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事

出版時間:2005-4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史鐵生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靈魂的事》作者史鐵生是當(dāng)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結(jié)合在一起,用自己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qū)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后因急性腎損傷,回家療養(yǎng)。1979年后相繼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苦琴弦》、《我與地壇》、《務(wù)虛筆記》等小說與散文發(fā)表。1998年終致尿毒癥,終至透析。病情穩(wěn)定后,有隨筆集《病隙碎筆》和散文集《記憶與印象》等出版。作品多次獲獎?,F(xiàn)為北京作協(xié)合同制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書籍目錄

1 重病之時2 好運設(shè)計3 愛情問題4 記憶跡宮5 私人大事排行榜6 皈依是一種心情7 愛才是人類唯一的救助8 靈魂的重量9 說死說話10 康復(fù)本義斷想11 神位 官位 心位12 無答之問或無果之行13 上帝的寓言14 復(fù)雜的必要15 宿命的寫作16 想念地壇17 消逝的鐘聲18 我與地壇19 關(guān)于《務(wù)虛筆記》20 秋天的懷念21 廟的回憶22 活出愛23 信仰是自己的精神描述24 我二十一歲那年25 無病之病26 三月留念27 老家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  重病之時  重病之時,有幾行詩樣的文字清晰地走進過我的昏睡:最后的練習(xí)是沿懸崖行走  夢里我聽見,靈魂  像一只飛虻  在窗戶那兒嗡嗡作響  在顫動的陽光里,邊舞邊唱  眺望就是回想。重病之時整天是夢。夢見熟悉的人,熟悉的往事,也夢見陌生的人,和完全陌生的景物。偶爾醒來,窗外是無邊的暗夜,是恍惚的晴空,是心里的懷疑:誰說我沒有死過?  出生以前,太陽  已無數(shù)次起落  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吞并  又以我生日的名義  卷土重來。 重病之時,寒冷的冬天里有過一個奇跡——我在夢中學(xué)會了一支歌。夢中,一群男孩和女孩齊聲地唱: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我們友誼,幸福長存。莫名其妙的歌詞,聞所未聞的曲調(diào),醒來竟還會唱,現(xiàn)在也還會。那些孩子,有我認識的,也有的我從未見過,他們就站在我兒時的那個院子里,輕輕地唱,輕輕地搖,四周虛暗,瑞雪霏霏?! ∵@奇妙的歌,不知是何征兆。  懂些醫(yī)道的人說好——“生生”,是說你還要活下去;“生水”嘛,腎主水,你不是腎壞了嗎?那是說你的生命之水枯而未竭,或可再度豐沛。  是嗎?不有些牽強?  不過,我更滿意后兩句:我們友誼,幸福長存。  那群如真似幻的孩子,在我昏黑的夢里翩然不去。那清明暢朗的童歌,確如生命之水,在我僵冷的身體里悠然蕩漾?! ∑拮記]日沒夜地守護著我;任何時候睜開眼,都見她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個?! ∥艺f:“這一回,恐怕真是要結(jié)束了?!薄 ∷f:“不會?!蔽艺娴挠只钸^來。太陽重又真實。晝夜更迭,重又確鑿。我把夢里的情景告訴妻子,她反倒脆弱起來,待我把那支歌唱給她聽,她已是淚水漣漣。我又能搖著輪椅出去了,走上陽臺,走到院子里,在早春的午后,把那幾行夢中的詩句補全:  午后,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出  往日已歸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在時間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本文曾收入隨筆集《記憶與印象》)  好運設(shè)計  要是今生遺憾太多,在背運的當(dāng)兒,尤其在背運之后情緒漸漸平靜了或麻木了,你獨自呆一會兒,抽支煙,不妨想一想來世。你不妨隨心所欲地設(shè)想一下(甚至是設(shè)計一下)自己的來世。你不妨試試。在背運的時候,至少我覺得這不失為一劑良藥——先可以安神,而后又可以振奮。就像輸慣了的賭徒把屢屢的敗績置于腦后,輸光了褲子也還是對下一局存著飽滿的好奇和必贏的沖動。這沒有什么不好。這有什么不好嗎?無非是說迷信,好吧你就迷信它一回。無非是說這不科學(xué),行,況且對于走運和背運的事實,科學(xué)本來無能為力。無非說這是空想,這是自欺,是做夢,沒用,那么希望有用嗎?希望是不是必得在被證明了是可以達到的之后才能成立?當(dāng)然,這些差不多都是廢話,背了運的時候哪想得起來這么多廢話?背了運的時候只是想走運有多么好,要是能走運有多好。到底會有多好呢?想想吧,想想沒什么壞處,干嗎不想一想呢?我就常常這樣去想,我常常浪費很多時間去做這樣的蠢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史鐵生是當(dāng)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gòu)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dāng)多數(shù)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nèi)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處境遇的警醒和關(guān)懷。  ——華語文學(xué)傳媒大獎2002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我喜歡他作品的一個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凈,不曾神神鬼鬼牽絲攀藤。他的手總是溫暖的,寬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狀,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內(nèi)心。他把自己看輕了,才能去愛自己,愛世界?!  惔濉 ∥覍κ疯F生滿懷敬仰之情,因為他不但是一個杰出的作家,更是一個偉大的人。  ——莫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靈魂的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靈魂的事
      
