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大江健三郎 頁數(shù):191 譯者:陳保朱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是一部自傳性散文集?! ∵@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如“為什么孩子要上學”“人為什么活著”“想要變成怎樣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還談到了自己少年時期的一些學習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寫”“我的讀書方法”“樹上的讀書之家”“小孩子的戰(zhàn)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 ∽髡邞{借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將自己從日本戰(zhàn)敗后的生活與成長,以優(yōu)美的文字向我們娓娓道來?! 〈蠼蛉艘矐煞蛑H手為《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繪制插圖,使我們在閱讀文字、欣賞圖畫的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來自家庭的脈脈溫情。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生于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_赫村。1994年,他以小說《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多以意象取勝,為最具國際聲譽的日本文學家之一。
作者其他作品有《死者的奢華》《沖繩札記》《同時代的游戲》《燃燒的綠樹》《被偷換的孩子》等,這些作品都表現(xiàn)出作者對社會、歷史、生命以及青少年成長的深刻思考。
書籍目錄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人為什么要活著?在森林里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想要變成怎樣的人?抄寫小孩子的戰(zhàn)斗方式西新加坡的橡皮球某問中學的課我的讀書方法人流之日Tankuro頭的爆炸樹上的讀書之家對謠言的抵抗力百年的孩子沒有無法挽回的事情請再等上一段時間
章節(jié)摘錄
我已經(jīng)不打算再去學校上課了。我認為獨自在森林中,從植物圖鑒里學好樹木的名稱和性質,就算是長大了,將來的生活也一定不成問題。另一方面,也因為在學校里并沒有可以互相討論的老師或同學,聊聊我打心底覺得有趣的樹木。我為什么要去這樣的學校學些和長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無關的東西呢? 這時,已經(jīng)是大人的我,又再次問了自己和孩童時代同樣的問題。光為什么非去學校不可呢?他清楚野鳥的歌聲,喜歡父母教他認識小鳥的名字,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曰氐酱遄永铮≡谏指叩夭菰系募抑?,三個人一起生活呢?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當中,我曾經(jīng)兩度思考過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雖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別無他法。不過,就算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但擁有過沉淀思考的時間,日后回想起來,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掌像是要確認我似的,那人以一種享受著新奇事物的表情這么說著:“哎呀,果然是你啊!那個住在河岸旁的家伙!你曾經(jīng)說過要在深山里養(yǎng)海豹……我聽說從那村里出來的小說家要來這里,就想著會不會是那個家伙??墒牵也惶浀媚愕拿至?。小時候你沒戴眼鏡吧?” 在我長時間的小說家生涯中,這是我第一次針對孩子寫出分量可以出成一本書的文章。一想到要寫這樣的書,許多想要寫的東西就紛至沓來,從適合小學高年級閱讀,到高中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學子們的內容都有?! ∥抑匦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xiāng)的森林里,如果遇到還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么話才好呢? “你長大之后,也要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心中的想法??!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jīng)驗,把它伸展下去。現(xiàn)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后的身體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著。你就是愛爾蘭詩人葉慈所說的‘自立的人’。就算長大了,也會像這棵樹一樣,或者說,就像現(xiàn)在的你一樣,頂天立地活下去!祝你幸運。再見,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在某處相遇”!
編輯推薦
在我長時間的小說家生涯中,這是我第次針對孩子寫出分量可以出成《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的文章。想到要寫這樣的書,許多想要寫的東西就紛至沓來從適合小學高年級閱讀,到高中準備大學八學考試的學子們的內容都有?! ∵@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對日本中小學的孩子們所做的演講,以及為他們而寫的文章。大江健三郎回顧自己成長的路途,回憶起童年中許多當時不懂的事,以一個年近六十歲老人的角度,重新解答自己當時的疑惑。當中有許多從小的習慣,思考方式,或是父母親的教誨,影響了他的一生?! 〈蠼∪沙錾谌毡舅膰胤降囊粋€小山村。那是一個周遭環(huán)繞著森林的偏僻地方。大江健三郎小時候曾經(jīng)自怨自艾地向父母親說,“在這森林中長大,將無法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名人”。山村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都是貧瘠的,大江穿的是縫縫補補舊制服,書籍更是很難找得到。大江目睹了學校的老師們在戰(zhàn)時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理念,戰(zhàn)敗后卻立即改變了立場、面不改色地教導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張,因而感到無法信任老師。他在有限的資源中為自己尋找其它學習的方式:背書的方法,閱讀的習慣,兒時的幻想,大江都平易誠實地向他的小聽眾、小讀者說明?! ‰m說全書寫的是他成長與自學的過程,但大江沒有一般“成功人士回憶童年,勉勵后進”的高姿態(tài)。他提出的問題很多是幼年時的他無法解釋,留到今天才以一六十歲老人累積的體會和想法來嘗試回答,例如“為什么孩子要上學?”大江寫道這個問題曾困擾了他多年,一直到大江自己也有了孩子--腦部與智能發(fā)展異常,但對音樂卻驚人地敏銳的大江光,他看著光在一教室吵雜的小朋友當中痛苦地掩著耳朵,仍然無法回答為什么必須如此。直到他看到光在學校交到了朋友,并更進一步發(fā)展他在音樂上的才能,他才回答自己,上學是為了“充分理解自己,建立與他人的聯(lián)系”?! ∵@是大江健三郎從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試圖為當前日本教育制度無法回答小孩子們的問題,提出他的答案。那淺白簡易的文體,確實就是為小孩子而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