相。常見的中國文學史籍大多以作家為關注重點,由作家切入對于其文學活動、文學作品的介紹?!懂嬚f上海文學》有所不同,關注的重點是文學作品,因為文學歷史主要由文學成績構成,而文學成績的實際體現(xiàn)是文學作品。《畫說上海文學》選擇介紹的“文學成果”,是1845年以來上海作家在上海出版的小說、新詩、散文、話劇文學劇本和外國文學中文譯本。這段時間里上海出版過不少文學理論著作,鑒于這些著作大多屬于闡釋性作品,不具備原創(chuàng)性理論意義,因此《畫說上海文學》沒有收納對于文學理論作品的介紹?!懂嬚f上海文學》以介紹文學作品設篇,一篇著重介紹一部作品,著重介紹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點,介紹作品的寫作、發(fā)表或出版情況,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兼及介紹作家的生平簡歷及其與上海的關系,介紹作家的文學生涯和其余文學成果等情況?!懂嬚f上海文學》選擇介紹的上海文學作品,在十九世紀晚期以還的各個歷史時期、歷史階段,或具有特定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或具有種種代表意義,曾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十九世紀末葉以還,中國作家文學作品的公布于世,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報刊發(fā)表,另一種是成書出版。這兩種形式并不互相排斥,同一文學作品,先在報刊發(fā)表后成書出版,是司空見慣的常事。一般而言,成書出版的文學作品,通常是作家本人較為滿意、認為能代表自己的文學旨趣、藝術品味或寫作技巧水準的?!懂嬚f上海文學》選擇介紹的上海文學作品,確切地說,是居住在上海的中國作家在上海寫作的、以書籍形式出版的文學作品,包括文學作品集和中、長篇文學作品單行本。許多文學作品書籍有再版、改版多次印行的情況,好的文學作品、有各種價值和意義的文學作品尤其如此?!懂嬚f上海文學》予以介紹的文學作品,盡可能選擇最初印行的版本。這些介紹,按照文學作品初版本的印行時間先后排序,并且按照各自出版的時間分別歸輯到相關歷史階段的部分中。《畫說上海文學》的“說”,是指文字評述,“畫”是指配用圖像。圖像主要是影像(即平常所說的“照片”),也有少量的繪圖?!案攀觥钡呐鋱D,大致包括上海社會歷史風貌、與上海城市發(fā)展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等?!白髌方榻B”的配圖,主要包括作家像、作品書影、作家手跡、作家生活或寫作情景、根據(jù)作品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的劇照等。文字與圖像的內容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兩相配合。單就“作品介紹”的配圖而言,所用的圖像如文學作品集或單行本書影,作家相貌與寫作、生活景象等,一般說來,并不是文學作品藝術價值的構成要素,對于文學作品在文學歷史上的意義和地位都無影響。不識作家尊容,不知作品版本情況,并不妨礙讀者對于文學杰作、佳作的喜愛。但從深入的學術研究意義上說,從多方面了解以至探究歷史真相的意義上說,這類圖像又具有特殊的認知價值。之所以采用“畫說”結合、“圖文”兼融的方式,主要為了適應讀者希望多方面了解上海文學歷史景象的需要?!懂嬚f上海文學》屬于上海文學歷史類著述,但與迄今問世的上海文學史著不同,它對于上海文學歷史不做全景性、整體性描述,而著重于對上海文學歷史上一批重要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簡介,宛若注重展示的是上海文學百花園里的一朵朵花卉,而不是這處花園的全景。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可以通過觀賞這些花卉,大致領略上海文學百花園的繽紛色彩,豐繁姿態(tài)?!懂嬚f上海文學》對于百余年來上海文學成績和上海文學歷史發(fā)展的簡要介紹,以冷靜嚴肅的學術研究為支撐,但敘述采用清通明暢、平實易懂的語言文辭,并力求在簡短的篇幅中,既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又使讀者閱讀時感到輕松明快。將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為社會提供一部了解上海文學主要成績和上海文學歷史軌跡的普及性讀物,是《畫說上海文學》的意圖。
