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齊立強 頁數(shù):414 字數(shù):700000
前言
美國著名的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常常隨身珍藏著一篇小文章,這篇文章在二戰(zhàn)期間一直陪伴著他,也跟著他到了日本。后來,日本人在東京的美軍總部發(fā)現(xiàn)了它,文章便開始在日本流傳。有人曾說,在日本實業(yè)界,但凡有成就者,無一不熟知、不應用這篇文章,就連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幾十年來也一直將此文作為座右銘。這篇文章名叫《青春》,出自美國作家塞繆爾·烏爾曼之手,它很短小,不足500宇,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的深采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表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表。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 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蓑時仍覺年輕。 這篇《青春》之所以影響深遠,就是因為它從一個壘新的角度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青春,什么是真正的年輕。在生理學上,年輕通常是指一個人正值韶華、身強體壯的一段時光,但從心理和思想的角度出發(fā),年輕還有另一層更深刻的含義——年齡上的年輕,未必是真正的年輕·而心理情緒上的年輕,方是真正的年輕。一個人只要心理上、情緒上健康、積極,那么,就算是七老八十,也依然“年輕”。 有著“大眾健康教育第一人”之稱的洪昭光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提到中老年人的健康,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身體無病無痛、能吃能睡,但這只說對了一半,還有另外的一半常為人們所忽視,但其重要性甚至都能超過軀體層面的健康,那就是心理與情緒。 每個人的心理與情緒在每一刻都是多種多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情緒也是千差萬別的,喜、怒、哀、樂、驚、恐、悲,這都是心理情緒的表現(xiàn)。心理情緒對中老年人的影響,就像空氣對人的影響一樣——當它正常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當它有微弱變化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輕微的感覺,但不會很強烈t只有當它遭遇“重度污染”的時候,我們才會有強烈的感受與反應。 空氣污染嚴重,會讓人惡心、頭暈、難受,而心理情緒到了“重度污染”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如此了,它會強烈地擾亂老年人的心神,危害身體健康,影響家庭幸福,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將人逼向極端。人至晚年,各種心理情緒問題都會乘虛而人,像空虛孤獨、自卑失落、憤怒暴躁、敏感多疑,還有神經衰弱、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睡眠障礙、更年期綜合征等等。它們就像地雷一樣,埋伏在中老年人心里,未爆發(fā)的時候相當隱秘,而爆發(fā)的時候相當可怕。 中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光從身體保健上下工夫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從心理情緒保健上下工夫,要能把消極的、負面的情緒從心里清理出去,為積極的、正面的情緒騰出空間和位置來。心理情緒“天晴”了,老人心里暢快、心情愉悅,看什么都舒心,做什么都來勁,如果每天都能保持這樣的好狀態(tài),那么身體會更健康,人也會更長壽。 老子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適者有壽”——“適”意味著適度、適當、適應。適度是說凡事有尺度,不過分、不過激、不極端,適當是指把握好心理情緒與健康之間的多層次、多角度的關系;適應是指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自身也要跟著相應變化?!斑m”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智慧的平衡,把握好了這樣的平衡,中老年人才能在各種心理情緒中游刃有余、掌控有方,而不至于成為心理情緒的奴隸和受害者。 《中老年人心理與情緒保健全書》就是一本全面解讀中老年人心理與情緒問題及保健之道的百科全書。通過閱讀本書,中老年朋友能了解到各種常見的心理與情緒問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哪些表現(xiàn),它們會有什么危害,怎樣才能做好這些心理與情緒的保健,等等。本書既有專業(yè)的保健知識,又有豐富的實際案例,中老年朋友可以在輕松閱讀中,讀懂心理與情緒,并學會各種心理與情緒的駕馭之道,以達到健康長壽、安度晚年的目的。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遺漏與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以便今后改進。
內容概要
◆健康人生從心開始,享受生命樂活天年!
