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2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爰飛 頁數(shù):585
Tag標簽:無
前言
1991年3月初。臺灣。 夕陽悄然下墜,一團紅暈已經(jīng)褪為淡紅。先前還是明朗的天空漸漸泛起茫茫的蒼青色,夜嵐四起,將一種朦朧的幽靜投向四野,投向臺北郊外那一條條行人罕至的青草路徑。 暮色中,位于北投路70號的那幢小樓顯得分外孤寂。爬滿樓墻的常青藤已不可辨,晚風拂來,寬敞庭院中花草微動,淺嘆低吟,似乎在輕訴院中這片令人感傷的晚景。 樓里那間四壁古籍經(jīng)典的書房內(nèi),一位老人正憑窗而立,望向窗外,望向星月疏朗的夜空,神情凝注,宛若一尊被歲月遺忘的雕塑。 不知已這么望過了多久,或者說不知已這么望過了多少年。滿頭青絲已變成了蒼蒼白發(fā),曾經(jīng)英氣勃發(fā)的臉龐,此時已皺紋遍布,壽斑點點。可幾乎每一天,他都要這么靜靜地憑窗而望,在夜幕四合之時,感遇一種不可言喻的情愫。 電燈“啪”的一聲開亮。夫人輕輕地走近,將一件毛衣披到他肩上,又扶他在窗前的靠椅上坐下。老人沒有言語,只輕輕地一擺手,示意夫人退下。此時此刻,他不想有任何事情來擾動自己的心境。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老人就這么默默地打發(fā)自己的時光,沉浸于巨大的靜穆與感傷之中。而當年,他的生命曾是那樣的輝煌——手握重兵,金戈鐵馬,叱咤風云,在中國異彩紛呈的現(xiàn)代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就在他意欲大展宏圖、奮身抗擊外寇之時,一場突發(fā)的事變卻使他的政治生涯戛然而止,若彗星墜落,從此跌入掙脫不出的茫茫深淵。 張學良,這個曾經(jīng)聲威顯赫的名字,在漫長的幽居中成為歷史,成為人們在敘說往事時無法忘卻而又深感嘆息的故事。 月光透過窗戶,鋪灑在他腳前的地板上。身后似乎傳來了夫人輕輕的呼喚聲。老人撐了一下身子,但終沒有立起。依舊仰靠椅背,望向夜空。 今晚的張學良,已經(jīng)睡意全無。那個意味著自由、意味著漫長幽禁生涯終結(jié)的消息,令他欣喜萬分,同時又止不住潮水般襲來的戚戚悲情。就在這天下午,他突然得到通知。已提出多年的探親申請得到當局允準,他和夫人趙一荻即將赴美,探望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兒女孫輩,同享天倫之樂。 可是此時此刻,令他激動的似乎并不是即將同兒孫們的歡聚,而是“自由”這兩個字所具有的珍貴含義。漫長的五十多年中,他歷經(jīng)輾轉(zhuǎn)流離,飽嘗冷落欺凌,要么置身于荒山野嶺,要么被擲于孤樓郊林,一代英雄,解甲卸鞍,遭受著漫漫無期的羈禁,不得越雷池一步。多少次醉里挑燈看劍,多少回夢中吹角連營,英壯歲月在冷冰冰的拘押中流失了,當年氣吞萬里如虎的雄心壯志也在聲聲長嘆中被磨蝕得蹤影全無,直到鬢發(fā)如霜的垂暮之年,才得以窺見自由的神圣光輝。 兩滴渾濁的老淚從他的眼里涌出,跌落進他臉上的道道溝紋中。老人輕拍了一下扶手,緩緩立起,直望當空的那一輪皓月。漫漫歲月里,相伴相隨、相共相知的似乎就是天上的月。在它的如水清光中,他不知敘說過多少次自己的愁怨,寄托過多少回對自由的相思?,F(xiàn)在,當自由終于降臨之時,他更有一種傾訴無盡的期愿。 可是,蹉跎歲月,悠悠萬事,該從哪里說起……
內(nèi)容概要
《張學良幽禁秘史》作者王爰飛在廣泛研究與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chǔ)上,以“西安事變”為開端,細膩的描繪了張學良這位身威赫赫的將軍和重要的政治人物,從發(fā)動兵諫到被蔣介石長期幽禁的半個多世紀復雜而神秘的經(jīng)歷,著力描寫了張學良的性格與心態(tài),挖掘了作為將軍的張學良和作為囚人、隱士的張學良在不同生命階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精神。通過這本《張學良幽禁秘史》,人們可以熟悉一位歷史英雄,同時亦可以走近一位偉大的受難者。
作者簡介
王愛飛,成都人,“文革”后首批大學生,后為軍校教官、軍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員、文學雜志編輯,參加過邊境戰(zhàn)爭并立有戰(zhàn)功。后長期任職于軍隊,擔任過軍區(qū)宣傳部副部長、成都軍區(qū)某正師級單位政委,大校軍銜。曾作為中國政府派出的聯(lián)合國軍事觀察員駐外參加維和行動?,F(xiàn)供職于成都某文化部門,兼任藝術(shù)劇院院長。
熱衷于讀書、寫作、藝術(shù),專注于國際關(guān)系和影響過歷史進程的事件與人物。
四川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成都市文聯(lián)副主席。曾任四川省文聯(lián)副主席。
書籍目錄
引子
第1章 政治生涯的輝煌絕筆
少帥與“最高統(tǒng)帥”之爭
楊虎城主張:挾天子以令諸侯
事變前的最后時刻
兵諫!兵諫!
