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詐

出版時間:2006-09-0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劉墉  頁數(shù):81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我不是教你詐1》,實際整個句子應(yīng)該是“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看清世事”。在寫作上,我不再像前兩篇點到為止,而采取追究到底的方式,把同一個問題,編成許多小故事,一層層攤開,一層層分析?!  段也皇墙棠阍p2》是針對社會現(xiàn)象所寫的書。每個故事都可能切中時弊,每個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在立刻“改變”什么,而是希望慢慢“作用”,產(chǎn)生深遠(yuǎn)的影響?!  段也皇墙棠阍p3》表面看起來,雖然比前兩篇更深、更辣,但是想想,它不是也更平安、更溫厚嗎?經(jīng)歷年月的酒,不再辛辣、不再有浮面“果香”,但是更醇美、更蘊藉、更醉人。經(jīng)歷風(fēng)霜的人,不再尖刻、不再有表面的油滑,但是更圓融、更開闊、更親切。大詐之詐,仿佛不詐,就是這個道理。  本篇里的故事都經(jīng)過策劃 ,包括了政治、商業(yè)、黑白兩道,以及一般人際關(guān)系的題材,你可能發(fā)現(xiàn)一串故事,由“辦公室”開始,最后卻帶到夫妻朋友;或是由一個裝潢工人開始。最后卻談到政治家。  《我不是教你詐4》告訴你什么是官商勾結(jié),什么是交叉背書;什么是新聞炒作,什么是引君入甕;什么是夾帶偷渡,什么是貼身纏斗;什么是殺雞儆猴,什么是人海戰(zhàn)術(shù);如果你不幸遭遇,你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付。

作者簡介

作者:(美)劉墉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rèn)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shù)館駐館藝術(shù)家、紐約圣若望大學(xué)駐校藝術(shù)家、圣文森學(xué)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chuàng)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fù)我心,不負(fù)我生”。現(xiàn)主持水云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書籍目錄

第一章好個知心朋友方太太的秘密王老虎上任第二章地下主任丟臉有理第三章老丁送禮疫苗丑聞第四章舉起來,仍下去!第五章等不到的便宜深海魚油眾“妄”所歸第六章小石變法第七章牛馬逃亡記等到這么一天第八章高人出手擋不住第九章誰叫你不早說第十章只管向我報告蒼蠅難飛落入誰口袋毛病大家說第十一章董事長算什么?第二十章……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看清世事。免得你被賣了,還在幫人數(shù)鈔票!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精練達(dá)即文章。這本書就是教你:怎么洞明世事,如何練達(dá)人情。它不是“厚黑學(xué)”,而是“成功術(shù)”。

編輯推薦

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比較象一種文化快餐,且不論營養(yǎng)價值多高,品后但覺爽心可口。不會絞盡腦汁,亦不會鬧消化不良。會心處一笑,即可。文筆犀利,生動有趣,從而引發(fā)一連串辛辣而又思辨色彩極其濃厚的議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不是教你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7條)

 
 

  •   奸詐得來又不詭,圓滑得來又算不上狡猾
  •   看了兩頁就再沒有翻過了。
  •   但是這個性價比····
  •   適合在辦公室的人看
  •   全文內(nèi)容簡單明了,書中提到的某些事情雖然也曾在自己的身邊發(fā)生卻從未留意或深思過。
  •   前天收到的書,內(nèi)容還是不錯的,此書介紹了很多較偏向社會與職場的經(jīng)驗,讀后收獲不少,還算是物有所值吧!?。〔贿^后10頁左右的內(nèi)容與《你不可不知的人性2》基本相同的。
  •   書的內(nèi)容不錯,就是紙質(zhì)有點差,不過夜對得起這個價格
  •   第一本寫的很好啊
  •   不錯,就是感覺內(nèi)容少了些~一口氣就看完了把1、2、3都合在一起就好了
  •   我覺得買這個比買其他小說要好的多得多。。。雖然小故事,小典故,但是卻很引人入勝
  •   每個小故事或者類似的事情其實都在身邊發(fā)生過,有些曾經(jīng)不明不白的事突然也恍然大悟了!!
  •   文章通俗易懂,小故事大道理
  •   劉墉的作品都很經(jīng)典,贊一個
  •     還記得小學(xué)的時候直到初中,最喜歡的書籍就是劉墉先生的《超越自己》,那是一封封寫給自己兒子的信,是自己人生經(jīng)驗沉淀下的苦口婆心。
      
