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作者:永珊 頁數(shù):417
前言
關(guān)于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本書《大法東來》一節(jié)是這樣介紹的:后漢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明帝夢見有一個金人,身高一丈有余,全身紫磨金色,燦然如紅日一般。他變化非常,飛行在宮廷之上。第二天早晨,明帝把晚上所夢告訴了群臣,詢問群臣這夢是何征兆。太史傅毅啟奏說:“臣看過《周書異記》,那上面記載說:周昭王甲寅四月八日,有五色光明,遍照西方。當時太史蘇由稟告周昭王說:有位大圣人,在西方誕生,所以呈現(xiàn)此種瑞相。千年以后,其圣教會傳到我國。周昭王于是命人把這件事鐫刻在石頭上記載下來,并把石頭埋在南郊。昨夜陛下所做之夢,一定與這件事有關(guān)?!泵鞯垡宦?,認為有道理,于是派遣中郎將蔡情等十八人,前往西域?qū)ぴL。蔡情等人便來到中天竺月氏國,在那里,他們遇到了摩騰、竺法蘭二位和尚,便邀請二位和尚用白馬馱佛教經(jīng)書及佛像一同來到洛陽。明帝聽說請來天竺高僧,心里非常高興,命人安排他們住在鴻臚寺,并下令在洛陽雍門外建立白馬寺,請摩騰、竺法蘭二位高僧長期居住在我國,宣講佛教?! 》鸾套詵|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發(fā)展到明代初期,可謂不斷興盛和普及,弘揚佛教文化、介紹佛祖身世的著譯也日漸增多,并且風(fēng)格雜陳,樣式各異,如《釋氏源流》便是明代釋寶成編寫的全面系統(tǒng)介紹佛祖釋迦牟尼身世故事的一部著作,并配有具有濃郁的印度(古天竺國)風(fēng)格的插圖。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康熙帝的曾孫、佛門弟子鎮(zhèn)國公永珊認為《釋氏源流》的異域風(fēng)格過重,不適宜傳播。他歷時七個寒暑,對《釋氏源流》進行了重新撰寫和重新繪畫,最終以《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成書。永珊的態(tài)度之嚴謹,用心之專注,文采之高超,在清人的佛門弟子中可謂空前?!夺屽热鐏響?yīng)化事跡》輯錄了出自七十六部佛教典籍的佛祖釋迦牟尼的身世故事二百零八則,其精煉而生動的文字楷坐于極富中國風(fēng)情的版畫畫面上方,頗有賞心悅目之感?! ∥覀冞@部《誕生與涅槃·釋迦牟尼應(yīng)化事跡》便是以永珊編著的《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為藍本,聘請蓮生、玉杰夫婦在原有文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重新譯寫,每一個體現(xiàn)佛祖身世的故事篇名均未作任何改變,文字部分則以便捷易懂為前提,采取直譯和意譯有機結(jié)合,相互關(guān)照。書中的圖畫部分則對《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原版照搬,絲毫無損,且原版畫畫面上的文字也照附不變,體現(xiàn)了原著的原汁原味,以便讀者欣賞?! 【幎ㄟ@部書稿,釋然安然——這是一個美好愿望的完成。多年前,編者在一家圖書館查閱到了永珊的原裝正版的《釋迦如來應(yīng)化事跡》,心中陡亮,愛不釋手。面對體現(xiàn)著滄桑歲月的發(fā)黃的宣紙和美觀大方的線裝面貌,編者便已暗自想著:一定要將它變成現(xiàn)代讀本,推介給更多的讀者。