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樹上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頁數(shù):298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高高的樹上》是國內(nèi)著名教授、學(xué)者、演講家:易中天先生的作品集,書中收錄了其在上個世紀(jì)七八十年代至2004年間所創(chuàng)作的詩、散文、小說和評論等文章:《烏魯木齊》、《無花果》、《苦澀而又酸甜的山楂果》、《"青年必讀書"質(zhì)疑》等。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65-1975年在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一五0團工作生活,1975-1978在新疆烏魯木齊鋼鐵公司子弟中學(xué)任教。198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獲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并留校任教,現(xiàn)任廈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名譽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江漢大學(xué)名譽教授,長期從事文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心理學(xué)、人類學(xué)、歷史學(xué)等研究,著有《美學(xué)思想論稿》、《藝術(shù)人類學(xué)》等著作。

書籍目錄

  新疆詩草  大漠  烏魯木齊  紅山  博格達  解凍    無花果集  無花果  小謝  秋天的詩  藝術(shù)與自然  苦澀而又酸甜的山楂果  選擇的證明    讀書時間  春來不是讀書天  心存敬畏  誰是最有知識的人  “青年必讀書”質(zhì)疑  書生意氣  無聊才讀書  有所不讀  開卷何必有益  經(jīng)不如史  學(xué)會放松  擇書如擇偶  讀書時問    藝術(shù)世界  理性的狡計  賦質(zhì)料以生命  化瞬間為永恒  改變生活的藝術(shù)  走下樓梯的裸體者    水滸四章  替宋江拿個主意  犯不著那么傻  晁蓋遺囑之謎  何不殺去東京    人在官場  引子 平陽不是洪洞縣  一 艱難的任命  二 有理沒處說  三 來者不善  四 疑心生暗鬼  五 官場有無公道  六 制衡與平衡  七 心計與城府  八 稱謂與關(guān)系  九 權(quán)威與位置  十一 柄雙刃劍  十一 “逼出來”的腐敗  十二 人在官場  十三 三做人咋就這么難  十四 至少我們還有夢  文火慢熬(中篇小說)  創(chuàng)作談:只不過是學(xué)游泳  高高的樹上(中篇小說)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五年前,也許更早一些,有一個鴿子般的少女坐在開滿了鴿子花的山坡上,獨自一人默默咀嚼一顆小小的山楂果。這果子對于她來說,也許熟得早了點,難免有些兒酸,有些兒澀,甚至有些兒苦,雖然其中也不乏那固有的甜味。她咬碎了它,一種獨特的、微妙的情緒便彌漫于她的心中,而當(dāng)它流溢出來時,就變成了詩?! ∵@就是胡鴻和她《初戀的情緒》?! 〕鯌俚那榫w,對于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說,原本應(yīng)該是極甜蜜極溫馨的。林問之散步,花前之流連,春光明媚中之凝視,月色朦朧中之親吻,不是許許多多少男少女都在編織這樣一個夢,許許多多詩人都在把這夢做成蜜餞,送給那些愛吃甜食的孩子嗎?  然而胡鴻卻不?! 『櫋俺鯌俚那榫w”,幾乎一開始就是“不安和甜蜜混雜在一起”的,以至于當(dāng)其驟然降臨時,她一下子不知所措,“一聲不響坐在那里,只想哭”。盡管從此以后,“河邊鳥聲開放了柳樹,三月的黃昏真暖真甜”;盡管從此以后,“因你的到來我的小詩,在桂花濃濃的相思里聚滿陽光”。但是,她也同時清楚地意識到,從此,“夕陽的垅上”之所生長,絕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將是憂傷。她甚至感到“一種恐怖感從殘月里陣陣涌來”,而且“任我在風(fēng)中怎么奔跑也吹不散”。終于,“我潮濕的步履再也不能沉重地走向你”,“黑暗中我咬碎了山楂果我的心”,只剩下那條“哭紫的路”,“淋著歪歪斜斜的苦痛”?! “?,這過早地被秋風(fēng)吹落的山楂果??!  暝,這苦澀而又酸甜的初戀的情緒?。  ∑婀?,小小的年紀(jì),哪來那么多的憂傷呢?初戀的情緒,哪來那么多的苦澀呢?少女的心頭,哪來那么沉重的十字架呢?莫非這一切,不過“為賦新詩強說愁”?  并非如此?! ∑鋵?,只要稍加體察就不難發(fā)現(xiàn),“初戀的情緒”一開始就是朦朧的、想象的、不確定和非現(xiàn)實的?!安恢朗悄膫€沒有風(fēng)沒有雨的黃昏,我開始憂郁地愛你”;“田野油菜花金黃地鋪向我,我拿著寫給你的小詩不知怎么辦”。終于,“在想象中你朦朦朧朧地走近我.用自信和幽默把我圍獵”;而那個“我”,卻“只能站起來,摸摸沒有了蝴蝶結(jié)的童年愣了又愣”。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也太容易:“像你認(rèn)真地學(xué)英語單詞那樣,認(rèn)真地窺破了我的秘密”;她有著太多的準(zhǔn)備又毫無準(zhǔn)備:“我還沒看完那本格林童話,就這樣你走進了我的門”。她不得不承認(rèn):“這個季節(jié)是你的足音一夜間叩開的”?!澳憬鹕拿гL(fēng)沒遮沒攔,深深淹沒了我的渴望我的愛情”?! ★@然,這種愛的方式注定了這種愛一開始就是悲劇性的。