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殷登國 頁數:195
Tag標簽:無
前言
在Discovery頻道上曾看見節(jié)目攝影師拍攝到黑猩猩用石頭砸胡桃取胡桃仁肉吃、用細枝探掏枯樹狹縫,撥取縫隙中的蟻卵吃,說明人類不是世界上唯一會使用工具的動物,糾正一般人過于自大的傳統(tǒng)觀念,看了真能益智?! 】墒牵谛尚伤褂玫墓ぞ吆腿祟惐绕饋?,巧拙相差太遠了,它們無論如何也只能說是踏出使用工具的第一步而已。人類在遠古舊石器時代,就會用礫石打制成的石器刮削切割獵來的鹿肉、水牛肉了;到了新石器時代,功用各異的石刀、石斧、石鋤、石杵、石磨盤、石矛等都被發(fā)明出來,成了人類生活中最得力的幫手。 各式各樣的器具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幫手,下雨天需要雨傘遮雨,吃飽飯需要牙簽剔牙、耳朵癢了要找耳挖子,背上癢則需要搔杖;指甲長了要剪刀,頭發(fā)亂了要梳子等,日常生活里的這些用具因為太熟悉了,熟悉到我們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 」ぞ咭蛐枰l(fā)明,需要往往在遠古時代就存在了,所以遠古時人們就發(fā)明了雨傘、牙簽、搔杖、耳挖等,只不過隨著文明科技的日益進步,這些用具的質材和設計日益精巧,使工具本身出現了一個演進史?! ≈袊藦暮螘r開始使用筷子?牙簽在多早以前就被人們發(fā)明了?還有牙刷呢?眼鏡呢?剪刀呢?蚊帳呢?痰盂呢?鎖匙呢?撲滿呢? 本書從稗官野史、筆記小說旁征博引,以輕松有趣的筆調介紹二十余種日常生活器物的發(fā)明演進史,讓您在愉快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就增長許多見識,成為更有深度、有內涵的人。
內容概要
《東西文物趣談》是由殷登國先生編著的。中國號稱“五千年文明故國”,又號稱“上下一萬年”。悠久的文化讓我們感到榮耀的同時,常常又感覺有些虛無縹緲。除了歷史教科書上千巴巴的人名和年代,我們又知道多少?和我們今天奔波忙碌的生活又有什么關系?其實,民俗文化正是中華傳統(tǒng)的重要體現。通過作者在《東西文物趣談》中描繪的一幅幅古代中國人生活的場景,我們發(fā)現今天和昨天并不遙遠,傳統(tǒng)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在我們的血液和骨子里。作者殷登國先生,祖籍江蘇揚州,1950年生于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現旅居加拿大,著有歷史、文學、筆記小說、民俗掌故等數十種,多能以生動活潑的文風和淵博的知識,贏得讀者的喜愛。我社曾出版過殷登國先生的《人之大欲》、《中國的花神與節(jié)氣》、《吃經》等?,F將作者有關民俗的著作6種同時推出以饗讀者。
書籍目錄
自序牙簽牙刷筷子梳與篦耳挖子搔杖剪刀眼鏡木屐鎖與鑰匙撲滿痰盂名穴傘雨衣蚊帳被子屏風算盤拐杖寶劍史話十八般武器
章節(jié)摘錄