      在這本書里,我得到了許多啟示和力量。是我對社會,對處事的啟蒙書。
      一直很喜歡劉墉先生的書,給涉世未深的我很好的享受,雖然并不是說這個世界很不好或很亂,但應(yīng)該知道的一些基本待人處事原則,一些關(guān)乎保真和適時改變的道理,我們的確應(yīng)該了解一二。
      
      至于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做,是否有用,因人而異。但至少有人和我們說這些或許父母親懶于忙于而無法告知的社會道理,就該感到恩寵了。
      再一次謝謝!
      
      在即將踏入社會大熔爐之前,我要再看劉墉先生的良言。
      
      
      
  •      對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這套書的感受,可以用愛恨交織來形容。愛它是因為可以從中學(xué)到許多切實有用的處世技巧和思路方法,可以從具體的事例中體會到種種道理,而不是像“每天懂一點XX”、“你不可不知的XX”之類專講空泛道理,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具體問題的文字,看著很爽,看完卻沒什么提高;恨它是因為書中根本就沒有什么理性思維,而通篇都是“開示”、“這就是人性”這種灌輸式的內(nèi)容,它只能告訴你這件事就是這樣的,一則讓人難以信服,二則教育的方法讓人摸不著頭腦,就像某些哲學(xué)課說的,“我這個東西是對客觀世界、人類社會以及思想規(guī)律的全面正確的總結(jié)”,從一開始就會讓人感到詫異。
       這種思維方式,沒有常識,沒有理想,又沒有基本的史實貫穿前后,便會形成一種極其扭曲的教育方式,造出一批愚昧的人,這些人有著驚天動地的愚昧。比如我們這個民族,賣饅頭的從來不吃自己做的饅頭,賣菜的只吃自留地種出的菜,賣保險的自己從來不買,他們沒有想到自己需要太多別人提供的服務(wù),造成了這種全民投毒的局面,這還是低層次的愚昧。知識分子過之而不及,種種歷史機遇的錯過就是明證。
       讓人矛盾之處還在于,如果想在現(xiàn)有的社會中生存的更好,就要學(xué)會處世,即學(xué)得各種謀略。無疑,劉墉式的講解對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有人需要它;如果想社會長遠(yuǎn)發(fā)展的更好,或者能夠長遠(yuǎn)發(fā)展而進行常識教育,培育公民社會,則此類謀略用武之地會越來越少,就如同現(xiàn)在的西方社會。到最后還是,想拋開它卻又離不開它。
       我們需要做出選擇,選擇不矛盾。
      
