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朱潤東 頁數:375
Tag標簽:無
前言
二十余年以前,讀到鮑斯威爾的約翰遜博士傳,我開始對于傳記文學感覺很大的興趣,但是對于文學的這個部門,作切實的研討,只是一九三九年以來的事。在那一年,我看到一般人對于傳記文學的觀念還是非常模糊,更談不到對于這類文學有什么進展,于是決定替中國文學界做一番斬伐荊棘的工作。宗旨既經決定,開始研讀。除了中國作品以外,對于西方文學,在傳記作品方面,我從勃路泰格的名人傳讀到現(xiàn)代作家的著作,在傳記理論方面,我從提阿梵特斯的人格論讀到莫洛亞的傳記綜論。
內容概要
《張居正大傳》作為朱東潤先生的第一本傳記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獲得巨大的成功,列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 在《大傳》中,除了敘述張居正的一生之外,通過人物事跡透現(xiàn)人物所處時代的歷史面貌是更深一層意思。宮闈秘聞之類被完全擯棄,典章制度、水運邊患等真正的歷史要點得到正視,并隨著對張居正的敘說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析給讀者。在全書各個章節(jié),除了以明白到位的文字正面解說內閣制度的來龍去脈,更在對一位位出閣入閣的權臣卿相生平事跡的精彩描述中,把這個制度及其歷史作用全面展現(xiàn)出來。 讀者通過《大傳》可以見聞,更可以深思,所見所思的不止是張居正一人的性情、事跡,也不止是從隆慶到萬歷十數年的明朝歷史,還有上溯歷代下及當代的歷史發(fā)展脈絡。這樣的視野由一本文字精準暢達、情感豐沛淋漓的單人傳記表現(xiàn)出來,朱東潤先生的“嘗試”是極大地成功了,更是后世讀者的幸事。
作者簡介
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1916年英國倫敦西南學院肄業(yè)。建國后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全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等,是復旦大學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之一。他為中文系開設中國文學批評史、陸游研究、梅堯臣研究、中國文學等課程,并培養(yǎng)了數十名碩士、博士生。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歷史,尤其專長歷史人物傳記文字的創(chuàng)作。善于將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歷史結合起來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實的分析考辨,著有《張居正大傳》、《杜甫敘論》等傳記文字作品,其《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是我國最早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他還是一位書法家,篆、隸、行、草無不精善?!按筌S進”時期,有一次中文系召開了“躍進大會”,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勁”,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學生、教師紛紛登臺,決心要這個“提前”那個“提前”之后,大家把朱東潤先生“促”上了講臺,要他表態(tài)。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發(fā),這時卻如箭在弦上,不“躍進”一下便下不了臺。躊躇再三,他終于在敦促的口口聲聲中開了口??此巧袂椋嫦褚碌鬲z似的。他說,原定5年完成的《陸游傳》、《陸游研究》、《陸游詩選》三部著作,已提前為4年.現(xiàn)在決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這痛下決心的姿態(tài)依舊引起滿堂哄笑。那時指出的指標,大家論月計天,一年尚嫌太長,何況3年!人們催逼著他再“鼓足勁”、再加快一點,他卻再也不肯改口,只是無可奈何地嘆道:“這已經非常緊張,再也不能提前了!”3年很快就過去了。“躍進”熱潮消退之后,人們也早已忘卻當年的豪情。但朱東潤先生卻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荊州張秀才”第二章 政治生活底開始第三章 休假三年第四章 再投入政治漩渦第五章 內閣中的混斗(上)第六章 內閣中的混斗(下)第七章 大政變第八章 初步的建設(上)第九章 初步的建設(下)第十章 第一次打擊以后第十一章 從奪情到歸葬第十二章 元老底成功第十三章 鞠躬盡瘁第十四章 尾聲【張氏世系表】【隆慶、萬歷十六年內間閣七卿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荊州張秀才”宋恭帝德祐二年,臨安陷落,皇帝成為俘虜。宋代遺臣,立益王昱為帝,改元景炎,繼續(xù)斗爭;景炎三年帝昰死了,他們再立衛(wèi)王咼為帝,改元祥興。整個的斗爭,開始向南轉進,南宋王朝的根據地,剩得海南島的一角。是年,文天祥的孤軍失敗,天祥也成為俘虜。祥興二年,崖山的斗爭又失敗了,陸秀夫抱帝咼投海。張世杰還想再立皇帝,重新燃起斗爭的火焰,但是驚天動地的風浪,沉滅了這一個民族英雄。南宋王朝的抗元斗爭就這樣慘痛地結束了,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宋王朝倒下去了,元王朝興起來了。但被壓在底層的廣大貧苦人民,地位并沒有改善,他們過的仍然是被奴役的生活。在中國境內,仍然是只見到荒淫、暴虐、屠殺和滅亡。部分的統(tǒng)治階級沒落了;曾經統(tǒng)治中國三百二十年的宋室,再不能產生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的死亡,在士大夫的中間,也喊不出一個百折不回的志士。剩余的只是月泉吟社這一流的詩人,借著“春日田園雜興”的詩題,流露一點改朝換代的嘆息。整個的中國,便隨著上層階級的沒落而沒落,四千年的歷史,從此便成為統(tǒng)治者腳下的灰塵嗎?不會的。和西方傳說中的長命鳥一樣,中國人民正從毀滅里得到再生。人民的力量是不能摧毀的。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替他們自己挖掘墳墓,但是人民大眾不會隨著垂死的統(tǒng)治者走向滅亡,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掙斷身上的枷鎖,爭取生存的權利。他們正準備力量給騎在頭上的統(tǒng)治者以狠狠的打擊,而他們中間,也正在產生領導人物,領導全人民做斗爭。這便是元順帝以后中國的情態(tài)。順帝至正十一年販布的徐壽輝起兵,十二年卜士的兒子郭子興起兵,十三年販鹽的張士誠起兵,十五年白蓮會的韓林兒稱帝。在這一大群人中,最特出的,一個是皇覺寺的和尚朱元璋,一個是沔陽的漁夫陳友諒。朱元璋把握著最后的勝利,成為明朝的太祖高皇帝。
編輯推薦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雖多,但是象張居正那樣劃時代的人物,實在數不上幾個。從隆慶六年到萬歷十年之中,張居正占有政局的全面,再沒有第二個和他比擬的人物。這個時期以前數十年,整個的政局是混亂,以后數十年,還是混亂,只有在這十年之中,比較清明的時代,中國在安定的狀態(tài)中,獲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一切都是居正的大功。但是居正的一生,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了解。“譽之者或過其實,毀之者或失其真”,是一句切實的批評。其實居正他固然不是禽獸,但是他也并不志在圣人。他只是張居正,一個受時代陶镕而同時又想陶镕時代的人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