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8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劉文榮 頁數:178
Tag標簽:無
前言
無論在中國近現代文學中,還是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始終存在著英國文學的影響。尤其是英國小說的影響,則非同一般。因為從現代文學意義上看,中國近代最早的一部漢譯小說《昕夕閑談》,是在1873年至1875年,分26期連載于上海《申報》館的文學月刊《瀛寰瑣記》上,譯者署名是“蠡夕居士”,文內注明系“英國小說”。實際上,它也的確是英國19世紀作家利頓的長篇小說《夜與晨》,不過只譯了前半部,而且譯作還采用了中國的章回體,其各節(jié)標題也一律“中國化”,為講究對仗的上下聯,如第一節(jié)就是:山橋村排士遇友 禮拜堂非禮成親按中國傳統、男女成親,必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則就是“私奔”。但西方習慣倒是十分注重在禮拜堂由神職人員來主持婚禮。譯作說他們“禮拜堂非禮成親”,是為了迎合當時大多數讀者的傳統陳見,誤以為類似由和尚在寺廟張羅成親的非禮之舉,于是作了今天看來頗為滑稽的“創(chuàng)造性背叛”。
內容概要
《英國文學論集》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嘗試。這部論集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論題范圍比較廣,從16世紀的“前小說”到20世紀的“超小說”,其間各個時期的作家作品幾乎都有所涉及;二是論述視角比較新,無論是論小說、論散文,還是論戲劇,都集中于論述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就是真正從文學的角度來把握和理解文學。因而,《英國文學論集》對文學研究者、文學愛好者,以及在校的文科研究生和本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對英國文學的研究,特別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對英國文學重新加以審視,不僅是,種“外國文學興趣”,同時也是一種有益于認知“自我”和“他者”的美學樂趣。
作者簡介
劉文榮,男,1952年生,1988年獲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文學碩士學位,1989年赴匈牙利羅蘭大學進修比較文學,現任上海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曾發(fā)表論著《托爾斯泰與中國》、《中外文化概論》、《19世紀英國小說史》、《西方文化之旅》、《人類文明遺產》和譯作《小說鑒賞》、《毛姆讀書隨筆》、《文學中的色情動機》、《伍爾夫讀書隨筆》、《人類動物園》和《裸猿》等。
書籍目錄
序言1.《尤弗伊斯》與英國的“前小說”2.論《弗蘭肯斯坦》的三重主題3.司各特歷史小說的基本模式4.布爾沃小說創(chuàng)作的貢獻與缺陷5.論狄更斯的小說創(chuàng)作6.查爾斯·里德與“問題小說”7.論薩克雷的小說藝術8.論“小說匠”特羅洛普9.梅瑞狄斯的“喜劇精神”與小說風格10.喬治·愛略特:小說與道德11.論《眾生之路》的反達爾文思想12.托馬斯·哈代的小說風格與技巧13.喬治·吉辛的非維多利亞意識與現代性14.康拉德的小說革新與“印象主義”15.斯蒂文森與“新浪漫主義”16.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散文創(chuàng)作17.《等待戈多》的理性解讀18.后現代派、“超小說”與《法國中尉的女人》
章節(jié)摘錄
一般認為,哈代在寫《卡斯特橋市長》之前還不太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遠離塵囂》和《還鄉(xiāng)》中,他賦予大自然以生命,對景物的描繪著墨頗多,對其中的人物卻沒有花太大工夫,所以不少評論家曾說,哈代早期小說的真正主人公就是大自然。但是,《卡斯特橋市長》卻為哈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揭開了新的一頁,他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明顯突破。在這部小說中,艾格登荒原讓位給了一個主要人物——亨察爾。如果拿《還鄉(xiāng)》和《卡斯特橋市長》相比,也可以說,哈代已從著重描寫埃格登荒原發(fā)展到著重描寫亨察爾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哈代顯然是把亨察爾這個人物當作英國傳統農業(yè)社會的代表來加以描寫的,而且要把他寫成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一個舊派的、但令人同情的好人。為了賦予這一人物以最大的現實意義,哈代采用了類似托爾斯泰的人物對照法,即:塑造了一個和亨察爾相對立的人物形象——伐伏里。伐伏里可以說是19世紀英國工業(yè)社會興起后產生的一種新派人物,精明強干,善于經營,但哈代筆下,這種人并不令人喜愛——他們雖有頭腦,卻沒有人情味。換言之,哈代設置伐伏里這一人物,有效地反襯出了亨察爾粗獷、憨直的個性,而這正是亨察爾“不合時宜”的關鍵所在,也是他最后在商業(yè)和愛情兩方面敗北的根本原因。
編輯推薦
《英國文學論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