      
       《》 第四部分 《靈魂的事》 記憶迷宮(4)
       2013-12-26 00:11:52
      另外一半的可能是那個女人不懂愛情。首先她沒弄清性與愛的分別,性是多指向的,而性的多指向未必不可以與愛的專一共存。其次她把自己僅僅放在了性的位置上,因為只有在這個位置上她與另外那些女人才是可比的。第三,那男人沒有因為眾多的性吸引而離開她,她可想過這是為什么嗎?她顯然沒想過,因為倒是她僅僅為了性妒忌而離開了她的戀人或丈夫。
       2013-12-26 00:23:59
      沒有什么能夠證明愛情,愛情是孤獨的證明。
       2013-12-26 00:24:59
      不,孤獨并不是寂寞。無所事事你會感到寂寞,那么日理萬機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獨。孤獨也不是孤單。門可羅雀你會感到孤單,那么門庭若市怎樣呢?你不再孤單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獨。孤獨更不是空虛和百無聊賴。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沖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應(yīng)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獨不是經(jīng)濟問題也不是生理問題,孤獨是心靈問題,是心靈間的隔膜與歧視甚或心靈間的戰(zhàn)爭與戕害所致。那么擺脫孤獨的途徑就顯然不能是日理萬機或門庭若市之類,必須是心靈間戕害的停止、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屏障的拆除,是心靈間和平的到來。心靈間的呼喚與呼應(yīng)、投奔與收留、袒露與理解,那便是心靈解放的號音,是和平的盛典是愛的狂歡。那才是孤獨的擺脫,是心靈享有自由的時刻。
       2013-12-26 00:27:30
      讓我們記起人類社會是怎樣開始的吧。那是從亞當(dāng)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于是知道了善惡之日開始的,是從他們各自用樹葉遮擋起生殖器官以示他們懂得了羞恥之時開始的。善惡觀(對與錯、好與壞、偉大與平庸與渺小等等),意味著價值和價值差別的出現(xiàn)。羞恥感(榮與辱、揚與貶、歌頌與指責(zé)與唾罵等等),則宣告了心靈間戰(zhàn)爭的釀成。這便是人類社會的獨有標記,這便是原罪吧。從那時起,每個人的心靈都要走進千萬種價值的審視、評判、褒貶乃至誤解中去(槍林彈雨一般),每個人便都不得不遮擋起肉體和靈魂的羞處,于是走進隔膜與防范,走進了孤獨。但從那時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個渴望:走出孤獨,回歸樂園。 那樂園就是,愛情。
      
