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作者:耿瑛 頁數(shù):25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二人轉亦稱“蹦蹦”,是在東北地區(qū)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長期以來深受東北群眾尤其是廣大農(nóng)民的喜愛。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最初的二人轉,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藝人在晚間演唱東北民歌小調(diào)(俗稱“小秧歌”),后來,隨著關內(nèi)居民的增多,加上長期以來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二人轉的內(nèi)涵。在原來的東北秧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蓮花落、東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驢皮影以及民間笑話等多種藝術形式逐漸演變而成。因此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在民間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傳”的說法,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可以說,二人轉最能體現(xiàn)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
作者簡介
聯(lián)瑛,筆名王英、曲平、肖雨田等。原籍吉林省海龍縣,1933年生于吉林省輝南縣樣子哨村。他自幼愛好民間藝術,少年時代就自編自演過一些戲劇、曲藝作品。中學時代開始在報刊上發(fā)表小說、詩歌和曲藝作品。1953年8月,耿英到原遼東通俗出版社擔任見習編輯。1954年8月,調(diào)到遼寧人民出版社,任專職曲藝編輯。
書籍目錄
甲編 源遠流長 一、二人轉起源傳說 二、二人轉別名何其多 三、清代的二人轉 四、民國年間的二人轉 五、新中國的二人轉乙編 藝海拾貝 一、一樹多枝 單雙群戲 二、人二轉的唱說做舞 三、二人轉與姊妹藝術 四、二人轉的百科知識 五、二人轉的精彩篇 六、二人轉曲目、劇目考 七、二人轉曲目評論 八、二人轉藝諺與行話 九、二人轉藝人的藝名與綽號丙編 寫作領悟 一、擴大題材 提高質量 二、二人轉傳統(tǒng)曲目的整理和改編 三、移植曲目與新編曲目丁編 轉壇記事附錄后記本書主要參考書
章節(jié)摘錄
甲編 源遠流長一、二人轉起源傳說關于二人轉起源,民間藝人中有許多傳說,雖然不一定可靠,但也可供我們研究二人轉史參考。現(xiàn)選擇幾種記述如下:(一)周莊王留下二人轉周莊王,名姬佗,東周第五代君主,在位十五年。藝人說是周莊王留下二人轉,他收過青、梅、湖、兆(張青山、劉梅景、李湖本、王兆敬)四大門徒。解放前藝人收徒儀式上,供奉周莊王和四大門徒。祝詞云:一塊彩云空中來,二十八宿兩邊排,四大門徒全在位,我請恩師上蓮臺。(二)周朝八大家留下二人轉春秋時代,周莊王有糜、秦、胡、趙、丁、范、高、祁等八家大臣。他們看莊王昏庸,有心改革朝政。奸臣參奏一本,說八大朝臣將要謀反。幸得八大朝臣都有汗馬功勞,莊王沒殺他們,只是削職為民。這八大朝臣各家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形式,有蓮花落、數(shù)來寶、沙拉機、漁鼓、什不閑兒、竹板書、道情和霸王鞭等,利用這些形式進行反對朝廷暴政的宣傳,后人認為二人轉是這八大家留傳下來的(按:這里所說的八種藝術,產(chǎn)生于不同的朝代,不過都與二人轉有關)。(三)孟嘗君留下二人轉有人說,二人轉是孟嘗君留下來的。最初留下的蓮花落,而后發(fā)展為對口唱,彩扮演出。后輩藝人為了紀念祖師,早起不許說“做夢”,只能說“觀景”或說“逛亮子”。不許說“夢”的意思是指孟嘗君言,是對祖師的不恭敬。
編輯推薦
《正說東北二人轉》:春風學術文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