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閱讀6人談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新蕾  作者:梅子涵,朱自強,徐冬梅,彭懿,阿甲,王林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我們這幾個人。我們這一些人。為了中國孩子的閱讀。我們乘飛機,乘火車,乘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我們經(jīng)常在一個地方遇見。經(jīng)常在一個地方告別。我們不知道下一次又在哪里再見。我們每次遇見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可是我們問候得簡潔,告別得也匆忙。童話都不是匆忙的,可是我們卻是匆忙地行走在童話播種的路上。我們無法慢騰騰。心里的焦急不知從何而來,沒有人讓我們焦急,是我們自己讓自己不安定。我們的家里都有陽臺。陽臺上都有太陽。但是我們沒有坐在那里喝茶。我們要拉上箱子出發(fā)。我們把最好的兒童文學,最漂亮的圖畫書裝進包里,背著走了。那真是有些重的,可是我們呼吸得很輕盈,我們到了一個地方,把它們拿出來,只要一念誦,一揚起,就注定洋溢了,注定彌漫起詩的呼吸,詩的呼吸是輕輕的呼吸?! ∥覀兌疾坏交ㄆ牌诺哪昙o??墒俏覀兊拇_已經(jīng)在做花婆婆的事情。我們都是有自己職業(yè)的人。我們的職業(yè)都不是兒童閱讀的。所以我們這已經(jīng)走得很遠的路是《花婆婆》里說的第三件事情。我們不想等到頭發(fā)花白了,坐在漂亮的床上時才想起第三件事。如果那樣,那么又會有多少孩子沒有機會。多少孩子又會不知道什么是童話,童年就光剩下功課功課考試考試,今天的童年反而不如從前的童年了?! 〗裉煸趺纯梢圆蝗鐝那??! 〗裉斓耐晔嵌嗌俪赡耆说淖畲蟮牡胗??! ∵@個惦記在他們的日子的當中,心情的當中,一年四季的當中。那本優(yōu)秀的《萬花筒》里,老木匠埃利告訴六歲的安紹尼,一棵樹攔腰截斷,那一圈一圈的木紋是它的年輪。安紹尼說,那么他有六個年輪!可是我們仔細看看,看看天下的孩子,看看現(xiàn)在中國孩子的那個樹身,絕不是只有一圈圈的年輪的,還有多少惦記,多少心思的紋線!  把很多的好書,很多的童話給孩子,是讓這些惦記能滿意地實現(xiàn),能安心地擱下,而不是總懸在那兒。惦念和愛總是懸著不好,它們盼望的是實現(xiàn),是擱下?! ∥覀儧]有更大的本領來做第三件事,但是我們很相信我們做的這個第三件事是一件很大的事。我們種下的魯冰花非常美。我們已經(jīng)走的路其實還不遠,這么大的中國,這么大的土地,我們的第三件事和播種還要繼續(xù)。即使很多年后我們真的已經(jīng)紛紛到了花婆婆的年紀,我們還是不會只靠在漂亮的床上。我們?nèi)鲷敱ǚN子的力氣總還會有,我們每天晚上對坐在膝前聽故事的孩子們說“長大以后還要做第三件事哦”的力氣總還會有?! ∥覀儼盐覀兊倪@一本書也看成是魯冰花?! ~I給中國的童年。獻給他們的父母。  獻給一切惦記著童年的人。  獻給那些真正地關心這個國家和這個世界的人。  也獻給我們自己:  朱自強  彭懿  阿甲  徐冬梅  王林  梅子涵。  獻給紀秀榮  獻給天津的新蕾出版社  獻給夏天一點兒不熱的美麗的北戴河?! ∥覀兙褪窃谀莾?,慢慢地說出這本書的。

內(nèi)容概要

  新蕾社特邀中國兒童閱讀方面的六位專家、學者、閱讀推廣人,就童年閱讀、兒童文學、好書壞書、讀文讀圖、親子閱讀、班級讀書等十個話題進行了深入、深刻的討論。六位作者各抒己見,話語睿智幽默,靈光閃現(xiàn)。討論既有學理上的見地,又不乏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本書根據(jù)討論、對話整理而成,充分保留了現(xiàn)場感。附錄部分是各位專家的獨家推薦書目和精當點評。本書對于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兒童教育工作者,對于孩子家長來說,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梅子涵和朱自強兩先生為本書作序。

作者簡介

  梅子涵,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兒童閱讀推廣人。主要作品有《閱讀兒童文學》《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兒們》系列《中國兒童文學5人說》《李拉爾故事》系列等。

