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出版時間:2004-01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安憶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甘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是著名作家王安憶最新的長篇小說。小說每一章都以一句描寫花的古詩為題,比如“一枝梨花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千朵萬朵壓枝低”等等,獨(dú)具匠心。王安憶說,這些都是她用心翻書找出來的。如果把原詩一首首調(diào)出來看,會發(fā)現(xiàn)與小說故事的發(fā)展脈絡(luò)是相吻合的。在寫作風(fēng)格上,王安憶延續(xù)了前一部長篇《富萍》的筆法,《桃之夭夭》的寫實風(fēng)格幾近細(xì)碎煩瑣,在這種細(xì)碎與煩瑣下,上海這個城市,特別是上海的小市民世界,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成為有血有肉的生命本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桃之夭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超級客觀的口吻,近乎白描,像一個中年女人絮絮叨叨出來的文字,好像也沒經(jīng)修飾,就印到紙上。
      
      開頭看到是說戲子,以為又會是一段轟轟烈烈抑或紅顏薄命的故事。
      
      沒想到卻不是個當(dāng)紅的傳奇戲子,愛上了一個極平凡的人。并不是什么大財閥,她也不是小鳳仙。
      
      后來又發(fā)現(xiàn)主角不是她,她還結(jié)婚,生娃了。既不是張恨水式的鴛鴦蝴蝶,也不是張愛玲的徹底蒼涼。
      
      雖然她也感情不順,離婚,未婚生子,也有不名譽(yù)過,但好像也并沒因此就萬劫不復(fù)了
      
      就算寫到文革,也沒發(fā)生啥大事。一度被關(guān)起來,后來又平安放出來,還從舊時代解放出來,成為國營體制下的新演員了。銅綠色的腐朽民國氣息瞬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是鮮紅的解放后時代。
      
      不管是插隊、回城、分配這種種屬于那個時代的細(xì)節(jié)都被清楚地交代出來,像是張愛玲的口吻,現(xiàn)實的,卻不刻薄,已經(jīng)近乎于客觀了。
      
      有的時候會為了期待一個高潮而醞釀情緒,可是這本小說,從頭到尾似乎沒有高潮,卻又能一直拉著你往下看,就不信一直這么淡。
      
      寫到郁小秋過于早熟的身體,就總覺得后面會發(fā)生什么大事,類似做出什么不道德的事之類的。于是便一直等。
      
      每次覺得快要崩盤了,最后又以一個極生活化的梗給化解了。沒有戲劇高潮,就是徹徹底底的白描。
      
      就這么一直看到結(jié)尾,居然還是個歡喜結(jié)局。雖然為書中人物開心,但就有一種悵然若失,好像情緒沒有發(fā)泄出去就有點(diǎn)悶悶的。但你又是真心地替郁小秋高興,因為王安憶的口吻就那么淡淡地,事無巨細(xì)地寫下。好像自己過了一遍她的人生。
      
      
  •      王安憶真是關(guān)注個人的生命,一種內(nèi)在的、獨(dú)特的、個體的生命。雖然類似一個人的傳記,卻并非從外部的情節(jié),而是一個人內(nèi)里的生命開出的花朵和特征來講述。以全知視角敘述出的人物,性格形象未必如她所描述的那樣,但她描述的,卻是那么合情合理,自圓其說。這個女孩兒身上的一種生命力,卑微里開出的花朵,讓人那樣感動。人的小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的變動和震動,比激昂起伏的戲劇性情節(jié)更要激動人心,這真是寫作的高級階段。這是一個個和我們自己的生命那樣貼近的,毫不傳奇的個體生命,而在敘述中,鑄成一個微小的傳奇的生命。作者是一個偉大的人啊。
       另,閑暇時間才適合讀王安憶的書,因她的書那樣慢的節(jié)奏。在之前的緊張考研階段試圖拿來做放松,是絕對不行的,但現(xiàn)在讀來津津有味,大約也和心情有關(guān)。
  •     王安憶似乎很青睞上海的舊式弄堂。而弄堂,似乎又是很適合發(fā)生點(diǎn)什么故事的地方。
      
      兩代女人,從幼時說起,談婚論嫁再到生兒育女。都是不平凡的女人。笑明明,愛上靦腆但眼中只有她的小男人郁子涵,但在他不愿沿著她為他鋪好的路走而是選擇瀟灑胡混時就知道不會有好結(jié)局。可是沒想到最后以出軌坐牢收場。郁曉秋,身世是個謎,但是她除了早熟外好像從未受到父親缺失的影響,就在這狹仄的弄堂里,母親的打罵中,哥姐的無視下,成長為一個很特別的活潑姑娘。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郁曉秋的特別,兩個外號。貓眼,車間西施。似乎都是略帶曖昧又隱晦且暗含調(diào)戲的形容詞,甚至從她小學(xué)開始,就有很多雙讓人不安的眼睛在她周圍。然而這種特別卻讓她受到很多傷害,比如因為哥哥喜歡她而疏遠(yuǎn)之的好友,比如男朋友的姐妹對她成見很深,所有的女人都不愿家里的男性與她扯上關(guān)系,即使她們原本并不討厭她。這倒有了一點(diǎn)對萬人迷的嫉妒之感。在那個年代,有個性好像并不是件好事。
      
