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5月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褚贛生 頁數(shù):18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歷史上,官員外出有隨從,夫人在家有侍婢,公子趕考有書童,小姐身邊有丫鬟,奴婢幾乎無處不在。主子的一切活動,甚至隱私,他們幾乎都知悉或參與。 從正史到戲曲小說,從學人論著到民間俗諺,奴婢是永遠的最佳男女配角。這個特殊的社會階層,與帝王將相、文人名士,乃至江湖諸流,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關系;它的來源、功用、管束與弊端,則見證了傳統(tǒng)封建制度的不平等?! ? 奴婢制度在中國綿延近兩千年,雖然至清末,政府已明令宣布廢除,但它卻并沒有因此完全消亡,反而陰魂不散,至今仍殘存在社會語言及人們的行為與觀念之中,不時以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奴婢:中國封建社會的贅疣 第一節(jié) 奴婢是怎樣一種人 第二節(jié) 奴婢之稱謂及名色 第三節(jié) 孳生奴婢的社會土壤第二章 帝王與奴婢 第一節(jié) 帝王也曾作奴婢 第二節(jié) 奴婢之子作帝王 第三節(jié) 玩弄、利用奴婢的帝王第三章 士大夫與奴婢 第一節(jié) 士大夫落魄為奴婢 第二節(jié) 從奴仆到士大夫 第三節(jié) 身為奴婢后裔的士大夫 第四節(jié) 與奴婢聯(lián)姻的士大夫第四章 奴婢的來源、役使及管束 第一節(jié) 多渠道的奴婢來源 第二節(jié) 奴婢的役使與管束 第三節(jié) 災難深重的女奴命運第五章 形形色色的奴才相 第一節(jié) 忠義之奴婢 第二節(jié) 刁惡之奴婢 第三節(jié) 智巧之奴婢 第四節(jié) 愚腐之奴婢第六章 奴婢的反抗及奴婢制度的衰亡 第一節(jié) 主奴沖突及奴婢反抗 第二節(jié) 士人反傳統(tǒng)觀念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奴婢制度的衰亡及其余波第七章 奴婢與江湖諸流 第一節(jié) 奴婢與盜匪 第二節(jié) 奴婢與俠士 第三節(jié) 奴婢與優(yōu)伶、娼妓 第四節(jié) 奴婢與民間藝人第八章 中國奴婢問題的歷史思考 第一節(jié) 奴婢制度與社會問題 第二節(jié) 主奴關系與封建綱常倫理 第三節(jié) 奴婢制度的文化積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奴婢:中國封建社會的贅疣 奴婢是怎樣一種人?這是一個看似容易其實卻較難解答的問題。關于其定義,目前最為權威、最為流行的說法是《辭?!匪疲骸肮糯Q罪人的男女家屬沒人宮中為奴者”,即男為奴,女為婢;以后,則“泛指喪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應該承認,這一說法基本上是對的,但亦須指出它還有點漏洞,主要就是沒有點明奴婢存在與封建社會緊密相連的關系,容易使人將奴隸與奴婢混為一談。 其實,奴婢與奴隸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首先,在奴隸社會,廣大奴隸是作為一個獨立階級而存在,其與奴隸主階級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與此不同,奴婢只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階層,農(nóng)民與封建地主的矛盾才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其次,在封建社會,奴婢畢竟不像奴隸社會的奴隸那樣毫無人身保障,動輒就被奴隸主殺害甚至成為殉葬品,因封建法律尚有一點保護奴婢人身安全的條款。