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作者:祝勇 編 頁數:319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我編的第六本散文年度選集(自2003年開始,此前為張新穎編),每年都會寫一篇序言,但不知為什么,今年,我卻愿意超出年度的限制寫一篇文字,盡管2009年對于散文來說,并不是一個可資紀念的年份。2008年,是“新散文”十周年——從《大家》雜志正式推出“新散文”欄目算起,許多當年曾在這一欄目上發(fā)表過作品的“新散文”寫作者——張銳鋒、寧肯、祝勇等,和《大家》雜志的策劃人王干一起,在江蘇泰州進行過一次座談,算是一次簡單的回顧與紀念。當時準備編一部《新散文十年集》,終于因為各種事情耽擱下來。但不知為何,在我動筆為2009年的散文年度選集寫序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種回顧的心情,我看到的不再是一年的光景,而是十幾年來的散文時光。 這或許如我在2004年散文年度選集的序言《模糊不清的年輪》中寫到的:“編輯散文年選已經成為我每年的固定功課,一年的時間,對于我們而言已經足夠漫長,而對于散文,尺度則顯得過于密集,像游標卡尺上的刻度,幾乎難于被肉眼發(fā)現(xiàn)。在散文的時間觀念里,這樣的刻度過于細微,在散文的生命周期面前,它無能為力,除非我們的目光變得極為敏銳、細致和周詳,但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在很長時間里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灰心喪氣?!鄙⑽牡淖兓菨u進的,不知不覺的,它們彼此粘連,我們無法把2009年的散文,同2008年的散文剝離開來,如同我們無法把2009年的自己,同2008年的自己剝離開來一樣。我們的每一個今天,都包含著昨天與明天,同樣,每一篇散文里,也都包含著另一篇,我們無法將它們劃清界限。這不僅為編選制造了難度,更使寫序成為一項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寫序的目的,不外乎是對每一年的寫作狀況進行總結和概括,仿佛檔案,把鮮活的個人,變成一張張的照片和表格,然后排列在一起,供未來檢索。但這顯然與寫作的本質背道而馳——它從來都對任何形式的框定(時間,或者概念的)拒不服從,也沒有一個作家是根據概念來思索,或者按照日歷的安排來寫作的?! ∵@是我在這里采取一個狡猾的方法,回避對中國散文進行年度評判的原因。只有我們把目光放遠,才能更真切地體驗眼前的景物,否則,我們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局部。散文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了一場寫作方法上的巨變,我稱其為“無法回避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不可能天天發(fā)生,更無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我編了不少散文選本,也寫了許多論文式的序言,是因為當時的散文正處于激變之中,它的時間特征,新與舊的區(qū)別,遠比現(xiàn)在清晰。盡管這種變化至今沒有停止,散文在方法上的革新,仍在向著更深遠的目標挺進,但這種進步,已經不是對陳舊文學觀念的反抗,而是出于自身的寫作需求。許多曾在過去的日子里舉起義旗的反叛者,在今天已經以“名家”的身份取得了各自的江湖地位。只有這個時候,危險才真正地降臨——外在的壓力已經減弱,剩下的只是內在的壓力(也就是自和的壓力),而后者,遠比前者更加強悍。張銳鋒說:“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懷有怎樣的秘密路標。但我身后已經顯現(xiàn)的一切說明這一路標是存在著的。我卻仍然要面對永無止境的迷茫?!弊兏?,是每一個新散文作家存在的理由,也是他們?yōu)樽约侯A設的陷阱,如何將這種變革和探索進行到底,是他們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須回答的問題。