  •     書的分量并不是很重,在我看來,是一翻即過的快銷品。
      不過記住他說的,人生是下只有一盤的一局棋。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地認(rèn)真地去活著,感受其中的歡樂與苦痛。
      不是教你詐,是告訴你,這個世界,有的人是為了自己在做事,也許你不經(jīng)意間成了他的棋子、死敵,而你要做的,是保住自己這顆棋子?!安回?fù)我心,不負(fù)我生?!?/li>
  •     看完他的整套書,讓我感覺世界有種陰謀論的調(diào)調(diào),不過可能本來就是如此,讓這種書來洗洗自己的腦子也好,人變得現(xiàn)實一些. 話說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還真是書中所得那樣,這才讓我感覺麻煩??! 突然間變聰明了.....不知道說什么才合適! 發(fā)現(xiàn)國外也有一些陰謀論的論壇。。。
  •     ——好個知心朋友
      要跟一個人建立特別親密的關(guān)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為了達(dá)到這個目的,人們會使用各種手段,他們可以為你算命,為你填表,為你做心理測驗的游戲,也可以用他們的秘密來交換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換你的“真秘密”。
       但是,“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泵總€人在對你說出他的秘密之后,都可能不心安。因為他不敢確定,你是不是會把他的秘密說出去。
      如果你不愿說出自己的秘密,或者你真是沒什么秘密好說,只怕你也要倒楣,因為在他心底,總會對你懷一份戒心,覺得你抓住了他的小辮子。
      所以,不論對別人說自己的秘密,或去聽別人的秘密,都沒什么好處,你可能有“短利”,也可能有“長害”,何況在秘密傳遞的過程中,又會產(chǎn)生許多副作用。
      ——方太太的秘密
      這世界上是無所謂“一部分秘密”的。人們似乎有個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
       所以,當(dāng)你泄漏自己或別人的一部分秘密時,也等于泄漏了全部。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當(dāng)一個人把他的秘密告訴你的時候,只要他聽說“你講了秘密的一小部分”,就會假設(shè)你透露了全部。
       而人們又有個特性,是喜歡把他聽到的一小部分,在眾人面前炫耀,吹噓自己知道得更多。
       正因此,在西方社會,許多公司主管和一般職員的餐廳是分開的,這絕對不是有階級觀念、而是為了避免在用餐時,主管之間的對話,被職員聽到,再斷章取義地去傳播。
      ——王老虎上任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對方要批評與你相關(guān)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把話題帶開,或暗示對方,你的“關(guān)系”。
       總之,能不傳話,最好不要傳話;能不套話,最好不要套話。能不涉入“背后的批評”,最好不要涉入。讓自己像沙灘,多大的浪來了,也是輕撫著沙灘,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巖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丟臉有理
      一個人的“聰明”包括的不僅是知識、反應(yīng),更應(yīng)該包寒處世的智慧。年輕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xiàn)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xiàn)自己。愈表現(xiàn),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
      推銷員都懂得一種說話技巧;明明知道對方并不懂,卻說。
       “相信您一定是內(nèi)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銷的觀念說出來。這樣做,要比說“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
       人人愛戴高帽子,當(dāng)然前者的說法最討好。
       此外,人都喜歡表現(xiàn),每個懂一點的人,都自以為是半個專家;而每個專家,都希望自己是專家中的專家。 在這兒,我特別要對初入社會的年輕朋友強調(diào),這個社會好象許多果園,當(dāng)你進去,果園的主人可能說:“好!那片地,交給你種!”
       當(dāng)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yuǎn)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yuǎn)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
      ——疫苗丑聞
      送禮,有個原則,就是看對象。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實值的禮物;生活優(yōu)裕的人,你可以送個有情趣的東西。
       送禮,就是表示敬意、表示禮貌、表示尊重。
       對方是怎樣的身份,你再送怎樣的禮。怎樣的禮,也正可以表示受禮者在送禮者心中的份量。
       相對地,有多少能力,送多少禮。如果你沒有那個份量,那心胸,就不要勉強自己。因為,如果送禮顯示了你的“優(yōu)越感”或讓對方感到“自卑”,都失去了送禮的意義。
       記住:送禮是大學(xué)問,不但要送得“對”,而且要送得巧”。
       “實用”不等于“情意”;“價值”不等于“重量”。
       你即使送東西幫助人,也一定要把對方的面子作足。
      ——眾“妄”所歸
       記??!我們不必去假設(shè)人人都是壞人。但要知道,這世上不合理的好處,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別人,是危險的。即使你因此得到好處,也可能是不道德的
      —— 小石變法
       跟主子穿一條褲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個被殺掉。
