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韓] 李恩靜 頁數:208 譯者:千太陽
Tag標簽:無
前言
幸福、愛情、健康、財富以及心靈的平穩(wěn),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心靈總是會感到很沉重。那么,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呢?是否感到被一堆亂石擠壓下的氣喘吁吁,或者是在饑餓狀態(tài)下的空虛?本書介紹的所謂“冥想”,是指通過“心靈的運動”來減少內心深處的痛苦和不必要的雜念,從而達到心靈的充實和均衡。如果說物理學是一門用客觀的眼光去考察和預測社會的學科,那么,心理學就是用辯證的角度觀測人類的活動,并從中發(fā)掘出其規(guī)律的學問。這么一來,用觀察他人的視覺觀察自己,似乎能夠對自己加深了解并加以改進,但是,學問和現實生活當中的實踐則是一個不同的側面。身體的減肥需要肢體動作的輔佐,同樣,“冥想”是對心理的減肥,也需要內心變化的牽引。過去,我的心里總是充滿了痛苦。雖然自己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但經常會因個人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而感到郁郁寡歡,生怕夢想的崩塌和生活的挫敗。當我的熱忱被沮喪和灰心喪氣一次次擊垮,絕望感漸漸占領了心靈的高地,一股純凈自然的冥想在某個瞬間勢如井噴般涌入了我的心頭。這讓我下定決心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由此,我也逐漸感覺到渴望已久的“心靈上的平穩(wěn)”正在緩緩與我接近,并向我伸出熱情的手。因此,在這本書里,我同時舉出了為“心靈減壓”所需的冥想法和心理學方法。這是因為我懂得了心理學提供的是理論上的知識,冥想則能培養(yǎng)出在生活中實踐的能力。冥想的出發(fā)點在于深入地對自我的觀察。比如在煩躁、懊惱的時候,不應怨天尤人,而是要反省自我。這樣,自己也能從多次的反省中逐步找到問題的癥結,做到穩(wěn)扎穩(wěn)打、對癥下藥。冥想可以使一個人從灰色的記憶和不良的習慣中擺脫出來,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覺醒,遠離痛苦。這本書所列舉的十項主題,是人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的心靈上的苦楚。而這些苦楚并非是忍耐和逃避所能消除的。相信在閱讀這本匯集了多項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減壓法的《冥想》時,你的理性邏輯會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從而使充滿苦難的心靈掙脫禁錮的枷鎖,得到新生兒一般的自由,同時,也會給你帶來一顆“遇事不慌,從容不迫”的堅強的心。在冥想中,做心靈的“減肥”,是一個發(fā)掘自己內在美的過程。消除心靈的累贅,自己的內在美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希望消除自己的憂慮嗎?希望擺脫憂郁和衰憊嗎?是否覺得自己很可憐?那么,從現在開始,氣定神閑地做一次 “冥想”吧。
內容概要
在忙碌與疲憊共存的現代生活中,冥想是一種最好的、必然的放松與解壓的方式。
一個人冥想時,他會暫時遠離現實世界的繁囂,擺脫沉重的心理負擔,找回心靈深處的平靜和集中。
有關冥想的10件事
◎冥想1 讓心歸于純凈:在憂慮毀了你之前改掉憂慮的習慣
◎冥想2 把對象放進意識里:要想征服世界,先征服自己的悲觀
◎冥想3 把意識拉回來: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要消除固定觀念
◎冥想4 縮小空隙:釋放那些被壓抑的“憤怒”
◎冥想5 不間斷的專注:那些靈魂深處的不安也是力量
◎冥想6 掌控全局:切斷腦子里的“憂郁電路”
◎冥想7 安靜下來:拔掉傷人害己的嫉妒刺
◎冥想8 完全平靜:利用“正確的想法”控制欲望
◎冥想9 單點:看清矛盾的真面目
◎冥想10 完美的平衡:為“不滿”找到出口,做個幸福的人
作者簡介
李恩靜
心理學博士。曾在延世大學攻讀社會心理學的博士,同時也研究談話心理學,并在延世大學和慶熙大學從事心理學教學。
2000年開始冥想和心理研究,從改變別人轉移到了改變自己,還從多位老師那里學到了道家思想和金剛乘、仙道。在給現代社會那些深受身心痛苦的人進行過談話治療的同時,也圍繞“自我變化”、“心理修養(yǎng)”和“幸福的生活”等問題,為一些企業(yè)做專門的講座。
專著有《同感》和《冥想時代》,另外還有《幸福》和《情緒心理學》等合著作品。
消除心中的憂慮,人生也將隨之變得明朗!
