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要上學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大江健三郎  頁數(shù):191  譯者:陳保朱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是一部自傳性散文集?! ∵@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如“為什么孩子要上學”“人為什么活著”“想要變成怎樣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還談到了自己少年時期的一些學習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寫”“我的讀書方法”“樹上的讀書之家”“小孩子的戰(zhàn)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 ∽髡邞{借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將自己從日本戰(zhàn)敗后的生活與成長,以優(yōu)美的文字向我們娓娓道來?! 〈蠼蛉艘矐煞蛑H手為《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繪制插圖,使我們在閱讀文字、欣賞圖畫的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來自家庭的脈脈溫情。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生于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_赫村。1994年,他以小說《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多以意象取勝,為最具國際聲譽的日本文學家之一。
  作者其他作品有《死者的奢華》《沖繩札記》《同時代的游戲》《燃燒的綠樹》《被偷換的孩子》等,這些作品都表現(xiàn)出作者對社會、歷史、生命以及青少年成長的深刻思考。

書籍目錄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人為什么要活著?在森林里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想要變成怎樣的人?抄寫小孩子的戰(zhàn)斗方式西新加坡的橡皮球某問中學的課我的讀書方法人流之日Tankuro頭的爆炸樹上的讀書之家對謠言的抵抗力百年的孩子沒有無法挽回的事情請再等上一段時間

章節(jié)摘錄

  我已經(jīng)不打算再去學校上課了。我認為獨自在森林中,從植物圖鑒里學好樹木的名稱和性質,就算是長大了,將來的生活也一定不成問題。另一方面,也因為在學校里并沒有可以互相討論的老師或同學,聊聊我打心底覺得有趣的樹木。我為什么要去這樣的學校學些和長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無關的東西呢?  這時,已經(jīng)是大人的我,又再次問了自己和孩童時代同樣的問題。光為什么非去學校不可呢?他清楚野鳥的歌聲,喜歡父母教他認識小鳥的名字,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曰氐酱遄永铮≡谏指叩夭菰系募抑?,三個人一起生活呢?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當中,我曾經(jīng)兩度思考過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雖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別無他法。不過,就算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但擁有過沉淀思考的時間,日后回想起來,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掌像是要確認我似的,那人以一種享受著新奇事物的表情這么說著:“哎呀,果然是你啊!那個住在河岸旁的家伙!你曾經(jīng)說過要在深山里養(yǎng)海豹……我聽說從那村里出來的小說家要來這里,就想著會不會是那個家伙??墒牵也惶浀媚愕拿至?。小時候你沒戴眼鏡吧?”  在我長時間的小說家生涯中,這是我第一次針對孩子寫出分量可以出成一本書的文章。一想到要寫這樣的書,許多想要寫的東西就紛至沓來,從適合小學高年級閱讀,到高中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學子們的內容都有?! ∥抑匦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xiāng)的森林里,如果遇到還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么話才好呢?  “你長大之后,也要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心中的想法??!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jīng)驗,把它伸展下去。現(xiàn)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后的身體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著。你就是愛爾蘭詩人葉慈所說的‘自立的人’。就算長大了,也會像這棵樹一樣,或者說,就像現(xiàn)在的你一樣,頂天立地活下去!祝你幸運。再見,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在某處相遇”!

