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崔自默 頁數(shù):28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八大山人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tǒng)。發(fā)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gòu)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樸茂。 本書對八大山人的畫語以及禪心詩志進行解讀,并對八大的生平做了概括地介紹。
書籍目錄
一默如雷——評崔自默著《為道日損——八大山人畫語解讀》八大山人的人生道路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八大的癲與啞 八大的“隱” 八大“無可無不可”的宗教觀 八大的“逃禪” 八大的淡然無為 八大的畫以載道八大山人的名號印語 “西江弋陽王孫”、“雪衲”、“釋傳綮印” “刃庵”、“法堀”、“燈社綮衲”、 “八大山人”、“個山”、“人屋”、 “字日年”、“學學半”、“拾得” “鈍漢”、“凈土人”、”枯佛巢”、 “土木形骸”、“個相如吃” “六六洞天”、“夫閑”、“畫甕”、 “可得神仙”、“忝鷗茲” “一笑而已”、“掣顛” “何負”、“浪得名耳”、“白畫” “驢”、“驢屋人屋”、“技止此耳” “口如扁擔”、“其喙力之疾與”“、八還” “在芙”、“涉事”、“遙屬” ”白云自娛”、“蕭疏淡遠”、“真賞” “燈社”、“耕香”、“懷古堂”、 “蕓窗”、“禊堂”、“此堂”、 “鰕■篇軒”、“黃竹園”、 “何園”、“在芙山房”、“晉字堂” 花押印和齒形印八大山人的禪心詩志 不平則鳴 以禪喻詩 畫語禪心八大山人的畫語解讀 秩序為美 八大的題款藝術(shù) 八大的“形式主義” 八大的“怪” 八大的意思 誠者自成 參禪入畫 “守道以約” 技進乎道 八大的符號 八大的“大”八大山人的書法閱讀 “書法畫法前人前” “書法兼之畫法” 八大的筆墨美八大山人的藝術(shù)欣賞 “同情心” 藝術(shù)知音 選擇八大 感謝八大八大山人年表附錄:幾篇八大山人傳記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癲狂者總有所憑借或因由,醉酒,便是其不癲不狂,其名不彰。市井中沽名釣譽、“飲灑不能盡二升,然喜飲”,“貧有意識的癲狂者當然有,但真正的癲狂者,是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飲,輒往,往飲,輒醉。純純常常,乃比于狂”,“猖狂妄行,乃蹈平大醉后墨沈淋漓,亦不甚愛惜”,“賭灑勝,則笑方.,(《莊子集解_夕h篇.山木》)。八大便是這樣,啞啞,數(shù)負,則拳勝者背,笑愈啞啞不可止’其“狂”,既是他痛苦之形象,更是他平常之狀醉則往往唏噓泣下”(邵長蘅《八大山人傳》)。態(tài):為直率、為本色,非世故、非機智,其性酒后見真容,八大山人便是如此的天真,毫無情與畫最近,故雅而不俗。敏于藝術(shù)、疏于人奸詐之偽態(tài);可他的“不甚愛惜”,卻是有選擇的’情,此為癲狂者的兩面性。這是一種高明之才,是不可以被迫的,當他被人按住兩三天不讓走一種“大癖”,莊子引之為大知己。時,便只好“輒遺矢堂中,武人不能耐,縱之歸”藝術(shù)史上的真正的癲狂者們,內(nèi)心一定是(陳鼎《八大山人傳、)。可見他的醉酒,乃己有著大委屈而不得舒展,同時又是有大本事來獨曲全、虛己游世的權(quán)宜之計,借酒癲狂,以承載其癲狂的;他們不是純粹的病態(tài)的神經(jīng)錯求自保。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韜光養(yǎng)晦的生存策略,“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j酉'一種獨特的接近自然本真狀態(tài)的藝術(shù)方式。