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飯莊

出版時間:2010-10-1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陳希賢  頁數(shù):155  
Tag標簽:無  

前言

2005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懷念父母的一本書《梁實秋與程季淑——我的父親母親》。陳希賢先生讀了我的書之后,經(jīng)過責編高艷華女士介紹與我取得聯(lián)系。陳先生不是外人,原來是我祖父最常去吃飯的北平厚德福飯莊的老板陳連堂先生的后人。我祖父和我父親兩代人都曾投資厚德福,成為股東。因此,我們之間可談的往事可就太多了。在此后的一年多里,我收到他一百多封信。在這些信中陳先生用他特有的詼諧筆調,以地道的北平土語,原原本本地描述了厚德福飯莊的興衰,以及厚德福與梁家的關系。我像是一個聽故事的孩子,每天盼望著他的來函。從這些通信中我知道了許多連我祖父和父親都不知道的厚德福的往事。陳先生的故事最引入入勝的是他的祖父陳連堂先生的出身,他的智慧、勇氣、忠誠和他的奮斗精神。更使我感動的是他的祖母的超凡的愛情觀,在她的那個時代和她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里,她的勇氣和她對情人的堅定的信心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這個真實的故事可以進入莎士比亞的劇本,可以攝制成影片,給現(xiàn)代人介紹一下一百年前一個貧窮的中國人的成功史。我和陳先生雖素未謀面,但是基于陳梁兩家超過一個世紀的商業(yè)合作,我們竟成了網(wǎng)上莫逆。我認為他給我寫的信件是極具價值的,應結集成書,公諸于世。后由我介紹給百花文藝出版社,高艷華、徐福偉承當了這本書的編輯,經(jīng)過年逾的努力,終將問世。這本書不僅忠實地記錄了陳家的歷史,更希望可以作為年輕讀者奮斗的圣經(jīng)。梁文薔2010年4月5日于美國西雅圖

內容概要

作者在這里記下的是祖輩的傳奇人生經(jīng)歷以及百年老店的滄桑歷程,聊以安慰故人。    如果當今青年人能從作者祖輩奮斗的經(jīng)歷中得到些許啟發(fā),那當然更是作者的心愿了。

作者簡介

陳希賢
祖籍河南杞縣,1931年生于北京。少年時在香港、上海、南京等地上學,此間跟隨并見證父輩創(chuàng)建各地厚德福酒樓。新中國成立后畢業(yè)于大連海軍艦艇學院,在海軍服役五年后,轉到地方從事物理教學工作。曾任上海市靜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委員,河南省烹飪學會理事。教學研究與寫作攝影等作品散見于《物理通報》、《新聞晨報》、《新民晚報》、《南京日報》以及《老照片》等報刊。

書籍目錄

序前言一  陳連堂:從乞丐到連翁總經(jīng)理  (一)一家三乞丐  (二)矢志學廚藝  (三)乞丐談戀愛  (四)衣錦好還鄉(xiāng)  (五)開創(chuàng)厚德福  (六)集資擴規(guī)模  (七)“狡兔鑿三窟”  (八)勇敢“闖關東”  (九)沿海大擴張  (十)連翁總經(jīng)理二  陳連堂的兒子和他的同仁們  (一)長子陳景裕:把厚德福推向各地  (二)次子陳鴻年:糾結于商界與警界  (三)三子陳鴻春及四子陳鴻儒:風雨飄搖的人生路  (四)張詩舫:商界誠信人格楷模  (五)其他同仁們:鞠躬盡瘁的好助手三  陳連堂的孫子們  (一)長孫女婿楊佩芝:不凡的人生  (二)長孫陳希文:繼承厚德福  (三)次孫陳希賢:如歌的往昔  (四)孫女陳文玉:隕落的花季尾聲附錄  (一)厚德福年表  (二)厚德福的規(guī)章制度  (三)書報摘錄  (四)陳連堂的子孫譜

