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安憶 頁數(shù):33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小說家的十三堂課》身為一個透過閱讀而「上課」的學生,我相信這門課具有吸引學生的質(zhì)素,從一個作家眼中去分析文學作品與從學院教授的理論基礎去詮釋,必定有其不同之處,王安憶對于小說的掌握與她對創(chuàng)作的關注不可分割,在生動的講述中,小說家的身份與實務經(jīng)驗在課堂中成為可供分析的經(jīng)驗來源,而講者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恰恰是學院的理論所無法給予及傳授的知識。
作者簡介
王安憶,當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隨母茹志鵑遷居上海。1969年初中畢業(yè)。1970年赴安徽插隊。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qū)文工團。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后任中國作協(xié)理事、作協(xié)上海分會專業(yè)作家。1975年冬開始發(fā)表作品,1980年發(fā)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說集《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尾聲》、《流逝》、《小鮑莊》,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話》、《長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堅》(與茹志鵑合集),兒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論著《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以及《乘火車去旅行》、《王安憶自選集》等。其中《本次列車終點》獲1982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流逝》和《小鮑莊》分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堕L恨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書籍目錄
復旦大學小說學課程大綱第一堂課 小說的定義第二堂課 作家的處女作第三堂課 張承志的《心靈史》第四堂課 張煒的《九月寓言》第五堂課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第六堂課 托爾斯泰的《復活》第七堂課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第八堂課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第九堂課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第十堂課 曹雪芹的《紅樓夢》第十一堂課 小說的情節(jié)和語言第十二堂課 小說的思想第十三堂課 小說的情感附錄感情和技術解讀《悲慘世界》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小說是什么?小說不是現(xiàn)實,它是個人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有著另一種規(guī)律、原則、起源和歸宿。但是筑造心靈世界的材料卻是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小說的價值是開拓一個人類的神界。
編輯推薦
《小說家的十三堂課》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形成是在大學課堂上,「小說家的十三堂課」指的不是「要成為小說家所必須上的十三堂課」或是「小說家去聽的十三堂課」,而是上海復旦大學邀請作家王安憶駐校上課,透過課堂演講資料的整理而產(chǎn)生這本書,對于大學的文學教育而言,它提供學院的文學理論與小說作者的實務經(jīng)驗得以碰撞的機會,另一方面,透過課堂的講述,小說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與教育觀也得到彰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