編輯推薦

  在我長時間的小說家生涯中,這是我第次針對孩子寫出分量可以出成《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的文章。想到要寫這樣的書,許多想要寫的東西就紛至沓來從適合小學高年級閱讀,到高中準備大學八學考試的學子們的內容都有?! ∵@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對日本中小學的孩子們所做的演講,以及為他們而寫的文章。大江健三郎回顧自己成長的路途,回憶起童年中許多當時不懂的事,以一個年近六十歲老人的角度,重新解答自己當時的疑惑。當中有許多從小的習慣,思考方式,或是父母親的教誨,影響了他的一生?! 〈蠼∪沙錾谌毡舅膰胤降囊粋€小山村。那是一個周遭環(huán)繞著森林的偏僻地方。大江健三郎小時候曾經(jīng)自怨自艾地向父母親說,“在這森林中長大,將無法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名人”。山村在物質上與精神上都是貧瘠的,大江穿的是縫縫補補舊制服,書籍更是很難找得到。大江目睹了學校的老師們在戰(zhàn)時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理念,戰(zhàn)敗后卻立即改變了立場、面不改色地教導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張,因而感到無法信任老師。他在有限的資源中為自己尋找其它學習的方式:背書的方法,閱讀的習慣,兒時的幻想,大江都平易誠實地向他的小聽眾、小讀者說明?! ‰m說全書寫的是他成長與自學的過程,但大江沒有一般“成功人士回憶童年,勉勵后進”的高姿態(tài)。他提出的問題很多是幼年時的他無法解釋,留到今天才以一六十歲老人累積的體會和想法來嘗試回答,例如“為什么孩子要上學?”大江寫道這個問題曾困擾了他多年,一直到大江自己也有了孩子--腦部與智能發(fā)展異常,但對音樂卻驚人地敏銳的大江光,他看著光在一教室吵雜的小朋友當中痛苦地掩著耳朵,仍然無法回答為什么必須如此。直到他看到光在學校交到了朋友,并更進一步發(fā)展他在音樂上的才能,他才回答自己,上學是為了“充分理解自己,建立與他人的聯(lián)系”?! ∵@是大江健三郎從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試圖為當前日本教育制度無法回答小孩子們的問題,提出他的答案。那淺白簡易的文體,確實就是為小孩子而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7條)

 
 

  •   非常喜歡這本書!大江用淺顯的語言,闡述了深刻的道理,發(fā)人深醒!
    我不僅自己收藏了一本,還送給了兩位朋友。
    和好朋友分享好書,閱讀智者用生命書寫的文字,都是人生最美好的經(jīng)歷!
  •   作者文風很細膩,文章很平實
    我覺得值得推薦
    大江健三郎真的是很好的作家
  •   寄來的書不是很新,像是被蹂躪過。。。但是換書又比較麻煩,所以作罷。書還有全部讀完,但是多少有點感觸。畢竟為什么要上學也不是二十萬字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問題啊。
  •   不上學,混社會啊
  •   對于日本的某些作家,我是很欽佩的,這次我就要看看諾獎作者的作品了。
  •   書的質量很好,每隔幾頁就有個插圖,感覺很童真,我要好好看看,將來講給孩子聽
  •   文筆很詼諧幽默,插圖也很好玩
    難怪這本書在日本這么暢銷
    當然是十分推薦啦~!
  •   當當送書很講信用,說周末送就周末送了.書很好,在書店一看見書皮就想買了
  •   很適合現(xiàn)在忙于學習沒有時間的中小學生理解人生學習的意義。
  •   圖文并茂,能夠吸引讀者的視覺
  •   這本書絕對值得家長們一看。
  •   夫妻合著
  •   雖然是代買的,但是翻了一下,不錯,繪本也很好看,很小清新。
  •   送給兒子看的,還沒有細看正文
  •   這種隨意的學習隨著時光也一并進入夢想,在現(xiàn)在依然是一個無法模仿的對象。
  •   內容大致上是以回憶為主,挺散文。讀起來挺輕松的。
  •   看不太明白,有點不太切入現(xiàn)代,回憶以前的似的,沒辦法完全看完看明!
  •   書中內容讓人看清現(xiàn)實,催人奮進
  •   自己也不明白這個問題,所以買來讀一讀。
  •   喜歡他的教育理念
  •   看了,不太喜歡這本書,適合小孩看
  •   名家名作,應該能不錯,買給女兒。
  •   《孩子為什么要上學》
    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作者,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剛畢業(yè)的時候喜歡讀小說,當時就讀過大江健三郎的書,也是沖著他的名氣讀的,一本是《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結果是沒讀完,還有《性的人》這本好算讀完了,但是也沒感覺好在哪里??赡苁俏幕町惡头g的原因吧。像這樣的經(jīng)歷在那個讀經(jīng)典的時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數(shù)經(jīng)典都感覺不好讀,讀不下去,讀下去了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那時候沒有人指導所以走了很多彎路,不過那些彎路也都變成了有價值的財富。

