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作者:林建法,韓忠良 著 頁數(shù):492
前言
2008年的文學批評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到來也顯得氣象萬千。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年度文學批評的話題以及一些文學事件的產生。因此,今年的選本,也可以說是以文學的方式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 ”M管關于“新時期文學”的下限劃到哪一年充滿了爭議,但我們暫時可以擱置爭議,用“新時期文學三十年”來命名1978年以來的文學,姑且把“新時期文學三十年”當做一個最大的“公約數(shù)”。這個包含了“80年代文學”、“90年代文學”和“新世紀文學”的歷程,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語境中展開的,文學有其自身的話題,但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特色,新時期文學顯然無法從這一大語境中剝離出去。包括《文藝研究》 《當代作家評論》 《南方文壇》等在內的不少刊物,今年都有不少的篇幅討論“新時期文學三十年”的專題。在我看來,這些舉措既與我們的傳統(tǒng)習慣吻合,比如重視時代的標志性年份,強調文學的責任與使命,突出文學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重大問題的關注與發(fā)言等,因此,在關鍵時期文學并未完全放棄“宏大敘事”的意識;但另一方面文學更為關注置身其中的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所以,我始終認為,文學界討論“新時期文學三十年”是以文學的方式而不是別的方式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歷程。我認為,強調這一點是必要的。考慮到這方面的論文眾多,而其中許多問題的討論也散布在其他文論中,我想突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作為一個事件的意義,而沒有選取專門的論文?! ∥疫@樣的分析,也可以從年度選幾個專題中的論文看出。比如說,在“文學思潮與現(xiàn)象”專題中,董健等《略論啟蒙及其與文學的關系》、王堯《關于“底層寫作”的若干質疑》、黃發(fā)有《90年代小說的城市焦慮》、洪治綱《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差別與審美選擇》、王光東《“主題原型”與新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何言宏《當代中國文學的“再政治化”問題》等,都涉及“新時期文學”三十年歷程中的重要問題,而又不局限在這個時期。在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日漸高漲,以及對“五四”質疑之聲不斷的情形下,肯定啟蒙的意義并論述文學與啟蒙的關系,有著特別的意義。80年代中期以后,當代文學實際就已明顯分化,而“底層寫作”的提倡與反對,“去政治化”與“再政治化”的紛爭,都涉及近三十年文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這意味著,即使在有了三十年的發(fā)展之后,關于文學的許多基本問題仍然有很大的學術空間,而新因素的出現(xiàn),又讓這些基本問題具有了當下的特征?! 《嗄陙?,我一直既重視文本的細讀,也倡導文學與文化研究之間的連接。樸素的想法是,我們應當在社會文化的總體結構中討論文本,又通過文本的分析進一步闡釋相關的文學問題。這實際上也是許多批評家和學者的想法,而近幾年來的作家作品論便呈現(xiàn)了與以往不同的特征,一種更大氣與深刻的氣象。作為年度批評選的一個相對固定的專題,“當代作家批評”一直在反映這樣的變化。在某種意義上說,當代作家批評構成了文學批評的主要內容,也是文學批評雜志的基本內容。選取這類論文時,在“就事論事”與“由此及彼”的兩種之間,我更看重后者,看重那些宏觀著眼、微觀落筆的論文,這類論文應當更見學術分量。