       2013-12-26 00:29:56
      什么是淫蕩呢?在不贊成禁欲的人看來,并沒有淫蕩的肉身,只有淫蕩的心計。只要是愛的表達(譬如查泰萊夫人與其情人),一切禮崩樂壞的作為都是真理,并無淫蕩可言。而若有愛之外的指向(譬如西門慶),再規(guī)范再八股的行動也算流氓。
       2013-12-26 00:33:09
      總之他看見了人的處境。這處境是:心與心的自由難得,肉與肉的自由易取。這可能是因為,心與心的差別遠遠大于肉與肉的差別,生理的人只分男女,心靈的人千差萬別。
       2013-12-26 00:35:50
      愛情,必要有一種語言來表達,心靈靠它來認同,自由靠它來拓展,和平靠它來實現(xiàn),沒有它怎么行?而且它,必得是不同尋常的、為愛情所專用的。這樣的語言總是要有的,不是性就得是其他。不管具體是什么,也一樣要受到限制,不可濫用,濫用的結(jié)果不是自由而是葬送自由。 既然這樣,作為愛的語言或者儀式,就沒有什么別的東西能夠優(yōu)于性。因為,性行為的方式,天生酷似愛。其呼喚和應(yīng)答,其渴求和允許,其拆除防御和解除武裝,其放棄裝飾和袒露真實,其互相敞開與貼近,其互相依靠與收留,其隨心所欲及輕蔑規(guī)矩,其攜力創(chuàng)造并共同享有,其極樂中忘記你我剎那間仿佛沒有了差別,其一同赴死的感覺但又一起從死中回來,曾經(jīng)分離但現(xiàn)在我們團聚,我們還要分離但我們還會重逢……這些形式都與愛同構(gòu)。說到底,性之中原就埋著愛的種子,上帝把人分開成兩半,原是為了讓他們體會孤獨并崇尚愛情吧。上帝把性和愛聯(lián)系起來,那是為了,給愛一種語言或一個儀式,給性一個引導(dǎo)或一種理想。上帝讓繁衍在這樣的過程里面發(fā)生,不僅是為了讓一個物種能夠延續(xù),更是為了讓宇宙間保存住一個美麗的理想和美麗的行動。
       2013-12-26 00:37:18
      禁忌是自由的背景,如同分離是團聚的前提。 這是一個永恒的悖論。 這是一切“有”的性質(zhì),否則是“無”。 我們無法談?wù)摗盁o”,我們以“有”來談?wù)摗盁o”。 我們無法談?wù)摗八馈保覀円浴吧眮碚務(wù)摗八馈薄?我們無法談?wù)摗皭矍椤?,我們以“孤獨”來談?wù)摗皭矍椤薄?一個永恒的悖論,就是一個永恒的距離,一個永恒孤獨的現(xiàn)實。 永恒的距離,才能引導(dǎo)永恒的追尋。永恒孤獨的現(xiàn)實,才能承載永恒愛情的理想。所以在愛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獨也不是團聚,而是祈禱。 祈禱。
       2013-12-26 09:22:10
      我們永遠都在朝圣的途中但永遠都不能走到神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對終極的發(fā)問,并不能贏得終極的解答和解決。就像存在是一個永恒的過程一樣,生命的意義是一個永恒的問題。比如藝術(shù),誰能給它一個終極的解答么?比如愛,誰能給它一個終極的解決,從而給我們一個真正自由和博愛的世界?自由和愛永遠是一個問題。自由和愛,以問題的方式而不是以答案形態(tài),疊入我們的心靈。
  •     也是在自己遇到自己過不去的砍的時候,想輕生無可自拔的時候逼自己繼續(xù)活著,找找別的苦難的人怎么活的,就找找史鐵生的書發(fā)現(xiàn)了這本,第一張看了好運設(shè)計感觸特別多,也確實人總會面對的苦楚借貸平衡,后來路上遇見運氣不好的也沒什么抱怨的了,人總不會嫌好運多。心情浮躁的時候看看真的很靜,然后寫日記再也不像像以前寫作文那樣刻意,而是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寫的是什么,總之很自我了。覺得自己就是在按著自己路走著了,不是以前別人既定的路了,呵呵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guān)
  •      一開始只是只是在課本中讀到史鐵生,那個常常獨自推著輪椅搖進了地壇的作家,那個活到了最狂妄的的時候忽的瘸了雙腿的年輕人,那個年少時便在文革的波瀾中被卷到鄉(xiāng)下插隊的少年。
       生活的苦難予以他對靈魂的問詢,從那個剛開始覺得坐在門外的過道里,一夜一夜耐心地等他。到后來,給我印象最深的那句話是當(dāng)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正是如此,這句話一直銘刻在我的心里。
       也正是這樣就像是一天天都坐在夕陽之下的臺階上,聽一個年長的先生對你談?wù)撊?、信念、苦難、思考你看到那靜謐的陽光就這樣舒緩地灑在身上,可是突然發(fā)現(xiàn)即便是這樣靜謐,這樣的波瀾不驚,你卻覺得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高大了。聆聽那來自靈魂的答復(fù)
  •     有一回看到有人說,讀《悲慘世界》總是會不自主地被雨果感動,即便是現(xiàn)在有了“成熟的文學(xué)觀”,對雨果的這種敘述“摧枯拉朽”保持著警覺。于是就有了感受和理智上的矛盾。嚴鋒老師對此的回答是:所謂“成熟的文學(xué)觀”也許只是“時髦的文學(xué)觀”而已。
      