    不過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個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這次看到這本書,我還以為是寫他的孩子的呢。書的介紹里說這是大江寫的唯一一本給孩子看的書。于是就下了訂單。書里有很多空頁和插圖,插圖是他太太畫的,雖然不是很專業(yè),不過在業(yè)余水平中,也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字數(shù)不多,今天用了兩個小時就看完了,感覺一般,也許是不太符合我現(xiàn)在的閱讀興趣了吧。我現(xiàn)在更喜歡真實的故事,更喜歡有邏輯的分析,更喜歡寫實的照片,更喜歡精心設計的結構,可惜都沒看到。
  •   可能翻譯比較倉促,語言有些蹩腳
  •   有點后悔買這本書!
  •   看介紹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的書,猜想應該是很不錯的,可惜大失所望。1、內容與書名完全不符合,感覺是為了讓大家買書吸引眼球的一中促銷方法2、時代背景不一樣,所以根本不適合現(xiàn)在這種年代和時局來看
  •   也許是我真的沒有細細的讀,抽離~~ 參不透作者到底在寫些什么,以及用意是什么。有點小失望。
  •   看了一半 云里霧里的
  •   看介紹不錯,但實際上不好。
  •   太破
  •   淡淡的文字,講述了童年的故事。
  •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
  •   自傳性散文集
  •   書不錯,發(fā)貨快,包裝精美
  •   溫馨的童年故事
  •   很好的一本書,大師告訴你孩子為什么要讀書
  •   longying
  •   還不錯的書,值得收藏
  •   速度非???,很喜歡的書
  •     P82
      新加坡的橡皮球
      
       遵循現(xiàn)在在國家、社會上有勢者所思考的方向,來決定自己的態(tài)度??粗厣蠈铀虒У氖虑?,不假思索的去執(zhí)行,也希望可以依樣畫葫蘆繼續(xù)傳承下去。
       以這樣方式生存的人們,我想可以稱之為“保守”。。在被認為是保守的人們當中,有我非常喜歡的人,也有許多讓我認為傷腦筋的家伙。
      
       而我特別想說的是:小孩子一開始就是“保守”的。。
       所以,要等到他們想重新檢視自己所處的狀態(tài),從大人的保護中一點一滴的脫離,開始自立的時候,小孩子才不再像嬰兒,而漸漸“進步”了。
       先將自己原先對于生長的國家或社會的想法擱在一旁,接受另一種——或者自己再創(chuàng)造的——想法,從自己身邊開始,一點一滴的改變。小孩子也就這樣逐漸長大成人。
      
      
      P93
      某間中學的課
      
       這是一位叫Northrop Frye的加拿大學者所寫的,書名...
       書中有這么一段:所謂的老師,本來,至少如同柏拉圖《米諾》(The Meno)以來所認定,并不是一個知道怎么去教未知者的人,而是可以把學生心中的某種問題,重新在創(chuàng)造出來弄清楚,以此為工作的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的策略是把學生無法用語言說清楚但是知道的事情,有他來做確認。他們所專擅的事情是把人們心中壓抑著,阻礙對真知更了解的各種力量,將之破壞。這就是為什么老師要比學生問更多問題的理由。
      
      P101
      
      我的讀書方法
      
       就像是柏拉圖在剛剛所說的對話錄中,記錄了老師蘇格拉底同其他人的談話。他們的對話就如同傅萊所說,是老師比學生提更多問題的方式。這是把學生無法用語言說出但心中知道的事情揪出表面的方法。
      