      狹義的功高震主,是當(dāng)臣子的功勞太高、權(quán)力太大時,有將“主”推翻,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使“主”為之震動,而不得不將這個強臣除去。
       至于功高震主的“廣義”解釋,就復(fù)雜多了,最少我們可以歸納成以下兩種:
       一、對主的了解大深,或因為與主太熟,恃寵而驕,造成“功高震主”。譬如歷史上許多幫助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后來沒有好下場。不見得因為他們可能奪權(quán),而是因為當(dāng)“主”成為了所謂“真命天子”時,在萬民眼中,他是龍;在當(dāng)年穿同一條褲子的老伙伴眼中,仍然是普通人。
       做了龍的主,是無法忍受被看為凡人的,所以那些不知道跪在地上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老朋友,便要被一一除去。
       而且為了避免世人責(zé)怪他不念舊情地殺功臣,往往要羅織大的罪名,以便堂而皇之地下手。又因為這些老臣,有許多班底,凡不歸順,甚至敢挺身說話的,也可能被一井除去。
       當(dāng)共事的老伙伴,突然之間發(fā)達(dá)得近乎神化的時候,他會由于總聽見別人贊美,而有些騰云駕霧。這時如果你發(fā)現(xiàn)他不再是原來能“察納雅言”的老朋友,再不然早早拆伙、離開他。再不然,恐怕你就也得跟著眾人拍馬屁。
       相反地,如果過速成功的是你,便應(yīng)該時時檢討,自己是否犯了“自以為神”的毛病,因為這常是造成人“富不過三年”或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做一個“主子”,如果沒有主子的格局,在今天,是很難長久的。
       二、在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法律也是他的工具,除非他有天下為公,或以“法治”而非“人治”的觀念和心胸,那工具對他有利時,他會重用;無利時,他就要除去。
       中國有句成語——“芳蘭當(dāng)戶,不得不鋤”,正是這個道理,如果那芳蘭不是長在門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會被鋤。反倒可能被“供養(yǎng)”。
       所以如果你自認(rèn)是芳蘭,卻不能為上司重視,甚至被視為眼中釘時,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當(dāng)了戶”,是不是擋了路!
      ——牛馬逃亡記
      這個世界上,很難說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敵人。
       當(dāng)原來的“互利”變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沖突,則原來的朋友可以變成敵人。
       當(dāng)原來的“敵對”,變成“共榮”在利益上可以結(jié)合,則原先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
       你在批評任何人之前,都應(yīng)該想想,是他這個“人”與你對立,還是因為他今天的職位和立場,使他不得不與你對立。進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這個工作,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
       這就是所謂”對事不對人”!
      ——高人出手擋不住
      送禮人的高明,就在他知道你不會接受,所以送出你不得不接受的東西。
       有一種人敬酒,你非喝不可,因為他說:
       “如果您看得起小弟,就一定喝了這杯,我先干為敬!”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太子丹用什么方法?使荊軻愿意赴那“壯士一去不復(fù)還”的死亡約會——刺秦王!
       當(dāng)荊軻跟太子丹出游,撿地上瓦片丟著玩的時候,太子立刻捧上金塊,來替代瓦片。
       當(dāng)他們一起騎千里馬出去,荊柯無意中說了一句“千里馬肝美”,太子立刻殺了千里馬,把馬肝奉上。
       當(dāng)荊柯看到彈琴的美女,贊賞一句“好巧的一雙手”時,太子立刻把美女的雙手剁下,用玉盤盛來送給荊柯……
       好狠的燕太子丹!又是多么懂得“送禮之道”的燕太子丹哪!因為他知道,最毒的禮.是當(dāng)對方想拒絕時,已經(jīng)來不及的東西。盡管“千里馬的肝”和“美女的雙手”,都是那么不合情理地被犧牲,卻如同“慧可的手臂”一般,叫你無法“不領(lǐng)這份情”!
       怪不得荊柯要感嘆他說:“太子對我大厚了!”
      ——誰教你不早說
       在國內(nèi),因為沒有給小費的習(xí)慣,所以給小費或任何好處,最好先講明。有處罰和原則,也應(yīng)該事先說好。前者是“好話說在先”,后者是“丑話說在先”。
       人性是很妙的,基本上,對于負(fù)面的事我們會假設(shè):“即使我做得不夠好,對方也可能看不見;就算看見了,也可能放一馬?!?br />    對于正面的事,我們也會假設(shè):“即使我做得好,對方也可能看不見;就算看見了,也八成不會給額外的獎賞,而認(rèn)為這是當(dāng)然?!?br />    在這個基礎(chǔ)上,一般人做事,是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的。如果你希望非常好,或不至于“有一點點壞”,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擺明了”。
      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請親戚幫忙做的事,不但不見得最好,還可能最差。同樣的,我們幫親戚做事,也常并不把事情擺在最優(yōu)先。
       第一,是親戚,就算做壞了,也還是親戚。
       第二,是親戚,不好拿報酬,就算給,也不好意思收。
       問題是,人性基本上是相互的,當(dāng)你有了以上的兩點假設(shè),怎么可能產(chǎn)生最好的效果?能及時交件,表現(xiàn)平平,已經(jīng)不錯了。
      —— 只管向我報告
       經(jīng)營者和領(lǐng)導(dǎo)者,不要認(rèn)為都用自己人是最好的。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們必須是對你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讓下面人之間徇私,超過對你效忠的程度。