      故事情節(jié)說不上特別喜歡,但我很喜歡王筆下展現(xiàn)女人的一種性格,放得下,灑脫。雖然笑明明日后沒有再婚,雖然在郁子涵出獄后兩人曾有過會面??墒撬龔奈闯两诒槐撑押捅粋Φ耐纯嘀?。錢財方面也是,從有錢到?jīng)]錢再到有錢,生活態(tài)度始終如一,幾乎未見她為未來為不確定焦慮著急,也從不患得患失。兒子坐牢,大女兒大出血去世,她也不過是在探監(jiān)時大哭過一場,仿佛流出了這些年所有的悲傷。說她冷血也好,疏離也好,她的灑脫,也許是骨子里的驕傲。郁曉秋,她給我一種感覺,好像出生起就知道她不會擁有任何東西一樣,所以失去任何東西都不會讓她感到特別意外和無法接受。母親無緣無故打她,她從不多問,好友莫名其妙避開她,她便不再去找,男朋友漸漸冷淡她,她也不曾指著鼻子質(zhì)問,只是在分開時說了兩句狠話。中間似乎也有過一兩次反抗,但是無果后更加深了她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作為一個沒有身份的私生子,好像并不屬于這個世界,也不愿從這個世界索要些什么。就那么疏離但又熱情的生活著。
      
      逃。
  •     在火車上看王安憶的《桃之夭夭》,看到郁曉秋的媽媽笑明明舉著酒杯對她“姐夫”說我把兩個女兒都給你了,就突然地哭了,一直戚戚地哭到書看完,難道每個女子的生命都是嚴(yán)格地劃分成了兩段,少女時代的明艷和后來的酸楚,那么鮮亮的郁曉秋啊就這么戛然而止。碰到何偉明也珂珂,在那么牽強(qiáng)的理由下分手,別人說她俗,她卻最不俗的,不上去當(dāng)面揭穿,也不歇斯底里的撒潑,替姐姐照顧剛出生的孩子,因著這一切的緣由嫁給姐夫,她始終“稱”他姐夫。直到她懷孕,姐夫半夜看著他凸起的肚子,害怕她會跟姐姐一樣生孩子時死掉,埋在她的頸間大哭著說“我只要你”,才使我略釋然,郁曉秋這樣也會幸福的了吧。索性她一直是個滿足又混沌的女孩子。但是弄堂間那個耀眼又努力的女孩子卻一直在我眼前跳躍著,一切對她一直是不公平的,但她卻又是最安分與滿足的,“你多好,別人都一個,你有兩個”,她那么欣喜,在明亮的陽光下笑著,這就夠了??赐暧只仡^看了一下圖書簡介,上海女子郁曉秋的半生經(jīng)歷,一句話就概括了,只留唏噓。從書名到內(nèi)容都是那種文藝又黏膩的,但娓娓道來卻難以平靜。也許上海就是如此,真想去那里弄堂里住一住,世人的議論偏見和嫉妒最是可恨,人心又是最復(fù)雜的,索性郁曉秋和笑明明都是最豁達(dá)混沌又自然的。
  •     看了看對這本書的書評,很多人嫌故事太不跌宕起伏,不像長恨歌那樣可拍做電視劇,舊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又發(fā)霉發(fā)黃,更煩瑣的不值一提。可是我偏是覺得這本書好,真好。愛極了王安憶的工筆細(xì)描,愛極了那些總被提起的墻上的梧桐樹影,愛極了對郁曉秋臉龐的細(xì)細(xì)描刻,真是百看不厭。至于這個人物,難道不覺得充滿著生命力嗎?或者說是正能量?也許看完一個命運(yùn)百轉(zhuǎn)千回的角色會讓人感覺蕩氣回腸,但是這樣的角色才能真正住進(jìn)心里,隨著自己的經(jīng)歷不斷豐富,生出更多新意。
  •     幾年前看過的小說了,已經(jīng)記不清具體的情節(jié)了。
      女性,有性格,沖破道德倫理的束縛,選擇自己的命運(yùn)人生...
      娓娓道來,卻能看出女主角的執(zhí)著追求
      有時候人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卻會一直堅持,可能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追求下去
  •     在讀《桃之夭夭》之前,對王安憶的了解就僅限于她的《長恨歌》。最早一次讀《長恨歌》是在高中的時候,看之前滿懷期待,以為是傳奇女子蕩氣回腸的一生(原諒我從前庸俗無知的品味吧),結(jié)果看了一半兒就大失所望,故事情節(jié)看得云里霧里,人物形象也面目模糊,勉強(qiáng)看完又是個匪夷所思的結(jié)局。
      
      上大學(xué)后再讀,印象依然沒什么改變,一個女人背著自己青年時候的傳奇經(jīng)歷背了一輩子,自始至終只愛自己,除了李主任,大約不愛其他男人,即使是對李主任,她愛的也是跟著李主任時成為金絲雀的自己,時刻跟生活保持距離。
      
      之后,沒再看過王安憶的書,直到在圖書館借了《桃之夭夭》,從年輕的笑明明到后來的郁曉秋,一對經(jīng)歷不同的母女,各自堅韌地活著,雖然是母女,又很少交集,然而又各自時時地拉著對方。
      