  •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好幾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總是回答說,上學就可以有小伙伴,有好朋友了。我至今記得上學第一天的情景。為了一下子就能找到同一個班的同學,我們每人都按照入學通知書上的要求,在胸前佩戴了一塊有顏色的小布片,于是,在操場上,紅的找紅的,藍的找藍的,綠的找綠的。就在找同班同學的這一刻,我立馬知道為什么孩子要上學了,因為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一下子就多了一大群的小伙伴。所以,我上學特別積極,每天很早去學校,很晚才離開,天天和同學們泡在一塊,也很快有了三四個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我們做什么事情都是扎堆的,一起跑步、跳繩、打乒乓球,一起出黑板報、拔草、排練文藝節(jié)目。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哭著說被父親打了,大家聽著聽著,先是女同學,后是男同學,跟著一起哭了起來,那同學一會兒破涕為笑了。也不是沒有鬧矛盾的時候,但最終總會化解,哪怕打一架,到后來也會友好地握手。說來,我也逃過學,那是因為被同學被好友誤解,有了委屈,不過,只消他們在我家窗下大聲地叫我一起去上學,一切就都煙消云散?!按蠹以谝黄痖_心啊!”許多年以后,小學同學搞了個聚會,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是啊,回想起來,留在記憶中的不就是同學們在一起相處的那些溫暖時光嗎?
      不知從何時起,我發(fā)現(xiàn)聽到我對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的回答,人家會像看外星球人一樣驚詫地看著我。到了后來,我自己也漸漸迷茫起來。如今的孩子被沒完沒了的測驗、考試弄得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地去上學,然后無精打采地回家來,一天到晚捧著教科書,眼皮耷拉地做那永遠也做不完的功課。幾乎所有的人都正兒八經(jīng)地對我說,孩子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考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拿文憑,以后找個好工作。我很迷茫,難道這真是為什么孩子要上學的根本要義?我問過不少孩子,相當多的人告訴我,他們不覺得上學是件快樂的事,當一切都圍繞升學這個唯一目標轉的時候,學習本身也變得刻板、乏味,令人厭倦,而孩子成長中的別的主題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有的孩子還告訴我說,沒有時間去交朋友,也不愿跟成績差的做同桌,更不會和同學說心里話,甚至幾年下來還沒認全班里的同學。
      前些天,我在去北京出差的來回飛機上讀完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為什么孩子要上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寫的。在這本書里,大江這樣寫道:他的大兒子光是個智障孩子,當時,他們都不愿讓光去學校,生怕他會受到傷害?!肮鉃槭裁捶侨W校不可呢?……但是,這個連身為大人的我都難以回答的問題,光卻自己找到了答案?!惫馊W校不久,就與一位同樣有殘疾的同班同學成了好朋友,他還幫助這位比自己還弱的小伙伴去上廁所。能對朋友有所幫助,這件事情對于在家中完全依靠母親的光而言,是非常新鮮、喜悅的。后來,光在與小伙伴的相處中,喜歡上了音樂,而對他來說,這是開啟內心,并且傳遞給他人讓自己和社會有所關聯(lián)的最有效語言。光與小伙伴、好朋友的相處,讓大江也悟到了答案:“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要去上學?!蔽蚁耄@就是孩子為什么要上學的終極意義和價值了――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讓自己與社會有所關聯(lián),而其他的東西都在其次?!拔艺J為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的不計其數(shù)、各式問題的答案中最好的一個。”闔上書,望著舷窗外眼底的云海,我聽見了自己與大江健三郎共鳴的心音。
      
  •     看這本書,回到了簡單的美好。像是在聽一個長者在給我們溫柔地講他過去的故事,讓我們去追求相信美好,那些有道理的話和諄諄教育我們像在延續(xù)他自己那樣,看了心暖。
      