內容概要
《畫說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是一部簡要介紹十九世紀末葉迄今一百多年間上海文學發(fā)展軌跡和主要成就的著作?! 懂嬚f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以介紹文學作品設篇,一篇著重介紹一部作品,著重介紹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點,介紹作品的寫作、發(fā)表或出版情況,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兼及介紹作家的生平簡歷及其與上海的關系,介紹作家的文學生涯和其余文學成果等情況。 《畫說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屬于上海文學歷史類著述,但與迄今問世的上海文學史著不同,它對于上海文學歷史不做全景性、整體性描述,而著重于對上海文學歷史上一批重要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簡介,宛若注重展示的是上海文學百花園里的一朵朵花卉,而不是這處花園的全景。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可以通過觀賞這些花卉,大致領略上海文學百花園的繽紛色彩,豐繁姿態(tài)。
書籍目錄
編者前言1843-1911:上海開埠與城市的擴展和上海文學的初興舊曲新唱“舶來品”——近代上海的竹枝詞說鬼喻人的吳語小說——張南莊的《何典》報章文體的先驅——王韜的《弢園文錄外編》上海青樓風情錄——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清官”外衣下的酷吏——劉鶚的《老殘游記》晚清官場群丑圖——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風靡一時的林譯小說——林紓的外國小說翻譯晚清官僚和維新人物的丑態(tài)剪影——歐陽巨源的《負曝閑談》長線串珠,文采斐然——曾樸的《孽海花》獵艷場中的不幸與警示——孫家振的《海上繁華夢》清末官場、商場與洋場的齷齪相——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戰(zhàn)亂中的婚姻悲劇——吳趼人的《恨?!贰艾F(xiàn)在的嫖界,就是今日的官場”——張春帆的《九尾龜》小說家眼中的“大廈將傾”——八寶王郎的《冷眼觀》晚清女性對“新生”的憧憬——頤瑣的《黃繡球》兒女癡情下的移步換形——天虛我生的《淚珠緣》描寫中國近代實業(yè)的試筆之作——姬文的《市聲》清末滬上的“嫖、賭、騙”——陸士諤的《新上?!烽_啟近代教育小說之門——包天笑的《馨兒就學記》1912-1937:上海城市的繁榮與上海文學的昌盛庚子國難中的社會兩重天——連夢青的《鄰女語》有情人未成眷屬的血淚控訴——徐枕亞的《玉梨魂》封建末世的“棒打鴛鴦”——李定夷的《霣玉怨》追求婚姻自由的慘痛代價——吳雙熱的《孽冤鏡》近代情圣的悽惋自敘——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宮闈傳聞演化的掌故小說——許指嚴的《十葉野聞》民初哀情小說的代表——《周瘦鵑小說集》披歷史外衣,反復辟帝制——葉小鳳的《古戍塞笳記》最初面世的上海作家新文學作品集——張靜廬編《紅葉集》對唯利是圖世風的揭露與譴責——朱瘦菊的《歇浦潮》中國新詩的奠基作——郭沫若的《女神》現(xiàn)代武俠小說開山之作——向愷然的《江湖奇?zhèn)b傳》中國現(xiàn)代第一部童話作品集——葉紹鈞的《稻草人》學校并非圣潔地——嚴獨鶴的《人海夢》名士與妓女的愛情悲劇——畢倚虹的《人間地獄