千太陽
國內知名圖書策劃機構,韓國圖書版權代理和翻譯領域的佼佼者,一直為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努力著……
書籍目錄
冥想
讓心歸于純凈:在憂慮毀了你之前改掉
憂慮的習慣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惡性循環(huán)
為什么那個人會有如此多的憂慮呢?
對尚未確定的事情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我
使心態(tài)平穩(wěn)的集中冥想
利用智慧冥想控制憂慮
將愚蠢的憂慮轉換成有用的想法
超越憂慮的樂觀主義
消除煩惱的宣言
冥想
把對象放進意識里:要想征服世界,
先征服自己的悲觀
“我”是認識世界的出發(fā)點
自我預言的實現,“我太差勁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
用集中冥想治愈悲觀的“我”
從悲觀的心態(tài)中解脫出來——智慧冥想
鼓勵自己——自言自語
經?;貞涀约旱倪^去
相信自己的能力
冥想
把意識拉回來: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要
消除固定觀念
觀看社會的窗口
人們?yōu)槭裁磿钟泄潭ㄓ^念呢?
悲觀固定觀念里的悲觀社會
利用集中冥想消除悲觀的固定觀念
利用智慧冥想脫離悲觀的固定觀念
一個人喜歡玩兒,也能獲得快樂
要培養(yǎng)全面的思維方式
樂觀的皮格馬利翁
好奇心能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生活
冥想
縮小空隙:釋放那些被壓抑的“憤怒”
燙手的土豆,憤怒
生土豆變成燙手的土豆
怎樣控制“燙手的土豆”?
消除憤怒模式的自閉冥想
排除憤怒的方法
找到引起憤怒的信念
合理表達自己的憤怒
控制強烈憤怒的幾種“道具”
冥想
不間斷的專注:那些靈魂深處的不安
也是力量
感情的變色龍——不安
不經常洗手,會感到不安?
“我害怕黑貓”
通過死亡冥想消除現存的不安
智慧冥想對不安的收容
緩解不安情緒的兩種方法
每天堅持寫30分鐘的“不安日記”
糾正思想的誤區(qū)
冥想
掌控全局:切斷腦子里的“憂郁電路”
悲傷使靈魂患上了重感冒
無助能產生憂郁癥?
憂郁癥的各種表現
用呼吸增加活力,用跳舞增加生命力
我腦子里的“憂郁電路”
尋找生活的意義
每天給自己加“星號”
逃離憂郁癥的緩沖器
冥想
安靜下來:拔掉傷人害己的嫉妒刺
“不允許你看別人”“討厭你事事順利”
我們?yōu)槭裁磿a生嫉妒心理呢?
嫉妒的心理——幸災樂禍
要放寬心態(tài)
正視,停止自己的嫉妒心
逃離“薩利埃里綜合征”
嫉妒是我的力量
冥想
完全平靜:利用“正確的想法”
控制欲望
無法滿足的欲望
欲望和幸福的差距
我心里真正的欲望
利用“正確的想法”控制欲望
健康利用欲望說明書
自我調節(jié)的技巧
冥想
單點:看透世界看清自己
矛盾的本來面目
為什么我的人生充滿了矛盾?
在欲望和選擇之間徘徊的我
喚醒直觀的集中冥想
要看清事情的真面目
要根據主次目標依次決定
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冥想
完美的平衡:為“不滿”找到出口,幸福
就會像花兒一樣
不滿的兩種面目
中了獎的人就一定會幸福嗎?
為什么總是不能感到滿足呢?