本年度所選論文,和往年一樣,比較多地強調了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作家批評。張學昕論蘇童,談到了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發(fā)展問題;南帆論范小青,說到了良知與無知;丁帆、施龍由《狼圖騰》發(fā)現(xiàn)了人生與生態(tài)的悖論,揭示了鄉(xiāng)土小說轉型中的文化倫理蛻變現(xiàn)象;賀紹俊論《笨花》,關注的是“敘述”的革命性意義,而且兼及了關于《笨花》的評論;梁鴻在鄉(xiāng)村敘事層面上。由《石榴樹上結櫻桃》看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美學裂變;張莉論畢飛宇,施戰(zhàn)軍論王手,也都能見微知著。作家作品論作為現(xiàn)代以來的一種批評形式,近三十年早突破原有的框架,無論是理論背景、學術含量還是視角與論述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語,不必說新世紀以來,80年代文學批評中的作家作品論業(yè)已進入新的境界。因此,作家作品論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代文學批評的成就。 隨著文學研究的學科化,門類之間的界限似乎越來越分明;但與此同時,打破藩籬的努力在學界也從來沒有松懈過。以文學研究內部而言,文學史、理論與批評的壁壘曾經不斷地被確立,但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似乎又難以割舍,韋勒克在他的《文學理論》中曾經對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有過很精辟透徹的闡釋。我個人在文學史、理論與批評之間從不厚此薄彼,我強調理論的重要,也重視作家作品論的意義,但我不把文學史寫作與研究摒除在我的選本之外,關于文學史寫作與研究的論述實際上是綜合了理論與批評的一種“文學批評”。這也是年度選本多年來一直把“文學史寫作與研究”作為一個重要專題之一的原因。陳思和《我們的學科:已經不再年輕,其實還很年輕》,程光煒《當代文學學科的“歷史化”》均為本年度討論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的代表作。這些論文對我們重新認識文學史以及在文學史中重新認識當代作家作品,都有相當?shù)膯⑹?。這類論文的爭奪以及水平的提高,將在學理層面上改變當代文學研究的面貌?! 〗鼛啄陙恚P于文學研究中的“漢學心態(tài)”問題有過許多爭論,我在去年的序言中似也有所涉及。我們仍然把“海外漢學研究”作為一個專題,是想表明海外中國文學研究對我們的參考價值依然存在。我們不必迷信海外的漢學研究,但也沒有理由將這類研究拒之門外,多一種參照總是有益的?! ∥覍λx論文的解釋遠比我閱讀和選擇取舍時輕松。我自己也讀出了困惑,這種困惑既來自文學研究,.也來自文學本身以及它所處的時代。可以說,作家、批評家與編輯家都不無這樣的困惑。因此,我在序言的最后一部分,要說到的是年度選的第一個專題“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這一組文章是本年度作家與批評家對文學寫作(創(chuàng)作)與批評最具個人見地的表達,不僅涉及面廣,表達方式也特別,更重要的是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們這個時代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做了有力的穿透與超越。我想,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許多觀察時代與文學的視角與方法?! 拔覀冞@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又是“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的一個主題。