◆遠離憂愁打開心結,心情愉悅百病難侵!
◆舒緩情緒拆掉枷鎖,脾氣小了福氣多了!
◆千萬家庭必備寶典,孝敬父母貼心指南!
◆匯集民間智慧精華,病由心生心晴病消!
◆歷經數(shù)代實踐驗證,千錘百煉精益求精!
◆心安是福老有所樂,養(yǎng)生有道調整自我!
書籍目錄
第一篇 人生至“半”是最佳
第一章 朝陽還是夕陽,取決于心理情緒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老”是自己想出來的
最容易未老先衰的五類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最典型的七類心理情緒隱患
這樣的狀態(tài),才是真正的衰老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
中老年人心理保養(yǎng)的五少五多
身體沒病不完全等于健康
一日一生,活到老更要活到好
第二章 中老年人常見性格類型與心理健康
成熟穩(wěn)健型,積極快樂過晚年
恬淡安樂型,悠閑自得享清福
老而彌堅型,繼續(xù)發(fā)揮光和熱
郁郁寡歡型,心事重重難安寧
孤僻自閉型,不愿交際鎖身心
暴躁易怒型,放縱情緒令人畏
脆弱敏感型,缺乏自信陰霾深
怨天尤人型,抱怨毀了好日子
第三章 十大需求,中老年要的并不多
情感需求,中老年人的頭等需求
和睦需求,一家和美大于天
成就需求,老了也可以有所為
尊嚴需求,老了不等于無用了
經濟需求,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坦誠需求,絕對別拿我當“老糊涂”
傾訴需求,請停留片刻聽聽我的“話嘮”
健康需求,身心好才是真的好
參與需求,老人不希望被兒女隔在圈外
安寧需求,給老人留一份必要的清凈
第二篇 家和人和“養(yǎng)”心和
第三篇 退休賦閑“心”開始
第四篇 拆掉情緒心理的枷鎖
第五篇 病由心生,心晴病消
第六篇 心安是福,老有所樂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朝陽還是夕陽,取決于心理情緒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老”是自己想出來的 有一首古詩這樣寫道:“花甲莫言人已老,昔日老者今壯年;七十莫嘆近黃昏,桑榆 未晚霞滿天?!惫沤裰型獾脑S多名人,在晚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老驥伏櫪,志在千 里”的事例舉不勝舉。姜子牙暮年出山,輔佐周武王討伐暴虐的商紂王,大展?jié)腊舶钪?抱負;趙國大將廉頗,年逾八旬還披甲上馬,帶領大軍攻取了魏地籠陽,威震諸侯;明代 吳承恩以 71 歲高齡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西游記》,歷時 7 年,成就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 一部不朽之作;清代文學家梁章鉅,在年近古稀之時,寫出我了國第一部楹聯(lián)專著《楹聯(lián) 叢話》;美術大師齊白石在 93 歲高齡時,仍畫了 600 多幅畫,為中國美術發(fā)展留下了一筆 寶貴的財富;攝影大師郎靜山在百歲時,在北京舉辦了《百齡百幅作品展》,博得廣大觀 眾高度評價;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82 歲時仍然不忘發(fā)揮余熱,為上海市一些重點中學的教 師辦數(shù)學講習班,并留下了“居恐偷閑成敝屣,退思補過著新鞭”的詩句,老有所為的精 神讓人敬佩與感動。 再看看國外,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在 70 歲時,才出版了他的《天體運行論》, 提出了著名的“太陽中心說”,這一偉大學說引發(fā)了科學發(fā)展的一場偉大革命,大大推進 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印度文學大師泰戈爾 70 歲開始學畫,作畫 1500 多幅,并在世界各地 舉辦了個人畫展;意大利雕刻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米開朗琪羅 88 歲時,設計了圣瑪 麗大教堂。 就像一首老歌唱的那樣“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些人物,他們的年齡不可謂不老,但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成,一點都不輸給青年人。反觀之,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步入中老年后,隨著年歲漸老,子女獨立,變故頻生,心理上越來越恐慌,越來越悲觀,每一天,都像在“挨日子”,甚至是“等死”。結果呢?越是恐慌,越是悲觀,心理情緒越消極,這個病,那個病,紛紛纏上身來,人反而衰老得越快。對中老年人來說,這種心理的衰老比生理的衰老更可怕。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相伴相生,心理衰老是人衰老不容忽視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有科學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疾病有50%~80%是心理衰老、惡劣情緒所導致的,例如精神病、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甲亢、腦血栓等。所以說,重視心理情緒健康對保持中老年人的“年輕態(tà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持心理情緒健康是中老年人安度晚年和長壽的基礎。