      碼完了兩篇論文之后,在來來回回的校車上讀完了史鐵生的《靈魂的事》,于是就想起嚴老師的這句話。搞現(xiàn)當(dāng)代的同學(xué)說:“現(xiàn)當(dāng)代就是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也許這是普遍的境況,以至于我也能夠認同;但一些流傳下來的特例,史鐵生也許可以作為一個逸出時間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粒子存在。在很消沉而不能夠在灑脫的時候,拿著手機在公交車上一遍遍地刷《我與地壇》,一遍遍地聽同樣的話并為之感動,就像一個孩子,總要聽同一個好聽的故事。
      
      因為那是一則好聽的故事。而《靈魂的事》,更多的是一個人往復(fù)來回的自言自語,一場孤獨的關(guān)于孤獨的獨白,一場友好的關(guān)于友誼的敘寫。所有故事都不是同一的,所有的故事又都指向一個自己。盡管這個自己希求著突破皮囊的限制,以不再附麗于某一特定的外形存在——這當(dāng)中的不可能和他生活中的不可能,也許構(gòu)成著某種復(fù)調(diào)。但這樣的分析并非必要,甚至可笑:不能解釋直觀感受的理論不是好理論,也許說到底只是一時的時髦而已。而時髦的東西就像廢墟上建立的城池,這倒是確實的。
      
      乘在校車上看著看著,我漸漸想到似乎應(yīng)該清理一下自己關(guān)于信仰的態(tài)度。而所謂拾人牙慧的事情也就是,史鐵生所不能完全同意的那個論斷,大概用在我身上是不錯的,或可以作為一個目標:“證明神性的存在,而不證明 神的存在”。
      
      神是否存在是一個信和不信的問題,用某種“行話”來說,領(lǐng)受主的圣恩不是你想領(lǐng)就能領(lǐng)的。不過Q學(xué)長入教會的時候接受考試,據(jù)說被問到為什么要入教時Q作了一長串的推理,而牧師對他說:“你應(yīng)該說,為了求得永生。”于是Q學(xué)長重復(fù):“為了求得永生”。于是就通過了。這時我就想,一個要管理人的神,大概不是一個神性的真的蘊含者。求得永生也不過是超脫孽海的另外一種表述,無論如何重載“永生”兩字,不過是把對生的貪戀和欲望層層包裝起來而已。是以托爾斯泰寫《福音書》,信仰不必通過神在凡間的代理人,但需要認真地從生活中尋找神性的輝暈。
      
      說到凡間的代理人,關(guān)于宗教的社會結(jié)構(gòu),涂爾干已經(jīng)說得很有系統(tǒng),所以看來也不必再說了。那么就涂爾干的定義來說,信仰和宗教實際上就是兩回事。AM曾經(jīng)評價說,涂爾干只是做了一個十分自足精致的理論。埋藏在柔順細致的理論背后,卻是歷史偶然性的碎片。就這點來說,做理論的人多少是詩性的,因為亞里士多德說,“歷史記錄的是事情是如何發(fā)生的;而詩歌記錄的是事情也許會如何發(fā)生?!彼煌拇蟾攀请S著收集到的碎片越來越多,尋找其中的交集也就變得越來越困難,碎片在理論的表面生長出傷痕,于是抒情就變?yōu)槠D澀的妥協(xié)。
      
      說到底,解題是以大家都能理解的方法重新描述問題,那么理論就是一種要別人能夠聽懂的抒情。比答案重要的是問題,比解釋重要的是描述。而信仰則無關(guān)于他人,只是一種單純的溝通。突然想起那句“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所謂神性存在而神的存在懸置不問,神性的光輝亦就來自于人的光輝。
      
      而既然人是因信稱義,所以關(guān)鍵大約依舊在于信,因信而有希望,因信而知愛。史鐵生又說,愛是充盈而敞開;所以他不說“包容”,因為“包容”就好像一片天空容得下一只鳥也容得下一顆星球,都是封閉的、“完整”的,然而是無情無愛的,也就解釋了封閉之所以只有消耗和虧空,永遠無法填滿的渴求與苛求。
      
      
      
      史鐵生說,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心情,不受時空的限制;“這心情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br />   
      也許他的思辯離我仍舊太遠;也許他的抒情,離靈魂更近。
  •     上學(xué)的時候就被他的<我于地壇>深深打動,想他本來風(fēng)華正茂卻突然無法再站立,想他的母親深深愛他卻無法靠近,他收獲人生新的意義之時卻無法再與母親分享......
      