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到2009年,觀察寫作者們在這一年中的表現(xiàn)。每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條經常被人遺忘的道路上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身影總在那里。那條道路永遠不會是空寂無人的,總有一些孜孜不倦的人去填補它。他們像苦行僧一樣上路,在絕境中依靠意志和冷靜尋找著生機。這既讓我們意外,也讓我們感動。這些寫作者——鐘鳴、龐培、彭程、馮秋子、周曉楓、蔣藍等人,他們對散文的渴望與十年之前相比毫無衰減。許多人在這一年推出了最新的散文集子,鐘鳴《涂鴉手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于堅《眾神之河》(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周曉楓《雕花馬鞍》(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張宏杰《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安意如《觀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等著作,使我們無須帶著遺憾的心情回顧2009年的中國散文,也使這篇小序不致淪為空洞的表揚。鐘鳴在古代符號包圍下獲得強大的文字和思辨能量,那些光芒四射的文字與符號在穿透歷史堅硬的軀殼之后在他的作品里再度發(fā)光;于堅堅持他一貫的大地寫作的立場,他的所有的語句都是匍匐在大地上完成的,像江河的波浪一樣彼此推動;張宏杰仍在用他挑剔的目光注視著那些業(yè)已退場的古代人物,只是他對個案的迷戀更加不可救藥,以至于用三十萬字才能完成對乾隆的精神分析,以至于這一選本很難選入他的作品;周曉楓則更加清晰地顯示了她文字女巫的氣質,在結構的形式感、詞語的光亮度這些技術因素背后,暗隱著某種不可測的神秘力量。 所以,比風起云涌的文體革命更重要的,是對散文的耐心和責任感。2009年春天,我與于堅和韓東在江蘇常熟昭明太子讀書臺進行過一次關于寫作的談話,談話的主題已經不再是對傳統(tǒng)散文的反叛,而是對文體革新的堅持——那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我們談到了寫作者的職業(yè)精神。我說:“西方的作家基本上都是職業(yè)寫作者。他們的寫作處于一種常態(tài),是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工作,既不偉大,也不卑微?!庇趫哉f:“如果你永遠是才子式的,即興的,風花雪月散文式的,你的漢語就永遠停留在淺表的層面,沒法深入?!彼貞浧鹚浽诩~約遇到過一個擦皮鞋的黑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擦皮鞋,他熱愛,并且享受著自己的職業(yè),沒有想過去做別的事情,現(xiàn)實中的各種熱鬧,在他面前無足輕重。我請他為我擦皮鞋,他擦鞋時嫻熟的動作讓我著迷,擦完后,他雙手一舉,亮出一個pose,說聲:OK!他的聲音里帶著快樂和自信。職業(yè)寫作中必然滲透著一種職業(yè)精神。我們的工作就是寫作,像他擦鞋一樣,無論遭遇什么樣的處境,都不會中途退場?!表n東說:“對于寫作者而言,有沒有用心寫,寫了一遍還是兩遍、三遍,在文字上是呈現(xiàn)得出來的。可能對于只看故事的人來說,效果沒有什么不同,但要使文學或藝術達到精微,就不能不嘔心瀝血。一個敷衍的寫作者,可能騙得過普通讀者,但騙不了同行。” 正是這種對散文的尊重支撐著散文的道路,并使我們看到,新散文不是一個僵死的概念,而是一個流動的過程,不是過去時,而永遠是正在進行時。轟轟烈烈的散文變革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散文只能在這種漫長的堅持中一點點成熟和進步。