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闌”中的敘述

出版時間:2001-1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黃子平  頁數(shù):28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邊緣批評文叢”主要收集中國學人在海外的文學批評文字與文化研究成果。“文叢”作者大都原是國內知名評論家,近二十年來到海外游學。由于身份、對象和語言的緣故,他們在海外學院里從事有關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研究,基本屬于“邊緣學科”。然而,當他們在海外獲得學位取得教知識分子能像真正的流亡者那樣具有邊緣性。但對于“邊緣批評文叢”的作者們來說,“邊緣”與其說是自覺追求,不如說是某種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象學術處境?!斑吘墶彼鶚耸镜?,不是與中心僵硬對立的空間位置,而是批評者在中心與中心的夾縫間的游走穿梭?!斑吘墶弊髡吲灿梅N種來歷混雜的理論策略,調整組織自己的文本經(jīng)驗,應對撲面而來的歷史情境……

作者簡介

  黃子平,1949年11月生于廣東梅縣。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碩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史編輯和中文系講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芝加哥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芝加哥社會心理研究所和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作過訪問研究?,F(xiàn)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著作有《沉思的老樹的精靈》、《文學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學》、《革命·歷史·小說》、《邊緣閱讀》等。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革命”的經(jīng)典化與再浪漫化一 經(jīng)典化與“重大題材”二 “應寫”、“可寫”與“不可寫”三 再浪漫化第二章 “革命歷史小說”:時間與敘述一 進化史觀二 從勝利走向勝利三 人物關系的時間化四 革命的循環(huán)五 時間觀的改變第三章 革命·性·長篇小說一 話語空間的切割、劃分與連接二 政治/言情、英雄/男女三 在“社會全景”中寫“性”說“欲”四 “客觀冷靜”的敘述五 革命敘事的“圣潔化”第四章 革命·土匪·英雄傳奇一 黑話/紅話二 誨盜/誨道三 “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四 “搶一個共產(chǎn)黨領路向前”五 反出江湖六 英雄傳奇第五章 “革命歷史小說”中的宗教修辭一 “空白”與“宗教修辭”二 空間:道觀佛堂和圣地三 身體:脫胎換骨四 苦難:報仇報冤和報恩五 “革命”和“歷史神話”第六章 《故事新編》:時間與敘述一 “故事新編”:與“朝花夕拾”二 “敘事時間”和“所敘時間”三 敘述以反抗“絕望”四 放在“引號”中的敘述五 “油滑”:從消極到積極六 故事新讀第七章 命運三重奏:《家》與“家”與“家中人”第八章 病的隱喻和文學生產(chǎn)第九章 語言洪水中的壩與碑——重讀中篇小說《小鮑莊》第十章 灰闌中的敘述附錄 千古艱難唯一死——讀幾部寫老舍、傅雷之死的小說汪曾祺的意義演戲或者無所為與“他人”共舞后記滬版后記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橫跨一個半世紀的中國革命是人類歷史個案中最宏大、最復雜的社會變動。這段時間的中國革命包含了政治學理論中所有類型的“革命”——千禧年式的農(nóng)民叛亂(太平天國),無政府式的暴動(義和拳),政變(西安事變和林彪事件),軍事叛變(北洋軍閥時期),國共內戰(zhàn)(1945—1949),自上而下發(fā)動的全國性動亂(“文化大革命”)。其中同時伴隨著極其復雜的意識形態(tài)競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孫文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等。這種競爭至今仍在臺灣海峽兩岸以及海外許多華人社區(qū)以各種不同形式持續(xù)著?! ”緯淮蛩阊芯窟@些革命,而只是研究對這些革命的“講述”。更具體地說,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中以“小說”形式對這些歷史變動所作的敘述。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一方面,“小說”被卷入革命之中,擔負起“新一國之民”(梁啟超)或“改造國民性”(魯迅)的重任;另一方面,“小說形式”本身也在這漫長的一個世紀里發(fā)生著不容忽視的“革命”。革命深刻地改變  了我們想象、虛構和敘述歷史與現(xiàn)實的方式?!靶≌f”有時直接成為中國革命的一部分(“齒輪和螺絲釘”、“旗幟和炸彈”),有時,卻于邊緣處記下了正統(tǒng)“大歷史”必定遺漏的苦難、掙扎與悲歡。文本秩序與社會秩序的建立、維護與顛覆,同樣成為本世紀中國歷史最令人?;蟮钠嬗^。因此,文學形式與革命、政治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本書想一再加以探討的課題。其中,中國古典文學傳統(tǒng)中的“言情小說”與“英雄傳奇”兩種樣式,以及歐俄傳入的“寫實主義”長篇小說樣式,在這種互動中的衍變最為耐人尋味?!  案锩鼩v史小說”是我對中國大陸1950至1970年代生產(chǎn)的一大批作品的“文學史”命名。這些作品在既定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限內講述既定的歷史題材,以達成既定的意識形態(tài)目的:它們承擔了將剛剛過去的“革命歷史”經(jīng)典化的功能,講述革命的起源神話、英雄傳奇和終極承諾,以此維系當代國人的大希望與大恐懼,證明當代現(xiàn)實的合理性,通過全國范圍內的講述與閱讀實踐,建構國人在這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體意識。這些作品的印數(shù)極大,而且通常都被迅速改編為電影、話劇、舞劇、歌劇、戲曲、連環(huán)圖畫,乃至進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人物形象、情節(jié)、對白臺詞無不家喻戶曉,深入日常語言之中。對“革命歷史”的虛構敘述儼然形成了一套彌漫性基奠性的“話語”,亟欲令任何溢出的或另類的敘述方式變得非法或不可能。然而,正如我在本書中討論到的,此類作品本身也仍然包含著無法消泯的異質性,使得“經(jīng)典化”也成為永遠需要繼續(xù)“進行到底”的無盡過程。持續(xù)不斷的清洗、修改、增飾,恰恰反證了講述和閱讀“革命歷史”的另類可能性的(潛)存在?! ”緯闹饕糠旨丛谟谠噲D重新解讀這批“革命歷史小說”。解讀意味著不再把這些文本視為單純信奉的“經(jīng)典”,而是回到歷史深處去揭示它們的生產(chǎn)機制和意義架構,去暴露現(xiàn)存文本中被遺忘、被遮掩、被涂飾的歷史多元復雜性。如果歷史不僅僅意味著已經(jīng)消逝的“過去”,也意味著經(jīng)由講述而呈現(xiàn)眼前、仍然刺痛人心的“現(xiàn)在”,解讀便具有釋放我們對當前的關切、對未來的焦慮的功能。因此,本書不想為讀者提供又一種固化了的文本意義,卻亟愿意展示作者——作為基本上由“革命歷史小說”滋養(yǎng)了因而也拘限了其閱讀想象力的一代人中的一員——尋求新的解讀可能性的艱難過程。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灰闌”中的敘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