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診治與養(yǎng)生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錢榮江  頁數:262  字數:189700  

前言

中風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多發(fā)病,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臨床特點為起病急聚,死亡率、病殘率、復發(fā)率均高。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痛苦,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極大的負擔。因此加強中風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緩。    中醫(yī)學對中風病的防治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黃帝內經以往,歷代醫(yī)家對中風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都有不同認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一筆寶貴的遺產。中風病是一個病機復雜、病勢兇險、病后致殘的疾病,因此搶救治療和病后康復同樣重要。近年來,我國中醫(yī)界專家、學者對中風病先后開展病因病機,診斷標準,療效標準的研究,使中風病的診斷與療效標準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成就令人矚目。但是從目前治療中風病的情況看,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需對如何預防中風,降低死亡率、致殘率和復發(fā)率,積極開展預防和治療工作。    本書共分12章,包括中風病概述,中風病歷代醫(yī)家論述,中風病危險因素,中風病病因病機、中西醫(yī)治療,名醫(yī)治療中風病經驗,中風病常用方劑,中風病的體質分析和體質養(yǎng)生等。書中較系統(tǒng)介紹了歷代醫(yī)家對中風病的認識,治療方法,名醫(yī)的寶貴治療經驗。本書吸收了近年來對中風病的研究成果,診斷和辨證分型均按按現行的有關標準編寫。同時書中介紹了用體質養(yǎng)生的方法來防治中風病,旨在通過養(yǎng)生的方法,調整偏頗體質,結合康復治療,降低致殘率和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體現“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本書以弘揚、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中風病的特色優(yōu)勢為宗旨,力求切合實際,突出重點,通俗易懂。在編寫過程中,筆者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但因筆者學識經驗欠豐,加之成書倉促,缺點謬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同仁不吝賜教、批評指正。對書中所涉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編者    2011.12.

內容概要

中風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吨酗L病診治與養(yǎng)生》詳細介紹了中風病的學術源流、發(fā)病機理、危險因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中醫(yī)中藥對中風病的治療經驗,以及中風病患者的體質分類、養(yǎng)生方法等?!吨酗L病診治與養(yǎng)生》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適合廣大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人員和中醫(yī)愛好者閱讀。本書由錢榮江著。