      不論在政治、軍事、商業(yè)界,聰明的領(lǐng)導(dǎo)者,都知道怎樣安排部屬之間的“權(quán)力均衡”,使領(lǐng)導(dǎo)者能不被蒙蔽,也減少部屬聯(lián)合叛變的可能。
       當(dāng)然,如果領(lǐng)導(dǎo)者采取“直接領(lǐng)導(dǎo)”的方式,也可能造成兩個缺點。
       第一,是“馬屁津”型的部屬,巨細(xì)靡遺地向你報告,造成累死領(lǐng)導(dǎo)者、不能分層負(fù)責(zé)的情況。
       第二,是你經(jīng)常會聽到閑話,不是這邊告一狀,就是那邊參一本。
       面對兩個缺點,你必須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權(quán),要求部屬分層負(fù)責(zé),一方面對于各種“小道消息”,要有過濾的能力。你尤其要多聽少講,免得部屬拿你無心的一句話,“雞毛當(dāng)令箭”地下去傳遞,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一個對于部屬告的每個狀,都作立即反應(yīng)的人,絕對不是最佳的領(lǐng)導(dǎo)者。
      ——落入誰口袋
       圖省事,而把東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經(jīng)常是最不智的。因為又貴、又危險。
       但是,如果你說:“我是新手,不懂怎么做,當(dāng)然交給一家最方便?!蹦敲?,我建議你試著怞出中間一個步驟,由你另外找一家來作。
      ——姜是老的辣子
      這世界上處處有古先生,看來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令你感激涕零。但是,你也要想想,憑什么他要給你?你是真年輕干練,足當(dāng)重任嗎?抑或你只是個替死鬼?
       不要忘了!尤其在你最得意的時候,切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該拿的就要拿
      有一天,讀到明朝袁了凡寫的(了凡四訓(xùn)),其中說到兩個有關(guān)孔子的故事,故事說:
       魯國法律規(guī)定,如果有人肯出錢贖回被鄰國捉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頒獎金??鬃拥膶W(xué)生子貢,贖了人,卻不接受獎金。孩子知道就罵他說:“你錯了!怎么可以只為自己高興,博取虛名,就隨意去做呢?現(xiàn)在魯國大都是窮人,你開了惡例,使大家覺得贖人受賞是丟臉的事,以后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贖人的風(fēng)氣,只怕要漸漸消失了!”
       書里又說: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頭牛為謝,子路收了??鬃勇犝f;則大加贊賞。
       了凡先生寫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話。
       “若所行似善,而其結(jié)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所行雖然不善。而其結(jié)果有益于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庇终f:“例如不應(yīng)該的寬恕,過分的稱贊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養(yǎng)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靜檢討改善?!?br />   ——假好人與真鄉(xiāng)愿
       讀中國繪畫史,有一段明代大畫家沈周的故事,書里說,沈周的鄰居掉了東西,誤以為沈周家一個相似的東西是他的。沈周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東西送過去。直到鄰居掉的那個找回來,把沈周的東西歸還,沈周也只是笑道:“這不是你的嗎?”
       書中舉出的這類例子很多,似乎以此推崇沈周的“胸襟廓落”。只是,每次我讀到這兒,都不以為然,這真叫胸懷嗎?這根本是最害中國社會的“爛好人”、“真鄉(xiāng)愿”。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論語》中的一段話,而不能不佩服孔子。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好不好。
       孔子回問:“你拿什么去報德呢?”接著叮囑:“以直報怨,以德報德?!?br />    儒家“求合理”、“不過火”的中庸之道,在這兩句話中,已經(jīng)做了明確的表現(xiàn)。
       問題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人,為什么卻處處忘記這個道理。
       最近,一個跟英籍丈夫離婚的中國媽媽,為了把孩子帶回臺灣,而上了法庭。那英國人居然批評臺灣是個沒人情味的地方,說你在路上被撞死了,都沒人救你。
       雖然法官后來把孩子判給了母親,那英國人的每個批評,卻不能不讓我們深思。曾幾何時,我們這個最有人情味的國家,卻成了最沒人情味的?
       那人情味去了哪里?
       答案應(yīng)該是:去了自己人的身上。
      ——在高壓下出頭的人
       記得一位政治家,回憶在監(jiān)獄做政治犯的時候,常自己孵豆芽。一大把豆子,泡在杯里,居然愈被壓在下面的豆子,長得愈肥。有些人很有才氣,很有能力,甚至很有健康的身體。卻因為受不了壓力,而在人生的戰(zhàn)場退縮下去。他是因為太怕失敗、受不了壓力,而選擇了不應(yīng)戰(zhàn)。
       偉大的音樂家伯恩斯但,他曾對一群年輕的音樂家說:
       “你們要想成為偉大的演奏家,不僅在于你多么勤苦的練習(xí),更要看你走上臺,面對觀眾的強大壓力時,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懼與猶豫,全摔到一邊。由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力量,一種不信你辦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為大師!”
  •     大學(xué)的時候讀過一次,念念不忘至今。
      原來人與人之間既簡單又復(fù)雜。
      