      王安憶時代的女作家都會在寫作時不可避免地寫到當(dāng)時特殊的歷史事件,如上山下鄉(xiāng),文革。但是郁曉秋卻跟這些擦肩而過,她經(jīng)歷的下鄉(xiāng)在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幾乎是最美的一段,何民偉突然跑來找她,兩人圍爐做飯,在田間散步,卻幾乎連手都沒拉過,相互撫慰對方的孤寂,這樣產(chǎn)生的愛情實在讓人信服,感動。
      
      回到上海后的別離,與其說是“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钡共蝗缯f是生活瑣屑的堆砌,環(huán)境,議論,有意的,無意的,被生活用一把鈍鋸拉來拉去,愛情堅持到最后連自己都忘了,那就忘了吧,太多事是自己決定不了的。比如生在什么樣的家庭,能不能去參加表演隊,這件事在郁曉秋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郁曉秋在最后決裂的時候也沒提兩人發(fā)生關(guān)系的事,這讓何民偉感動,也給郁曉秋自己保留了自尊,她始終不憂不喜。
      
      王安憶的筆觸飽含關(guān)懷,深深淺淺的觸到人心里去,郁曉秋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小兒女的真情在她的筆下輕靈,細(xì)致,世俗生活的韻致和粗魯她都一視同仁,不厭其煩的替他們解釋著,情真意切,意味深長。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每一章都以一句與花有關(guān)的詩詞作為題目,王安憶說,這些都是她用心翻書找出來的。如果把原詩一首一首找出來看,便能發(fā)現(xiàn)與小說故事的發(fā)展脈絡(luò)是相吻合的。
      講郁曉秋卻先是從他的母親講起,讀完全書印象我最深的是笑明明,她是個重情意的人,也因此與郁子涵結(jié)婚,省下兩個孩子后,郁子涵因為出軌和間接貪污公款而入獄,在此之后笑明明生下了一個父親省份不明的女兒郁曉秋,這件事情在當(dāng)時是很招人非議的,她似乎堅強(qiáng)隱忍地養(yǎng)大了這三個孩子,表面上她是一個冷漠的母親,她不同于其他的女人,從她的打扮,抽煙的姿勢,說出的話以及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其實她的心里有很多訴不出的苦,所有的苦都爆發(fā)在之后大兒子入獄的時候,她第一次哭得那么慘烈,或許她從來不是個愛傷感的人,在平時她總是要用兇悍來抵抗軟弱,生命的磨練讓這個人物的形象閃閃發(fā)光。
      郁曉秋從生下來開始,就不斷受到非議,她從小就比同齡的女孩子發(fā)育要快,所有就有更多的市井小民開始議論她,說她繼承了母親的風(fēng)流,還給她起各種外號。文章的末尾說道“人和人就是不一樣,有的人終身平淡無奇,有的人,極少數(shù)的人,卻能生發(fā)出喜劇的光輝。這也是一種天賦,天賦予她們強(qiáng)烈的性格,從孩提時代起,就拉開帷幕,進(jìn)入劇情?!庇魰郧锏纳畈⒉幻篮茫绺绲谋┝?,姐姐的冷漠,母親的愛理不理,女朋友的嫉妒,市井的謠言,何民偉的背叛,就像文中說的,“簡直很難想象,在這樣粗暴的對待中,還能存有多少自尊??墒怯魰郧锞陀校@也是她的強(qiáng)悍之處,這強(qiáng)悍是被粗暴的生活磨礪出來的。因這粗暴里面,是有著充沛旺盛的元?dú)??!被蛟S性格決定人生,決定命運(yùn)一說是有其真正道理的,郁曉秋總是有一種擇善的心里,什么事情都會朝著樂觀的方面去想,也就是這樣,到最后姐姐難產(chǎn)死去,哥哥因暴力事件入獄,何民偉與妻子離婚,只有她得到了簡簡單單的幸福,盡管她是代替姐姐嫁給那個男人的,但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情也是有的,就那男人的一句只要有你,一切都滿足了。她在逆境中成長,沒有被挫折打敗,卻走出了另一條純凈簡單的路,她的自尊、單純、熱情、善良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這樣一個不長不短的故事,講的是那樣一個時代,一種生活,一字一句都是那個時代有血有肉的生命,這個故事雖然不像長恨歌那樣有戲劇性,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卻多出了一份真實感,一份對生活的虔誠與真摯。在復(fù)雜冷漠的社會中,當(dāng)你愿意保有一顆簡單向善的心,幸福就會朝你而來。
  •      夭夭--茂盛的樣子。
       一個走到哪里都被指點(diǎn)為 私生女的小姑娘,卻帶著她對這個世界的熱情或者就像書里寫的 “她似乎天生信賴人生,其實不是無端,她是擇善,就不信會有太惡。這股樂天勁使她的混沌變得光明,而不是晦暗?!?
       她帶著一切美好的目的與她周圍的人交往,卻被下作和猜忌所孤立。被旁人稱為“貓眼”、“車間西施”。固然有對她相貌的肯定,卻帶著極大惡意。所幸的是她用自己的不理解或者不去理解去回應(yīng)他們,而不是試圖拉低自己去理解他們。只是去熱情,然后滿足于自己那點(diǎn)小小的成果。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這是我第一次讀王安憶的作品,完全不了解她的風(fēng)格,但我希望桃之夭夭能使她的風(fēng)格,因為很特別。整個小說幾乎沒什么對白,沒什么心理描寫,就是單純的景物描寫,時代敘述。甚至人物的表現(xiàn)力度都不是很大。所以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很淡。但也許是章節(jié)少的原因,可以很快看完。但是每一章節(jié)的聯(lián)系也不是很強(qiáng),沒什么過渡。整個的感覺就像奶奶再給孫兒們講那過去的故事,大概的情節(jié)記住了,但是那些細(xì)節(jié)什么的都忘了一些,沒有那么多跌宕起伏。但是這種就給人另一種猜想,因為平淡,所以有好多你猜不到的地方,比如郁曉秋最后的歸宿。呵呵,這又多了一種奇妙。故事發(fā)生在舊上海,里面有很多的舊上海的記憶,不知道是因為我不是上海人,還是因為描寫的不是很明顯,我對于舊上海的感覺在這個故事里感覺不怎么明顯。真的真的很淡的小說,但是它很完整,它可以擴(kuò)大很多的情節(jié),但是這樣就夠了,至少我是被它的這點(diǎn)所迷住了!很淡很特別!