      直到前些日子,突然傳來他去世的消息.頓覺世間突然失去了一個無比堅強的存在,而我仿佛也失去了一位良師,許多傷感啊~不知道對他本人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因為他此生的輪回有著太多悲劇,就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他一直還都在與病魔搏斗.而命運越是不幸,史鐵生越是堅強.而現(xiàn)在,他與命運的角力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了.而他又不忘留給我們一本書,與我們分享對生命的思考.
      
      這本書不太像一本文學(xué)作品,而更應(yīng)該劃到哲學(xué)著作的范疇里.他為我們理清科學(xué),哲學(xué)和信仰的關(guān)系,辨識迷信和真正的信仰,談生命的意義,品幸福的滋味,也分享看待不幸的方法,也思考文學(xué)本身,也有一些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到他的處境.這是一本深沉而溫暖的書,就像作者本人的人生,充斥著各種悲傷的故事,卻又永遠有一顆堅強的心在猛烈的跳著,一個靈魂在深沉的思考,在倔強的探究.有的朋友可能不會喜歡他的風(fēng)格,因為有時候?qū)懙恼娴暮芾@~我上班路上也讀,坐地鐵也讀,出差旅游也讀,睡覺前也讀,游泳池邊也讀,終于讀完了.書里還有許多精彩的關(guān)于人生思考的名人名言的摘抄~也是值得多多品味之處.
      
      恐怕他是當(dāng)代文學(xué)家里最優(yōu)秀的代表人物了,而他已不只是文學(xué)家,也是一位哲人了.
      
      謹此紀念這位離上帝比我們都近的文學(xué)家.
      
  •     很多時候,我害怕一個人面對黑暗,因為在這一片漆黑中,生命大多隕落的無聲無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每一個消失卻與我們無關(guān)……
      而某一天,我們也會成為這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人,向著靈魂的東南方向,騰空升起、無形無聲,這個世界的歌舞升平依舊,這個世界依舊日升日落,但一切,都已經(jīng)與我無關(guān),一切,都無法觸摸……
      很多時候,會恐懼,會難過,會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或者是好奇,但大部分時間,對于生命,我都是恐懼的。
      生老病死,雖是自然規(guī)律,但情感上始終無法接受,畢竟,這樣一個生命,曾經(jīng)來過……
      我始終相信這世界是有靈魂的,我也始終愿意相信,精神不滅,靈魂不滅……
  •     
      他是光,卻一直在黑暗里流浪。
      