作為散文的實踐者,他們反對一成不變,反對散文的“模仿秀”,對過往文學提供的各種標準答案不予理睬,他們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因此像張銳鋒所說的,陷入“永無止境的迷茫”,也給了所有反對者嘲笑的攻擊的理由,但他們心甘情愿地進行文學的冒險,也只有這種冒險,能夠喚起他們創(chuàng)造的激情?!拔膶W作為歷史的神秘使然,那從最遠的地方抵達我們生活的,必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美麗奇跡。”他們內心已經建立起對文學的信仰,“在偉大的敬畏中,我們感到荒涼的歷史廢墟上飄落下來的文字重力。” 2009年行將結束的時候,一本名為《懷揣植物的人——新散文八人集》的散文選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我2003年主編《新散文九人集》集中展示梁小斌、于堅、翟永明、馮秋子、張銳鋒、龐培、李敬澤、周曉楓的散文寫作之后,這一《八人集》又集中呈現(xiàn)了陳蔚文、傅菲、范曉波、江子、李曉君、王曉莉、夏磊、姚雪雪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他們用自己的寫作表明了一個事實:長達十多年的散文文體變革,為中國散文的發(fā)展確定了一條不可逆的道路,現(xiàn)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寫作者,已經不可能再回到散文的老路上了,他們必然以新的方式寫作。新散文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散文的細胞中去,新散文的寫作者,也不只是當年《九人集》所展現(xiàn)的少數人,而變成一種更廣泛的寫作,一些更加年輕、“不知名”的寫作者,常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一種全新的散文閱讀經驗,比如這本散文選集中,胡弦《模糊的界線》、林淵液《暗夜里的物質生活》等,便是如此。《模糊的界線》寫死亡,《暗夜里的物質生活》寫現(xiàn)實世界不可救藥的唯“物”主義,題材司空見慣,但他們用銳利而深邃的筆觸,使我們日益麻木的神經再次像琴弦一樣被撥動。這證明所謂新散文并非一個由固定人員組成的流派,而是一種狀態(tài),它注定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只有新人的參與,使散文變成一片活水。新散文不需要任何“定評”,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已經成為對新散文寫作實驗的無形的加冕?! ‘斎唬颐磕曛骶幍纳⑽哪甓冗x集,并非“新散文選集”。在新散文之外,更多散文寫作者執(zhí)著于自己的道路,比如王充閭、張承志、史鐵生、孫郁、孫甘露、冷冰川等,讓人由衷地升起敬意,其中王充閭對稀見史料的發(fā)掘及其與獨到的生命體悟的結合,張承志對于生命中所有擠壓、囚禁和消耗的抗衡,史鐵生由于肢體的殘疾所導致的思想的發(fā)達,孫郁在學理中的省思,孫甘露的語言盛宴,冷冰川脫胎于畫布的機敏和跳躍感,都為中國散文,也為新散文的發(fā)展提供著營養(yǎng)。本書收選的作品,可以證明這并非言過其實,本書也力圖提供當下中國散文的全息圖像。這同時表明,新散文,也絕非一個排他的、封閉的體系,它必然與中國當代散文發(fā)生整體互動,才可能有所發(fā)展。本書未曾收入的,有黃裳、藍英年、辛豐年、錢理群、趙園、筱敏、李輝、李零、北島、南帆、汪暉、韓少功、陳丹青等,這無疑是一組令人信賴的名字,而本書沒有收選他們的作品,一方面是由于編者視野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我六年來始終貫徹著一條相同的原則:這樣的散文選集,絕不能淪為一本名人錄,而更應該展現(xiàn)散文領域中年輕、活躍、陌生的力量,名家的作品固然會給我們帶來享受,但像胡弦、林淵液這樣的新人的作品,則會提供更多的懸念和意外之喜。這或許是這一選本與其他選本的不同之處。 如同河流中的一滴水,我們在這本散文選集中看到的只是偶然——心電圖機上呈現(xiàn)的一段不規(guī)則的線條,只有懂得它的人了解它的含義。