牙簽小小的牙簽可能是人類所設計出來的最簡單的“工具”之一,在人類學家的想象中,人類的老祖宗打獵累了一天之后,坐在火堆旁,一面咀嚼著炙烤的長毛象,一面用削得尖尖的小木棍剔牙,有時候他們閑坐著,思索在他們所住洞穴的墻上涂些什么時,也會無所事事地剔牙。人類學家雖然沒有發(fā)現遠古時期的牙簽,但是他們分析古人類牙齒上的凹槽,一致認為那是經常使用牙簽的?果。目前所知最早有凹槽的牙齒,見于衣索匹亞歐默(Omo)地方出土的一百八十萬年以前的人類牙齒化石,尤常見于二十萬年至四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及同時期其他歐亞古人類的牙齒上。人類學家曾考慮過,這些牙齒上的凹槽會不會是蛀牙、粗糲的食物或是用牙齒撕扯東西以制造器物的結果,但這些假設最后都被一一推翻,他們發(fā)現,史前人類牙齒上的凹槽和有歷史記載以及現代的美國印第安人及澳洲土著由牙簽造成的牙齒磨損非常類似,使牙簽起源之說獲得進一步的佐證。牙簽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牙簽在中國始于何時卻很難回答,雖然還沒有像研究男女私通始于何時那么的難,至少在我也是說不上來,只能回答這總是古已有之的吧!因為牙縫里塞了菜屑肉末不舒服,總會想找個尖細的東西把它剔出來,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發(fā)明牙簽應當和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男女私通亦當作如是觀。不過要是以文獻記載作依據,牙簽的歷史還是可以考證一番。牙簽大約是三國本年時始見載于文獻,當時稱為“剔齒纖(殲)”。清人喬松年在《蘿蘑亭札記》上考證說:“陸云(字士龍)與兄機(字平原)書記曹公器物有剔齒纖,此即今所用剔齒之牙簽?!痹陉懺扑蛾懯魁埣分械摹杜c兄平原書第一通》云:“疏(梳)枇(篦)剔齒纖縱皆在?!庇帧兜谒耐ā吩疲骸叭∑涮摭X殲一個,今以送兄?!睆年懺茖懡o陸機的信來看,大概三國時的曹操是文獻記載中最早使用牙簽的人。唐宋之人還稱牙簽為“剔齒簽”,如南宋末年的趙孟頻有詩“食肉先尋剔齒簽”;但是到了元明之世,則又習于稱牙簽為“剔牙杖”,如明人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出《腐嘆》中的一首《洞仙歌》說:“(末)咱頭巾破了修,靴頭綻了兜。(丑)你坐老齋頭,衫襟沒了后頭。(合)硯水嗽凈口,去承官飯餿,剔牙杖敢黃韭臭?!闭f不第的老儒生活貧苦,吃餿飯酸菜,剔牙杖也只能剔出臭菜屑而已。又如明人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四回里說:“(應)伯爵被湖州何蠻子的兄弟何二蠻子——號叫何兩峰,請在四條巷內何金蟬兒家吃酒……伯爵吃的臉紅紅的,帽檐上插著剔牙杖兒……”牙籤或牙簽則是清朝以后的稱法,清朝中葉時,有個小買賣是托著一盤牙簽在餐館里穿梭巡視,看到客人吃完飯,立刻把牙簽奉上,以博取客人賞賜的小費。清嘉慶年間江蘇蘇州人張子秋著有《續(xù)都門竹枝詞》,描述北京之風土民俗,其中有一首說:水煙禁了換桃煙,畢竟都門生意寬;更有一樁好買賣,慣來酒肆送牙簽。另外在清咸豐年間安徽歙縣人何耳的《燕臺竹枝詞》里,也有一首《柳木牙簽》,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取材陡畔削纖纖,一束將來市肆筵,好待酒闌賓未散,和盤托與眾人拈。正因為干這一行的只要折取柳枝就可削成牙簽,可說不費一個本錢,所以是樁好買賣。牙簽的制材不一,最名貴的大概要數虎須簽了,如清人慵訥居士《咫聞錄》中有一則“虎拆家”云:“虎……其須可作牙簽……”據說虎須簽還可治療齒疾。但是畢竟制材難得,也就無由推廣?;㈨毢炛?,第二名貴的大概要數象牙簽,“牙簽”云云:就是因為它是以象牙制成而得名。