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百花文藝  作者:劉世敏  頁數:315  
Tag標簽:無  

前言

試問在中國的現(xiàn)代藝術家中,有哪一位藝術家對今天的當代藝術仍然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力?我的答案必然是林風眠。也許,作為一個學術界導師,徐悲鴻曾表現(xiàn)出更為實際的功能,他在繪畫中強調素描為藝術的基礎,而且非常清楚當時的中國藝術家們面臨西方挑戰(zhàn)之所需。但他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卻著眼不深,他的努力是在刻意綜合中西兩個傳統(tǒng)的前提下結合中國和西方的材料(媒材)和技法。    而我所理解的林風眠的意義在于,他的藝術和教學將“融合”指向一個遠而深刻的概念,他所從事的不是簡單的風格上的某種合成,而是一個伴隨著藝術家賦予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表達出藝術家自己的經驗感覺。也許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在他的門下培養(yǎng)了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一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中國藝術家。    今天,林風眠的重要性,通過他八十年前創(chuàng)立的杭州藝術學院的主題研討會和本部傳記,得到了應有的評價,這是非常及時的和令人欣慰的。劉世敏教授懷著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心研究了林風眠的一生,這里展現(xiàn)了1949年之后他所經歷的那些曾經困擾了許多作家和藝術家的瘋狂年代的考驗。林風眠歷經坎坷,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飽受磨難,然而在他最后三十年的作品中,卻很少表現(xiàn)發(fā)生在他身邊的動蕩不安。他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可以見到一種內心的平和,而時代的張力潛伏在它的表面之下。只是偶爾地,在1989年完成的《基督受難》和《痛苦》——二十世紀20年代風眠油畫符號的一個晚年回聲中,呈現(xiàn)出他的內心壓力和憂郁。    在本書中,劉教授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關于林風眠的一部完整故事。她對這位非凡藝術家的認識和了解是深刻的。我在此祝賀她的工作,并希望她的著作獲得應有的成功。    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牛津大學    2008年3月    (作者系牛津大學教授)

內容概要

本書作者獨具醫(yī)心,通過采用綜合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史實再現(xiàn)和當代文學現(xiàn)實主義手法,對海內外歷史文獻的鉤沉發(fā)微,嚴謹考據,相關人物專訪,以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以林風眠的求學、辦學、藝術、革命、摸索的藝術人生為主線,書寫成一部較翔實的現(xiàn)代藝術與現(xiàn)代美術教育編年史,是研究以林風眠為代表的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現(xiàn)代藝術不可多得的具有學術價值的文獻。同時本書通過林風眠92載春秋漫長人生的藝術之路,再現(xiàn)了當時真實復雜的社會背景,再王覓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及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過程,及以林風眠為代表的上世紀30年代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學術群體曾經有過的精神和隕沒。通過林風眠命途多舛、屢踣屢起、屢起屢踣的一生,對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各種勢力的斗爭與妥協(xié),作者對林風眠性格多重性的表述,體現(xiàn)出傳主所處險惡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官場及派系的紛爭與角逐,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性的弱點、部分知識分子軟骨的共性。本書刻畫出林風眠作為中國藝術教育先驅,中國現(xiàn)代藝術奠基人當之無愧的鮮活形象和對其巨擘地位的定論。

作者簡介

劉世敏,澳大利亞某大學講座教授,著有《萬水獨行——林風眠傳》,臺灣閣林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