》直面人生的“問題小說”——張舍我的《舍我小說集》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感傷情懷——李金發(fā)的《為幸福而歌》噱而不劣的滑稽——《徐卓呆說集》融合新舊,自立田園——《張枕綠說集》隨手掇拾的都市社會情狀——包天笑的《上海春秋》揭示人物的內心隱秘——葉靈鳳的《女媧氏的遺孽》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的藝術再現(xiàn)——蔣光慈的《短褲黨》反映中國大眾的靈魂——魯迅晚年的雜文潘金蓮墮落的社會責任——歐陽予倩的《潘金蓮》“五四”青年女性的苦悶與叛逆——丁玲的《在黑暗中》江湖會黨的恩怨情仇——姚民哀的《江湖豪俠傳》“替新詩底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戴望舒的《我底記憶》“代表時代”的“扛鼎之作”——葉圣陶的《倪煥之》近代中國青年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柔石的《二月》女性對不公正社會的另一種發(fā)抗——顧明道的《荒江女俠》多角戀愛造成的悲劇——張資平的《愛之渦流》“革命的浪漫諦克”代表作——華漢的《地泉》用美的詩歌表現(xiàn)美的理想——徐志摩的《猛虎集》精神分析學說在中國小說的率先運用——施蟄存的《將軍底頭》弱者遭遇的雙重加害——郁達夫的《她是一個弱女子》“九一八事變”后隨即問世的鼓動抗日小說——鄭伯奇的《寬城子大將》彰顯中國作家的抗日主張——田漢的《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努力表現(xiàn)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命運——茅盾的《子夜》時代激流中的毀滅與新生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現(xiàn)代都市生活快樂表象下的凄苦寂寞——穆時英的《公墓》重視技巧的吟哦與呼喊——王獨清的《獨清自選集》中國農民為生存奮起抗爭——洪深的《五奎橋》西南邊疆的奇麗凄美故事——艾蕪的《南行記》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一部力作——林語堂的《吾國與我民》針砭時弊的《故事新編》以美的形式抒發(fā)美的情致——邵洵美的《詩二十五首》借用妓女生平諷刺廟堂人物——夏衍的《賽金花》中國新詩史上第一部諷刺詩集——任鈞的《冷熱集》用正義的歌聲譴責邪惡——關露的《太平洋上的歌聲》1937-1949:上海城市的劫難、動蕩與上海文學的艱難存續(xù)“盧溝橋事變”與《保衛(wèi)盧溝橋》——集體刨作的《保衛(wèi)盧溝橋》獻給偉大抗戰(zhàn)的一瓣心香——胡風的《為祖國而歌》具有獨特歷史價值的紀實散文——郭沫若的《轟炸中來去》淞滬會戰(zhàn)實況的一種歷史存真——謝冰瑩的《軍中隨筆》集體翻譯的《西行漫記》川康軍閥勾心斗角的縮影——周文的《煙苗季》抗戰(zhàn)烽火中的少年英雄——鍾望陽的《小癩痢》與賀宜的《野小鬼》抗戰(zhàn)一年間的上海社會面面觀——《上海一日》“孤島劇運的紀念碑”——于伶的《夜上?!酚脷v史昭示抗戰(zhàn)——阿英的《碧血花》對邪惡靈魂的蔑視和抗爭——王統(tǒng)照的《江南曲》面對野蠻殘暴的坦蕩豪邁宣示——楊剛的《我站在地球中央》“向著陽光,永不屈服于黑暗”——陸蠡的《囚綠記》別開生面的通俗愛情小說——秦瘦鷗的《秋海棠》獨特視角展現(xiàn)的上海市井風情——周天籟的《亭子間嫂嫂》《故事新編》的效法之作——平襟亞的《秋翁說集》用出奇的手段儆戒不良的“社會組織者”——孫了紅的《俠盜魯平奇案》出色的“世態(tài)”諷刺喜劇——楊絳的《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特殊時代金錢對人生的扭曲——張愛玲的《傳奇》“魚詩人”和他的“詩領土”——路易士的現(xiàn)代派詩歌生命鑄就的翻譯名作——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民生困苦和文化劫難的真實記錄——鄭振鐸的《蟄居散記