擺脫緊張,縱觀全局
智慧冥想幫助你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
為了圓滿的生活而努力
消除不滿的良藥——感恩之心
失敗和苦難的作用
結語
章節(jié)摘錄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惡性循環(huán)絕大部分人的腦子里都充滿著憂慮,它們無孔不入,揮之不去。例如:“考試不能及格該怎么辦呢?”“家里有什么事該怎么辦呢?”“最近胃脹,會不會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癥?”縱觀人類歷史,人們總是會因戰(zhàn)爭、洪水、地震等災害,或者因帝王、貴族的壓迫和侵害而對生存的問題憂心忡忡,甚至在現代社會,這些問題也依然不可避免。反而,日趨增加的犯罪率、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激烈的社會競爭所帶來的精神壓力,使我們的憂慮變得日益加深。而且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所傳達給我們的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惡性新聞,更是催化著我們的恐懼和不安,唯恐自己就是下一個受害者。這種新聞,對于人類精神上的軟弱,無疑是在煽風點火(先前的事件所留下的印象,會影響到對下一個事件的理解)。那么,我們現在所擔心的事情到底有沒有價值呢?厄尼?J. 澤林斯基在《懶人非常成功》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我們所擔心的40%是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30%是曾經發(fā)生的過去時,12%是關于健康的一些不必要的顧慮,10%是關于日常瑣碎的擔心,而剩下的8%中的4%則是我們能力范疇以外的事情。這么說來,我們96%的顧慮都是不必要的,只有4%才具有擔憂的價值。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茌p易從這種精神壓力下擺脫出來呢?這是因為擔憂與顧慮一旦出現,就會產生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惡性循環(huán)鏈條。即由于擔心而導致了神經的緊張,從而致使心靈產生不安和恐懼,而這種狀態(tài)則會越來越強烈地、反復地催生出更多的憂愁。這種擔憂,會直接消耗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能量。為什么那個人會有如此多的憂慮呢?我們的周圍,有些人會有異常多的憂慮。我們會習慣性地將這類人看做是心胸狹窄或者好做消極思考的人。但是,如果你了解了這類人的成長經歷,就會換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美國的心理學家班杜拉表示,人們的行為取決于天生的氣質和環(huán)境間的相互作用,除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知識外,從觀察他人的行為中得到的間接知識,也是形成一個人行為的重要條件。父母給了我們遺傳基因,并提供了家庭環(huán)境。因此,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根據班杜拉的理論,父母多慮,孩子就會隨著父母去模仿。即一對多慮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多半也將形成惶惶不安的憂患性格。一個人多慮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從小形成了對父母一種不穩(wěn)定的“依賴”。兒童精神分析學家鮑爾比說過,“依賴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從小得到父母充分的關心和愛護的孩子會形成穩(wěn)定的依賴;相反,在冷漠與訓斥中成長的孩子則會形成一種不穩(wěn)定依賴。這種人比起前者,對于他人的依賴性更大,身處同一種環(huán)境下也會產生更多的憂慮”。或許,每一個人在幼年時期都曾受到過一定程度的傷害。這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也跟我們一樣,并非完人。直到現在,這些埋藏在心底的痛楚還在不知不覺中時不時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此,為了消除這些痛楚,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自我反省,當然,找一個專家?guī)兔鉀Q也是值得推薦的選擇。找不到憂慮的根源所在,這種人是永遠無法從迷途中走出來的。因此,為了消除憂慮,首先要知道自己恐懼什么、擔心什么。如果恐懼占據著憂慮的絕大比重,就要找到克服的方法;如果是因為小時候的傷處揮之不散,就要治愈它。在這里最為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方向,仍然有選擇的余地。對尚未確定的事情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我那么,多慮的人都會有什么樣的心理特征呢?這類人經常會因尚未發(fā)生的事情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面對“尚未發(fā)生”的事情“缺乏耐性”的這些表現,其實跟事情本身是無關的。