在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卑舜蟮淖砭埔灾涟d狂j癲狂的“隱蔽”下,靠著超凡的感悟力,控制與《世說新語》所謂的魏晉名士的放縱任誕大著奔突的熱情、駕馭著嫻熟的筆墨,他們往往異其趣。借酒以澆胸中塊壘,在酒精麻醉下的精品、很少敗筆。甘風子、癲張醉素、~S~-T-、癲狂、迷醉、超脫,總有一種做作之氣,至于米癲、倪迂、黃大癡等等,他們天才超逸、絕高陽酒徒更不必論。八大之醉,是不得已的選擇出倫輩,他們精神迥孤、以至病態(tài),他們在一是助其癲、是解真憂、是避時禍。味天真中竟自無意識,唯其無意識,卻靈性撇脫、八大是清醒的,他知道,灑是靠不住的'天趣灑落。生活中失去了幾個正常人,藝術(shù)上裝癲佯狂,也終歸不是長久之計;他必須修其心、卻多了幾片風景。正常人多得是,但這樣可愛平其氣、固其志,選擇更廣闊更永久的無私大道。的癲狂之士卻少得很。內(nèi)心傲岸孤潔、在生活中無法狂起來、似八大的“隱”乎怯懦的八大,在癲狂時進入他藝術(shù)的王國為所欲為。天才卓犖的他,tc玩世不恭,畫尤奇肆”,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隱者,與遺民“灑以敝帚,涂以敗冠”(陳鼎《八大山人傳》),和逸民一樣,是中國社會歷史上獨特的人文現(xiàn)那是一種發(fā)泄式的創(chuàng)作;幾近崩潰的神經(jīng),在象。“隱”,是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此剎那間藻雪精神,得以舒緩與洗禮;已經(jīng)失是不得意而又孤傲的雅士文人們一個象征性符去了的理智,得以復蘇和修整。
后記
能有《八大山人》這本書,首先感謝康建寨先生,是他的美意、激發(fā)和監(jiān)督,我才得以實際完成。這本書是在我的《為道日損——八大山入畫語解讀》一著的基礎上進行重構(gòu)、更改和完善的。原著是我的博士論文,書名是我的導師范曾教授所命,我感激他,是他說八大山人值得研究,并肯定和鼓勵我研究下去,從而可以用我所長,開辟出一個廣大的美學疆域。我感謝程犬利先生,是他的慧眼“謬賞”才使得《為道日損》一書于2005年3月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同時,感謝我的好友雒三桂博士,是他的精心編輯使該書成型,否則書內(nèi)那么多插圖和注解,將無處著落。《為道日損》一書作為學術(shù)專著在價格不菲的情況下一版再版,我很欣慰。有的讀者買不到原書,就打印出來自己裝訂請我簽名,我很感動。還有不少學者寫評述文章,給該書以贊揚,在此一并感謝。我尤其感謝北京大學的張帆教授,是他在細致地讀完《為道日損》一書后給予充分定位,其中有云“崔式之學”,這的確讓人鼓舞。他是我的知音,有著多領域的綜合學術(shù)背景,能高屋建瓴、直抵本性,我很欽佩。得到他的允許,我把那篇評述文章作為新書《八大山人》之序,以士聲色。在2006年我參加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舉辦的“紀念八大山人誕辰380周年”藝術(shù)論壇上,我提到在“八大山人學”的建設進程中,有很多人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起著“航標”的作用,比如蕭鴻鳴先生,他的《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等著作,是我航行的坐標圖紙,我可以貼切揣摩八大山人的“心理美學史”,手邊不能離開它??傆X得有很多理論東西要寫,又總覺得應該更多地搞些繪畫創(chuàng)作,時間每每讓我體會到尷尬與矛盾。這些天能集中精力,再花些時間琢磨八大山人,是一大緣分。我也在重新琢磨八大山人的人生與藝術(shù)的細節(jié)中,獲得不少的啟發(fā)與靈感,所以最后感謝他。
編輯推薦
《中國藝術(shù)大師:八大山人》是由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