》民族危難之際的赤子情懷——朱維基的《世紀的孩子》亦真亦幻的諷刺喜劇——陳白塵的《升官圖》傳誦一時的政治諷刺詩——袁水拍的《馬凡陀山歌》“孤島”社會生活側影——羅洪的《孤島時代》對光明和溫暖的期待——巴金的《寒夜》不應遺忘的屈辱和苦難——許廣平的《遭難前后》中國記者的歐美見聞——蕭乾的《人生采訪》一位青年女性的抗日傳奇——趙清閣的《藝靈魂》現(xiàn)代中國的“儒林外史”——錢鍾書的《圍城》取材別異不逢時——姚雪垠的《長夜》貪欲造成的墮落與毀滅——師陀的《結婚》耿濟之翻譯的俄國文學巨著美軍在滬惡行錄——唐海的《減大咬子傳》“言論極端不自由的結果”——馮雪峰的《今寓言》以真與美為主旋律的抒情變奏曲——辛笛《手掌集》在意念中追求愛情——徐訐的《幻覺》“左翼的后期象征主義”詩歌——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不落常調,別具一格的偵探小說——趙苕狂的《魯平的勝利》溫馨文筆描繪的人情冷暖——施濟美的《鬼月》以勞動自豪,為舊世界送葬——曹辛之的兩部長詩剪存文壇的歷史細節(jié)——趙景深的文壇瑣記戰(zhàn)亂歲月的家庭悲劇——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東流》1950-1976:上海城市的新命運與上海文學的新狀況知識分子在歷史轉變關頭的“悟道”——許杰的《一個人的鑄煉》“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雷翻譯的巴爾扎克作品乞討辦學不足訓——孫瑜的《武訓傳》外國小說成了中國經(jīng)典——李俍民翻譯的《牛虹》富有傳奇色彩的抗戰(zhàn)長篇小說——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浙東山鄉(xiāng)的歷史存影——《魂金枝短篇小說選集》戰(zhàn)斗生活的激情書寫——峻青的《黎明的河邊》十年創(chuàng)作中的六朵花——豐村的《老干尖子當兵去了》癡心妄想者戒——陳伯吹的《一只想飛的貓》五十年代中國影響最大的童話故事——洪汛濤的《神筆馬良》出色的德國文學中文譯作——錢春綺的譯作《詩歌集》革命戰(zhàn)爭的宏偉畫卷——吳強的《紅日》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電影文學劇本——謝晉的《女籃5號》把青春和熱血獻給民族獨立與新生——杜宣的“青春三部曲”新中國兒童戲劇的里程碑——任德耀的《馬蘭花》意大利文學名著的優(yōu)秀譯本——方平、王科一合譯的《十日談》暴政點燃燒毀自己的烈火——柯藍的《鐵窗烈火》上海民族工商業(yè)者命運的浮沉——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骨肉深情與丁廠生活——胡萬春的《誰是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任氏兄弟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有“自己的東西”把《紅樓夢》悲劇搬上越劇舞臺——徐進的《紅樓夢》一位人民音樂家的成長過程——于伶等的《聶耳》用清新俊逸的風格表現(xiàn)莊嚴的主題——茹志鵑的《高高的白楊樹》參加社會工作實現(xiàn)婦女解放——沈浮等的《萬紫千紅總是春》新中國喜劇文學杰作——李天濟的《今天我休息》為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王煉的《枯木逢春》五十年代上海工人的執(zhí)著追求——唐克新的《種子》覺醒起來的中國工人——明之的《火種》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陸俊超的《幸福的港灣》“南路上好八連”與《霓虹燈下的哨兵》1960年代中國青年精神風貌寫照——陳耘等人的《年青的一代》抗戰(zhàn)軍民水鄉(xiāng)情——文牧的《蘆蕩火種》動亂年代的輕誦低吟——李潤霞編《青春的絕響》1977-2007:上海城市的新發(fā)展與上海文學的新景象中國“傷痕文學”的開端——盧新華的《傷痕》人民心中孕驚雷——宗福先的《于無聲處》遼、宋、金時期社會風云的藝術再現(xiàn)——徐興業(yè)的《金甌缺》浩劫后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戴厚英的《人啊,人!》