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萬奇 頁數:184 字數:14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二十多年過去,經歷了太多的人和事,每每有創(chuàng)作沖動,可終未能形諸文字,常以為憾。今年六月,作家象丑牛學長電話約稿,重燃我的創(chuàng)作之火。然畢竟久疏文場,筆調有些生澀。最難的莫過于把論文的思路和寫法轉換為散文的,寫到后面,似乎找到了感覺,甘苦自知,難以備述。
是書凡五十六篇,分屬五輯之下。第一輯“紙邊碎語”,談對書本身的感悟以及由此而來的神思隨想,此輯最為駁雜,似有汗漫之嫌;第二輯“名物雜說”,側重與名物有關的“小考證”,不過不是學術意義上的考證,只是信筆寫來的閑話雜談;第三輯“士人影寫”,描述現代文士的前塵影事,慨嘆人間變幻;第四輯“師友瑣憶”,追述筆者與師友的交往,感念師恩,敘寫友情;第五輯“文情鑒照”,選輯筆者為師友寫的序跋和書評,品書論人,感事吟志。由于寫作時間和內容的不同,各篇的寫法和風格也不盡一致,良莠妍媸,自有看官評判。
作者簡介
萬奇,自號云樵主人,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桐城派與中國文章理論》、《禮儀文書寫作指要》、《文心之道:漢語寫作論說》等。
書籍目錄
紙邊碎語
“看”書之癖
藏書小記
讀書舊事
教書偶感
寫書之妙
我的書架
書桌的故事
書房夢
唯有讀書高
對酒當歌
也談“孔顏樂處”
紅袖添香:士人的讀書想象
雪夜閉門讀禁書
張批本《金瓶梅》訪記
藝術與生活
美文
寫作態(tài)度
……
章節(jié)摘錄
讀書舊事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一個人,靜靜地。我好靜(偶爾也愛熱鬧),有些“孤”,頗為同類所鄙夷;每思悔改,投其所好,可怎么也改不掉,只好聽之任之,我行我素,這就是西人講的“性格悲劇”吧。那時爸爸出差回來,常給我們帶一些小人書,我和弟弟高興極了,爭著搶著看。要知道,在那個灰色的年代,語文課本都是“政治讀本”,枯燥乏味,更沒有卡通、電腦,小人書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很多知識、歷史故事,都是從它那里獲得的?!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敵后武工隊》、《平原槍聲》,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像保爾在神父的面團里撒煙絲,高爾基和小伙伴給死去的小鳥舉行葬禮等,至今歷歷在目。高考后,有一段相對空閑的時間,我才讀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這四部書中最難讀的是《紅樓夢》,盡管讀得吃力,還是囫圇吞棗地讀下來了?,F在想起來,算是給我今后從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打了個“底”。上大學后,我的讀書面較之過去廣了。那時喜歡中國現代文學,讀了不少現代作家的作品:魯迅的《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和《朝花夕拾》;郭沫若的《女神》、歷史劇和《洪波曲》;茅盾的《子夜》、《動搖》、《幻滅》、《虹》及其短篇小說集;巴金的《家》、《春》和《秋》。還有老舍、曹禺、郁達夫、冰心、朱自清、徐志摩、戴望舒、何其芳等名家之作……外國文學作品也讀了一些,如《古希臘神話和傳說》,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雨果的《九三年》,狄更斯的《雙城記》,司湯達的《紅與黑》,雪萊和拜倫的詩,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杰克·倫敦的《馬丁·伊登》等。這些作品在當時也未必讀得懂(像《神曲》和《浮士德》),理解得可能很膚淺,卻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培養(yǎng)了我對文學的興趣和鑒賞批評能力。說受益匪淺,一點也不過分。留校后,志彬師用慧眼把我“撿”回來,帶著我上寫作課,囑我好好讀書:“我們的寫作理論和寫作教學是以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為根基的,你要多讀這方面的書。”并借我一本劉九洲編寫的《中國古代寫作理論》(乙種本)。我謹遵師命,一邊讀,一邊做卡片,從此,我的讀書生活發(fā)生很大的轉變——由“清新的現代”轉向“典雅的古代”,由“象的文學”轉向“道的文論”,由“散點漫讀”轉向“定點精讀”。我古代的底子薄,大學期間讀得也不多,其難度可想而知。不過,我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教學之余,惡補古代文論;碰到問題就請教志彬師,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終于入了古代文論之門。這時我對古代文論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到古人立意深遠,文字優(yōu)美,傳統(tǒng)的詩性智慧令我折服。后來,我已經不滿足閱讀古代文論“今錄”、“今編”,開始下笨功夫讀古代文論原著。用功較多的有四本——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劉熙載的《藝概》和林紓的《春覺齋論文》?!段馁x》寫得很美,難度較大,已四過;《文心雕龍》博大精深,朝于斯,夕于斯,無法記遍數,其中二十六篇已精閱;《藝概》言簡意賅,已三過;《春覺齋論文》是我讀得最早的文論原著,做了許多長長短短的卡片,至今還保存著。這四本書被裴顯生師稱為搞寫作的人“看家的書”?!昂窆拧辈⒉灰馕吨氨〗瘛?。“今典”中也有我喜歡的。在我看來,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和《華夏美學》,王元化的《文心雕龍講疏》和《思辨錄》,徐復觀的《中國藝術精神》和《中國文學精神》,余英時的《士與中國文化》和《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余秋雨的《藝術創(chuàng)造論》和《觀眾心理學》,都是感性和理性統(tǒng)一、情采并茂的厚重之作。這些“今典”像古典一樣,要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慢慢地化。時下以各種項目、基金名義出版的大部頭論著汗牛充棟,怎么很少看到耐讀的上乘之作?或許是我眼拙吧。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