      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為了日本第二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對智障兒子light光的教育,就知道他是個多有愛的人。光成為了作曲家,在這之前,父親留意到了他對鳥叫的敏感,這就是教育,不放棄懂挖掘未被開發(fā)的才能和贊揚。
      
      丈夫寫故事,妻子配圖,多和諧幸福有愛的作品。森林里的故事,大江健三郎的母親的愛護,父親的嚴厲批評但又喜愛兒子的新奇古怪。他們對他說森林里也可以出學者,“就是這一片荒蕪之地,孕育出了藤樹的學問”
      
      將抄在本子上的話敲到這里:)
      
      1就是這一片荒蕪之地,孕育出了藤樹的學問。(大江健三郎愛思考,愛讀書,也愛抄錄,荒蕪之地,沒有他滿意的資源、教育和老師,只能靠自己,也是可以靠自己成為學者的)
      
      2好好選修一門外國語,并學到運用自如的程度(羨慕他到德國講學,他就是遺憾自己不懂德語)
      
      3運動可以鍛煉肉體,而修改文章的練習則可以鍛煉精神。(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不厭其煩,是個負責任的好習慣)
      
      4從已知的書到下一本書,尋扎這自己可以閱讀的書籍,將之串聯(lián)起來。(他都是盡量地讀好書,即便當時看不太懂,但以后的某一天會看懂的,記下來覺得自己大概什么時候應該回看,為just meeting不斷讓自己更有底有能力去讀好書)。
      
      5對”學“、”覺”、“悟”的理解和解釋
      
      6對話是研究哲學的一種方法。(找時間看柏拉圖的《米諾》)
      
      ?在不知道實體時,人類就很容易流于制造冷漠的幻想。然后,在自己的幻想中,把邪惡的動靜當成假的實體。
      
      8把自己和那個“原己”(無法長大而夭折的孩子)串聯(lián)起來
      
      9(森林里在屬于自己靈魂的那棵樹下,老人遇到了小時候的自己,說):“”你長大之后,也要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心中的想法??!只要用功念書,積累經(jīng)驗,把它伸展下去,現(xiàn)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后的的身體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的人們,也都會緊密連接著。你就是愛爾蘭詩人葉慈所說的”自立的人“。就算長大了,也會像這棵樹一樣,或者說,就像現(xiàn)在的你一樣,頂天立地活下去!祝你幸運。再見,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在某處相遇!“
  •      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作者,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剛畢業(yè)的時候喜歡讀小說,當時就讀過大江健三郎的書,也是沖著他的名氣讀的,一本是《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結果是沒讀完,還有《性的人》這本好算讀完了,但是也沒感覺好在哪里??赡苁俏幕町惡头g的原因吧。像這樣的經(jīng)歷在那個讀經(jīng)典的時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數(shù)經(jīng)典都感覺不好讀,讀不下去,讀下去了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那時候沒有人指導所以走了很多彎路,不過那些彎路也都變成了有價值的財富。
      
       不過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個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這次看到這本書,我還以為是寫他的孩子的呢。書的介紹里說這是大江寫的唯一一本給孩子看的書。于是就下了訂單。書里有很多空頁和插圖,插圖是他太太畫的,雖然不是很專業(yè),不過在業(yè)余水平中,也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字數(shù)不多,今天用了兩個小時就看完了,感覺一般,也許是不太符合我現(xiàn)在的閱讀興趣了吧。我現(xiàn)在更喜歡真實的故事,更喜歡有邏輯的分析,更喜歡寫實的照片,更喜歡精心設計的結構,可惜都沒看到。
      