  •     她沒有目睹過什么幸福,也沒有受到過什么好的對待,但這些都不妨礙她歡歡喜喜地長大,都洗刷不了她的自尊與堅強(qiáng)。
      因為出挑的外表,她無辜地成為眾人仇恨的對象。女人恨她,因為嫉妒;男人恨她,因為興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那封閉的時代,出眾就會招致麻煩,她一直被不公平地對待。
      很害怕王安憶在寫一個悲?。核淖晕覛?,或毀滅于他人之手。但好在,都沒有。
      失敗的愛情她仍從中發(fā)現(xiàn)著可回憶的美好,這就是她了,對生活的要求已被磨得很低,但不曾放棄尊嚴(yán)。
      最后的最后,活潑自由的她走進(jìn)了被安排的婚姻,那個彼時陌生的人,卻慢慢培養(yǎng)出了親密,她一生未曾體驗過的尊重的愛。深夜,他望著她淚流滿面,對著她說:“我只要你”,看到這里我亦淚流滿面,為她的經(jīng)歷憋屈很久的心終于舒展開。
      反思想想,如何面對灼灼之華?自己是否曾成為那些嫉妒的眼睛的主人?
  •     可能年齡和閱歷還不夠的原因,看王安憶筆下的俗世人生,總覺得還是害怕的。理想、理性、文明這樣的詞與俗世生活寡有聯(lián)系,更為強(qiáng)大的是生活的洪流,混沌的,凌亂的,模糊的,挾帶著悲喜與無常,沒有條理與黑白分明。
      人生是不是最終將走向如此?人終將失去少年意氣?
      “折騰不動”在現(xiàn)今看來是個可怕的詞。但也許有一天又會領(lǐng)悟另一番風(fēng)景?
      就像主角郁曉秋那樣,那段年少親密無間的感情最終被現(xiàn)實中生出的嫌隙打敗,一段談不上情愛的婚姻,卻也生出感情和歡喜。
      生活到底是什么樣子,能夠過成什么樣子。
      我最終會有什么樣的答案?
  •      一直很喜歡“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話。僅八個字,花開滿枝的絢爛,賞花人的欣然,便躍然紙上。在圖書館的凌亂中,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就讓人覺出很多不一樣。原以為這樣的書名,王安憶這樣的作者,寫的,可能是大上海時候一個窈窕明媚的女子,書中確是寫了這樣一個女子,卻和之前的想象大徑相庭。
       開篇的女子有些小家子氣,總是在模仿,總是活在明星陰影里的一個演員,最后改名“笑明明”也總有那么一點(diǎn)巷口氣息。被騙去香港的際遇,雖苦但給了她更廣闊的視野,慢慢,她長成了一個落落大方通達(dá)世事的女子,不媚但美。
       于是慢慢,過著自己的日子,演戲練習(xí)……直到,遇上一個叫郁子涵的男孩子——暫且叫他男孩子吧,因著他還沒有男子的見識和氣度——她從沒見過這樣干凈簡單的男孩子,只遠(yuǎn)遠(yuǎn)的看她,不靠近也不遠(yuǎn)離,她主動靠近的時候,竟然還會跑掉。
       可就是這樣一個有點(diǎn)怯懦的男孩子,在她離開后竟然孤身一人去另一個城市尋她。當(dāng)她看到子涵站在巷口的時候,她的心一定很柔軟很溫暖。能有這樣一個人,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去尋她,竟然還真的尋到了。那樣一個還不諳世事的少年,任誰,都攔不住他走進(jìn)她心里的腳步吧。所以之后,不管他再落魄再沒出息,她都留在他身邊,不為別的,只為他曾經(jīng)是那樣一個讓人憐愛欣喜的少年,他曾如此的愛過她。
       順其自然的,結(jié)婚,生子,過日子。可盡管是這樣一個少年,卻還是在見過世面之后,難免世俗地選擇了一個家室清白工作體面的女人,離開了依舊拋頭露面站在臺上演戲的她。令人以外的,她不哭不鬧不生事,就這樣安靜的離婚,帶著兩個孩子離開。
      讀到這的時候,我依舊以為她是那個桃之夭夭的女子,直到章節(jié)的最后一段說,時隔一年半,她又生下一個女兒,名為郁曉秋。女主角正式登場。
       曉秋是一個明麗的姑娘,哥哥姐姐由于經(jīng)常見不到父母養(yǎng)成了冷淡的性子,母親也總是莫名其妙的責(zé)怪她,際遇并非順利也可以說在非議和排擠里長大。也遇到過心儀的男子,熱戀過失望過,最后,倒也算是幸福。
       書的最后,在她生了女兒之后戛然而止,不再贅述。也的確,這樣一個明麗歡喜的女子,不用說,也可以設(shè)想到之后是怎樣的幸福,“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就是如此吧。
       寫到這里,似乎也捋清楚了自己對這兩個女子的情感——是偏愛著笑明明這個有點(diǎn)俗氣的女子的。郁曉秋這樣,不悲不喜不被世俗干擾,永遠(yuǎn)保持著干凈的心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她難得她珍貴,卻因為這樣,帶著些許的不真實,不如她母親的煙火氣令人覺得安穩(wěn)。盡管笑明明的人生,夸張的可以,但透露出來的淡然終是抵過了郁曉秋的跳脫。
       王安憶的筆法依舊是帶有淡淡的上海氣息的,那種街頭巷尾講故事的語氣,親切又真實。在這樣安靜的文字里,映著如此明媚的兩個女子,如同盛開的桃花,靜謐又耀眼。
      