章節(jié)摘錄

陳連堂:從乞丐到連翁總經(jīng)理(一)  一家三乞丐我祖父陳連堂(字蓮堂)的老家在河南杞縣,離黃河不遠,黃河之水灌溉了這片土地,但也帶來了無窮的水患?!拌饺藨n天”這個成語能從春秋戰(zhàn)國傳到現(xiàn)在是有道理的,“杞人”之所以“憂天”,是唯恐天穹崩塌,大雨不止,導致黃河水沖毀堤壩,輕則顆粒無收,重則家破人亡。所以我們杞縣人對天的敬畏程度是其他地方的人無法相比的。陳連堂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的父母都是乞丐,全家的財產(chǎn)就是三個要飯碗和三根要飯棍,每到晚上,這三根棍子不知道該往哪里放,放棍子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洪水過后村子里會留下一些斷垣殘壁,門窗、屋頂全被洪水沖走。也許這屋的主人災后幸存,能在這些斷垣殘壁中辨認出自己的家園;如果不幸,這屋的主人回不來了,墻角背風之處就是這三個乞丐的家。老乞丐在饑餓的時候還可以忍耐,小孩則不行,沒有飯吃就頂不住,饑荒來時往往先餓死的是小孩。萬般無奈之下,父母就把陳連堂領到他的姑母家。他姑母一看來了三個要飯的窮親戚,立時拉下臉說:“你們去打聽打聽,親戚間有救急的,可是沒有救窮的,你們老來找我們,叫我們怎么辦?!”兩個老乞丐央求他姑母收下這個可憐的孩子,同時表示他們二老將遠走他鄉(xiāng),從此不進姐妹家的門。他姑母家并不富裕,但看著這孩子實在餓得可憐,就收了下來。寄養(yǎng)的孩子是不能閑著的,先是拾柴、撿糞,附近的柴火不多,就往遠處走。拾來的柴火多,姑母的臉色就不那么冷峻了,留給的飯食就會多一些,要不然只能半饑半飽。在這樣寄人籬下的生活環(huán)境里,陳連堂逐漸養(yǎng)成干事認真、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毅力。他十分認真地拾柴、撿糞,遇到同伴們?yōu)橐桓輼渲Χ鵂帗寱r,他也不會退縮。隨著年齡的增長,陳連堂在姑母家什么累的活都干,拾柴、放羊的活動地域也增大了,小寨、白丘集、新莊,都走個遍。我們老家在雙樓村,村東口有幾十棵老榆樹,也可以算是小樹林了。村中的老少爺們閑暇無事常在這樹蔭下聊天,村外一條平坦的大路東到杞縣城,西通開封府。來往的客商、路過的販夫走卒,都愛在這里歇歇腳,喝口茶或給牲口飲飲水。于是,這里就成了一個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陳連堂在趕著羊群經(jīng)過這個小樹林時也常來聽聽過客間的海聊,也就是在這里他受到了啟蒙教育,知道了開封府里有大相國寺和包龍圖;知道了北京城里住著皇上,城里人都吃白面饃;還知道了有撿柴拾糞之外的三百六十行。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小孩子家最大膽、最冒險的主意。一天回家后,他對姑母冷不丁地說出了一句:“我要去北京?!睕]有一點思想準備的姑母一聽,大吃一驚,回過神來對陳連堂蔑視地說:“俺待你咋不好了?你要走?你知道北京的城門朝哪兒開嗎?”他低頭不語,姑母了解他的秉性,不吭不是屈服,而是倔強。姑母跟姑父商量了一陣,眼看連堂快長成半大小伙了,走了怪可惜,但覺得與其強留不如順水推舟。就對他說:“你自己要走,俺也沒盤纏給你,是好是歹你自己掂量吧?!钡诙?,姑母找了條手巾包了幾個雜面饃,就打發(fā)陳連堂上路了。陳連堂揣上干糧,跟姑母要了一個碗,拿起一根打狗棒,又從放羊娃變回了那個要飯的乞丐。黃泛區(qū)(黃河水泛濫區(qū)的簡稱)的黃沙路,清凈得一望無痕,柔軟得令人可親。它不像海灘上的沙,一腳踩上去沙子有點后退,但很快就可以感到沙子不動了,你可以輕松地邁出另一只腳。黃泛區(qū)的沙被風揚起又輕輕飄落,累積成一個個小丘,像是剛從面口袋里倒出來的面粉,踏上一只腳半天也找不到支撐。在這種沙土上面走路,邁出一只腳時,就會發(fā)現(xiàn)另一只腳在慢慢地向后退去,直到退了有大半步,才能站踏實,才能邁出另一條腿。這種艱難的進一步退半步的路途,使十幾歲的陳連堂不知吃了多少苦頭,要了多少飯,才能走出黃泛區(qū)。高高的城墻,高高的城門洞,又趕上那年黃河水位升高,于是城門洞里從地面到穹頂堆滿了沙包,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跟城墻一樣厚,旁邊僅留下窄窄的一條甬道,只夠一輛小車通行,由守城門的兵丁招呼出入。陳連堂進“漕門”到城里,一邊要飯,一邊打聽過黃河的渡口。經(jīng)人指點,要出北門,有個黑崗口,過了河就是河北地界。于是他就走出了北門。一出北門,就像是到了沙漠,枯水季節(jié)里,河床的黃沙被風吹到岸上,秋、冬季的北風又把大量的沙土吹向開封城。近十米高的城墻,開始時還能擋住吹來的沙土的襲擊,但隨著年月的推移,積累在城墻腳下的沙越來越多。最終導致,呈緩坡狀的沙丘跟城墻一樣高低,人們若想出城,不必走城門,只需沿馬道登上城墻,一邁步就出城了。更令他吃驚的是,通往河邊的道路仿佛是修建在山谷之中,而且是黃沙堆起的山谷。P1-3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個真實的故事可以進入莎士比亞的劇本,可以攝制成影片,給現(xiàn)代人介紹一下一百年前一個貧窮的中國人的成功史。  ——梁文薔

編輯推薦

《百年飯莊:厚德福后人憶舊》用他特有的詼諧筆調,以地道的北平土語,原原本本地描述了厚德福飯莊的興衰。故事最引入入勝的是作者的祖父陳連堂先生的出身,他的智慧、勇氣、忠誠和他的奮斗精神。這個真實的故事可以進入莎士比亞的劇本,可以攝制成影片,給現(xiàn)代人介紹一下一百年前一個貧窮的中國人的成功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百年飯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不錯,此書詳細傳述了厚德福的發(fā)展史,從中增長了不少見識。我曾花高價購入過一本由陳鴻年著,臺灣出版《故都風物》來了解老北京的生活。直到讀了此書后,才知曉陳鴻年是厚德福的后人。
  •   入手是為研究用,讀過發(fā)現(xiàn)不為研究也值得收藏
  •   昨天定今天就到了!質量很好!不錯當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