      
  •     日本軍隊占領新加坡。與此同時的,運回國內不少食物酒類,生活物質,包括橡膠制品。
      其中包括好多橡皮球。
      當然,并沒有多到每個日本孩子一個的地步。
      如何分配?學校里的孩子抽簽購買。
      大江健三郎沒有抽到這個簽。但隨即他和同學打賭,讓他贏得了這張購買券。
      他很高興,回到家里問爸爸要錢買球,爸爸邊工作邊冷淡地建議他,還是把這張券還給學校為好。
      他悶頭就出來了,遇到門口高興等著的母親,母親讓他返回問問父親為何不讓買。
      他回去了問了,“父親放下手邊的工作,盯著我瞧,然后說了下面這段話:
      如果有某個國家擁有勇敢又強大的軍隊,攻入這這座森林(此時,父親望著屋外面對河川的屋檐下,母親所垂掛的一排干柿子),這某國的軍隊也把我們的干柿子收集起來,運回去給他們國內的小孩吃的話,你會有什么感覺呢?”
      
      作者日后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與他有一個在其時,在舉國狂熱的軍國擴張主義的氛圍下,仍能堅守人類最樸素與基本的同情與公平情感的父親有關。
      這樣一個父親,能夠在孩子最幼年的時候,給予他人類正常情感的啟蒙。在一個不正常的時代里,這個尤為關鍵。
  •     難讀的書放在難捱的時間讀
      殘障的孩子也是生活的另一扇窗戶
      閱讀柏拉圖的對話
      做自己的閱讀卡片
      和對的書有right meeting
      
      有些感動的地方,不忍細讀,有些啟發(fā),未及深思,這本書值得重讀一遍
  •     讀這本書,每每被作者的描述
      將自己孩童時的記憶給喚起。
      人生很多的初衷都是由那時所觸發(fā)的,
      長大想當/什麼樣的人
      也許幼小的心靈
      早有定見。
      在"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一篇中
      
      "小孩子會以小孩子的方式,找出那種運藏在人內部的東西"
      
  •     09.01.24 德陽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大江健三郎
      題記:
      大江是一個有著政治思想的作家;他的作品是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的。
      本書從人文教育上來說是一本讓人沉思的經(jīng)典之作;但翻譯質量與言語生澀處無法釋放的巨大能量形成強烈壓迫對比,頗多遺憾之處。
      
      摘記:
      ·直到盛夏之前,老師們原來說天皇是“神”,要我們朝著相片膜拜,還說美國人不是人,是鬼,是野獸。突然,他們毫不在意地開始說著相反的話,完全不提之前的想法,教法了?,F(xiàn)在需要反省,只是非常自然地改口說,我們天皇也是人,而美國人則是朋友。
      
      ·母親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就算你真的死了,我還是會再把你生下來,別擔心?!?br />   “但是,那個小孩子和現(xiàn)在就要死掉的我,應該是不一樣的吧。”
      “不,是一樣的!我生下你之后,就會把你過去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做過的事全部都講給新的你聽,也會教新的你說現(xiàn)在會講的話,所以,你們兩個就會一模一樣了哦!”母親這么回答我。
      
      ·光和他的小朋友常一起窩在教堂角落,手牽手忍耐著。現(xiàn)在,對光而言,音樂是為了開啟自己內心深處的豐富寶藏。
      
      ·祖母曾用透露秘密的口吻對我說,自己是為了記錄這森林里所發(fā)生的事情才出生的。
      
      ·我覺得最可怕的就是,當有一天中國人說出“不需要日本人道歉”這句話,當然,如果這是發(fā)生在日本政府堂堂正正以公文謝罪之后,那就是件可喜的事??墒?,如果不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年輕人要是開始這么說話,那么將來他們怎么可能會跟你們真正締結良好的關系呢?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必須和社會上那些小時候讀了書大了就忘的大人們戰(zhàn)斗,不要盲目跟隨自己沒有好好確認過的“謠言”,這也是一種小孩子戰(zhàn)斗的方式。
      
      ·她曾經(jīng)說過,在山谷間的每個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樹”,生長在森林的高處,如果走進森林里,站在“自己的樹”下時,有時會遇見老了之后的自己呢!
      而我想過,如果可以順利遇見那個人的話,我有個問題想要問他,“人為什么要活著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