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文學

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甲輝  頁數(shù):498  字數(shù):54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照耀著大陸和臺灣,潮水簇擁著大陸和臺灣。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陸和臺灣是連成一體的,后來由于地殼運動,臺灣島和大陸之間的陸地不斷下降,被海水淹沒,臺灣逐漸遠離大陸,于是大陸與臺灣之間便有了臺灣海峽。    無論是地殼運動,還是海水阻隔,割不斷的是臺灣對大陸的情結,隔不斷的是大陸對臺灣的親情。臺灣的根在大陸,大陸的思念在臺灣。大陸人與臺灣人有著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血緣。     臺灣的民族為漢族和高山族。漢族主要來自福建泉州、漳州的閩南人,福建、廣東的客家人以及20世紀40年代遷臺的大陸各省人士。高山族有北來、西來、南來三說。北來者只是瑯嶠一帶少數(shù)人,來自北方的琉球。西來者較多,來自大陸浙閩粵百越之民。南來者也多,來自南方海島,但南島系居民其祖居地亦在中國華南地方。臺灣省博物館阮昌銳教授說:“所以無論自中國大陸直接來臺,抑或由大陸而南洋,再由南洋而臺灣,臺灣原住民的祖居地仍在中國大陸。”布農人學者達西烏拉彎.畢馬說:高山族是“早年大陸遷來的”,其中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阿美人、雅美人等支系“則與南島系文化有關聯(lián),或系從南洋移來,而他們從南洋或印尼與菲律賓的祖先,則是古代中國大陸的百越之民,當年百越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總括起來,臺灣‘原住民’,依然是大陸古代人的子孫,與中華民族有血緣關系,自然是一家人?!?   鳳吹無數(shù),潮漲潮落,湮滅不了臺灣與大陸。自古以來這個擁有陸地總面積3.6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便是中國的一個組成部分。    《尚書》的《禹貢》篇把四千多年前的中國分成揚州等九個州,臺灣第一部地方志《臺灣府志》指出:臺灣屬于揚州?!稘h書》載“會稽海外有東鰓人”,《后漢書》有“夷洲”的記載,《三國志》記載:吳黃龍二年(230 )派將軍衛(wèi)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東鰓、夷洲即臺灣。元世祖至元年間(1292年前后)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明天啟二年(1622)荷蘭殖民軍侵占澎湖,天啟四年(1624)俞咨皋率軍圍荷軍,荷軍退往臺灣,在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qū))筑城,向北擴展,1650年達侵占全臺極盛時期。166l一1662年鄭成功率軍打敗荷軍,收復被荷軍侵占了38年的臺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軍擊敗駐守澎湖的鄭軍主力,鄭成功之孫接受臺灣和平統(tǒng)一,清設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 清光緒十一年(1885)升格為臺灣省,直屬中央政府。 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軍戰(zhàn)敗,光緒二十一年(1895)訂中曰馬關條約,臺灣、澎湖淪為日本殖民地51年。1945 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臺灣、澎湖光復,回到祖國懷抱。    曲折而厚重的歷史孕育了沉甸甸的文化。而民間文學更是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民族文化在一代代人身上得到顯現(xiàn)。《臺灣民間文學》是第一部較系統(tǒng)地研究臺灣民間文學的著作,以大陸學者來評介臺灣的民間文學,本身就具有了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 其敘論五章,采用“立體性”的研究方法,探討了臺灣民間文學產(chǎn)生與存在的自然與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臺灣民間文學之創(chuàng)作者、傳承者,民俗文化與民間信仰。    上編四章,從臺灣本島與澎湖、蘭嶼等離島漢族和高山族的民間文學作品入手,列舉眾多代表作品實例,分析其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并將之與大陸各族的民間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力圖追尋臺灣民間文學的文化根源。    中篇五章,探索婁子匡、朱介凡、金榮華、王秋桂、胡萬川等五位資深學者。百歲的婁子匡先生,為海峽兩岸健在最年長的民間文藝學家,被譽為 “中國民俗研究論著的守護神”。作者通過富涵感情之筆,描述了他年青時 期的采錄研究,中年時期的臺灣民間文學研究,晚年的回憶錄和龜文化研究。婁先生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創(chuàng)辦東方文化書局,系統(tǒng)翻印大陸民間文學及民俗著作向長期淪陷于日本統(tǒng)治、與大陸隔絕50多年的臺灣民眾,詳細介紹大陸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學術成果。贊譽朱介凡先生以60年的堅強毅力完成500萬字諺學巨著《中華諺語志》,他“以史證諺”、“以俗析諺” 、“以境議諺”、“以謠論諺”的研究方法令人贊嘆。為了海峽兩岸學者和外國學者更好理解《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金榮華先生不辭辛勞,披肝瀝膽,根據(jù)中國故事的實際情況對國際通用的AT分類法子以修訂而編成《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王秋桂先生(與陳慶浩先生合作)編選了系統(tǒng)地將大陸民間故事介紹給臺灣民眾的《中國民間故事全集》40卷。并在其主編的《民俗曲藝》刊物及其叢書(81種)把大量大陸學者的民間信仰習俗田野調查報告推介給臺灣學者以及外國學者。胡萬川先生不僅在民間文學基本理論研究和神話研究上有獨特的造詣,而且汲取大陸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普查經(jīng)驗,推動臺灣各縣進行鄉(xiāng)鎮(zhèn)的民間文學普查。    下編八章,對19位有影響的中青年民間文藝學家進行評說。通過對達西烏拉彎·畢馬、陳勁榛、陳益源、鹿憶鹿等19位中青年學者的評介,為世人展現(xiàn)了人才輩出、生機勃勃的臺灣民間文學研究隊伍?!八麄兊恼撝笠缰鴮W術朝氣,閃爍著學術個性。年青學者是朝陽,學術發(fā)展的希望寄托在年青學者的身上”。    由于民間文學學科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特點,在臺灣,有不少別的學科的學者為民間文學的藝術魅力和學術魅力所吸引。如資深學者金榮華原是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學家、比較文學專家。王秋桂原是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書目學家、歷史學家、英國文學專家。中年青學者陳勁榛原本研究古典文學、文獻學、韓非子學。許端容原本研究佛學、敦煌學、古典文化學。 劉秀美原本研究現(xiàn)代文學。陳益源原本研究元明清古典小說和越南、韓國、日本漢文古典小說。林修澈、黃季平原本研究民族學。如今,他們或專事,或兼事,或大部分精力從事民間文學研究,并在民間文學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多種學科的參與給臺灣和大陸的民間文學研究帶來了新鮮的學術氣息。 如陳益源 “古典小說研究中的民間文學研究”、“中外古典文學與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大陸出版臺灣民間文學作品的研究”、“臺灣出版大陸民間文學作品的研究”等。    本書的作者對臺灣學者們的資料、方法、成果、研究精神、研究心態(tài)進行一系列的探索,他們或赴臺灣出席學術會議,與臺灣學者面對面交談,或從臺灣學者的論著中鉤沉,或與臺灣學者信函來往中談心,因而本書內涵不少鮮活的資料。例如鹿憶鹿幾次到云南西雙版納作傣族敘事詩田野調查,一度病倒,住醫(yī)院搶救,轉危為安,康復出院,繼續(xù)進行調查研究。本書熱情贊頌這種精神,稱之為“文化之旅”。