只有戰(zhàn)勝了心理衰老,中老年人才能像姜子牙、齊白石、泰戈爾這些名人一樣,老當益壯,越老越“青春”。李商隱有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后來被朱自清改為“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樣簡單的一改,體現(xiàn)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晚年心理狀態(tài)。后者是在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鼓勵中老人忘掉年齡包袱,調適好自己的心理與情緒,積極而健康地去面對晚年,過好晚年。晚年到底是夕陽,還是朝陽,很大程度掌控在中老年人自己手中。所謂的“老”,很多時候是自己想出來的。只要將自己的心理與情緒調到“年輕”的頻道,學會自我調節(jié),以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晚年生活,克服和戰(zhàn)勝心理衰老,那么,中老年人必能享受到一個大不一樣的幸福晚年。最容易未老先衰的五類中老年人林志穎曾經在微博上發(fā)過一張他與郭德綱的同臺合影,兩個人同年生,可是站在一起,卻是天差地別,仿若相差數(shù)十歲,“笑果”十足。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同樣年歲的中老年人,有的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好多歲,容光煥發(fā),生氣勃勃,最著名的比方說潘迎紫、趙雅芝、劉曉慶等;而有的人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要老好多歲,就是人們常說的“顯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為什么有的中老年人會“老得快”呢?中老年人的“不顯老”與“顯老”,與很多因素有關,像生活環(huán)境、生活條件、疾病等等,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除此之外,心理與情緒對一個人的衰老也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有五類中老年人,他們在心理與情緒方面承受的壓力要更大,遭遇的困難更多,也最容易加速衰老。第一類人群是退休老人。退休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退休預示著在生活習慣、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名聲榮譽及話語權等方面,都會有巨大的變化。退休意味著社會角色的一種大轉變,工作不再了,通過工作創(chuàng)造的價值與尊嚴也就搖搖欲墜。假如中老年人適應不了這種變化,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比如感到無聊、抑郁、情緒消沉,變得多慮、敏感,甚至出現(xiàn)偏離常態(tài)的行為;加上年老身體健康狀況下降,還會產生恐懼、焦躁的心理。在這些心理情緒的催化下,人的身心健康會大受影響,衰老也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明顯。很多原來在工作中雷厲風行、精力充沛的人,一旦離退休后,不出幾年,就白發(fā)叢生,反應變慢,就是因為沒能調適好退休之后的心理與情緒。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去適應、去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第二類人群是空巢老人。所謂“空巢老人”,是指沒有與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沒有生養(yǎng)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跟子女分開生活的老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空巢老人”的增多已是不爭的事實。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資料表明,最近10年來,我國空巢家庭呈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1987年我國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7%,2000年就上升到26.0%,這個比例在將來可能達到80%以上。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占主流的城市,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子女的工作獨立,空巢家庭已成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隨之產生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也備受關注。在千千萬萬的空巢老人中,他們的具體情況或許各種各樣,但凄涼心境所凸現(xiàn)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他們常常會覺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子女不再有價值,甚至陷入無趣、無欲、無助的狀態(tài)。