      擔(dān)心日常生活將他人雷成外焦里嫩?
      請閱讀此書??烧业蕉虝r間打造“謙謙公子,溫潤如玉”之絕學(xué)。
      
      害怕漫漫人生中被雷到如夢似幻風(fēng)中凌亂?
      請閱讀此書。可找到掃雷之有效招式。
  •     沒啥好評價細(xì)說的,大師在書里對社會分析已經(jīng)很到位了?! ∵@本書一直在我枕邊,而不是書桌,適合于休息或者睡前看幾篇,拿筆稍作記錄?! ∈冀K認(rèn)為這類書青年不適合讀太深,以免走火入魔。呵呵,正所謂學(xué)武于防身而非施暴。
  •      小學(xué)時開始讀劉墉的書,第一本是《肯定自己》,還是老爸推薦的。對于當(dāng)時生活在農(nóng)村的年幼的我來說,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倒不是他的文字有多么優(yōu)美,語言有多么獨特,而是他以對話的方式,教會我如何應(yīng)付生活中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有些不一定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師所能發(fā)現(xiàn)教導(dǎo)你的。我不敢說讀了這些書,對我的幫助有多么多么大。但確確實實,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這些書適合的受眾群很廣,無論你是中小學(xué)生還是為人父母的。一直在關(guān)注喜歡著劉墉,希望他能有更多的作品。
  •     二:
      1、但也要知道,那些真話說出來,卻違反了職業(yè)道德。而這些職業(yè)道德,都是人類社會經(jīng)過長久摸索,才找出的倫理、原則、行規(guī),當(dāng)你違反了它,常會造成進步的阻礙。
      2、民主的第一原則,是每個人要自守分際,在自己有“說話的自由”時,也知道不可因自己的自由,影響到別人的自由和權(quán)益。
      3、你必須知道,無論你幫老板管了多少事情,也無論老板多糊涂,甚至依賴你,到了沒你在,他連電話都不會撥的程度。他畢竟還是你的老板,也畢竟還是他做主。
      4、一個不忠于自己主管的職員,很難得到別的主管的欣賞。當(dāng)你賣面子,表示自己有辦法,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訴別人,即使他得到了好處,也不會尊重你,只可能竊笑說:“這人最沒城府,以后找他下手。”
      5、不懂得工作倫理,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做主的時候做主,是社會新鮮人常犯的毛病。
      6、一個負(fù)責(zé)的和尚,即使中午要還俗,早上該撞的鐘也不會漏。
      7、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xì)線栓個小石頭開始。
      8、自從昆蟲發(fā)明了翅膀,蜘蛛就發(fā)明了網(wǎng)。
      9、當(dāng)這種大商店減價時,常能低到小店“瞪眼”的地步。
      10、旅館在房間里為你準(zhǔn)備擦鞋布的原因,是怕你用他們的白浴巾擦鞋。
      11、當(dāng)兩個人戰(zhàn)斗,只有一把槍,誰先搶到槍,酒可以用槍把對方撂倒。
      12、看不清周遭是最危險的。
      13、情與法的不夠分明,是我們社會的通病。
      14、對付小偷,咳嗽常比菜刀好。
      15、當(dāng)你不小心進入“危邦”或“亂邦”,酒必須認(rèn)清情勢,明哲保身地想辦法“全身而退”。
      16、避免正面的沖突,是處世的重要技巧。
      17、放老鼠夾的時候別吭氣,夾到老鼠之后再叫好。
      18、一個急躁的人,怎么可能成大事呢?
      19、人都有這個毛病—心里藏不住話,尤其當(dāng)自己對別人有恩的時候,更巴不得對方早早知道。許多人事、生意的消息,都是這樣提早曝光,結(jié)果壞了大事,或被人搶了功勞。
      20、這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人性,最可信任的是自己。
      21、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
      22、別跟不要命的人斗。
      23、如果你同時養(yǎng)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zé)備貓,更應(yīng)該責(zé)備自己。
      