  •     相對于《長恨歌》中的王琦瑤而言,郁曉秋是一個比較平凡普通的女孩,但她平常卻不平凡的身世卻一直伴隨著她的成長,她的母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滑稽戲演員,隨性不認(rèn)真的生活態(tài)度使得她的家庭生活并不完滿,郁曉秋從小就是一個沒有父親的滑稽戲女演員的女兒,但在她的眼中,她從來就沒有因為這個缺失就自卑,她只是好奇,然后習(xí)慣。
      她經(jīng)過很多不平凡的事,工廠間的嘲笑和戲謔,下鄉(xiāng)插隊的排斥,文革時的排擠,對于這一切她一直都是獨(dú)自承受,默默習(xí)慣,沒有抱怨??少F的是這樣的平靜的態(tài)度卻沒有讓她安于平凡和忍氣吞聲,她用她骨子里的活躍寬容著周圍的人,她的哥哥姐姐,她的同學(xué),以及她的初戀何民偉。
      郁曉秋的經(jīng)歷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讀者卻不會產(chǎn)生同情的情感,因為郁曉秋不需要,她用淡然和熱情告訴讀者,她經(jīng)得起一切,她從小就撐起她冷漠的家庭,從小就對弄堂里的流言蜚語有著天然的抵抗力,對于生命,她是殘酷的,她毫無牽掛,所以她不珍惜,但她不放棄,因為她不懦弱。
      郁曉秋的結(jié)局是令人欣慰的,不僅是因為她組建了一個完滿的家庭,更直觀的感受是這個一直以來遭受著家庭冷漠,外人排擠的女孩終于有了一個真正愛她,疼惜她,珍惜她的人。
  •     夜深了,剛剛讀完了王安憶的這一本,打開電腦準(zhǔn)備寫一下。
      讀的王安憶的第一本是《長恨歌》,接下來就是這一本了。今天在圖書館偶然看到,還有《富萍》這一本,想了想,最后選了她。
      在下著雨的天氣里,窩在宿舍里面看一本小說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一直很想要看到結(jié)局,就像想要知道自己最終的結(jié)局一樣。
      有些書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你讀著讀著就不禁進(jìn)入到當(dāng)時的情境中去,因為晚上約了人吃飯,中間不得不把書放下,去趕飯局。走出宿舍的時候突然有一種不真切感,仿佛剛剛從書中的情境中走出來,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看到雨中車燈打過來的那一束橘色的燈光,突然覺得很溫暖、很幸福自己生在這樣一個年代。
      路上其實一直在想,覺得作家創(chuàng)作一本小說就如同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她是一早就知道故事會這樣走下去嗎?她寫的時候有沒有在猶豫該給這個生命一個怎樣的結(jié)局呢?會不會我們本身,都是別人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而已呢?她在寫的過程中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呢?其實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是不會能夠體會其中的心情吧?
      回到書中,讀到郁小秋最后一次和何民偉互相多次送別的時候開始哭了,就好像早于他們自己知道這個結(jié)局以后的不舍一樣,突然開始為那個女孩子感到不值,從小到大受了那么多不公平的待遇,卻仍然能夠?qū)ι畛錆M期望,真是不容易。
      其實王安憶筆下的女孩子好像都有這么一種淡然的心境,就好像開始就知道自己會遭遇什么一樣,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夠馬上就從心里接受下來,然后繼續(xù)心平氣和的過后面的日子,也許其實我們都一樣,都有這樣的能力,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一個女人的一生或者說前半生,就這樣過去了,她小的時候,有想過自己最后會是過這樣一種生活嗎?我們的以后呢?會是什么樣子的?也許真的只能見招拆招了吧。
  •     讀的第一本王安憶的小說是《長恨歌》,無知的我當(dāng)時都不知道她是女的。開始的時候讀不下去,翻了好多頁了還是在講上海的房子,再翻了好多頁一句正經(jīng)的對話都找不見。場景,人心,場景,人心??粗悬c(diǎn)累。
      