融崇高美與戲謔美于一爐——沙葉新的《陳毅市長》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畫卷——豐子愷翻譯的《源氏物語》涉獵廣博的文史隨筆——鄭逸梅的“補白”小品藝術學徒修養(yǎng)的好讀物——傅雷的《傅雷家書》談書論藝的閑適散文——黃裳的《榆下說書》“客串”出來的兒童文學佳作——《任溶溶作品選》社會變遷中的富裕家庭內部糾葛——程乃珊的《藍屋》給知識和知識分子的贊歌——黃宗英的《小木屋》“百姓不存,焉有國君”——顏海平的《秦王李世民》“為國家分憂,與百姓同樂”——林放的雜文集《未晚談》備受矚目的“情人現(xiàn)象”——王道乾翻譯的《情人》民族劫難后的沉痛反思——巴金的《隨想錄》了解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社會風貌的“參考書”——沈寂的《大亨》白樺的《我在愛和被愛時的歌》一位重癥病人的獨特生存體驗——阮海彪的《死是容易的》葉永烈的“紅色三部曲”對“正常人”生存方式的反思——沈善增的《正常人》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危機意識——俞天白的《大上海沉沒》讓苦難與屈辱昭示未來——王西彥的《焚心煮骨的日子》當代“文化散文”創(chuàng)作熱潮的發(fā)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荒唐歲月的摯愛與悲情——葉辛的《孽債》股市冷暖與社會民生——趙化南的“股市三部曲”江南農村女性的苦難與抗爭——竹林的《女巫》畢修勺與左拉的“曠世奇緣”滬上大家族的悲歡史——王曉玉的《紫藤花園》獨辟蹊徑的語言迷宮——孫甘露的《訪問夢境》社會轉型期的精神“痼疾”——陸星兒的《精神科醫(yī)生》面向大海和上海的抒懷——《寧宇詩選》朱雯的兩個《凱旋門》中文譯本在幻想與思索中成長——秦文君《男生賈里》系列小說“五四”時代青年女性的人生歷程——蔣麗萍、程俊英的《女生·婦人》都市中年人的情感狀態(tài)——趙長天的《不是懺悔》新時期留學生文學的新景象——薛海翔的《早安,美利堅》努力把“人”字寫端正——賈植芳的《獄里獄外》里弄內外的雅俗人生——王安憶的《長恨歌》“南窗”的絢爛晚霞風光——施蟄存晚年的散文一位知識分子對人生的思索——孫颙的《煙塵》關注現(xiàn)實,以史為鑒——何滿子晚年的雜文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孫大雨詩文集》名韁利鎖對藝術發(fā)展的戕害——王小鷹的《丹青引》社會轉型期的鄉(xiāng)鎮(zhèn)生活復雜景象——彭瑞高的《本鄉(xiāng)有案》一位都市男性的日常生活——陳村的《鮮花和》溫雅的上海風情錄——陳丹燕的“上海懷舊三部曲”草青菊英化詩魂——《羅洛文集·詩歌卷》用詩歌記述生命體驗——張燁的《生命路上的歌》中日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剪影——殷慧芬的《汽車城》杜鵑啼血凝詩魂——《黎煥頤詩選》筆精墨妙撰華章——柯靈晚年的散文“另類”青年的成長歷程——棉棉的《糖》“80后”的青春生活軌跡——韓寒的《三重門》最玄奧的先鋒小說——《格非作品精選》生命的留言——陸幼青的《死亡日記》給外國歌曲以中國生命——薛范翻譯的俄蘇歌曲徐開壘的《巴金傳》草嬰翻譯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對“滄桑之城”的感激和禮贊——趙麗宏的《滄桑之城》社會底層生活的真切描寫——李肇正的《城市生活》謳歌改革的時代表現(xiàn)沸騰的生活——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劇作家群話劇劇本精選乘著時代風云飛翔——《宮璽詩選》城市人的現(xiàn)代情緒與迷?!F舞編《忘卻的飛行》都市優(yōu)裕階層的情感世界——潘向黎的《白水青菜》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清官”外衣下的酷吏劉鶚的《老殘游記》上?!