毫無疑問,奴婢與奴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相提并論或誤為一體。那么,奴婢究竟是怎樣一種人呢?其社會、法律地位及身份特征又如何呢? 在等級森嚴的中國封建社會,一般的說,凡不屬士、農(nóng)、工、商四大社會階層的人,皆視為社會上的“賤民”,不得人“良民”之列。在這方面,奴婢無疑與優(yōu)伶、娼妓、乞丐等社會末流一樣,屬于社會上的賤民一類。但比較而言,由于奴婢本身情況的特殊,故與其他賤民相比,在社會、法律地位及身份特征表現(xiàn)上,奴婢又有其自己的表現(xiàn)內(nèi)容與形式,并似乎較其他賤民更為卑賤、低下?! ∨敬嬖谟谏鐣?,其一個最主要的表現(xiàn)特點就是沒有獨立戶籍,或依附于官府,或依附于私家。在這方面,北魏及唐朝的“均田令(制)”中即有一典型例證,因當時分田規(guī)定都將私屬奴婢列入其主人家計算,或分田或不分田。與奴婢不同,優(yōu)伶人了樂戶,娼妓人了娼戶,乞丐入了丐戶,盡管是“人另冊”,但他們總還有自己的戶籍。 凡人淪為奴婢之后,他一般也就喪失了姓名自主權,而由其主人另取新名。新名一般都有些吉祥或象征意義,如來安、來福、春梅、秋香之類,僅有名而無姓。但亦有從主人姓的,如“三言”中唐伯虎為追求丫環(huán)秋香而不惜屈身為奴后,即被主人華太師易名為“華安”。在此有必要提一下,奴婢即使成為自由人,甚至有了功名,按慣例他仍須從主人姓。這里原來深有用意,從側面反映了主奴名分、尊卑區(qū)別的不可更易性。據(jù)唐張鶩《朝野僉載》卷三載:隋朝開皇年間,京兆韋袞有家奴桃符,常年隨他征戰(zhàn),十分英勇。當韋袞升官至左衛(wèi)中郎時,他考慮到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于是,桃符特宰牛獻之,并求主人賜姓。韋袞答日:“止從我姓為韋氏。”桃符大驚日:“不敢與郎君同姓。”韋袞又日:“汝但從之,此有深意?!痹瓉眄f袞所謂“深意”,即“蓋慮年深代遠,(桃符)子孫或與韋氏通婚”。故特要桃符從己姓,這樣,根據(jù)“同姓不婚”的原則,自己后代就不可能與家奴后代聯(lián)姻通婚,而能保證血緣的純潔?! ≡诜饨ǖ燃壷频膲浩认?,奴婢本人不消說,而且奴婢后代也被剝奪了科考及任官職的權利。如明末清初著名戲劇家李玉,其父為當朝內(nèi)閣大臣申時行府上的家奴,李玉自己從小愛好讀書,長大后很想通過科考踏人仕途。但據(jù)清焦循《劇說》及馮沅君《怎樣看待(一捧雪)》所載,李玉幾次想?yún)⒓涌瓶?,都受到申家的告訐,而“連厄于有司”,“不得應科試”,從而被迫專心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又如清朝曾連續(xù)發(fā)生過福建巡撫彈劾長隨出身的某縣同知何某、湖南巡撫彈劾門人出身的候補道劉某之事,結果都奉旨將何、劉革職查辦?! £P于奴婢的穿著亦有嚴格規(guī)定,不得逾越違反。如男奴衣著,據(jù)宋王楙《野客叢書》載,只能戴青色或綠色的幘,不能戴冠,并只能穿白色的衣服,如陶淵明所謂“白衣送酒”是也;婢女一般只準穿青色衣服,如唐白居易詩中“青衣報平旦”、“兩角青衣扶老身”的青衣皆指婢女。此外,奴婢外貌有時也強加特殊標記。如南朝奴仆多被剪短頭發(fā),稱“平頭奴子”,或在其面頰上刺字,稱“黥奴”?! ≡诜饨ńy(tǒng)治者看來,奴婢只是一種會說話的工具而已,如《唐律疏議》卷六《名例律》就明確規(guī)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產(chǎn)?!闭驗榇耍蕩缀鯕v朝歷代都有奴婢買賣,元朝、清朝甚至在京城設有專門的“人市”?! ∮捎诜饨ㄕ侨绱丝创?、限制奴婢的社會地位及其身份,故社會上,特別是官僚、豪紳更是有恃無恐,甚至以“家法”、“族規(guī)”予奴婢以嚴格控制。如清代,江西新建縣的程姓地主就明目張膽地打著奉雍正皇帝批準的名義,將該縣余姓家族全部當作程姓的世代家奴,并制訂“七不準”刻匾懸掛祠堂大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