如今,《誕生與涅槃·釋迦牟尼應(yīng)化事跡》即將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為編者卻又心中惴惴,生怕因自身識知的淺陋,愧對了這份責(zé)任。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誠望佛學(xué)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幷摺 《柀柧拍甓?/pre>內(nèi)容概要
釋迦牟尼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神仙,他是一位悟得了人生最高真理的哲學(xué)家,他是播揚人生真諦的教育家,他是從顛倒迷惘中喚醒眾生的先覺者。 什么是佛?佛是人生的覺者,佛是已經(jīng)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 本書以文學(xué)語言記錄了釋迦牟尼的一生,并在敘述中溶佛傳、佛法、秘禪、秘法為一體,如同一盞不滅的慧燈,照亮每一位讀者人生迷惘的航程,使其達到人生向往的安詳、自在、瀟灑的彼岸。書籍目錄
釋迦垂跡買花供佛布發(fā)掩泥上托兜率瞿曇貴姓咒成男女家選飯王乘象入胎樹下誕生九龍灌浴從園還城仙人占相大赦修福姨母養(yǎng)育往謁天祠園林嬉戲習(xí)學(xué)書數(shù)講演武藝太子灌頂游觀農(nóng)務(wù)諸王角力擲象成坑悉達納妃五欲娛樂空聲警策飯王獲夢路逢老人道見病臥路睹死尸得遇沙門耶輸兆夢初啟出家夜半逾城落發(fā)貿(mào)衣車匿辭還車匿還宮詰問林仙勸請回宮調(diào)伏二仙六年苦行遠餉資糧牧女獻糜禪河澡浴天人獻衣詣菩提場天人獻草龍王贊嘆坐菩提座魔王驚夢魔子諫父魔女炫媚魔軍拒戰(zhàn)魔眾拽瓶地神作證魔子懺悔菩薩降魔成等正覺諸天贊賀華嚴大法頓制大戒觀菩提樹龍宮入定林間宴坐四王獻缽二商奉食梵天勸請轉(zhuǎn)妙法輪度富樓那仙人求度耶舍得度船師悔責(zé)降伏火龍急流分斷二弟皈依棄除祭器竹園精舍領(lǐng)徒投佛迦葉求度假孕謗佛請佛還國認子釋疑度弟難陀羅喉出家須達見佛布金買地玉耶受訓(xùn)漁人求度佛化無惱月光諫父申日毒飯降伏六師持劍害佛佛救尼犍初建戒壇姨母求度度跋陀女再還本國為王說法佛留影像度諸釋種降伏毒龍化諸淫女阿難索乳調(diào)伏醉象張弓害佛佛化盧志貧公見佛老人出家凈土緣起丑女改容鸚鵡請佛惡牛蒙度白狗吠佛火中取子見佛生信因婦得度老婢得度盲兒見佛付囑天龍勸友請佛囑兒飯佛貸錢辦食談樂佛至說苦佛來老乞遇佛度網(wǎng)魚人佛度屠兒度捕獵人無量壽會佛化丑兒度除糞人救度賊人祀天遇佛佛救嬰兒鬼母尋子金剛請食目連救母施食緣起說咒消災(zāi)楊枝凈水采花獻佛造幡供佛施衣得記小兒施土衣救龍難證明說咒燃燈不滅龍宮說法念佛法門佛贊地藏勝光問法維摩示疾文殊問疾金鼓懺悔楞伽說經(jīng)圓覺總持楞嚴大定般若真空法華妙典法傳迦葉飯王得病佛還覲父殯送父王釋種酬債為母說法囑累地藏最初造像姨母涅槃?wù)埛鹑霚绶鹬敢剖瘒诜稚崂秶趪醺秶谥T天付囑龍王請佛住世天龍悲泣魔王說咒純陀后供度須跋陀佛現(xiàn)金剛懸記法住最后垂訓(xùn)茶毗法則臨終遺教雙林入滅金剛哀戀佛母得夢升天報母佛母散花佛從棺起金棺自舉佛現(xiàn)雙足凡火不燃圣火自焚應(yīng)盡還源均分舍利結(jié)集法藏育王起塔迦葉付法雞足入定商那受法毱多籌室密多持幡馬鳴辭屈龍樹造論天親造論師子傳法大法東來章節(jié)摘錄