独C像小說》半月刊1903年在第幾期上開始連載一部名叫《老殘游記》的長篇小說,作者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連載至十三回突然中斷,一年后天津的《日日新聞報》開始從頭連載。其中原因是《繡像小說》主編李伯元擅自刪去原稿第十一回,將后三回各移卜一回。此后不久,李伯元在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同中,將該書被刪的內容完整地搬了進去。此事是近代上海文壇的一件引人注目的公案。清末上海的譴責小說,凡涉及官場和士大夫的,都將這批人中的腐敗者以夸張的筆法描寫出其墮落與無恥,而小說《老殘游記》則主要描寫了當時“清官”的真面目。小說以江湖醫(yī)生老殘為主線,講述他到山東行醫(yī),沿途所見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故事。有清官好名聲的玉賢為了獲得升遷,做出政績,在曹州任上“未到一年,就用站籠站死兩千多人”,以至有“路不拾遺”的美名,而犧牲掉的“大約十分中有九分半是良民”。老殘遇到的另一位自稱“清廉的格登登的”的剛弼,做事主觀武斷,剛愎自用,審案時經(jīng)常采用嚴刑逼供,以致屈打成招。小說《老殘游記》描寫清末官場的黑暗,重點揭露了當時清官的“罪惡”。他們其實與貪官是一路貨,是披著清官外衣、專門殘害百姓的酷吏。小說中更值得一說的還有主人公老殘,這位懷抱救世之忐的知識分子,不愿進入當時的官吏體制,安于當一位江湖郎中,用自己的技藝安身立命,有人稱老殘是“第一個現(xiàn)代知識者”文學形象。劉鶚是清末太谷學說信徒,一生致力于“養(yǎng)天下為己任”實踐,即興辦實業(yè),治理黃河,筑路開礦,行醫(yī)治病。他曾多次路經(jīng)上海,兩次在上海定居。1900年劉鶚在上海開辦商場,不久因流氓搗亂而倒閉。庚子事變后,劉鶚攜巨款到北京開展慈善事業(yè)。1903年,劉鶚再次返回上海,住新馬路陳家橋安慶里,《老磚游記》就是他在這段時期寫作的。魯迅、胡適等人都給予《老殘游記》高度評價,稱其“敘景壯麗”、“著實描寫”、“前無古人”。劉鶚從未把自己當文化人,他寫《老殘游記》是因受太谷學派同仁責難,想以此方法作答辯。這部小說的發(fā)表也是為了換取稿酬資助朋友。無意成為小說家的劉鶚,就是這樣無心插柳,寫出了近代中國藝術成就最突出的一部小說。晚清官場群丑圖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李伯元是清末著名作家,從小聰慧,曾考中秀才,后未在仕途發(fā)展。1896年來上海,文學作品有《庚子國變彈詞》、《海天鴻雪記》、《文明小史》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官場現(xiàn)形記》?!豆賵霈F(xiàn)形記》用一系列小故事聯(lián)綴而成,描寫封建末世官場的種種丑態(tài),揭示了為官者比盜賊更可惡的社會現(xiàn)實。在小說中買官鬻職十分興隆,各級官職按大小都有明碼標價,買一個代理巡撫二十萬兩白銀,上海道員五十萬兩白銀,甚至未滿月的小孩都由父親捐了個“落地道臺”。大小官員人人視財為命,以貪污自肥為正道,道德水準極其卑劣低下。某署理撫臺口稱“慎獨”是祖?zhèn)骷矣?,背地卻納妾嫖妓,和妓女生了孩子后又逃之天天。他為了保住官職,競把女兒送給上司玩弄。小說中描寫的官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對上司畏貓如鼠,拼命獻媚巴結。例如文制臺一見法國領事,便卑躬屈膝,百般應承;對百姓則兇狠殘暴,肆意虐殺。例如胡統(tǒng)領被派到嚴州剿匪,結果卻把軍隊開到四鄉(xiāng)八鎮(zhèn)對老百姓燒殺淫擄,臨走還讓當?shù)責o賴冒充百姓送“萬民傘”、“德政碑”,用此向朝廷報功。李們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繼承了《儒林外史》的諷刺夸張手法,對晚清官場光怪陸離的現(xiàn)實一一進行揭露。小說所揣寫的各級官員,上至宮廷皇爺,下到縣衙皂隸,人人靈魂扭曲變形,展示了一幅封建專制末世日落西山的真實場景。1903年上海《世界繁華報》開始連載《官場現(xiàn)形記》,為此銷量日增,小說連載完后立即輯集出版。此后其他作家紛紛效仿,一批揭露社會各界黑暗現(xiàn)象的作品接踵問世,如《商界現(xiàn)形記》、《最近女界現(xiàn)形記》、《新官場現(xiàn)形記》、《最近學堂現(xiàn)形記》和《學生現(xiàn)形記》等。