      但后來就越讀越上癮了。一頭扎進(jìn)去就不愛出來。其實她排比再多寫的再細(xì)讀者也是不會煩的,因為那不是啰嗦,每一個句子都有用,排起來又那么順暢。還記得在微博里寫感受,“越往下讀越覺得他能抓到你的骨縫里,一口氣松下來讓你酣暢淋漓,再無他求?!?br />   
      用的還是男的那個他。。。
      
      那時候覺得,這個男人怎么這么懂女人??!
      
      《長恨歌》看到中間的時候,有過一陣挺揪心,可是自從王琦瑤生了孩子,再往下讀反倒平靜了。后來無論再發(fā)生什么,都只是人生,這人生在她勁道的筆下,在王琦瑤淡然的態(tài)度里,在生活的瑣碎中變得很平常,有點(diǎn)不如意,也是一種小滋味。
      
      再到看完,即使結(jié)局不能稱之為“完滿”,卻也并不過分難過或觸動,就像日子一直順著水流下去,自然的流到了一個地方,默默的沒了痕跡。
      
      前段時間莫言得獎,網(wǎng)上好多人說這說那,有些人舉例說中國的作家勝過莫言的有哪位哪位,王安憶的名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中。得諾貝爾獎這件事,我倒不覺得跟這個作家寫的是不是第一有多大關(guān)系。首先是文學(xué)作品很難比評,再次每人思想閱歷不同心中各有一把秤,最后中國人習(xí)慣把獎項跟排名搞到一起,實則不然。
      
      可是王安憶的才情和為人,卻是為她贏得了很多喜慕和尊重。
      
      記得在哪里看到過,王安憶覺得寫作是有性別特征的,這點(diǎn)我非常贊同。這世間最不同的兩種生物,從生理構(gòu)造到心理思維都差別很大,對事物的感觀自然不同,筆下的世界是應(yīng)該各有千秋的。即使是最懂男人的女人和最懂女人的男人,恐怕也難真的進(jìn)入對方的世界里冷暖皆知。
      
      我要說的,卻不是《長恨歌》,是我前不久看的《桃之夭夭》。
      
      喜歡她寫的故事,大概就是因為她筆下的主人公,從來都不是那個出奇的人。她就是一個普通人,可你把視線集中在她身上,她就與眾不同。她的人生也不是有多跌宕起伏讓人唏噓不已,就是一個平凡的人生,喜樂和苦難都沒有特意關(guān)照她,可你把心意鑲嵌在她身上,她就灼灼其華。
      
      《桃》就是個好故事,一個女人的生活,從幼時開始,童年,家庭,少年,朋友,青年,愛戀,中年,生活,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跟著野草一樣的她經(jīng)受打磨,堅持著走到自己的每一站。
      
      故事的開端,講的是郁曉秋母親前半生的經(jīng)歷,雖然后文對她母親再著墨不多,但之前的鋪墊也能讓讀者從她淺淺的一個姿勢一個表情了解她,并不覺得陌生,也對她對自己女兒的那份有些清淡的情感有了些許理解。
      
      郁曉秋生父不明,哥哥姐姐都不是同父,從小并不親近,哥哥甚至有隱秘的暴力傾向,偶爾對她拳腳相向,姐姐個性冷淡自我,對她理會不多。她卻懼里帶敬,帶著份友好的期待。
      
      郁曉秋從小就是個自我供暖的人,她對生活中的一些不厚道有自己的處理之道,她懵懂,但豁達(dá),熱情,勇敢。這種性格貫穿了她的成長,帶來了一些磨折,也帶來了生機(jī)。
      
      王安憶寫她:人和人就是不一樣,有的人終身平淡無奇,有的人,極少數(shù)的人,卻能生發(fā)出戲劇的光輝,這也是一種天賦。天賦予他(她)們強(qiáng)烈的性格,從孩提時代起,就拉開帷幕,進(jìn)入劇情。
      
      她充滿青春氣息的美麗,潑辣而旺盛的生命力,引來了周圍人的側(cè)目而視,排斥,和刻意的壓制。這是毫無道理的,卻又是到處可見,順理成章的。好在她雖然不解,卻也并不糾結(jié),她反抗,卻也妥協(xié)。打壓掉的熱情轉(zhuǎn)移到其他的方面,照樣褶褶生輝。
      
      她碰到了懂得欣賞她的男子,愛情從友情開始萌芽,惺惺相惜,堅定又安穩(wěn)??蓞s在最平實的生活難題面前土崩瓦解,不堪一擊。即使這樣的感情變故,也是毫無道理,卻又順理成章的。重要的是,即使在郁曉秋那里,我們嗅到了失落,卻嗅不到憤怒、絕望。
      