它的意義,對不同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對于散文信徒而言,這只是他們無數腳印中的一個而已。所以,如同博爾赫斯的“沙之書”,這本書不是靜止的,是流動的時間中一個瞬間的閃耀,它是一個無限敞開的容器,面對的是比它豐富一千倍的世界?! ∪绻f這些年度選集還有什么意義,那么它的意義并非提供一種僵死的文本檔案,而是以流動的方式證明了腳步的存在——它總是在時間中交替著前行,與時間同步前進,不被拋下。曾經有人問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你為什么要冒險?”馬洛里回答:“因為山在那里?!边@句話同樣適用于散文的冒險者——因為散文在那里,所以我們始終都在路上。
內容概要
《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9年散文》力圖提供當下中國散文的全息圖像。這同時表明,新散文,也絕非一個排他的、封閉的體系,它必然與中國當代散文發(fā)生整體互動,才可能有所發(fā)展?!?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9年散文》未曾收入的,有黃裳、藍英年、辛豐年、錢理群、趙園、筱敏、李輝、李零、北島、南帆、汪暉、韓少功、陳丹青等,這無疑是一組令人信賴的名字,而《2009年散文》沒有收選他們的作品,一方面是由于編者視野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我六年來始終貫徹著一條相同的原則:這樣的散文選集,絕不能淪為一本名人錄,而更應該展現(xiàn)散文領域中年輕、活躍、陌生的力量,名家的作品固然會給我們帶來享受,但像胡弦、林淵液這樣的新人的作品,則會提供更多的懸念和意外之喜。這或許是這一選本與其他選本的不同之處。
書籍目錄
序:因為山在那里誤讀的力量游擊時代誤讀的力量——印度之行的隨想會吼叫的煙霧運河是一段鄉(xiāng)愁災難記憶與公民社會的精神重建——為紀念“四川大地震”一周年而作誠實與善思益蟲的陰謀與陽謀腸胃的精神分析冰川手記萬物生長,詩人復生小事物劍賦夜蛾之舞第三個平面暗夜里的物質生活六樓廚房小事物模糊的界線歌唱清掃我愛你,再見過去是怎樣活在今天的“不能忘記老朋友”日本的樹下夜?jié)O是抒情的歌謠《小團圓》中的“小物件”過去是怎樣活在今天的身邊的人們身邊的人們菊婆婆和小木偶三女性大地深處最偉大的演奏家
章節(jié)摘錄
誤讀的力量 會吼叫的煙霧 追索變化,時間要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一個英國人的闖人,他的白皮膚第一次出現(xiàn)在小鎮(zhèn)的黑皮膚中間。一切的變化都從白皮膚的出現(xiàn)開始。這個闖入者,他的名字就是現(xiàn)在小鎮(zhèn)的名字——李文斯頓。李文斯頓的建筑從草木走向了磚瓦(小鎮(zhèn)還沒見識過鋼鐵、玻璃的房屋),從前的蓑草屋,那種遍布非洲大陸的圓錐形的蓑草屋頂,磚或樹木扎的圓筒墻,把黑暗也囚禁在白天。人們喜歡在陽光下生活,只把睡眠交給那個逼仄的空間。他們在地坪里一起看見這個走進小鎮(zhèn)的西方人。而現(xiàn)在,蓑草蓋到了最奢華的五星級酒店李文斯頓酒店的屋頂上,它是西方人為了懷舊而設計建造的。歐美的白人,源源不斷從南非轉乘飛機,飛來這里度假。而小鎮(zhèn)的屋頂一律都換成了紅瓦。 小鎮(zhèn)成了殖民地后,像馴化動物一樣,黑人卷著大舌頭學習英語,用射箭的動作學習過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的禮儀,學會在半裸的身體上穿西裝、打領帶,從迪斯科一樣激烈的動作中停下來,學習跳交誼舞,學習慢條斯理地吃西餐,不能弄出半點聲響……從稀樹草原生長出來的語言、習俗、穿戴、飲食……在時間中慢慢衰竭,像阻隔了雨水的植物一樣枯萎。現(xiàn)在,小鎮(zhèn)人表達對這一切的不滿也只能靠英語了,只要他們走出小鎮(zhèn),他們發(fā)現(xiàn)面對外面世界時,自己的土語失效了;他們想拋棄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卻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節(jié)日。