書籍目錄

1 童年閱讀2 豐富的書3 兒童文學4 好書壞書5 讀文讀圖6 講述故事7 親子閱讀8 班級讀書9 語文閱讀10 推廣之路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 童年閱讀  梅子涵:閱讀的渴望應該屬于人性自身安排好的,而不是誰給人類的。這種渴望和能力當一個人在母體里的時候,也許就已經(jīng)存在了。不然的話,一個母親在孩子還是胚胎的時候,她(母親)聽到的聲音,孩子怎么也聽見了呢?  一個母親朗讀的那些詩、那些文,怎么會變成一個生命誕生以后的一種氣質(zhì)、一種目光?  朱自強:我覺得梅老師提出的這個話題,其實在西方學界越來越成為一種主流的東西。比如說對語言的研究,麻省理工學院的平克就認為,語言是一種本能。其實就像語言是本能一樣,閱讀也是一種本能,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就是關于童年閱讀。我覺得在討論兒童的閱讀前,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那就是閱讀。  閱讀是什么?其實人類的文化是一種象征的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閱讀,有些閱讀是非常有廣義性的:比如,農(nóng)夫會閱讀土地、閱讀天氣,然后播種;而漁夫閱讀海洋,然后去撒網(wǎng);小孩子也閱讀,他不會讀文字的時候,閱讀父母的臉色,決定這個玩具我什么時候要,這件事我什么時候做,而父母不會發(fā)怒,這也是閱讀。再到所謂文化的閱讀,比如詩人閱讀,他看天空的時候,他會決定這朵云是在流浪還是在回家。  在這些閱讀里,其實有些不是我們?nèi)祟愃氂械?,有些動物也會“閱讀”。比如說棕熊。大麻哈魚到一定季節(jié)要洄游到它出生的河里產(chǎn)卵,這個時候棕熊也會閱讀河水的水溫,然后決定在什么時間來等待,什么時候大麻哈魚會洄游,我就會有吃的了?! ∵@些其實都是所謂動物的本能,跟我們?nèi)祟愊嗤?。但有一樣閱讀,是動物不會的。動物沒有語言,也沒有語言的這種閱讀。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是語言印刷成文字的書籍的閱讀,當然后邊可能還會討論到“講述故事”、“讀文讀圖”這樣的話題?! ∷晕矣X得,我們談閱讀的時候,其實就閱讀本身來講,有兩個面向可以選?。阂粋€面向就是對閱讀比較體系化的研究,或者是理論的研究。比如,像語言心理學家古德曼有兩本在臺灣印刷的、也是國內(nèi)學者很了解的書,一本是《全語言的全在哪里》,另外一本是《談閱讀》。他研究的是語言的運作機制和語言的理解過程,是一個普遍性的尋找規(guī)律的研究,我們說這是學理性的研究。比如,他認為不管是哪種語種,閱讀的過程都是一個,只有一種方式?! ∥矣X得我們在探討兒童閱讀問題的時候,這種理論性的或者是體系化的建構(gòu),可能會滲透到一些話題的討論中。還有一個面向,就是憑著我們自身的感性經(jīng)驗,一種直接的對閱讀的接近。這種接近,像德國作家萊辛,他就說過“書本可以解釋人生”,他這種認識完全就是自己直覺性的東西。另外寫《閱讀史》一書的加拿大著名作家曼古埃爾,他說“閱讀幾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這也就是剛剛梅老師談到的,“我要活在書堆之中”?! ∑鋵崿F(xiàn)在這個社會中也有很多人“活在書堆之中”。這種表述都是直覺性的、感性的、經(jīng)驗化的表述,像說閱讀就如同呼吸一般,金庸也說過,“我不需要錢,但是我需要書,我蹲大牢也可以,只要給我書看,我就可以”。美國學者愛默生說過,“會讀書的人應該是一個發(fā)明家”。其實也是把閱讀用簡潔的話感性地加以闡述。我們往中國古代推的話,宋代的大詞人黃庭堅說過:“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逼鋵嵰彩钦f直覺上閱讀的功能和重要性。我個人覺得我們關于閱讀的會談的話題,其實一個是分析思辨的、建構(gòu)體系的取向;另一個是我們個人的直覺的、經(jīng)驗的、感性化的接近。這兩個面向都是可以采取的?! ⌒於罚何矣X得剛才梅老師和朱老師試圖探討的,是閱讀跟兒童生命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講:一個是對兒童個體的發(fā)展來說,首先一個兒童在生命發(fā)展的過程中,隨著生命體,也就是生理胚胎的發(fā)育一定伴隨著精神胚胎的發(fā)育。精神胚胎的發(fā)育有兩個方面,對一個孩子來說,閱讀跟他是什么關系,其實是完全順應他生命發(fā)展的。一個方面是他想關注,除了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以外,外部還有些什么,他會去考慮。因為一個人的直接經(jīng)驗總是有限的,他所看到的。就像朱老師提到的,棕熊探測水溫,但是動物永遠不可能知道它生活以外的東西。而人可以借助閱讀知道“除我以外的”,這樣就可以不止“生一世”,甚至可以經(jīng)歷“萬世”這樣一個人生經(jīng)歷。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閱讀經(jīng)驗對我們的直接體驗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延伸。第二個就是,閱讀是很直接的,很多童話書表現(xiàn)的主題就是自我認知。關注“我是誰”,“我怎么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就是關注我們自身。