后記
《畫說上海文學》編撰組成立于2005年底,編撰工作開始于2006年。最初有半年多時間,我們反復思考、商討這部書的基本結構、編寫體例和種種要求。將文學視為文化和文明現(xiàn)象,從文化積累和文明發(fā)展的角度審視文學歷史,介紹文學事跡,并采用文字、圖像兼容和學術性、知識性、休閑性融合的方式,編寫一部與目前存世的上海文學史著有所不同的書,這是我們的共識。然而,由于嘗試“有所不同”,也就沒有先例可以效妨,如何落實我們的設想,采用怎樣的編寫體例等等,開始時不甚清晰。我們曾設想以介紹文學事件為主,選擇了十九世紀末葉迄今上海文學歷史上重要和比較重要的四五十項事件,每一事件撰文一篇,且逐步寫出十余萬字的文稿,后來覺得這種寫法既難擺脫學術論文的格式,又易出現(xiàn)議論繁雜、某些內容交叉重復等現(xiàn)象,于是決定改弦易轍。在多次征詢并認真聽取一些專家、學者的見解和建議之后,最后確定全書基本結構和編寫體例:依上海城市發(fā)展重大歷史階段分成五大部分,每部分由“概述”和“成果介紹”組成,“概述”側重介紹上海城市發(fā)展情況和文學界一般情況,“成果介紹”著重述評特定文學作品的基本內容、藝術特點,兼及介紹相關作家的文學生涯等情況,“概述”和“成果介紹”均配發(fā)有關“圖像”;“概述”的篇幅可以長些,“成果介紹”原則上一篇著重介紹一部文學作品,篇幅在一千字左右;表述語言文字盡可能生動活潑,輕松典雅,對于作品、事件及作家等情況的介紹務求準確,而對于作品的看法、評價,則可以作一家之言等等。對于本書基本結構和編寫體例的確定,胡小靜、張履岳、曾文淵、武振平、陳永志、張冰隅、孫琴安、蒯大申、吳俊、沈善增、陳思和先生及陳惠芬女士等都曾給予寶貴建議?!懂嬚f上海文學》文字稿的撰寫,大多由編撰組成員承擔,一部分由編撰組邀請一些專業(yè)的文學研究者承擔。由專業(yè)的文學研究者撰稿,可以使對于文學作品和作家情況的介紹,以比較堅實的學術研究作為支撐,能減少以至避免種種失誤,尤其是重大失誤。有些編寫設想,在實際撰寫過程中也有所變更,有所改進。例如,我們曾考慮對于不同歷史階段在上海開展活動的文學社團或作家群體,也設立專篇予以介紹,并組織撰寫了相關文稿。全書統(tǒng)稿時發(fā)覺,由于受到每篇一千余字的限制,介紹文學社團、作家群體的文稿,大多流于空泛呆板的活動情況和成員姓名羅列,對于“文學成果”的介紹,多數(shù)也只能羅列社團出版的刊物及社團成員的作品集名稱,即使有對重要作品的簡要介紹,也與書中已經(jīng)設有同一作品的專篇介紹文稿內容重復。為此,統(tǒng)稿時決定將這類文稿撤除。對于這些未能采用文稿的作者,我們深感歉疚。圖像是《畫說上海文學》的另一重要內容。《畫說上海文學》配發(fā)的圖像,大致包含上海城市歷史景象、文學作品書影和作家寫作與生活狀況三大類。收集這些圖像的困難,遠遠大于我們起初的預料。慶幸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困難在各方面人士的寶貴援助下得以克服。例如,《畫說上海文學》的“概述”和部分“文學成果”介紹,需要采用反映各歷史時期、尤其是十九世紀后半期、二十世紀初葉上海城市風貌的圖像。在這方面,薛理勇、李果等先生曾給予我們有益的建議和有效的協(xié)助。又如,《畫說上海文學》專文介紹的文學成果,均需配發(fā)相關作家的照片。在這方面,許多作家或作家家屬都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熱情提供我們需要的種種圖像資料,從作家照片到作品書影、作家手跡等等。生活在十九世紀末葉、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上海作家照片收集困難,我們有所預料,可收集生活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上海作家的照片也并非易事,我們沒有想到。