這些心理情緒會讓這些中老年人不僅空了巢,而且空了心,衰老自然就會如影隨形。第三類人群是喪偶老人。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喪偶對中老年人來說是沉重的打擊。雖然人們都明白“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日走”的道理,但是當相依為命數(shù)十載的老伴撒手而去的時候,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難以言表。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溝溝坎坎和磕磕絆絆,兩個人正當心手相攜、安度幸福晚年的時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會給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創(chuàng)傷,甚至會喪失繼續(xù)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中老年人在喪偶之后短時間內也不幸辭世的一個原因。所以說,不幸喪偶的中老年人在經歷傷痛之后,最缺的是心理上的慰藉與鼓勵,如果心理上走不出來,那么衰老的速度會非??臁5谒念惾巳菏仟毶砝先?。獨身老人是完全一個人生活的老人,他們在生活上、親情上通常孤苦無依。就像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的名字所說的那樣“老無所依”,獨身老人雖然人至晚年,卻沒有依靠,只能靠自己來養(yǎng)活自己,更不用說心理情緒上了,他們內心是苦是樂,是悲是喜,都只能獨自去承受,獨自去面對。這是一種又孤獨又悲涼的生活與心境。有的獨身老人難以忍受這種身心上的艱難,會漸漸對生活失去信心與勇氣,也就更容易變老。第五類人群是“被啃老”一族。“被啃老”一族是指那些兒女雖已成年卻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獨立或者不愿獨立的中老年人。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yǎng)小”的現(xiàn)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他們負責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用?!翱欣献濉痹谌缃癯尸F(xiàn)越來越普遍的趨勢,而“啃老”衍生的種種家庭矛盾而造成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不容忽視?!氨豢欣稀钡闹欣夏耆嗽诮洕厦媾R巨大壓力,而且還要為兒女生活、事業(yè)上的不順利操心費力。很多上了年紀的父母為了照顧兒女,即使退了休,也仍然“休”不了,還得想盡辦法繼續(xù)掙錢,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年紀大了,非但不能被照顧,反而還要“被啃老”,這些中老年人不僅身體上透支,心理上也會透支,長期下來,身心都會迅速衰老。所以,在“啃老”問題上,中老年人要有分辨力,如果兒女有能力卻不努力,那么絕對不能縱容,要引導兒女盡早獨立;如果兒女確實有困難,那么做父母的也只能量力相助,而不能透支身心。中老年人最典型的七類心理情緒隱患中老年人上了年紀之后,不僅要面臨自己身體上的衰老與疾病,還要面臨生活中的很多變化與挑戰(zhàn),自己退休了,兒女獨立了,每天空閑的時間一大把一大把的……這樣的一個角色和狀態(tài)的轉換,并不容易。中老年人如果不能好好地調適自己,那么,很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情緒問題,其中最典型的是以下七類心理情緒隱患。1. 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是老人們的一種常見病,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是指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障礙。很多老人在晚年因為身體機能的衰弱,心理上會缺乏安全感,而且心理情緒的調控能力也不是很強,一旦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或難關,就容易患上神經衰弱。神經衰弱主要表現(xiàn)包括:衰弱癥狀,即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興奮癥狀,即容易興奮,有些患者還對聲光敏感;情緒癥狀,即容易煩惱和激惹;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其他心理生理障礙,如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痿、早泄等。2. 抑郁。中老年人的抑郁,女性發(fā)病率一般高于男性。抑郁這種心理疾病隱匿性很強,它常被身體健康方面的癥狀所掩蓋,不易發(fā)現(xiàn),抑郁的老人如果不能及時地排遣心中郁結,意外死亡率會很高。抑郁主要表現(xiàn)包括:情緒障礙,情緒消沉,坐立不安;對日?;顒訂适d趣;精力減退;嚴重者感到絕望無助,大部分患者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思維緩慢及自我評價降低,思考能力下降,夸大自己的錯誤;精神運動遲緩,精神運動抑制,行動緩慢;其他癥狀如食欲、性欲明顯減退,明顯消瘦,體重減輕,失眠嚴重,入睡困難等。