上托兜率 《佛本行集經(jīng)》上說:當時,護明菩薩在迦葉師那里修煉習(xí)道。因為護明菩薩能夠恪守戒律,保持清凈,所以圓寂之后,住到兜率天。兜率天是那些一生求道的菩薩最后的天界。這些菩薩有大智慧,常常心生歡喜。因為在兜率天以下的天界人們大都放縱逸樂,容易忘卻正道;而在兜率天以上的天界人們往往又耽于靜思禪定之樂,自然不愿下界。但菩薩就不這樣,他們生到兜率天,就是為了教導(dǎo)化度各位天人,被天人們稱之為護明菩薩。這位護明菩薩自從生到兜率天后,由于他功德圓滿,極富神通,使得天人們的宮殿更加金碧輝煌,莊嚴氣派。菩薩還不忘主持各種莊嚴的法事,使得天界盛況空前。菩薩即使遇到最令人怦然心動的歡娛之事,也不為之心動,他始終保持心境清凈,堅持不懈地修煉。護明菩薩在兜率天活了滿四千歲,常常為天人們宣講無常、苦、空等等法相,顯示得道的真諦,讓他們對俗世心生厭惡。于是菩薩就用他的慧眼,遙望下界人間,只見蕓蕓眾生們制造了許多罪孽惡業(yè),生老病死、萬般苦難折磨著世人,使他們無法解脫。菩薩心生大慈大悲,心想:為了使蕓蕓眾生擺脫各種苦難和煩惱,獲得解脫,得到安樂,我要宣講大法教化眾生,我現(xiàn)在就該下到凡間,繼續(xù)出家學(xué)道,修得無上正等正覺,而后大轉(zhuǎn)法輪,化度蕓蕓眾生,使他們盡早脫離苦海,共同成就無上正道?! ■臅屹F姓 《釋迦譜》上說:很久很久以前,大致在劫初的年代,平等王把王位傳給了大茅草王。大茅草王的太子懿摩王生性聰穎,好學(xué)多思,有一天,他終于悟出世間無常的道理來,于是他痛下決心,把王位讓給了弟弟,要跟著瞿曇僧侶學(xué)道。瞿曇僧侶見這位太子真心誠意要學(xué)道,就對他說:“你既然有心跟我出家,必須脫下王服,換上像我這樣的僧衣僧袍,并且要改姓瞿曇?!睆拇?,小瞿曇跟著師父進入深山,潛心修行。他白天乞食,因為形象與服飾都與過去截然不同,竟然沒有人能認出他就是過去的國王。晚上,他就睡在甘蔗園的茅屋中,心無旁念,日夜勤修苦煉?! ∮幸惶欤蝗簭姳I被官兵追捕,逃到甘蔗園中,官兵跟蹤尋跡追到園中。甘蔗園一片茂盛,人藏進去難尋蹤影,毫無戒備、正用心修道的小瞿曇被錯當成盜賊,盡管小瞿曇覺得莫名其妙,苦口婆心地解釋,但官兵們還是執(zhí)意把他拘捕帶走了。按照那時的刑法,處死犯人時要把犯人綁到大樹上,然后用亂箭射死。小瞿曇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處死了。他的師父大瞿曇僧侶用天眼看到這一切,便用神足飛來了,但一切已經(jīng)來不及了,于是大瞿曇就大聲地質(zhì)問官兵:“我的徒弟究竟犯了什么罪,你們竟這樣殘酷地對待他?” 咒成男女 《釋迦譜》上說:大瞿曇仙人看著自己的愛徒含冤負屈而死,悲痛不已。他在心中默念:“我能為徒弟做些什么呢?”于是,他把滴在地上的鮮血連同泥土一起捏成血團,拿回自己的住所。他把左邊身體流下的血放在左邊的容器,右邊身體流下的血放在右邊的容器,然后,念咒祈禱道:“天神有知,憐憫我愛徒至真至誠,就使這些血團變成人吧。”此后過了十個月,左邊容器中的血團變成了男孩,右邊容器中的血團變成了女孩,仍然姓瞿曇,又叫甘蔗。孩子們長大后傳宗接代,一代一代傳到了師子頰王,王后生了四個太子,長子取名凈飯,老二取名白飯,老三取名斛飯,老四取名甘露飯。當時,古印度有四個種族姓:剎帝利,屬王族;婆羅門,屬宗教僧侶族;吠奢,屬商賈族;首陀羅,屬農(nóng)工奴仆族。前兩個種姓為貴族,后兩個種姓為賤民,這是當時人們予以認定的。佛祖就是在這種時代氛圍中降生人間的。他生于王族之中,必須憑借其高貴的身份,才能威震調(diào)伏那些愚頑癡迷的蕓蕓眾生。他的降臨也曾給凈飯王族帶來了無數(shù)的榮耀。后來他放棄王位,遠離家門去修行,接受了瞿曇這個姓氏,世代蒙其恩德、澤惠,都是貴族,所以世人稱之為“瞿曇貴姓”。P9-13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