關注外部、關注人自身,這個時候他必然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我覺得這是從個體的角度?! 〉诙€方面就是閱讀是個什么樣的事情。我覺得閱讀是把除了個體的生命發(fā)展必需之外,還是一個把個體的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人類的洪流當中去的過程。不僅僅我想知道,我還要知道我這個民族、我這個“類”所應該知道的,從這個方面來看,閱讀是個文化傳承。  朱自強:我對這個話題做一下補充。閱讀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個奇跡,它絕對是只有人類才能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人類文化中最具有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文化?! 倓傂於分v到了個體和群體。比如說群體,出現(xiàn)了印刷書籍的閱讀之后,整個人類社會完全改觀了,西方學者特別是媒介研究者,談到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印刷機的意義,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使閱讀成為更多的人可以了解的東西?! ≡谶@個過程中,可以說宗教改革對現(xiàn)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宗教改革如果沒有大量印刷的《圣經(jīng)》擺在很多人,特別是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餐桌上的話,我覺得宗教的歷史就會難以進行,它就完全會成為牧師的壟斷體制;閱讀是內(nèi)省的語言,它促進了個人主義的生成。因為面對閱讀的時候,特別是書籍的印刷、文字的閱讀,會促進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這點我們從兒童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中看得很清楚?! ∨碥铂F(xiàn)在做博士論文,研究民間童話。民間童話,它是集體性的東西,但是發(fā)展到安徒生為代表的創(chuàng)作童話之后,就變成了個性化的東西。也就是說安徒生的語言是書面語;而《格林童話》——當然在出版過程中也有很多潤色在里面——但它取自的最初文本是口頭的語言,不是印刷的語言,不是在書籍中、在頁面中向我們傳遞,而是通過聲音來傳遞的。這種語言很難呈現(xiàn)個性化。我覺得在我們從群體的角度探討閱讀和人類發(fā)展進程的關系的時候,閱讀的重要性,應該也是不言自明的?! €體來說,個人的經(jīng)驗,感性化的、直覺的東西,也可以使我們接近閱讀本身。我想到童年時候的閱讀。那個時候,大家知道在“文革”期間,很多書都是禁書,文化是被囚禁的。但是只要能找到書,我就如饑似渴地讀。那個時候閱讀的東西其實對我的一生都是影響非常大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閱讀,我不是今天的這樣一個人。當然沒有閱讀,這個人比現(xiàn)在更好還是比現(xiàn)在更壞都很難說。  梅子涵:在一個生命之初,在眼睛、鼻子都還不具備的時候,他會在母體里面聆聽,而這個聆聽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閱讀。分娩出來以后,眼睛一睜開就開始看,這也是閱讀?! ∵@樣一種欣喜的、慌慌張張的、模模糊糊的張望本身是來自一種本能。所以你如果仔細去看這個孩子一睜開眼睛時的這種張望的閱讀的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唯有來自本能的,他才會那么慌慌張張,那么熱情?! ∥覀儸F(xiàn)在說兒童閱讀,一個人的童年需要閱讀。有的時候我們會以為是一個成年人的社會、一個文明的社會在向兒童發(fā)出一種號召一樣,好像是把這個東西安排給他們。其實不是,他本身就需要這個東西?! ‘斎?,因為各種原因,一個人誕生以后,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缺少一種從閱讀四周、閱讀門前的景色到漸漸進入閱讀書本、閱讀文學的推進,甚至缺少機會走進文學、走進童話。所以我們要強調(diào)閱讀,要把這樣的機會安排給他們。他們的生命里有渴望,所以把機會安排給渴望的心就是一件人性意味很強的事?! “餐缴哪莻€童話《癩蛤蟆》里說,癩蛤蟆的頭頂有一塊閃閃的綠寶石,所以它總想飛翔。我們也是在告訴孩子們,人的頭頂也是有這塊“綠寶石”的,它叫“渴望閱讀”,它叫“閱讀的本性”。

編輯推薦

  我們把我們的這一本書也看成是魯冰花?! ~I給中國的童年。獻給他們的父母?! ~I給一切惦記著童年的人?! ~I給那些真正地關心這個國家和這個世界的人?! ∫搏I給我們自己。  ——梅子涵  從根本上講,對閱讀的選擇,關涉到人類社會發(fā)展走向的預設和選擇?! ∷晕覀冃枰又腔?、更加理性、更加前瞻、更加建設地推廣兒童閱讀。我想,這個“中國兒童閱讀六人談”只是兒童閱讀研究的一次上路,而路,會相當漫長,更會相當泥濘、艱難……  ——朱自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兒童閱讀6人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