      哥哥入獄,母親也有些垮了,姐姐突然亡故,扔下小嬰兒。她悉心照顧,老小都漸漸依賴于她。她心里從來不想太多,但腳下每一步都那么踏實,帶給人溫暖的火,執(zhí)著的燒。
      
      再一次,好像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孩子的父親,她的姐夫,開始了婚姻生活。這種沒有感情基礎(chǔ)的婚姻,她并不向往,也并不埋怨。她平靜的接受了這份生活,接受了丈夫的不了解。
      
      日子才是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最能生發(fā)最能毀滅,不知哪一天起,她在丈夫眼里不再只是姐姐的替身,是一個全新的人,必不可少的人,他去了解去傾聽的人。她懷孕了,丈夫徹夜難眠,怕悲劇重演,盯著她不肯入睡。他說“我只要有你就夠了”,他在夜里靜靜聽她訴說從小到大的故事,聽她這個人。
      
      一切似乎有些遲,一切卻絕對不晚。
      
      故事的最后,剛過三十的郁曉秋擁有兩個孩子,在計劃生育中好像“鉆了一個大空子”,她沒能申請到獨(dú)生子女補(bǔ)助,卻很有些竊喜,因為自己已經(jīng)很幸運(yùn)了,別人都是一個,她有兩個。
      
      她走在林蔭道上,梧桐影罩著她,內(nèi)部在不斷的“充滿”充滿”,一切,都是最好的時候。
      
      王安憶寫郁曉秋“她從小就沒有目睹過什么幸福,但并不妨礙她歡歡喜喜的長大”。
      
      她長大了,經(jīng)歷一切,不斷成長,一直發(fā)光發(fā)熱。她不是最美好的那一個,最幸運(yùn)的那一個,最悲慘的那一個。
      
      但你看她,覺得一切,都是可以度過,可以重生,值得努力,繼續(xù)發(fā)熱。
      
      王安憶的作品,以后還想讀更多更多。
      
      fionamars.diandian.com
  •     郁曉秋的人生,從成年后就沒什么傳奇了。
      
      青春期的郁曉秋,由于早早發(fā)育的身體和容貌,讓她變成小男女之中極具危險性的人物。有男同學(xué)為她聯(lián)想到安娜卡列寧娜,有工宣隊男人帶有曖昧的眼神,還有貓眼的外號。這個時期的郁曉秋,是一直游走在人們眼尖上的。
      
      到安徽插隊之后的郁曉秋,倒變得波瀾不驚。許是農(nóng)村里少了蜂蝶,基本不再有人議論郁曉秋的長相。農(nóng)人和知青點(diǎn)的人都無從知曉她的家庭背景,所以也不再有人總議論她說不清道不明的出身。沒有任何文娛活動,郁曉秋基本沒有拋頭露面的機(jī)會,反倒安安全全的生活下來了。
      
      再后來,回城,談戀愛,分手,甚至也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姐夫。每日里總不過是油鹽醬醋,沒有任何輝煌的色彩。幸而郁曉秋也沒有太多要求,從未感覺乏味。
      
      她奇特的人生開端,居然一路平淡下來。在那樣動蕩的時代,秩序蕩然無存,道德混亂不堪,郁曉秋那樣的容貌,在動蕩的上海,在混沌的農(nóng)村,居然都沒有招惹實質(zhì)的麻煩,只是多了一些眼光和外號。郁曉秋就像傾斜的大廈角落里,一只安全的、忙忙碌碌的螞蟻。
      
      是,多乏味的一個人,多普通的一個故事。
      
      講故事原是為了講人,人有什么好講呢?在各種各樣不同的故事之外,或者說之內(nèi),其實是性格----我從來不敢輕易用“人性”這個字眼,才是最讓人感到變幻莫測、無法揣測也無法輕易描述的。
      
      也正是性格,讓人生有了不同的走向。
      
      郁曉秋是個生而奇特的人,極具天賦的容貌,還有極具故事性的家庭背景,大動蕩的時代,原本可以造就一個更傳奇的郁曉秋??善?,她的人生、她的故事竟是越來越平淡。可是細(xì)數(shù)下來,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家庭里,哪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是郁曉秋在支撐著走過來?從小時候打理家事,關(guān)照得肺炎的姐姐,到幫老師們照顧下孩子,陪母親送哥哥入獄的是她,陪姐姐生產(chǎn)的也是她。最后,一手撫養(yǎng)姐姐的孩子的也是她,將來母親養(yǎng)老送終,除了她,還能是誰?更罔論在姐夫和她的新家庭里,作為妻子、母親、媳婦,這個年輕的、充滿暖和熱的人,是怎樣在支撐一個家。
      
      歡喜傷悲,老病生死,算不上傳奇。
      
      而人生,并不需要那么多傳奇。需要的,是如郁曉秋那般,與生俱來的暖熱性格。兀自活潑潑的長大,在哪里,都有她很響的動靜。天生便向著好的一面成長,受了委屈也能很快忘記,并且并不記仇。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安排妥當(dāng)有滋有味的每一餐飯食。
      