這些人往往無法接受的是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會因無法預見的未來而不能忍受當時的模糊狀況和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工作中也很難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史登堡和魯巴特說過,“創(chuàng)造性的性格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勇于承擔危險的態(tài)度、獨立的判斷能力以及對模糊狀況和不確定因素的忍耐力”。同樣,很多學者都把眾多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性概括為“對不確定因素的忍耐”。擁有這種性格的人不懼怕未來,他們將不確定的未來視作一種挑戰(zhàn)。有趣的是,多慮的人也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將自己心中的憂慮視作解決問題的一個有利因素。那么,事實又是什么樣的呢?有關學者對多慮人群的這些想法進行了研究,也獲知了這些想法同精神病理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然是讓人們大跌眼鏡的。研究表明,從肯定和否定兩方面對憂慮做全面評價的人,在精神病理數值上比那些完全持有否定態(tài)度的人還要高。這就意味著多慮的人起初會試圖要解決這些顧慮,但最終卻達不到目的。即多慮的人,非但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會被這種憂慮所擊敗,并且使自己的精神承受了更多的負擔。一味地擔心既不能使股票上漲,也不能讓考試及格。我們要懂得“擔心”和“解決問題”是兩個不同的行為途徑。使心態(tài)平穩(wěn)的集中冥想去年,美國知名的經濟類雜志《商業(yè)周刊》曾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懂得了煩惱是影響業(yè)務效率的罪魁禍首,冥想被看做是提高員工士氣的重要因素?!焙髞恚n國國內的雅虎、谷歌、蘋果等大型外資企業(yè)也將冥想作為公司內重要的教育節(jié)目。但是,每個公司運用冥想教育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AOL時代華納公司自從大幅度裁員之后,就為了減輕剩余員工的業(yè)務負擔,開始在公司內實行冥想教育。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每當組織長時間會議的時候,為了提高會議效率,在中間休息時間會插進冥想教育課堂。美國企業(yè)在其經營當中積極運用冥想教育,是因為該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地消除員工的煩惱,成了提高生產效應的重要因素。《商業(yè)周刊》報道說:“通過冥想教育,許多經營者都不約而同地察覺到,公司員工的決斷力和共通能力都大有提高?!?不僅是海外,最近在韓國國內的很多企業(yè)也開始運作起“員工扶助計劃”,其中的重要一項就是針對消除員工煩惱的談話或輔導。冥想會培養(yǎng)出人們安靜而平穩(wěn)的心態(tài),因此,針對消除煩惱和解決各種心理疾病,冥想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冥想的一大優(yōu)點就是不用向別人求助便能自行解決,而且還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往后,相信在韓國國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運用冥想教育。有很多研究結果顯示,冥想對于身體和心理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其中,有一項研究是對癌癥門診病人連續(xù)7周的冥想治療,主要考察治療前后和6個月以后癌癥門診病人的情緒變化。結果顯示,經過7周的冥想治療以后,病人的情緒有明顯的好轉,而且過了6個月之后這種效果仍在持續(xù)。多慮的人主要將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擔心某些事情上,因此,他們經常會感到頭痛或渾身乏力。而且這些心里充滿了憂慮的人,也很難全身心投入到所從事的工作當中。既然竭盡所能、耗盡精力也解決不了問題,那么,馬上開始冥想吧。下面將要介紹的冥想法和心理調節(jié)法將會為你減輕心理上的負擔。冥想,主要分為集中冥想和智慧冥想兩種方法。也有種叫法將這兩者稱為“奢摩他”和“內觀”。集中冥想是指集中精神、維持平穩(wěn)心態(tài)的方法;智慧冥想則是指通過感覺身體和心靈上的變化,最終達到一種無常和無我的超然境地。集中冥想,首先穿著要舒適,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然后,雙目閉合,雙腿盤繞,伸直脊椎,放穩(wěn)心態(tài),開始感受自己的呼吸。人的身體內一共有七種能量通道,稱之為“查克拉”。集中冥想時,最好將自己的意識置于鼻尖,或者胸部查克拉(胸部的中間),也可以置于丹田查克拉(肚臍眼下3厘米處)。第一次試圖冥想的人,就要把意識置于鼻尖。即使突然想起什么事情,也不要接著往下想,要把自己的意識始終置于鼻尖處,一邊平緩地呼吸一邊集中精神。如果很難集中精神的話,也可以嘗試做一下“數息觀”。數息觀是在均勻的呼吸下,利用數數來集中精神的方法。即吸氣數一、呼氣數二,以此類推,從一數到十,然后再回來重復數。