      命運折斷了他的翅膀,卻使他得到另一種重生。
      
      他以思想為盾,手中的筆為矛。
      
      用筆下流淌的文字,攻擊人心。
      
      將文字、愛與靈魂的浩瀚力量注入人的心靈中。
      
      他一個人同病魔、命運和時間戰(zhàn)斗著。
      
      在黑暗中跳著屬于靈魂的我之舞。
      
      在無涯的歲月、飄渺的世間將生命煉成永恒。
      
      史鐵生,一個因殘缺而完整的人。
      
      一個被歷史永久刻錄的靈魂。
      
      將以‘永恒’一直活在這人世間。
      
      
  •     轉(zhuǎn):兒時起,夜深人靜時,常常想到死亡,想到某一天,當(dāng)我離開這個世界時地球卻依然運轉(zhuǎn),而一切美麗與熱鬧與我都不再相關(guān),這多么恐怖!
        年少時,常常想到“我”,每一個人不都是一個“我”?每一個“我”是否都同樣孤獨?人死后,靈魂會飄向哪里?
        漫長的青春期,緊張而焦慮;孤獨,渴望理解,又害怕傷害,把自己封閉成一個硬殼……
        直到中年,忽然在某一天重溫那熟悉的一切,是史鐵生《靈魂的事》帶我再次審視自己。史鐵生繼續(xù)了我早已放棄的追問。他在一個更寬的范圍,一個更高的層次,在人之中,又在人之外,審視著人,剝開層層厚繭,直看到人的內(nèi)心。原來我并不孤獨,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浪花無法逃脫破滅或升騰,但大海不滅,日日滔聲依舊向東流。
         相信這本書不是所有人愿意讀,也不是所有人能讀懂,同樣不適合在任何時間拿起。就像古時的琴師在彈琴前必須焚香沐浴,讀這本書也需要一個遠離喧囂的時刻,摘下面具,洗去心靈的塵埃,沉下來,靜靜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在那樣一個時刻,這本書會帶領(lǐng)你的靈魂翱翔,像莊子的大鵬作逍遙游,超然于物外,但對塵世、對人又看得格外清楚。
         這本書的語言富有詩意,邏輯也富有詩意,雖然作者的肉體被嚴重囚禁因而跟詩意相去甚遠。是不是正因為如此,作者的心靈才因此更自由,飛得更遠?作者因為痛苦而思考,因思考而洞察,因洞察而寬容,因?qū)捜荻弧C鎸λ拖衩鎸σ粋€洞悉一切的智者,因他的痛苦而流淚,因他的理解而微笑。讀此書,也是讀我們自己。
      
  •      身殘志堅,靈魂偉岸
       ---讀史鐵生《靈魂的事》/四合道人
       “死神坐在門外的過道里,坐在幽暗處”等待的何止是史鐵生一個人,他等待的是萬千眾生。不知道其他生物對死有無概念,但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誰都懼怕死亡的突然降臨??墒撬郎袷氰F面無私的,縱使你財大氣粗也甭想賄賂得了他,他不吃人間的那一套。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身無分文;不管你位高權(quán)重,還是平民百姓;不管你是惡貫滿盈,還是濟世行善;也不管你是身體健壯,還是氣若游絲。死神總是不定期的降臨,自是不由分說的將你帶走?!拜p輕地來,也輕輕地走?!敝挥胸澙窡o度、游戲人生的人才會面對死神的突然降臨而顯得手足無措,任憑你聲嘶力竭的吶喊,做垂死的掙扎,也是徒勞。
       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事,昨天還活蹦亂跳的一個人,今天說沒就沒了。昨天還和你一起共進晚餐的一個朋友,過些日子竟然再也見不到了。《人到四十》中罹患癌癥的梁國輝說“生死場上無大小,黃泉路上無老少,生命面前什么都變得卑微?!薄八缽膩聿皇且淮涡酝瓿傻摹保ā叭耸且稽c一點死去的”)。試想,一個遵循自然法則作息、注重飲食衛(wèi)生和規(guī)律、加強身體鍛煉的人自然是活得很久。相反,則是向死神步步緊逼卻渾然而不自知。一個病危的人,他定是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注重生活質(zhì)量一點一點造成的,諸如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不節(jié)欲等等。而有人說,死于非命的人又作何解釋?要是交通意外,那么必定是其中一方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褻瀆生命而自作孽;要是天災(zāi),除了自然因素外,必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巧取豪奪造成的,又怪得了誰呢?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不止一次的追問“往日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就像歌曲里唱的“如果再回到從前,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會明白生活重點?”假如真的時光能夠倒流,我想大多數(shù)人依舊會慢慢地習(xí)慣,從而再次變得麻木,以致于重蹈覆轍。人總是很賤的,擁有時從不去珍惜,一旦失去了才尋死覓活的,覺得惋惜,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泉”心不死?。?br />    “生命的開端最是玄妙,完全的無中生有。”是啊,常常手捧著新生的嬰兒,感覺那就是上蒼賜予人間的一大奇跡,從一個小不點能夠長成一個七尺之軀,難道還不令人感覺神奇?小時候,我??吭谀棠痰谋蹚潱嶂X袋問奶奶“我從哪里來?”奶奶總是說“下大雨時,我們就在河邊等著,一旦發(fā)大水,就會有小孩子從上游漂下來,我們就用大笊籬即時撈起,你就是這樣來的?!蔽野胄虐胍?,也曾經(jīng)在發(fā)大水站在河邊等待,但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有小孩子順水漂下來過。后來,大人的謊言隨著我知識的增長而不攻自破。人是由父精母血結(jié)合而來,不過這是生物學(xué)上的意義,哲學(xué)上的意義呢?先哲有云“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边@么說的話,就是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反正只要你被生出來了,你就得設(shè)法活下去。佛家有言“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既然人生有這么多苦,為何還要來到這個世界呢?所以,有人說,嬰兒出生時啼哭,是對這個世界的反抗,也不無道理。人的出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你無法選擇父母,你無法選擇出生地點,你也無法選擇相貌和智力因素,更無法選擇是否要出生。 人生有何意義?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季老說過“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睂τ谑|蕓眾生來說,有多少個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又有多少只為生存而奔忙一生?有一首空空詩似乎讓人大徹大悟,但不無消極意味:“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沉為誰功;田也空,銀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東,人生猶如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頭辛苦一場空。 ”人生意義和價值有時是你自己所賦予的,你覺得有意義有價值,那就去做,何必在意那么多。想得越多,有時反而成了一種羈絆,到頭來終將一事無成。
       待續(xù)。。。。。。。。。。
      