如何處置蔣介石
保安的興奮與莫斯科的憤怒
端納穿梭于南京與西安之間
周恩來一語千金
第一夫人的斡旋
周恩來面見蔣校長
矛盾重重的張學良
匆匆一別,千古遺恨
第2章 遺恨石頭城
洛陽——命運轉(zhuǎn)折的最后一步
風雨初臨北極閣
最后的自由
“京中空氣甚不良”
蔣介石要做什么文章?
一場鬧?。很姺〞?br /> 沒有料到這一步
西安又退了一步
“今日始知政治之殘酷”
紅顏知己趙一荻
天涯驚魂
永別金陵
第3章 千秋功罪
初識溪口
他怎能是蔣介石的對手呢?
蔣介石、張學良都在注目西安
少壯派與元老派
“二二”慘案——西安又演砸一場戲
西望云天,不勝依依
千秋功罪,自有評說
第4章 從此天涯孤旅
“張學良先生招待所”
“我們成立個讀書會”
風雨雪竇山
瀟灑不減當年
雪竇寺風波
雪竇山上結(jié)親家
名流、顯要上山來
蔣經(jīng)國慨嘆:果真是員勇將??!
請纓抗敵與“好好讀書”
兄弟筆談:“自由”二字,渺茫,很渺茫
“我?guī)銈兇蛉毡救?!?br /> 告別雪竇山
第5章 漂泊無定的遷徙
住進了段祺瑞的黃山別墅
蔣介石的電話打到了黃山腳下
從黃山到萍鄉(xiāng)
山洞探險
別萍鄉(xiāng)
安營扎寨蘇仙嶺
淚灑“三絕碑”
麻將·象棋·狩獵·治病·唱戲
大街上的軍禮
第6章 蹉跎鳳凰山
初臨鳳凰寺
沅江上的日子
大將軍出謀御匪
與張治中一席談
山中談兵
“多謝您,張老板”
第7章 放逐西南
艱難的旅途
清寂的龍崗山
陽明祠中埋首學問
楊虎城之難
凄風苦雨中的麗人
孤館寒窗讀明史
急匆匆的病中轉(zhuǎn)移
怕是看不見太陽了
當不成養(yǎng)雞大王了
第8章 大陸的最后遷徙
戒備森嚴的小西湖
老蔣是不見容于我了
熬過抗戰(zhàn)與“家法處置”
失望后的悲苦
自由的三個條件
堂皇的誘騙
第9章 孤島悲魂
初臨孤島
混亂中險遭槍斃
余生唯愿讀書
井上溫泉泄恨吐冤
再見張治中
無望的期盼
孤島春秋
蔣介石的召見
《西安事變懺悔錄》
第10章 自由之光
“管束”終于解除
為自由干杯
從陽明山到北投
新生活的開端
張間瑛探父
當代冰霜愛情
第11章 心如止水,淡泊人生
虔誠的基督徒與蘭花迷
“三張一王”轉(zhuǎn)轉(zhuǎn)會
張學良與“二蔣”
與蔣家恩怨終畫句號
止不住的翻案風
規(guī)??涨暗?0壽慶
張學良有話要說
第12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還能望多少回夕陽西墜呢
我想到美國去看看兒孫
八方風雨會中州
大洋彼岸縱談舊事
張副司令到,敬禮!
