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為 頁數(shù):150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著名作家何為60年文學生涯中的小品隨筆集,從1940年迄2004年,選自上世紀中后期以來有廣泛影響的短文,共42篇。這些篇章,被選人多種散文選集,或譯成外文,或編為教材,或作為全圍語文作文高考試題,或選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文課本。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和歷史的檢驗,現(xiàn)集中成冊,按發(fā)表年月排列?! 卸嗥从巢煌瑫r期的社會變遷和時代風云。行文簡約凝練,短小精悍,追求思想內(nèi)涵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xiàn)作者典雅雋永的藝術風格,作品具有文學欣賞的價值,一卷在手,可供閱讀享受,也是寫作范本,是青少年讀者值得珍藏的文學讀物。
內(nèi)容概要
《何為精短散文》是著名作家何為60年文學生涯中的小品隨筆集,從1940年迄今2004年,選自上世紀中后期以來有廣泛影響的短文,共42篇。這些篇章,被選入多種散文選集,或譯成外文,或編為教材,或作為全國語文作文高考試題,或選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文課本。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和歷史的檢驗,現(xiàn)集中成冊,按發(fā)表年月排列?! 卸嗥从巢煌瑫r期的社會變遷和時代風云。行文簡約凝練,短小精悍,追求思想內(nèi)涵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xiàn)作者典雅雋永的藝術風格,作品具有文學欣賞的價值,一卷在手,可供閱讀享受,也是寫作范本,是青少年讀者值得珍藏的文學讀物。
作者簡介
何為,原名何振業(yè),1922年出生,祖籍浙江定海,1964年由上海調(diào)入福建工作。他早年先后從事新聞及電影文學劇本編輯工作,為日后專心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做了充分的思想、生活積累和藝術準備。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試》在人民日報發(fā)表后,在讀者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收進國內(nèi)及東南亞國家的華文課本,改編成廣播劇、廣播小說及電影,并譯成多種外文介紹到國外。時隔20多年之后的1976年,該文仍魅力不減,被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用作作文改寫的范文材料。1978年粉碎“四人幫”后,他的《臨江樓記》又作為中國新時期的第一篇抒情散文而載入史冊。何為的散文常常以寫人為主,他廣泛借用小說和電影的創(chuàng)作手法,敘事簡潔疏朗,情思清新雋永,語言凝練、形象而傳神。他晚年的作品更顯蒼勁深沉,高遠遼闊,是一位創(chuàng)作態(tài)度極為嚴肅、藝術個性十分鮮明的作家。他已結(jié)集出版了《織錦集》、《臨窗集》、《何為散文選集》、《何為散文長廊》等15部散文集。他不算高產(chǎn),但卻屢獲豐收。
書籍目錄
致青少年讀者倚桅人江邊羅丹的手到鐘樓去的路貝多芬:一個巨人兩姊妹第二次考試千佛山上的小樹小城大街石匠老師對我說照片上的童年山鄉(xiāng)渡船老人飛雪的春節(jié)小燈風雨醉翁亭佳茗似佳人矮墻書事二三彩色電車上海1992最后一圈故鄉(xiāng)與祖國茶壺贈書土屋里的水酒試掘一口井論時間饑饉歲月電話與人生獨行者語小品二則瞬間印象家園獨守老房子精神的火花阿雪書房生命舊文記愧無名氏上世紀的一張合影
章節(jié)摘錄
幸而頃刻之間一陣驟雨把我從一連串問題中解圍出來了。這一場搖山撼林的疾風迅雨,我是一上山時就有些擔憂的,現(xiàn)在果真像瀑布一般沖刷而下的時候,反而成為受人歡迎的陣雨了。不妨就近找個避雨的場所吧。好在這時候我們離開半山腰的興園禪寺還不遠,那個富有經(jīng)驗的除四害突擊隊員確實也從菩薩的供桌前俘獲了一點戰(zhàn)果.不妨回頭去暫時避一下雨再走也不遲?! 】墒俏业男∠?qū)Р粌H沒有停步,反而拔腳飛跑直沖上山,似乎受了大雨熱情的召喚,迫不及待地要到山巔上去報到一樣。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使他那么著急呢?我感到納悶,幾乎還不及發(fā)問,他卻一轉(zhuǎn)眼就在雨水模糊的山徑中消失了?! 〈笥昕棾闪艘粡埫茉言训乃W(wǎng),漫山遍野地覆蓋下來。把整個千佛山都置于水氣氤氳之下。雨腳縱情地在滿山叢林間奔騰。樹脂濕潤的清香滿布山谷。到處是流水的歌唱。等到陣雨過去,磁青色的晴空一角漸漸從密云間隙露出臉來,放眼四顧,一片雨后新綠使人心曠神怡,胸懷大暢?! 〈蟾庞捎谶@個小旅伴的激勵罷,我也不甘示弱,竟然也一鼓作氣跌跌仆仆攀登泥滑的山徑,直向千佛山的山巔進發(fā)。
編輯推薦
倚桅人 羅丹的手 貝多芬:一個巨人 第二次考試 老師對我說 山鄉(xiāng)渡船老人 飛雪的春節(jié) 風雨醉翁亭 最后一圈/獨行者語 獨行者語 阿雪/生命 生命 無名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