明朝世宗時的權臣嚴嵩罷職后,有司抄嚴嵩的家,搜出古董字畫金銀珍寶無數,當中包括了“象牙簽八十五根”,可見象牙簽也是權貴才能使用之物;如今全球禁止象牙買賣,象牙簽當然就更珍貴了。一般大眾使用的牙簽,大多是竹子或楊柳木削成的。清人王之春《椒生隨筆》上說:“道光間,蘇州山塘有老夫婦,削柳木為剔牙簽,以此?小康。”至今日本俗語猶稱牙簽為“小楊枝”,可謂其來有自。用楊柳枝削成的牙簽剔牙還算是考究的,一般下層社會的人隨便拔根草莖或席篾子照樣可以剔牙。清人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里說:“……一時大家吃完了飯,兩個丫環(huán)用長茶盤兒送上漱口水來。張老擺了擺手說:‘不要。’因叫這女孩子‘你倒是揭起炕氈子來,把那席篾兒給我撅一根來罷!’柳條兒(丫環(huán))一時摸不著頭腦。(安)公子說:‘拿牙簽兒來!’柳條兒才連忙拿過兩張雙折兒手紙?上面托著根柳木牙簽兒。張老剔了會子牙……”民初小品文大師梁實秋在《雅舍小品續(xù)集》里有一篇《牙簽說》:“人自稱年長日‘馬齒徒增’,其實人不如馬,人到了年紀便要齒牙搖落,至少也是齒牙之間發(fā)生罅隙,有如一把爛牌,不是一三五,就是二四六,中間盡是嵌張!這時節(jié)便需要牙簽,有象牙質的、有銀質的;有尖的、有扁的,還有帶彎鉤的,都中看不中用。普通的是竹質的,質堅而銳,易折,易傷牙齦。我個人經驗中所使用過的牙簽最理想的莫過于從前北平致美齋路西雅座所預備的?種牙簽。北平飯館的規(guī)矩,飯后照例有一碟檳榔豆蔻外帶牙簽,這是由堂倌預備的,與柜上無涉。致美齋的牙簽是特制的,其特點第一是長,約有自來水筆那樣長,拿在手中可以擺出搦毛筆管的姿勢,在口腔里到處探鉆無遠弗屆,第二是質韌,是真正最好的楊柳枝做的,拐彎抹角的地方都可以照顧得到,有剛柔相濟之妙。現在臺灣也有一種白柳木的牙簽,但嫌其不夠長,頭上不夠尖……”梁實秋在文末還說:“有些事是人人都作的,但不可當著人的面前公然作之。例如牙簽的使用,其然不雅,咧著血盆大口?擰眉皺眼,擿之,摳之,攢之、抉之,使旁觀的人不快。縱然手搭涼棚放在嘴邊,仍是欲蓋彌彰,減少不了多少丑態(tài)。至于已經剔牙竣事而仍然叼著一根牙簽昂然邁步于大庭廣眾之間者,我們只能佩服他的天真。”梁實秋萬萬沒有想到,之前港星周潤發(fā)在熒幕上居然大模大樣地叼著一根牙簽,其瀟灑之狀,還真不知迷死多少少男少女呢!附記:近來又從國外流入一種塑膠制的牙線,這種玩意兒的好處是線細,可以把齒縫間的菜屑肉屑徹底清除又不傷牙齦、不會把牙縫掏大,但是在國內并不十分流行,至少飯館等公共場合里還沒有免費提供。這也難怪,牙簽有上百萬年的悠久歷史,哪這么容易一下子就被淘汰?牙線的優(yōu)點雖多,想取代牙簽還有得等呢!P1-6
編輯推薦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使用筷子?牙簽在多早以前就被人們發(fā)明了?還有牙刷呢?眼鏡呢?剪刀呢?蚊帳呢?痰盂呢?鎖匙呢?撲滿呢?殷登國編著的《殷登國說民俗:東西文物趣談》從稗官野史、筆記小說旁征博引,以輕松有趣的筆調介紹二十余種日常生活器物的發(fā)明演進史,讓您在愉快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就增長許多見識,成為更有深度、有內涵的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