在雕塑自己的形象時,他們用一根木頭,雕刻出一個穿西裝、打領帶、戴禮帽的黑人,他站在木雕市場所有的攤檔前,張著厚嘴唇對著游客憨笑。他的身體那樣頎長,像哈哈鏡拉長的影子一樣充滿魔幻——他們連自己的身體也不能確定了。 贊比西河從小鎮(zhèn)緩緩流過,這條非洲第四大河流,藍色的河水像人的沉思默想,不動聲色的波紋掩蓋著長河奔涌的真實面目。大象、犀牛來到岸邊飲水,長頸鹿、斑馬把美麗紋身的倩影投映到河心。河床深處,潛伏的鱷魚、河馬露出一點點它們的鼻孔、礁石一樣的頭和身子。兩岸只有寂寞的水流聲,不見房屋、人影與炊煙。平原上的河流像太陽的長鏡,正午波光粼粼,晨昏如錦似緞?! ±钗乃诡D正是沿著這樣的河流深入非洲的腹地。他帶著東非海岸的黑人和長槍,想找到深入非洲腹地的路線,幾次駕駛輪船在贊比西河逆流而上,都在險灘前敗退?! ≠澅任骱幼钃现鞣饺松钊氲哪_步,把神奇深藏在非洲大陸深處,它證明非洲是個呈現(xiàn)出其不意的地方。在李文斯頓鎮(zhèn)——土著們懷著敬仰而稱呼的“會吼叫的煙霧”,就是地球上的一個奇跡: 一條寬闊的河床突然從大地上消失了,遠處起伏的稀樹草原干涸得見不到一滴水,只有幾股云霧向著天空升騰。如果乘船順流而下,將是災難性的:一條一百多米深的溝壑橫在河流前,流水奔瀉而下,深溝的長度正好是河床的寬度——一千七百零八米,白色閃電一樣,河流在大地的直角從深藍一變而作純銀的堆雪,如白色之光射人深谷,對岸幾十米外,峭壁對峙,抵著峭壁升起來的不再是水,是云霧和密集的雨點,像從地縫之中噴射而出,沖向高空?! 系闹胁?,另一條垂直的深溝,像巨龍引水出關,繼續(xù)沿著河流的走向,在地表百米深處筆走龍蛇,穿過非洲南部高原,奔向印度洋?! ★w天的云霧寂靜地升空,鉆地的瀑布雷鳴般落下,這是津巴布韋與贊比亞兩國邊境都看得到和聽得到的景象?! ±钗乃诡D在沖下深谷前遇到了一個小島,撿回了一條小命。 小島上,看到流水從我的腳底直落而下,我震驚的是深處的水霧閃現(xiàn)的佛光——溝上的彩虹套著溝底的彩虹,地心深處,神秘的影像金光閃耀。 兩個黑人在身后左右抓緊我的手臂,讓我站到了大地的直角上。他們的手掌寬厚、溫暖,第一次,黃皮膚的我與黑皮膚的他們緊緊把手握在一起,兩座大陸的人種有一樣東西彼此相通著——那就是關愛與友善,它們通過緊握的手掌和純真的笑容傳遞,那握手的緊密不僅僅只是代表力量,而是內心的善良、淳樸和信任,是贊比亞人對于東方古國最信賴最向往的表達,這里傳遞的還有國家與國家的友誼。關愛能讓鄉(xiāng)愁在某個瞬間盡釋。 李文斯頓回去了,在與小鎮(zhèn)隔著一個大洋的遙遠的英倫,那里的人們開始以李文斯頓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小鎮(zhèn)。以他們國家女王的名字維多利亞來稱呼“會吼叫的煙霧”。取名者正是李文斯頓。這個小島也叫李文斯頓島,那個看見彩虹的直角上,刻著他的頭像?! “灼つw出現(xiàn)在黑皮膚間,英國人認為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也許,李文斯頓不是第一個到達小鎮(zhèn)的白人,只不過那些白人對瀑布與小島沒有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人,他們從這塊土地上抓捕黑人,當做奴隸販賣到了歐洲、美洲。一部記述李文斯頓非洲探險的書,稱他為非洲之父,書中描寫了他在湖邊遇到白人押送黑人的情景,我在約翰內斯堡機場翻著這本書時看到了這一幕:在白人的長槍之下,黑人被綁在一起,正穿過樹林。遠處有凄厲的哭泣與號叫。
編輯推薦
閱讀散文不但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與智慧對話,啟迪心智、激發(fā)思維,終生獲益。《2009年散文》選編了2009年度的數十篇散文佳作。這些散文,有的長于抒情,有的側重敘事,在思想的解放、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風格的多樣等方面,都很值得學習和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