這是它一開始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憂傷抑郁情調(diào)的根本原因。因為愛情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愛慕與追求,它是一種必須有回聲的靈魂的呼喚。也就是說,愛情必須是“對等”的: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愛慕,同樣得到回愛。但在《初戀的情緒》中,戀愛雙方的感覺卻不對等。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現(xiàn)實價值”不相等。也許在旁人看來,她和他正所謂“天設(shè)一對,地造一雙”,或者他比她差得遠,根本不值得她去愛。但是,在愛情中,并沒有什么“現(xiàn)實價值”,只有“感覺價值”。只要一方覺得不等值,它就是不等值的。而我們讀到的正是這樣一種感覺,一種一方以“壓倒優(yōu)勢”征服另一方的體驗:“海潮般你淹沒了我的朝夕,浩浩蕩蕩用你男子漢的氣勢滌蕩了我”;“為什么我總在你面前說不出一句話,不能完成我的整個形象呢”?“最驚心的是你遠去的足音,筆直地抽紅了我呆滯的眼睛”,“我的眼淚和渴望在海水里默默奔流,而我不敢升起那張神秘的白帆”。這種在對象那里完全喪失自我的愛情,難道不注定了要以悲劇告終嗎?  然而《初戀的情緒》的意義也正在于此。這“初戀的情緒”是胡鴻的還是別人的,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也許是無意中)描繪了新一代女性在這變革時代的微妙心理:一方面似乎是覺醒了自我意識,義無反顧地要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男子漢”;另一方面,卻時刻準(zhǔn)備著,一旦找到,就毫無保留地交出自己,讓他“那樣專制地使我幸?!薄T凇巴ζ鹉憬∶赖慕羌?,讓我棲息少女的幻想”的向往中,在“我獨自走在你北方的陣雨中,等待心的轍痕跨過思念的靜謐”的期待中,在“你葡萄般酸甜的眼睛閃閃爍爍,我競一句話說不出”的被征服的幸福感中,我們看到的不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積淀嗎?從宗法禮教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的新女性,卻又因“尋找男子漢”理想的設(shè)立再度喪失了自我,這真是何其不幸乃爾!為什么她們就不能想一想,“男子漢”們是否也該有同樣的“獻身精神”呢?她們難道不該使自己也變成“強有力的”(當(dāng)然是心理意義上而非生理意義上的),從而問心無愧地和完全對等地接受對方的尋找和選擇嗎?倘能如此,則真正的、本來意義上的愛情,就會來到我們中間。  這需要時間,但并非對于一切人都是漫長的。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經(jīng)歷了一番凄風(fēng)苦雨的陣痛之后,鴿子般的少女已經(jīng)長大成人。盡管“沒有人能遺忘她的初戀,也沒有人能遺忘失戀帶來的痛苦”,但恰恰是痛苦而不是其他,使她變得剛強和成熟起來。人類永遠追求幸福,這是人類不可剝奪的權(quán)利;但如果沒有痛苦,人類又會在幸福的甜膩中沉淪。這是歷史悲劇性的“二律背反”。因此,痛苦較之甜蜜,憂傷較之歡樂,有著更為深刻的美學(xué)意義。事實上,正是在經(jīng)歷了痛苦之后,胡鴻才寫得出這樣刻骨銘心的詩句來:  你走吧我恨你  為什么  你只用日出的晨霧  淹沒我所有思念的山谷  也正是因為在痛苦中升華出自我意識,她才有權(quán)利也有力量宣布:  讓風(fēng)讓雨都吹進我的小窗吧  淋濕每縷發(fā)瀑顫栗的憂傷  山楂樹倒下的時刻  我不再畏懼暴風(fēng)雨的來臨  這正是獨立人格的開始確立。不再是困惑于“為什么你我都不可能徑直走進夏天”,而是坦然宣布“你我會告別心靈的沼澤,走向遠方”。如果說,他們的相愛是不對等的話,那么,他們的分手就是完全平等的了。從此,她將不再作為一只受傷的鴿子,而是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去尋找真正的愛?! 〖幢闳绱耍@些小詩無論對于她還是我們,都仍然具有美學(xué)上的意義。因為那里有她的追求。盡管“不是一切愛都能理解”,“不是一切的愛情都有回聲”,但對理解和回聲的渴望則是一切愛情都有的。也許,正因為有渴望而無回聲,那愛情才憂傷,也才因其憂傷而美麗?那么,當(dāng)“初戀之旅在淚中完成”,當(dāng)“一段弦上的夏日凝固在子夜的山楂果里”時,那渴望和追求,難道不該更為凝重地留在了心底嗎?  在這里,初戀的情緒終結(jié)了,但追求與渴望卻永在。我希望它永在,也相信它永在。因為正是有了它,生命才永在,世界才永在,人類才永在?! ‘?dāng)然,詩和藝術(shù)也永在?! ∽ⅲ罕疚脑d1988年第3期《芳草》,有修改。

編輯推薦

  《新疆詩草》中的作品,大約寫作于上個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無花果集》中的作品,也大多寫作于上個世紀(jì);《讀書時間》是作者應(yīng)彭程先生的邀請,為《書摘》雜志《三家書談》欄目寫的一組文章,發(fā)表于2001年;《藝術(shù)世界》是作者為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穿透靈魂之旅》叢書所寫的一組導(dǎo)言,發(fā)表于2002年;《水滸四章》大約寫于2000年,曾收入《帝國的惆悵》一書;同年所作《人在官場》是長篇文學(xué)評論,可以獨立成章,故“計劃單列” ;《文火慢熬》寫作于1992年,發(fā)表于1993年;《高高的樹上》寫作于2003 年,發(fā)表于2004年,這兩部中篇小說,都是第一次結(jié)集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高高的樹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