今年的獎項前有“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間有“茅盾文學獎”,后有“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作為《當代作家評論》創(chuàng)刊25周年的紀念活動,“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雖然是一個刊物的獎項,但它所評選的批評家以及評選的方式不只屬于《當代作家評論》。在這三十年中,《當代作家評論》也只是文學進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側面。如果能夠由此折射出三十年文學的光照,也就見微知著,由此及彼了。
內容概要
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文學思潮與現(xiàn)象,當代作家批評,現(xiàn)代漢詩研究,文學史寫作與研究,海外漢學研究六個模塊,主要收錄了《在困境與困惑的打磨中生長》,《當代文學六十年》,《文學批評面臨的現(xiàn)時挑戰(zhàn)》,《略論啟蒙及其與文學的關系》,《90年代小說的城市焦慮》,《江南詩人的吳聲之美——以陳東東、楊鍵為例》,《當代文學學科的“歷史化”》,《論現(xiàn)代漢詩的環(huán)形結構》等文章。
書籍目錄
序: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奇怪的逆反時代·文學·個人在困境與困惑的打磨中生長自己的空間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中國當代文學的有與無幅覽對文學批評的理解當代文學六十年文學批評所應該承載的諧謔式的語調和時代性的精神分裂文學批評面臨的現(xiàn)時挑戰(zhàn)焉得思如陶謝手作家與批評家在場的失蹤者一份刊物與幾個小錢文學的出路失去權威的文學批評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問題“中國經驗”的“原罪”手記2003—2007文學思潮與現(xiàn)象略論啟蒙及其與文學的關系關于“底層寫作”的若干質疑90年代小說的城市焦慮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差別與審美選擇“主題原型”與新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當代中國文學的“再政治化”問題當代作家批評蘇童與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發(fā)展良知與無知——讀范小青的《女同志》《赤腳醫(yī)生萬泉和》人性與生態(tài)的悖論——從《狼圖騰》看鄉(xiāng)土小說轉型中的文化倫理蛻變《笨花》敘述的革命性意義——重讀《笨花》及其評論靈光”消逝后的鄉(xiāng)村敘事——從《石榴樹上結櫻桃》看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美學裂一場災難有多長城市寫作及其元素提取——王手小說簡論現(xiàn)代漢詩研究朦朧詩:重新認知的必要和理由江南詩人的吳聲之美——以陳東東、楊鍵為例今天的詩意——在渤海大學“詩人講壇”上的講演文學史寫作與研究我們的學科:已經不再年輕,其實還很年輕當代文學學科的“歷史化”海外漢學研究徘徊在記憶與“坐忘”之間論現(xiàn)代漢詩的環(huán)形結構當代文學:評論與翻譯——王德成訪談錄
章節(jié)摘錄
奇怪的逆反 如今,這個旋轉的世界越來越復雜了:眾多國家首腦正在聯(lián)合國反復辯論核設施問題,經濟學家的憂慮是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下滑,反對恐怖主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納入了外交議程,貿易技術壁壘與法律上的交鋒匯聚了一大批相關人士,文物保護與舊城改造引發(fā)了一輪激烈的爭論,油價的暴漲大規(guī)模地帶動了一系列價格飆升……面對如此波動的世界,科學家不得不提供每秒運算一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處理蜂擁而來的數(shù)據(jù)。