共產(chǎn)黨上將與老長官
第13章 何日歸故鄉(xiāng)
低頭思故鄉(xiāng)
難以忘卻的故人
他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遠山的呼喚
第14章 移居檀香山
平靜離開臺灣
進教堂與賞國粹
故土情深
她是我永遠的姑娘
平靜謝幕
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12月10日,為西安市青年學生抗日游行請愿之事,張學良被召到華清池,肅聽蔣介石的訓斥:“昨天學生鬧事,你為什么不用機槍掃射他們?”“我的機槍是打日本的,不是打?qū)W生的。”張學良回答得很冷靜。蔣介石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澳恰乓话恕臅r候,日本人到了你眼皮底下,你為什么不打?”此語一出,張學良騰地站起,額上青筋鼓脹。“我怎么打?你不是三令五申對日本人不許隨意開戰(zhàn)嗎?”面對張學良的怒吼,蔣介石無言以對。自從日本軍人有恃無恐地對中國領(lǐng)土暴露侵略企圖以來,蔣介石認為中國國力貧弱,軍隊裝備奇缺,與曰交戰(zhàn)肯定一觸即潰。1935年7月發(fā)生“萬寶山事件”后,蔣介石反對反曰運動、命令張學良“隱忍自重”。8月發(fā)生“中村事件”后,蔣介石的“銑電”(8月16日)稱:“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希轉(zhuǎn)遵照執(zhí)行。”張學良9月6日轉(zhuǎn)電東北軍的高級軍官臧式毅、榮臻:“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9月12日,蔣介石與張學良在石家莊會晤,蔣要張嚴令東北軍,凡遇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提交國聯(lián)和平解決。9月19日上午,即事變的第二天,張學良在講話中說:“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曰兵的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于庫房。”9月19日夜11時,蔣介石在南昌親筆起草了給張學良的加急電報。
后記
張學良將軍2001年在檀香山溘然仙逝的消息,引起人們的好些感慨。楊虎城的孫子嘆息說:“中國的那一個世代是結(jié)束了,完全結(jié)束了。毛、蔣、周、張,俱往矣!”當年那代人的功過,已經(jīng)逐漸有了明晰的評價,中國當代史上,張學良是最富戲劇性,同時也是最具輝煌的一幕大戲的主角,但蒙主恩召,也就這么淡然而去,隨之拉上了那段絕唱的帷幕。 張學良去世后,關(guān)于張學良和西安事變的書籍和文章又著實熱火了一陣,尤其是隨著大量前蘇聯(lián)、國民黨、大陸檔案部門有關(guān)檔案的部分解密,關(guān)于張學良當年“九一八”時的不抵抗緣由,西安事變的起因、過程與結(jié)局,張學良陪同蔣介石返回南京的動機及被扣押隨后被“管束”的種種遭遇等,相對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原先迷霧重重的歷史逐漸被廓清。 張學良之所以受到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關(guān)注,是因為任何中國現(xiàn)代史的研究都無法繞過這個人物。就其重要性來講,他可以算得上20世紀最有影響的幾個中國人之一,曾經(jīng)主導差不多半個中國,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他一手主導的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局勢,即便在他被蔣介石“管束”50年,甚至在他2001年駕鶴西去之后,圍繞他的議論仍在延續(xù),在他身上值得探討的事情仍然很多。至今兩岸對他的評價也不盡一致,抗日英雄,千古功臣,還是政變誤國,亂臣賊子?政治上和品格上這個人物仍有不少爭議。 內(nèi)地和海外有大量關(guān)于張學良的著作,其中大都關(guān)注張學良的人生傳奇,他與趙一荻等紅顏知己的軼聞等等,有些對上代歷史不甚了了的年輕人,聽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愛情,便把他想象成“人間四月天”的徐志摩,而對當時的年代和大背景了無興趣。當然這與話語環(huán)境和思維形式有關(guān)。我這本書的關(guān)注點。是張學良由一位中國政壇重要人物到完全沉寂消隱的變遷過程。