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云惟利 頁數(shù):192
前言
一、本套書是《百花散文書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選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間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專集分冊?!? 二、入選的作者均是這一時期的散文名家,所選作品盡可能照顧到作者散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脈絡(luò)?!? 三、每集作品前均冠以萬字以上的評論性序言,簡單介紹作者生平,并結(jié)合本書所選散文,分析評介其藝術(shù)特色及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道路和影響?!? 四、所選作品,盡量注明原書發(fā)表的出處和時間;對于個別難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釋。
內(nèi)容概要
古往今來,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輝!《百花散文書系》不敢說已將它們串成珠聯(lián),但它們在這里總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閱讀、欣賞了吧。 所選篇章側(cè)重于抒情、敘事陛散文;題材大至社會、人生,小至離情、花草;風格既有雄渾、酣暢,亦有委婉、含蓄;廣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書系》不說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總還不乏光彩可供借鑒吧?!? 百花散文書系包括《古代散文叢書》、《現(xiàn)代散文叢書》和《當代散文叢書》,都按不同作者選集分冊出版?!? 本書為其中之一的《曹聚仁散文選集》分冊,收錄了《悲哀的表現(xiàn)》、《語絲的文體》、《王國維與郭沫若》、《顧頡剛之言》、《談讀古書》、《年輕時代的上?!?、《百壽圖》等作品。
書籍目錄
序言悲哀的表現(xiàn)詩銘語絲的文體南社何必袁中郎節(jié)操百壽圖胡適與魯迅王國維與郭沫若年輕時代的上海一個劉老老的話小品散文的新氣息鵝湖之會顧頡剛之言述學(xué)從八股文說起古文談讀古書桐城派古文瓢語湖上雜憶蘭溪——李笠翁的家鄉(xiāng)我的自剖先父夢岐先生我的母親世說新語中人物
章節(jié)摘錄
何必袁中郎 《袁中郎全集》木刻本,價錢很貴,坊間有標點本的袁集出版,就買一冊來看看,看了以后,卻很失望。前些時,在冷攤上買了一冊信札往來粘貼本;大約是一位紹興師爺?shù)淖訉O,愛惜先世的往還信札,特地加以保存的。我翻讀那些信札,覺得比讀《袁中郎全集》還有趣得多,至少沒有袁中郎那股酸氣。其中有一封說家常細事的信: “姨娘大人賜覽:涵已于五月初返德。阿恕來信,已收悉。阿恕幼而無父,渠完姻,涵必竭力幫助。知聘定時用錢有限;迎娶非行聘可比,自須多用銅錢;涵遲早總須竭棉。姨娘既欲為之早娶,亦無不可。惟涵目下雖有三館,嵊開束修甚微;二月間代館人,又紛紛調(diào)動,除去盤川代修,涵實無所得。德清去秋被災(zāi),今年全辦流抵,無錢糧收;修金不能按時送,實在苦極。今知玉姑冬間即須出閣,(伊母早故,又系啞吧,情殊可憐)嫁妝一切未備,在在非錢不辦,涵實撐煞。若再為阿恕娶親,萬萬力有未逮;只可于姨娘處,苦苦懇情,緩至后年春間,再為阿恕完娶。涵話已說完,遲早總是一樣;若還見逼,無非徒使涵著急悶胸,于事終屬無益;涵近年心力交瘁,肝氣時常舉發(fā),乞垂憐俯允是幸。再阿恕尚望嚴加管教,他自己亦須曉得學(xué)好,認真讀書至要。此頌萬福?!? 全信入情入理,沒有半個閑字,沒有半個閑文;放在公安諸名家文集中,也該是頭等好文章。我因撫然感嘆道:“何必袁中郎!”人到中年,多吃幾年飯,多看一點世變,樣兒漸漸不同了,這其中不知不覺地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專修魔道,狐貍變成精,看穿了人性上的種種弱點,專利用弱點來玩弄人群;這種人冷酷殘忍,既無理性,亦無情感。一種是專修仙道,看破了紅塵,覺得脆弱的人生,為命運所支配,事事都可悲憫;這種人凄涼寂寞,人世不可,出世不能。只要是中年人,無論是那一種,老老實實肯把所閱歷的說出來寫出,來;那所說的所寫的都是頭等好文章;所以這位老蒙師的家信,也可以比美袁中郎。 袁中郎的書牘,偶而看幾封,也頗有趣。一讀《袁中郎全集》,無有不作三日嘔者。一、他本是第一種人,偏偏要做第二種人;還逢人告訴,要做第二種人,以陶淵明潘岳自比。任吳令時,寫信給江進之,說:“他日虎丘一塊石,太湖一勺水,傳吾兩人佳話,未可知也。”愛名如此,已甚可笑。辭吳令后,左一信,右一信,都說辭官那件事;其意若日:“陶淵明辭彭澤令,袁中郎辭吳令,一樣地千古不朽。”我想:陶淵明若這樣出賣高雅,也早就不值半文錢了。二、游山玩水,自是人生樂事;我們愛讀《徐霞客游記》,愛讀杜甫《紀行詩》,就因為他們沒有半點假造作。袁中郎的出游,無有不高聲叫賣,直叫令人頭痛。紀游文非無佳構(gòu),那股酸味,就夠使文章減色了!三、袁中郎本非遁世之士,談禪說佛,妄作解人,可笑。其中有一封答無念的信,說:“所云意識行不得一著子,不知念禪如何受用?世間未有名聞利養(yǎng)心不除,煩惱火焰熾然,而可云意識行不得者也。……若生與公,全不修行,我慢貢高,其為泥梨種子無疑,此時但當慟哭懺悔而已。”若移以說袁中郎,再恰當也沒有了。袁中郎一生大害,就因心中牢牢記住陶淵明,所以“畫虎不成反類狗”了?! ?hellip;…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