有幾部被介紹的文學作品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版的,我們想采用相關作家拍攝于當時的照片,以期使讀者了解作家寫作這部作品時的相貌,可是未能如愿,只能采用作家在五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拍攝的照片。也有作家不愿意向我們提供自己的照片,對此我們尊重作家的意愿,或者轉向其他途徑尋求我們需要的照片,或者從書中撤除對于相關作品的介紹文稿。所有的寶貴理解和援助,都給我們留下美好記憶,也成為這部書稿得以編撰完成的重要因素。再如,《畫說上海文學》介紹的上海文學作品中,有二分之一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出版,更何況我們介紹的是這些文學作品的初版本,需要配用的是這些文學作品的初版本書影。然而,這些文學作品一般圖書館少有收藏,就是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著名高校圖書館,也未必齊全,即使有所收藏,或者未必是初版本,或者封面破損,拍攝的書影已非本來面目。為拍攝可以作為配圖的書影,我們在上海內外的許多圖書館尋查、借閱作品集或單行本,也曾向幾位私人藏書家求援。在這一過程中,馮金牛、樊兆鳴、秦邦廉、溫國慶、瞿永發(fā)、吳剛、高國強、孫卓文、楊斌華、周立民先生和魏玉潔、陳玲玲女士等都曾給予我們寶貴援助;范伯群先生也為我們提供過部分圖像資料及收集圖像的線索;特別是李世揚先生,允許我們進入他的藏書庫任意選書拍攝,我們不僅因此節(jié)省了多處找書的時間,避免了許多麻煩.更拍攝到幾種在其他圖書館一直未能借閱到的文學作品集初版本書影。有些困難我們未能克服。盡管多方努力,仍然有些需要的文學作品書影或作家照片未能搜求到,由于缺失必要配圖不符合全書體例規(guī)定,我們已經(jīng)撰寫的多篇相關文學作品介紹文稿,最后只能棄用。為了編撰工作順利進行和盡量保障編撰質量,《畫說上海文學》編撰組對于全書文稿撰寫和圖像收集有如下分工:1845年-1911年部分由許國良負責,1912年-1937年部分和1937年-1949年部分由陳青生負責,1950年-1976年部分由沈習康負責,1977年-2008年部分由陳亞亞負責;各部分《概述》的撰寫和全書統(tǒng)稿由陳青生負責。實際上,編撰組的每位成員都曾為其他部分的工作提供過一定的幫助。張履岳、曾文淵、孫琴安、張冰隅先生也曾參與部分文稿的審閱、修改工作。《畫說上海文學》的編撰工作,始終得到文學研究所領導和許多同事的關心與支持。葉辛先生一直支持這項工作,并積極促成這項工作納入研究所的科研規(guī)劃,經(jīng)常了解編撰工作進展情況,主動給予一些幫助。陳伯海、蒯大申、徐霖恩、董如龍、廖寧、徐忠平先生及王周生女士等也對編撰工作,給予不同程度的鼓勵和切實幫助。一批青年同事在繁忙工作中擠出時間,主動承擔撰寫了一部分文稿。上海文藝出版社在《畫說上海文學》編撰過程中即欣然接受出版;趙南榮先生慨然擔任《畫說上海文學》的責任編輯,對本書的編撰理念和架構體例都提供過改進建議,更為本書勘誤補漏花費許多心血。王震坤先生為本書精心設計相宜的版式與封面,晏娟小姐用高超技藝完成本書排版。嘉興朱生豪紀念館、角直葉圣陶紀念館、無錫朱瘦菊紀念館、上海杰藝愛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陳村、徐福生先生,張紅玉、孫愛華女士等,也給予我們的編撰工作以不同程度的幫助?!懂嬚f上海文學》能與廣大讀者見面,匯融了各方面參與者所做的貢獻。借此機會,我們對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畫說上海文學》問世的女士、先生,表示真誠感謝。我們衷心希望《畫說上海文學》能為讀者了解上海文學有所助益,也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教。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畫說上海文學》編撰組2009年8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