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某些文學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逆反——文學仿佛越來越簡單了?! ∥膶W越來越簡單的一個重要跡象是,一些作家如此熱衷于’將復雜的世界塞入喜劇結構,似乎周星馳的鬼臉足以打發(fā)生活之中的所有難題。從“戲說歷史”到“無厘頭”式的滑稽,形形色色的嬉鬧比賽愈演愈烈,文學的責任好像就是給這個世界配備足夠的笑聲。擅長調笑的作家前所未有地討人喜歡,以至于另一些悲劇作家不得不勉為其難地開始仿效各種幽默和調侃。爆笑如同洪水瞬間淹沒了全部情節(jié),人生的百般滋味頓時消失了,一個輕飄飄的世界和顏悅色。我們被《鐵齒銅牙紀曉嵐》逗得合不攏嘴的時候,難道還會想得起清代血腥的文字獄嗎?當然,如果人們覺得“戲說”或者“無厘頭”多少有些粗俗,作家就會轉身向武俠故事求援。武俠小說被稱之為“成人童話”,這是貶義還是褒義?豪氣干云、快意恩仇也罷,纏綿悱惻、含情脈脈也罷——這些故事常常像是在哄孩子。然而,由于金庸大師的反復訓練,許多作家已經潛移默化地按照童話裁剪歷史——例如張藝謀的《英雄》。這些武俠不僅僅出沒于江湖或者華山論劍,而且開始問鼎江山社稷,決定讓不讓皇帝老兒活下去。盡管改朝換代涉及無數(shù)政治或者經濟的原因,然而,作家總是期盼從某個女人的情史找到突破口。十年的特洛伊戰(zhàn)爭不就是因為美貌的海倫嗎?歷史的武俠化與武俠的情愛化,許多作家操持這種有效的減法對付龐雜的歷史。對于20世紀80年代的啟蒙主義文學來說,歷史之詭異與復雜的人性曾經是一個擾人的重大主題,然而,二十年之后,作家寧可用點穴、多角戀愛或者嬉皮笑臉解決問題,這個轉折可以令人喟嘆再三?! ‘斎唬S多人可能不愿意認可這種觀點——文學怎么可能越來越簡單呢?一部偵探小說就是一個繞不出去的迷宮。離奇的案情,一個圈套銜接另一個圈套,兇手如同鬼魅一閃即逝,真相大白之際發(fā)現(xiàn),幕后的主使是一個誰也料想不到的人。這種故事如此復雜,以至于一般的智力甚至無法跟上?,F(xiàn)今的電影已經進人奇觀階段。從史前的恐龍到未來的星球大戰(zhàn),從宮廷內部的秘密殺戮到氣勢恢弘的海戰(zhàn),各種景觀應有盡有,炫目震耳。據(jù)說,我們一天的信息量相當于古人一年的見聞,文學的內容怎么可能貧乏呢? 讓我校正一下理論的焦點。我企圖指出的是,文學之中的價值判斷、觀念、意識、情緒——總之,文學之中的內心生活越來越簡單了。沒有矛盾,沒有含混和猶豫,沒有快感和厭惡混雜的模糊地帶,也沒有激烈之后的恐懼、后悔或者憐憫。商場里的竊賊令人痛恨,然而,當竊賊捆在柱子上遭受眾人的痛毆時,會不會有心腸一軟的時刻?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是,見到了兇犯押赴刑場之際的慘白臉色,痛恨之外會不會增添些什么?遺憾的是,這一切不再進入文學。所有的人物內心都是一條筆直的單行道,他們旋風般地撲向情節(jié)和主題的終點,興高采烈地凱旋于大結局。這就是我們與經典作家的距離了。對于眾多底層遭受欺凌的小人物,魯迅的內心交織了多種情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人們甚至可以認為,激進的抗爭是革命者的號召,悲天憫人是一個作家的情懷。無論是《祝福》《孔乙己》,還是《阿Q正傳》,悲天憫人的情懷更像是這些小說成為杰作的理由。我們記得,文學始終保持了一個同情弱者的傳統(tǒng)。弱者通常是競爭之中的失敗者,能力低下。工商管理教學分析的案例之中,他們是成功者的墊腳石。然而,文學往往在通常的社會評價之外保留了另一副眼光。同情、關懷、尊重,甚至在某些時刻的景仰——這就是文學的復雜。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多愁善感”是一個肯定的評價。如果說,種種理論模型和概念術語是經濟學家或者社會學家手里的利刃,那么,“多愁善感”是作家理解社會和人物的獨特資本。無論如何,文學必須對內心生活的空間以及復雜多變做出充分的估計。各種帶有“主義”的大概念管轄不了一個人抽什么牌的香煙,大衣上的紐扣是什么顏色;越來越普及的科學知識管轄不了一個人的步態(tài)以及喜歡京劇還是昆?。煌赖姆梢补茌牪涣艘粋€人失戀的時候是大聲哭泣還是拼命吃冰激凌??傊?,無數(shù)的生活細節(jié)閃爍出奇特的面目,這個龐大的生活區(qū)域交付給纖細而又敏感的內心。