假如,中間忘了數到哪里的話,也可以從頭再數。另一種方法就是呼吸時反復地背著真言(對神、鬼等所發(fā)之神圣語言)。最有代表性的真言就是唵(ong)、嘛(ma)、尼(ni)、叭(bai)、咪(mi)、吽(hong)。當然,也可以背一些自己喜歡的詞語。如,吸氣時背“愛情”,呼氣時背“和平”;也可以是呼氣“幸?!保鼩狻白员啊?。像時間比較緊的早晨,也可以在床上做5~10分鐘短時間的集中冥想。早晨做冥想,可以很好地給你在這一天里帶來幽靜而平穩(wěn)的心態(tài)。如果,晚上入睡前做集中冥想,就可以凈化身體和心靈。在辦公室里,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任務,你可以用5分鐘左右的集中冥想消除工作負擔。哪怕是一小會兒,集中冥想可以使你的心里變得安靜而平穩(wěn)。這么一來,你就會抓住工作的頭緒,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利用智慧冥想控制憂慮心理學家一般將信息處理過程分為“自動過程”和“控制過程”。自動過程是指無意識地信息自動被處理,控制過程是指下意識地對信息進行處理。這里的下意識是指自己的話語和行為在意識的控制之下。很多人想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這樣一來,腦子里的信息就會自動處理掉。人們產生憂慮,就是因為這種產生憂慮的因素在腦子里被自動處理掉了。智慧冥想會利用控制過程將憂慮進行處理。在智慧冥想里,最重要的便是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但是不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加以判斷或區(qū)分,只需要客觀地理解即可。采取冥想姿勢以后,我們開始呼吸。有什么樣的感覺呢?一起來感覺一下。同時,我們也要感覺一下呼吸時腹部的變化。通過這種冥想,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下意識的作用”。吃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接電話的時候、和別人談話的時候,以及開會的時候都要下意識地感覺一下身體、想法和情感的變化。每當有顧慮的時候,我們也要下意識地注意一下。有時候,人們試圖抑制自己心里的憂慮,但這并不容易。為了理解抑制心里的憂慮有多少效果,威格納讓一部分人在5分鐘以內說出自己腦子里想起來的詞語,但不要想起“白熊”這個詞;另外一部分人則反之。結果顯示,比起第二部分人,第一部分人的腦子里反而更多地想起了“白熊”這個詞。威格納將這種抑制和想象之間的反差效果稱作“反彈效果”。同樣,人們每當心中有憂慮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抑制這種憂慮,但因“反彈效果”而很難達到目的。這時,我們與其抑制,還不如做智慧冥想。不要責備多慮的自己,而是要下意識地懂得這種憂慮。集中精神投入到自己現在的工作當中,先把憂慮放在一旁。這樣一來,沒能受到關注的憂慮就會自動消失掉。將愚蠢的憂慮轉換成有用的想法《幸福的停頓》作者喬?維特爾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將自己從問題中分離出來;第二,充分感覺解決問題以后的喜悅;第三,再三表示感謝。2007年夏天,喬?維特爾在仁川機場的一個飯店里,向記者介紹了人們心里的“自動吸引”這一能量的重要性,并講述了下面這段故事。美國某一區(qū)域的幾戶人家在數日內連續(xù)被盜,但在鄰居紛紛被盜的情況下,其中有一戶卻始終安然無恙。這是為什么呢?后來,研究人員通過對這幾戶人家的采訪,下了這樣的結論。被盜的幾戶人家在那段時期內,普遍都表現出不安或恐懼,反觀沒有被盜的人家,卻一直保持著平和的情緒。當然,也可以說被盜的幾戶人家肯定是受到了小偷的影響,但后來研究人員對被捕的小偷問訊時,他說就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那戶沒有被盜的人家,甚至都沒有看到那戶人家的存在。這樣,喬?維特爾表示,“自動吸引”對一個人的行為起到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持續(xù)的憂慮,只能將這種擔心變成現實。換句話說,就是使自己不情愿的事情“自動發(fā)生”。這就是朗達拜恩在《秘密》一書里所提到的“自動吸引的規(guī)律”。那么,在生活當中我們是否可以完全拋去憂慮呢?首先,我希望多慮的人們能夠把愚蠢的憂慮和有用的想法區(qū)別開來。每當產生憂慮的時候,我們要問問自己,這種擔心對自己是否有用。這種擔心是愚蠢,還是有用的呢?愚蠢的想法,我們要馬上放棄,轉換成有用的想法。這樣才能將憂慮轉換成解決問題的有效因素。有用的想法從何而來?1、記錄現在所擔心的事情。2、計算現在所擔心的事情,在現實當中能夠發(fā)生的幾率。3、評價擔心這件事情的必要性。4、評判這件事情對解決問題能起到多少作用。5、與其擔心,不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超越憂慮的樂觀主義所謂樂觀主義,就是指不論處在何種狀況下,都相信將來一定能渡過難關的思考方式。在德國,有句諺語叫做:樂觀的人是“幸運的蘑菇”,悲觀的人是“不幸的鳥”。德國的一家電視臺,幾年前曾經播放過如下的研究現狀。研究人員就“是否將自己視為樂觀的人”這一主題進行了調查,然后將這些人分成了兩類進行研究。這些受試者訂的飲料和研究人員給他們送到的并非同一種飲料。樂觀的人,會向服務員要求換飲料或者一聲不吭地喝著飲料。反觀悲觀的人,不但沒有向服務員表達不滿,而且是嘮叨著繼續(xù)喝著送錯的飲料。