3. 焦慮。很多老人有了焦慮癥后,自己感覺不出來,只是覺得痛苦難受,管不住自己的脾氣與情緒,而在身邊的兒女及親友們看來,這樣的老人似乎只是“壞脾氣”,他們很難想到老人們的壞脾氣是由心理疾病導致的。中老年人還常常會產生嚴重的軀體焦慮,比方說,總認為自己身體有疾病,要反復到醫(yī)院檢查。還有,容易產生依賴心,依賴醫(yī)院,依賴親人,需要呵護關照,以便達到精神上和物質條件上的滿足。這些老人們常處于深深地擔憂之中,因現(xiàn)實處境不理想而持續(xù)憂心忡忡。另外,藥物成癮也會產生焦慮,一旦停藥即出現(xiàn)各種心理生理上的不適。焦慮的主要表現(xiàn)包括:心煩意亂,坐臥不安;有的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吊膽,緊張恐懼;挫折感、失敗感強烈;一意苛求,不斷自責;耐受性差,經不住折磨,想一死了之,等等。4. 孤獨空虛。中老年人離退休后遠離社會生活,子女獨立成家后自己原本熱鬧的家成為空巢家庭,又因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減少了與親朋來往的次數(shù),這樣中老年人容易變得性格孤僻、孤獨寂寞,內心的自我價值感也會降低。主要表現(xiàn)包括:傷感、抑郁情緒多,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等等。孤獨也會使老年人選擇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愛活動等,進而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有的老年人會因孤獨而患上抑郁癥,并有自殺傾向。5. 自卑失落。老人退休后,內心上會覺得自己是個“閑人”,沒有多大社會價值,甚至覺得一切都靠會給兒女添麻煩。這樣的一些想法會讓老人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失落。受這種強烈的自卑失落感的侵蝕,老人們很可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失去與外界交往的勇氣和信心。自卑失落主要表現(xiàn)包括: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懷疑自己的能力,怯于與人交往,不愛說話;孤獨地自我封閉,等等。6. 恐懼。中老年人由于體力下降、精力不足、思維緩慢、反應遲鈍,使得老人逃避災禍、保護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如青壯年那樣強。因此,一旦遇到某種意外情況就會不知所措、恐懼不安,有時甚至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也會引起中老年人的恐懼,長久難以平靜。即使有時候只是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也會心有余悸,抑制不住自己的恐懼心理??謶中睦淼闹饕憩F(xiàn)包括:處處膽小拘謹,總是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焦躁煩悶,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常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食欲減退和頭痛失眠等癥狀。7. 敏感脆弱。中老年人年歲大了后,自我的評價與認知都會降低,也就是說,內心的安全感會很缺乏,他們對子女、對外界的任何評價都會變得比較敏感,心理上也更為脆弱。我們常看到,有些老人聽了兒女無意間的一句重話,很可能會哭很久,或者難過很久,難以釋懷。敏感脆弱的老人們會過度在意細節(jié)帶來的感受和變動,并習慣于將之放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稍有打擊,都可能引致精神崩潰。敏感脆弱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包括: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或給自己使壞;喜歡猜疑,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猜想其中的“潛臺詞”。敏感脆弱的人很難輕松自然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系。中老年人的這些心理情緒隱患,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出現(xiàn)心理不平衡的程度往往有輕有重。預防和克服這些不良心理狀態(tài),做好中老年人的心理情緒保健,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推薦
《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中老年養(yǎng)生智慧大全》編輯推薦:匯集古今智慧,易學實用,健康秘訣,盡在其中。解決心理困惑,享受快樂人生,中老年人的心靈氧吧。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醫(yī)學博士鼎力推薦,解讀養(yǎng)生智慧的精髓。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做自己心理醫(yī)生中老年養(yǎng)生智慧大全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