作者簡介

錢榮江,浙江寧海人。主任中醫(yī)師。浙江省基層名中醫(yī)。1983年7月畢業(yè)于浙江中醫(yī)學院中醫(yī)系中醫(yī)專業(yè)。現任寧海中醫(yī)院副院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委員,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委員,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委會委員,寧波市中醫(yī)藥學會理事,寧??h中醫(yī)藥學會會長。一直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注重臨床實踐,從不懈輟,在熟悉內科雜病的基礎上,擅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風病概述
一、中風病的概念和特點
二、中醫(yī)對腦的認識
三、腦血管疾病的分類
四、腦血液供應
五、腦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
六、腦卒中的發(fā)病機制
第二章 中風病的歷代醫(yī)家認識
一、中風病相關名稱的認識
二、中風病病因病機的認識
第三章 中風病的危險因素
一、高血壓
二、心臟病
三、糖尿病
四、血脂異常
五、吸煙
六、飲酒
七、頸椎病
八、肥胖
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十、代謝綜合征
十一、缺乏體育活動
十二、飲食營養(yǎng)不合理
十三、口服避孕藥
十四、促凝危險因素
十五、中風病史和中風病家族史
第四章 中風病的病因病機
一、病因
二、病機
三、分證病機
第五章 中風病的診斷
一、中醫(yī)診斷
二、西醫(yī)診斷
第六章 中風病的中醫(yī)治療
一、辨證論治
二、專方專藥
第七章 中風病的西藥治療
一、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
二、腦血栓形威
三、腔隙性腦梗死
四、腦栓塞
五、腦出血
六、蛛網膜下腔出血
七、顱內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威
第八章 中風病的名醫(yī)治療經驗
一、張士驤臨證經驗
二、張山雷臨證經驗
三、張錫純臨證經驗
四、蔡陸仙臨證經驗
五、任繼學臨證經驗
六、鄧鐵濤臨證經驗
七、張琪臨證經驗
八、朱良春臨證經驗
九、王永炎臨證經驗
十、冉雪峰臨證經驗
十一、王季儒臨證經驗
十二、馬光輝臨證經驗
十三、鐘一棠臨證經驗
十四。王新志臨證經驗
十五、盧尚嶺臨證經驗
十六、路志正臨證經驗
十七、汪履秋臨證經驗
十八、顏德馨臨證經驗
十九、郭維一臨證經驗
二十、王左臨證經驗
二十一、邵念方臨證經驗
第九章 中風病常用方劑
一、補益劑
二、溫陽劑
三、養(yǎng)陰劑
四、理氣劑
五、理血劑
六、祛風劑
七、除濕劑
八、祛痰劑
九、清熱劑
十、安神劑
十一、瀉下劑
十二、開竅劑
第十章 中風病的體質辨識
一、中醫(yī)體質的概念
二、中醫(yī)體質分類
三,中風病常見體質辨識
第十一章 中風病的體質養(yǎng)生原則
一、順應自然,和于四時
二、心理平衡,病安從來
三、合理飲食,以資氣血
四、適量運動,起居有常
五、康復治療,有機結合
第十二章 中風病的體質分類養(yǎng)生
一、氣虛質養(yǎng)生
二、陽虛質養(yǎng)生
三、陰虛質養(yǎng)生
四、血瘀質養(yǎng)生
五、氣郁質養(yǎng)生
六、痰濕質養(yǎng)生
七、濕熱質養(yǎng)生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五、腦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 腦是人類思維、意識以及高級神經活動的一個器官。正常成人的腦重約為1500g,占體重的20%~3%,腦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干四個部分。人腦功能復雜,代謝旺盛,腦組織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能量主要來自血供中的氧和葡萄糖。由于腦組織內幾乎沒有能量儲備,因此腦組織對缺血、缺氧十分敏感,氧分壓顯著下降或血流量顯著減少都會導致腦功能嚴重受損。所以腦的正?;顒铀璧难鹾推咸烟呛牧侩x不開充分的血供,而充分的血供需要有通暢的血管作保證。 六、腦卒中的發(fā)病機制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常見類型。多見于50~60歲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老年人。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吸煙、肥胖等都是腦梗死的易患因素。供應腦的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等自身病變使管腔狹窄、閉塞,或在閉塞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造成腦局部急性血流中斷,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常出現偏癱、失語。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腦梗死動脈閉塞1~6小時以內腦組織改變尚不明顯,屬可逆性,此為超早期。6~24小時缺血區(qū)腦組織蒼白,輕度腫脹、神經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呈明顯缺血性改變,此為急性期。24~48小時可見大量神經細胞消失,膠質細胞壞變,腦組織水腫明顯,此為壞死期。動脈閉塞3天~3周病變區(qū)液化變軟,神經細胞消失,吞噬細胞大量出現,星形細胞增生,此為軟化期。3~4周后液化壞死的腦組織被吞噬和移走,膠質細胞、膠質纖維及毛細血管增生,小病灶形成膠質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風囊,此為恢復期,可持續(xù)數月至1~2年。大多數腦梗死呈上述病理改變稱白色梗死,少數梗死區(qū)由于再灌流時可繼發(fā)出血,呈現出血性梗死或稱紅色梗死。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 腦血栓形成是指腦動脈的主干或其皮質支因動脈粥樣硬化及各類動脈炎、血管痙攣等血管病變,導致血管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造成腦局部供血區(qū)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發(fā)生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 腔隙性梗死是指發(fā)生在大腦半球深部白質及腦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腦組織缺血、壞死、液化腦組織由吞噬細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約占腦梗死的20%,由于病變很少,常位于腦組織相對靜區(qū),許多病例在臨床上不能確認。發(fā)生腔隙性腦梗死最常見的原因為長期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頸動脈狹窄與閉塞、糖尿病、血管炎等。特點是臨床癥狀較輕、體征單一、預后較好;無頭痛、顱內壓增高和意識障礙等。 腦栓塞是指各種大腦之外的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系統(tǒng)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qū)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其約占腦梗死的15%。根據栓子的來源可分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源性主要是慢性心房纖顫、風濕性心瓣膜病、心內膜炎贅生物及附壁血栓脫落等,還有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心臟手術、心臟導管、二尖瓣脫垂和鈣化,以及先天性心臟病房室間隔缺損來自靜脈的反常栓子;非心源性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脫落、肺靜脈血栓或血凝塊、骨折或手術時脂肪栓和氣栓、血管內治療時的血凝塊或血栓脫落、癌細胞、寄生蟲及蟲卵等,另外尚有30%的腦栓塞不能確定原因。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約占全部腦卒中的100%~30%,死亡率高。腦出血絕大多數由高血壓合并動脈硬化引起,僅有少數為其他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動脈瘤、血液?。ò籽 ⒃偕系K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梗死性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療,類淀粉樣血管病、腦底異常血管網及腦動脈炎等。雖然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但其發(fā)病機制至今仍然有爭議,單純高血壓不至于引起血管破裂。目前認為持續(xù)高血壓可使腦內發(fā)生小動脈硬化、玻璃樣變,引起微動脈瘤,在過度用力、激動等情況下,血壓驟然升高肘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這種微動脈瘤已被微血管造影所證實,顯微鏡下也可見250um以下的粟粒狀動脈瘤。此外有人認為高血壓引起血管痙攣致小血管缺氧壞死發(fā)生出血,出血融合成片即成較大的出血。腦內動脈壁薄弱,中層肌細胞及外膜結締組織均少,且無外彈力層,隨年齡增長及病變加重,這種結構特點可能是腦出血明顯多于其他內臟出血的原因。

編輯推薦

《中風病診治與養(yǎng)生》以弘揚、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中風病的特色優(yōu)勢為宗旨,力求切合實際,突出重點,通俗易懂。在編寫過程中,筆者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但因筆者學識經驗欠豐,加之成書倉促,缺點謬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同仁不吝賜教、批評指正。對書中所涉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風病診治與養(yǎng)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其實,生活規(guī)律,飲食健康,適量運動就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