接下來,研究人員故意在洗手間前面丟下一些硬幣,觀察這兩類人的反應。有趣的是,樂觀的人會將硬幣撿起來,但悲觀的人卻視而不見。多慮的人會對將來持有非常悲觀的態(tài)度。上面的研究告訴我們,樂觀的人,即使自己做錯了事情,心里也滿懷著對未來的信心;反觀悲觀的人,犯了錯誤會一蹶不振,總覺得事情的原因在自己。這么看來,經歷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想法和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那么,悲觀主義的人就永遠只能活在悲觀的世界里嗎?難道他們不能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嗎?在這一問題上,我們先來看看卡茨和愛博斯坦主張的“建設性思考”這一概念。所謂建設性思考,是指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從多方面重新考慮問題,將因此收到的煩惱減少到最低限度。例如,某個人向某公司投了一份簡歷遭到拒絕,有建設性思考的人會認為這個公司不適合自己,從而相信不久的將來自己會遇到更好的機會。反觀那些沒有建設性思考的人會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濟,隨之也擔心自己以后找不到工作。研究結果表明,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擁有建設性思考的人會比沒有建設性思考的人更加積極上進,受到的挫折感也會小很多。當然,要充分學會這種新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準則,要不斷地努力。不過,一旦掌握了建設性思考方式,我們就會“遇事不亂,從容面對”,受到的打擊也會隨著縮減。要擁有樂觀主義的思考方式,我們要做到以下五點:1、當遇到困難時,要找出有利于自己的方面。2、當遭遇失敗或挫折時,要從中吸取有益于未來自己發(fā)展的經驗。3、當遇到不愉快時,多想想將在不久的未來在自己身上要發(fā)生的那些幸福的事情。4、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別人和其他事情的好處。5、遇到煩惱的時候,要多想想這些煩惱解決之后的快樂感覺。消除煩惱的宣言當一個人遇到了煩惱,他身上的能量就會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呈現出惡性的循環(huán)。遇到極大的煩惱讓你透不過氣來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肢體運動代替腦力運動。登山、跑步、打網球、打乒乓球,這些運動都可以有效地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只要你身體健康,最好運動到筋疲力盡。丹田查克拉是人們在生活中貯藏勇氣和力量的空間。加強丹田查克拉的瑜伽和氣功也是調節(jié)情緒的好辦法。每天晚上做完瑜伽之后,我都會做兩種強化丹田查克拉的運動。一種是將自己的雙腿叉開,分開至兩肩的寬度,然后用交叉的雙手抓住另外一只胳膊的肘部。維持這種姿勢,再將脊椎伸直,循環(huán)地蹲下然后起身。要注意的是,起身的時候不要完全站直,膝蓋要保持一定的彎曲程度。剛開始要以100個循環(huán)為基礎,日后逐漸增加。另一種是在地板上鋪好瑜伽墊或者是毯子,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并將身體伸展開。兩腿伸直并緊,然后抬至90度的高度,隨后再將雙腿慢慢地放下來。要注意的是,雙腿在下落的時候不能觸到地面,而且做動作時要放松頸部和肩膀。這種運動也跟第一種類似,剛開始的時候不易做得太多,要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下面的三點內容,我將其視為強化丹田查克拉的座右銘。煩惱多的時候,我會經常想起這些話,它就像真言一樣,擁有著巨大的能量,會使你的心靈變得平穩(wěn)。第一,生活當中,不管是意料之中的,還是意料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說不定就發(fā)生在我們的頭上。第二,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即便沒有征兆,但一定有原因。第三,不論在何種處境下,我都有能力泰然自若地應對所面臨的煩惱和困難。一個人能將此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么,他就能獲得心靈上的平穩(wěn)。一般來說,前兩項是人們比較容易忽視的,而第三項則很難做到。漫漫的人生長路,誰能預料到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呢?但不管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我們都要有充足的信心去面對它,然后想出辦法解決它,那么,我們的心靈就會因此而變得輕松愉悅。
編輯推薦
韓國百萬級暢銷書登陸中國 風行全球的冥想能量 韓國三大網絡書店終身5星推薦 僅韓國銷量超過100萬冊 放空阻障與干擾,讓我們心靈擁有強大的正面能量?! 《眠@樣冥想,這輩子你會活得更好! 韓國出版兩年,已超過359家企業(yè)團購此書?! 』蜻t或早,你都會意識到這一點:這一生是痛苦的。如果現實世界只是一種致命的缺陷,我們則可以學會治愈這個缺陷,而我們的工具就是冥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