      三、
      1、如果你做中間人,要忠實地傳達(dá),不可添油加醋。如果你做調(diào)解人,要不聽丑話,只說美言。
      2、打仗的時候躲在別人背后,以為安全的人,很可能被敵人一槍打一串!
      3、“心直口快”常常足以壞事,因為人與人之間不是直的。在“彎曲”的人際,太“直”常容易造成傷害。
      4、當(dāng)撒旦頭上有了光環(huán),你還能不下地獄嗎?(eg:某人總在你門前違規(guī)停車,你氣急了,去刮他的車,偏偏被他抓到。于是,你進了警察局)
      5、害跳傘專家摔死的,常是制傘的小工人,害整個公司垮臺的,可能只是一個接線生。
      6、要知道,人是非常敏感的。他能抓住每個蛛絲馬跡,分析、對比,然后猜測、查證。
      7、你要是不說話,別人不會當(dāng)你是啞巴。你要是對說話,別人一定知道你是個好騙的傻子。
      8、當(dāng)人們攀上交情,往往就忘了“調(diào)查對方的來歷”。
  •     讀大學(xué)的時候看過,如今在溫習(xí)一遍~還是覺得很有益處!
      
      不過做人的道理,別人告訴你的只能記在腦子里,只有自己體驗過的還會記在心里. 所以,還做個人情練達(dá)的人,還是要靠自己慢慢修煉滴~~~
      
      我不是教你詐,
      而是教你認(rèn)清人性。
      不可因為他們的好,忘了他們的壞,
      不要因為他們的惡,忘了他們的善。
      
      客觀地看待人性,在待人接物的時候,才能從容、才能恰當(dāng)。
      在面對讓你難過、讓你憤怒、讓你難堪的事情的時候,才能淡定。
      
      在這紛擾的世界里,不被感情蒙蔽了雙眼,不被立場左右的判斷,
      圓融、平和地去面對世間種種。
      
      記得小時候,每次看電影,總要急著問大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總期盼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當(dāng)我們打了一把尺去衡量真實的世界。
      才知道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
      才知道,除了黑白,還有灰色。
      好人會有好人的無奈,壞人也會有壞人的苦衷,
      只有直面人性的缺失,才能知道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更坦然、更堅定自己的選擇。
  •     這套書是跟《潛伏在辦公室》一塊買的
      本書的口味要比后者輕些,后者太重了些。
      翻過一遍之后僅記住一句話: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表現(xiàn),什么時候該收斂。書中用一個個故事告訴你很多職場道理,推薦給年輕人看看。
  •     一直都很喜歡劉墉的書,喜歡他的文筆,以淺顯易懂簡單通俗的文字,就能娓娓道出人生的大哲理?!段也皇墙棠阍p》更是以劉墉一貫的以故事講道理的方式,通過一個個精彩、讓人意料之外的故事,加以深刻的詮釋,讓人在恍然大悟之際,明白了許多道理,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強烈向各位推薦該書!
  •   走進社會了,對這些開始有體會了
  •   不需要立刻能懂,但當(dāng)你遇到之后能想起時,目的便達(dá)到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