      郁曉秋的人生不傳奇,但足以惠澤親友。還有什么樣的人生比這更美好。
  •     我花了兩天時間用心讀完了這本小說,有點(diǎn)小感觸。
      
      小說寫的很啰嗦,很細(xì)碎很繁瑣,極盡全力的展現(xiàn)出一副上海小市民的世界。雖然這個只是背景,只是襯托郁曉秋不符合當(dāng)時那種樂觀堅強(qiáng)的性格,但是我覺得王安憶把每個人都寫活了,寫的有血有肉,寫的可憐又可恨。
      
      郁曉秋媽媽笑明明的歷史寫了一大章,郁曉秋幼年少年時期也寫了一大章,走過場一樣,我沒怎么認(rèn)真看,只覺得同情還有些喜氣。不過何明偉那段始亂終棄倒是印象挺深的,應(yīng)了那句話,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的,糊涂,軟弱,多年的感情就那么崩了,僅僅因為什么性格不合啊,中間突然殺出個程咬金啊,家族干擾啊。
      
      其實我挺佩服郁曉秋的,多大的挫折和折磨都走過來了呀,而且還走得樂觀。挺喜歡她那種簡單的性子,不怕苦不怕累,做事認(rèn)真仔細(xì),但是人卻不死,靈活,會在逆境中拼命謀求生活的希望,活的很鮮明。郁曉秋對待生活,對待人情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我去好好學(xué)習(xí)的。
      
      文章最后寫的真的是好,"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農(nóng)婦,在自然的,室外的體力勞作和粗魯?shù)膼壑虚L成,生活的。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貓眼,工場間西施的樣子,那都是一種特別活躍的生命力躍出體外,形成鮮明的特質(zhì)。而如今,這種特質(zhì)又潛入體內(nèi)更深刻的部位。就像花,盡力綻開后,花瓣落下,結(jié)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于平常,內(nèi)部則充滿,充滿,充滿,再以一種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步,惠及她的周圍?!边@段寫的特有感覺,是對郁曉秋閱歷的一個總結(jié),特有哲理,特有寓意,特有想法,特有共鳴。
      
      這本書還是適合在溫暖的冬日里的看,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就像小時候看爸媽的黑白照片,想象各種場景,看著看著就迷糊的上床睡覺了。
  •     放下手中的書,那個女人的形象卻在眼前成形…
      一、那個女人
      那個女人,修長的手,微曲的發(fā),性感的唇,沙啞的聲,還有指間的煙…近乎病態(tài)的慵懶,近乎庸俗的風(fēng)塵…
      “笑明明”是躲在霧里面的…那樣模糊,既沒有漂亮到傾倒眾生,也沒有委屈到自個關(guān)起門來使勁兒哭…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就一個人承受…好象沒有經(jīng)歷什么銘心刻骨的愛情,只是為那個曾經(jīng)站在樹影下露出清秀臉龐的郁子涵生下了一對兒女…
      我總奇怪她怎就跟了這樣一個男人…深諳世事的她不可能看不出這個男人藏在骨子里的懦弱…就好象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他既然回來了,那就在一起吧,他既然坐牢了,那就獨(dú)自過活吧…
      她從不埋怨,只是放不下手中的煙…她從未害怕過,卻總不敢與那一雙兒女有過多接觸…
      她的人生更多地延續(xù)在那個不知道父親的小女兒身上…
      二、這個女人
      身世不明的孩子總是會承受更多的白眼,更多的責(zé)難…
      上海的小弄堂里擠滿了市井小民…在嘲笑她的同時其實也給了她另類的關(guān)愛…
      我驚異于她的頑強(qiáng)…象雜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她是常被母親打的…因為她實在是太象母親了…女人是有強(qiáng)烈嫉妒心的…哪怕是母女…她又實在是太不象母親了…不愿聽天由命,骨子里充滿反叛…
      年少任性的愛情最終輸給乏味的現(xiàn)實和懦弱的男人…
      那些美好的年華,那些世事的蒼涼,掩不了她的艷麗妖嬈…
      最終這朵桃花脫落…終成飽滿的果…
      我喜歡這個結(jié)局…我喜歡她攜了姐夫的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路走來…光芒漸殮,最終都會“之子于歸”。
  •     上海女孩的舊上海情結(jié)通常是從媽媽或者外婆的衣箱開始的。一根金銀絲光的圍巾,一件...    許多上海以外的人的舊上海情結(jié)是從《花樣年華》和《長恨歌》開始的,但上海女孩的舊上海情結(jié)通常是從媽媽或者外婆的衣箱開始的。一根金銀絲光的圍巾,一件...
  •   談不上好看 如果你喜歡張愛玲那類型的就應(yīng)該會喜歡
  •   其實我們都一樣,都有這樣的能力,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   "覺得一切,都是可以度過,可以重生,值得努力,繼續(xù)發(fā)熱". 這句點(diǎn)評真是入味三分啊.說到我心坎上了.
  •   我也是后來才知道她是女的,完全是看到名字就定性了??磿鴷r一直覺得,一個“男人”筆觸這么細(xì)膩,對人物的穿著描述巨細(xì)無遺。知道有一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