書籍目錄

謝-院
序一 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序二 紀念林風眠老師
卷一 別夢依稀故園情(1900—1919)
 1.“梅江邊的一個山村里”
 2.降生時的星象
 3.母親
 4.“祖父的訓誡”
 5.瀆畫神童
 6.開啟一扇窗
 7.曬行求學
卷二 法蘭西初辟鴻蒙(1920—1925)
卷三 教育藝術革命(1926—1938)
卷四 希望探索無奈(1939—1977)
卷五 香港——最后的驛站(1977—1991)
附錄一 林風眠年譜
附錄二 致全國藝術界書
附錄三 欣聞《藝海逆舟——林風眠傳》出版有感
附錄四 林風眠劫后余生談藝錄(金尚義輯錄)
附錄五 劉哲昨與林風眠談話——匿名信所攻擊林者全已了解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1989年12月,上海中國畫院和上海美術館到林風眠家鄉(xiāng)梅州舉辦“林風眠畫展”,展出作品80幅。“梅州人第一次看到林風眠的原作,甚至許多人是第一次知道家鄉(xiāng)出了這么一位載譽海內外的大畫家。畢竟是家鄉(xiāng)人的目光透徹,他們看到林風眠的幾幅山水,一下子就歡欣地指點起來,說那山水是畫的閣公嶺的。許多旅居海外的梅縣客家人,也都一目了然地評點著?!泵访分莺烷w公嶺的自然山水,影響了林風眠一生的創(chuàng)作,山村里的風光“像一幅一幅的畫,不時的在腦海中顯現(xiàn)出來”。林風眠說:“我想也許因為我從小生活在山村里,對大自然的愛好,成為一種習慣,不管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只要能從車窗中望見外面,不管怎樣的景色,也許看來是最平淡的東西,在平原上幾株樹,幾間小屋,一條河,鐵路旁邊的一溝水,水里有許多荷葉,我永遠不會感到厭倦。我最怕夜車,黑夜里看不見外面,如果睡不著那就比什么都難過了。”梅州是古代嘉應州的州府所在地,這座古城青山綠水,鐘靈毓秀,的確令人懷念,它是粵東古老的重鎮(zhèn),是個文化之鄉(xiāng),這里有崇文重教的歷史。梅江發(fā)源于廣東省陸豐與紫金交界的武頂山七星崠,全長307公里,流經梅縣境內有90公里,悠悠梅江水,不知養(yǎng)育了多少客家先賢,翻開梅州這塊風水寶地的歷史,“僅清代就出翰林十八人,文進士六十八人,武進士二十二人?!苯?、現(xiàn)代各種人才就更是不勝枚舉了?!白怨乓詠恚鍪?、出賢盡在朝陽俊秀之處,藏風納氣之地。”梅州的風水地域特點堪稱典型。北京大學教授,地理學家于希賢認為:“西方地理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傳入我國,在大學里設立地理學系還是本世紀20年代的事。在此之前長達四千余年的時間里,中國古代自有一套地理學的理論與體系,其指導思想與基礎理論就是《易經》與《內經》。中國古代的許多地理學偉大成就,眾多的城市,寺廟,村落,民宅的選址與規(guī)劃布局,在西方地理學傳入中國之前,自有一套傳統(tǒng)的辦法與傳統(tǒng)的理論體系。其古都選址,布局,規(guī)劃,建設,使西方的地理學家,建筑學家嘆為觀止!”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日本漢學家高橋稔教授不約而同地認為“中國的風水,實際就是西方所說的環(huán)藝設計”??图胰司幼…h(huán)境就是實證??图胰司幼〉沫h(huán)境,應用中國人自己傳統(tǒng)環(huán)藝設計,即風水設計。

編輯推薦

《林風眠: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和現(xiàn)代繪畫的奠基人》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林風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讀著林大師一生,特別是文革時期, 心情沈重, 一生兩次毀畫, 尤其是第二次自己親手毀去,那種痛,,,,,..

    值得一看!
  •   該書是劉世敏先生對林風眠先生人生歷史的挖掘整理,但是,確實值得一讀。林風眠先生,是當仁不讓的當代大藝術家、大教育家。透過該書,寡人對以下幾點印象深刻,引致寡人的贊嘆、羨慕、唏噓:1、林先生在法國遇到了知音兼愛人 - - 愛麗絲.方.羅達。雖短暫,但極其絢麗的藝術與愛情的調制和飛翔。暮年林老重游法國尋找他為亡妻親刻之墓碑中,心中的啼呼和他人生中罕見的熱淚...面對文字,寡人同泣。2、林先生超強大的教育引力場中是沒有鐵腕的圖騰,他像擅做春秋之細雨的天公一般,在尚年輕的趙無極、吳冠中們心中“潤物細無聲”了。何等巨大的內心體量,天地同寬啊!3、林先生于戰(zhàn)亂和文革時期,被動或主動的棄畫、毀畫,數千幅,及文革結束時為獲得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委身贈畫于“人”,寡人一時不知說什么,只有唏噓。4、文革冤獄中,反銬而跪食,信念不為所動,何等的人格教誨。5、在林先生身世的講述中,我們還略微領略到了其他大家的神采,尤其是林文錚和蔡威廉兩位先生。特摘抗日轉移時期,蔡威廉給丈夫兼知音的林文錚先生的一首小詩及林文錚悲慟欲絕對亡妻的回詩:蔡:君心在我心,君首枕我胸。尤恐兩隔膜,情懷不少通。君心似清泉,千載常涓涓。妾心似大漠,倒海難療渴。林:西湖雙飛雁,孤影落滇池。水深無蘆葦,獨宿最高枝。疾風搖古木,長夜兀自持。天寒徒奮翼,腸斷復何之?最后,一句話,不光要大大宣傳林風眠,我們更有必要站在他的墓碑前好好想想。
  •   林風眠,藝術的殉道者??删?,可哀,可惜,可嘆。生不逢時。我們的時代在作孽,在犯罪。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