文學負責記錄內心,記錄這里的潛流、回旋、聚散以及種種不明不白的波動和碎屑。某些時候,這一切可能在歷史之中匯成一個醒目的潮汐;另一些時候,復雜的內心生活僅僅是歷史邊緣的回流,甚至僅僅是歷史不得不償付的代價。但是,這個區(qū)域頑固地存在,這個區(qū)域的意義只能由文學顯示?! ‖F(xiàn)在,人們必須解除兩者的通約關系——許多時候,復雜的內心生活無法依附于緊張的情節(jié)。為什么偵探小說很少被授予杰作的榮譽勛章?通常,偵探小說情節(jié)的構造如此嚴密,以至于種種內心生活再也找不到足夠的空間了。一個偵探在望遠鏡里監(jiān)視罪犯進行毒品交易的時候,哪里還有心情遙望天邊的青山和浮云?緊張是急速地縮小意識區(qū)域換取特殊的心理壓力,種種浮泛的、觸角豐富的經驗多半被刪除凈盡。由于眾多暢銷讀物和電視連續(xù)劇的反復訓練,懸念、緊張和驚險業(yè)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口味。當然,窗下的偷聽、鑰匙孔里的窺視或者私拆他人信件這些老式的情節(jié)轉捩已經過時,但是,血緣混亂、失憶、整容或者出國規(guī)避等新型的伎倆并未增添文學的內心含量。那些滿堂喝彩的作家常常提供一個眼花繚亂的世界,翻云覆雨、一波三折;然而,真正的杰作仿佛更樂于盯住平庸的日常生活,欲望、歡悅、志得意滿與負疚、煩惱甚至夢魘攪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時,我很愿意再度提到金庸,提到他的收山之作《鹿鼎記》。這部小說的離奇、有趣傾倒了許多人。出身于妓院的韋小寶吉人天相。盡管沒有任何武功,他的油嘴滑舌持續(xù)地令其化險為夷,并且在愛情領域充當了一個最大的贏家。一個又一個美女絡繹不絕地投懷送抱,韋小寶揮揮手慷慨地照單全收。小說的結局是,韋小寶攜帶七個美貌的太太和一大筆財富享受他的逍遙人生。如此之多的人強烈主張,金庸業(yè)已當之無愧地進入經典之列,以至于我不得不抬出另一部經典作為參照——《紅樓夢》。賈寶玉生活于鐘鳴鼎食之家,大觀園的眾多姐妹造就了一個溫柔之鄉(xiāng)。無論是黛玉、寶釵還是賈母、鳳姐、襲人、晴雯,賈寶玉是所有的人溺愛、疼愛或者憐愛的對象。然而,就是在如此甜蜜的網(wǎng)絡之中,賈寶玉的人生危機開始了。生活的難題如此之重,賈寶玉不得不斬斷塵緣,出家是他了結一切的最后形式。顯然,曹雪芹并未被榮華富貴迷惑,他在各色人等密不透風的內心生活中剝離出尖銳的不可承受之痛。如果說,這種悲劇性的幻滅感是《紅樓夢》的深刻,那么,金庸給出的生活理解簡單極了:生活就是如此的輕松快樂;即使在刀光劍影、兵荒馬亂的年頭,金錢或者美人仍然會在運氣的驅使下不可阻擋地降臨?!堵苟τ洝窌r常不知不覺地拐向了喜劇——這并非偶然?! ≈辽僭诮裉欤堵苟τ洝房峙卤取都t樓夢》更受歡迎。展顏一笑難道不會比以淚洗面或者看破紅塵有利于身心健康嗎?文學又有什么必要那么復雜呢?從財富的分配到制度設計,從歷史的遠景規(guī)劃到社區(qū)的安全設施,我們的身邊一切就緒——文學何必多事地揭開所謂的內心生活,增添各種雜音呢?文學的答復是,內心生活始終是歷史的組成部分。沒有進入人們內心的歷史又有多少意義呢?無視復雜的價值觀念、意識、情緒,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或者法學家得不到歷史的完整答案,每秒運算一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亦無能為力。如果文學放棄責任,如果文學杜撰的悲歡離合僅僅是一些玩笑般的游戲,那么,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將會留下一個無法填補的缺口。
編輯推薦
《2008年文學批評》為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叢書之一。該書選錄了2008年的的文學評論。除序言外,全書共分6個模塊,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文學思潮與現(xiàn)象,當代作家批評,現(xiàn)代漢詩研究,文學史寫作與研究,海外漢學研究?! ∵@些文學評論都是以專家的視野,站在民間的立場上,精心挑選而出的,具有權威性,可作為世紀文學存檔。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