是他歷經(jīng)輾轉(zhuǎn),飽經(jīng)滄桑的艱難經(jīng)歷,以及他在漫漫幽禁歲月中的復雜心態(tài),性格畸變,情感寄托和他在不同生命階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精神。西方人在提及張學良被“管束”時,常常使用兩個不同的詞匯,一個是incarceration,意為“關(guān)押”,“禁閉”,一個是house arrest,意為“軟禁”,兩個詞側(cè)重點不同,含帶的中心意思都是“失去自由”。沒有了自由;無論你是帝王、將軍還是平民,生命便與歡樂絕緣。我很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些文字走近一位真實生動而又有血有肉的歷史壯士,同時又能真切地窺探到一位受難者的悲苦靈魂。 海內(nèi)外描寫張學良的書籍文章,已經(jīng)數(shù)不勝數(shù),此外還有學會、研究會,似乎還有“張學”的存在,但是要真正把張學良這個人說盡道透,卻不是件易事。張學良自從生起就“身逢亂世”。他的成長過程雜糅了中西、朝野、文明與江湖的種種熏染,性格復雜而且矛盾,其家庭背景、文化修養(yǎng)、人際交往、性格特質(zhì)、人生追求、歷史地位,都很值得研究。而他的崛起和消隱,涉及到各派政治力量的最高領(lǐng)導層次和著名歷史人物,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任何撰寫張學良的筆觸都不得不細心穩(wěn)慎。 1992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初版了拙著《張學良的幽禁歲月》之后,在國內(nèi)研究張學良的領(lǐng)域引起了一定反響,因為這是大陸第一部完整描寫、披露張學良1936年西安事變后至他獲得自由幾十年間蹤跡、經(jīng)歷、生活的書籍。兩年后臺灣的先智出版公司以繁體字本分上下兩冊出版了此書,在臺灣和海外引起了一定反響。先是臺灣軍隊的“總政戰(zhàn)部”摘選了兩萬多字作為“內(nèi)部參閱”,接下來臺灣的《傳記文學》雜志、《聯(lián)合晚報》、《自立晚報》等報紙雜志陸續(xù)摘選、連載了此書的部分章節(jié),大陸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又“由外轉(zhuǎn)內(nèi)”,將《自立晚報》的部分選文在《參考消息》上連載;臺灣當局的“國防大學”、“政治作戰(zhàn)學院”、“陸軍軍官學?!倍及堰@本書列為當時的必讀書之一,至今仍然是臺灣“國防大學”的參考書;美國的國會圖書館和紐約、華盛頓、加州等圖書館都將此書列為中文館藏書目,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也將這本書列為了解中國歷史的參考書目。不少后來出版的關(guān)于張學良和西安事變的研究文章、書籍也摘選或引用了拙著不少文字,凡此種種,說明此書還是受到海內(nèi)外讀者們賞識歡迎的。 由于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原因,此次再版修訂主要是對18年前寫作時出現(xiàn)的不準確之處做了訂正。還有,當時拙著對張學良的記述結(jié)束于張學良第一次訪美省親,其后他又第二次訪美,并決定在美國夏威夷定居,并終老這個海島。其間,由于他已經(jīng)完全獲得自由,他對記者和親朋的談話陸續(xù)見諸文字和視頻,他對個人生平和西安事變的反復講述作為第一手資料訂正了外界許多不實之詞。隨著包括蔣介石日記在內(nèi)的大量海峽兩岸歷史檔案的逐漸解密,也包括容納張學良、趙一荻生平資料、收藏的“毅荻書齋”在美國哥倫比亞的開放,還有當時指導中共處理西安事變的前蘇聯(lián)文檔的解密,西安事變的研究獲得了新的進展,此次再版也就隨張學良的生命軌跡延續(xù)至他去世,也融入了對張學良與西安事變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在此,向諸位多年來孜孜不倦追索張學良生命軌跡的研究者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北方文藝出版社的領(lǐng)導和責任編輯。18年前他們支持我寫作出版了這本書,現(xiàn)在,在張學良已經(jīng)溘然長逝近十年之際,新上任的社長膽識獨具,決定再版此書。趁2010年4月第二十屆全國圖書博覽會在成都舉辦之際,宋玉成社長專門與我晤談,說張學良,說中國歷史,說時下低俗圖書之濫觴,言及作者與出版者的社會責任,令我深為敬佩。責任編輯王金秋女士,多次對此書的修訂給以鼓勵并提出意見,在此一并致謝。 借此,也衷心感謝支持、關(guān)注我寫作此書的親友們。
編輯推薦
《張學良的幽禁秘史》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