作者簡介

王甲輝(1942—)廣西玉林市人。1966年大學本科畢業(yè)。廣西東方外語學院副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廣西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廣西農業(yè)大學副校長,廣西師范學院副院長。出版《現(xiàn)代實用寫作》、《越南傳說故事與民俗風情》等11部著作。

書籍目錄

風從海上來(代序)敘論 臺灣民間文學之自然與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一章 臺灣民間文學之地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二章 臺灣民間文學之歷史、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三章 臺灣民間文學之創(chuàng)作者、傳承者  第四章 臺灣民間文學之民俗文化生太環(huán)境  第五章 臺灣民間文學之信仰習俗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上篇 民間文學作品探索  第一章 臺灣本島漢族民間敘事文學    第一節(jié) 神話    第二節(jié) 傳說    第三節(jié) 動物故事     第四節(jié) 幻想故事     第五節(jié) 生活故事  第二章 臺灣本島漢族歌謠    第一節(jié) 閩南方言歌謠在臺灣    第二節(jié) 臺灣的客家方言歌謠  第三章 澎湖民間文學    第一節(jié) 澎湖民間文學的地理自然與歷史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澎湖民間傳說故事    第三節(jié) 澎湖褒歌    第四節(jié) 澎湖諺語  第四章 高山族民間文學    第一節(jié) 臺灣學者論高山族歷史、社會、文化    第二節(jié) 高山族神話    第三節(jié) 高山族傳說    第四節(jié) 高山族動物故事     第五節(jié) 高山族幻想故事    第六節(jié) 高山族生活故事    第七節(jié) 高山族歌謠諺語中編 資深學者  第一章 民間文學民俗學大師婁子匡  第二章 朱介凡與500萬字巨著《中華諺語志》以及歌謠研究、民俗研究  第三章 金榮華的民間故事采錄整理研究與《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  第四章 王秋桂及其《中國民間故事全集》、《民俗曲藝》刊物與叢書  第五章 胡萬川的民間文學采錄與研究下編 中青年學者  第一章 高山族學者達西烏拉彎·畢馬  第二章 年青學者的高山族民間故事研究  第三章 研究漢族民間文學的中青年學者  第四章 研究澎湖民間文學的中青年學者  第五章 陳益源的民間文學采錄研究與臺灣民間文學史探索  第六章 唐蕙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  第七章 林修澈、黃委平的《蒙古民間文學》  第八章 鹿憶鹿的《傣族敘事詩研究》、《中國民間文學》及其比較研究方法后記參考文獻書目

編輯推薦

  《臺灣民間文學》內容有敘論五章,采用“立體性”的研究方法,探討了臺灣民間文學產(chǎn)生與存在的自然與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臺灣民間文學之創(chuàng)作者、傳承者,民俗文化與民間信仰。上編四章,從臺灣本島與澎湖、蘭嶼等離島漢族和高山族的民間文學作品入手,列舉眾多代表作品實例,分析其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中篇五章,探索婁子匡、朱介凡、金榮華、王秋桂、胡萬川等五位資深學者。下編八章,對19位有影響的中青年民間文藝學家進行評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臺灣民間文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