      
  •      將沉思的石頭推得隆隆巨響
      
       ——史鐵生《靈魂的事》讀后
      
      一
      
      在扁平化文化、快餐化文化、痞子文化席卷的今天,史鐵生走了,他沉重地來,輕輕地走,之后中國文壇再無思想者。
      我們的思想從那里來,除了書本,便來于自然,大自然。史鐵生的地壇,如今已成為文本,他的名篇《我與地壇》與《想念地壇》如今已冊入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而實至名歸。
      
      坐在那園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墻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fēng)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
      
      有一天大霧迷漫,世界縮小到只剩了園中的一棵老樹。有一天春光浩蕩,草地上的野花鋪鋪展展開得讓人心驚。有一天漫天飛雪,園中堆銀砌玉,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開,太陽轟轟烈烈,滿天滿地都是它的威光。數(shù)不盡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壇應(yīng)該記得,有一個人,搖了輪椅,一次次走來,逃也似的投靠這一處靜地。
      
      
       ——《想念地壇》
      
      
      
      史鐵生的敘述,不是小說家,而更為散文家,那一種擅長于寫隨筆的作家。他的筆調(diào)有漢賦的鋪陳,也是受俄羅斯文學(xué)的浸透。讓人想起屠格列夫《羅亭》的抒情風(fēng)景,又聯(lián)想到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的洋洋灑灑。
      
      二
      
      不過,這只為詞藻、句子和語群,而在這表層的下面,則為哲學(xué)與宗教,還有當(dāng)代文化研究的支撐。無論是羅素與愛因斯坦的哲學(xué)科學(xué);還是弗蘭克的《生命的意義》;或為羅蘭巴特的《零度寫作》都為史鐵生——這位在生理上充滿苦痛的人,在心理上不停苦悶卻求索的敘述者所尊為群星而照亮他輪椅下路與頭頂上的天空——讓我們囑望到一位思想者的雕像。
      視寫作為宿命、為宗教,在史鐵生文字間,充滿一種敬畏與虔誠,并且對于蕓蕓眾生,及苦難的人世間也時常流露著一種悲天憫人的眼光。
      亞當(dāng)與夏娃的失樂園,西緒福斯推動的巨石,斯芬克斯的迷語,借助西方的宗教故事與神話傳說,史鐵生在思索當(dāng)下的人生與社會。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圯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入了這個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我與地壇》
      
      
      地壇就這樣成為了史鐵生筆下的詩學(xué)空間了。一座特大的繁華城市,通過一處異?;氖徢矣址浅C⒌膱@林給予了一位敏感異常的殘疾人的靈魂慰藉,這不能不感激中國城市園林的具有“詩意棲止”的特異功能,而不分階層,不分富貴貧賤地啟示著心靈。
      
      
      三
      
      在這里,史鐵生不只在講故事,更是在敘述。充滿一種闡釋性的、因果性的敘事。在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序列,只有呈現(xiàn)各種關(guān)系“塊莖”般關(guān)聯(lián)的細節(jié)。沉思,頓悟,困惑,明晰,忽而讓整個世界于迷茫中縮影一棵樹,忽而讓一片葉子,呈現(xiàn)出整個宇宙。甚至于還有如同何塞?路易斯?博爾赫斯《交叉小T徑的花園》里所說經(jīng)典名句:“我把我的交叉小徑的花園留給了各種未來的時代,但不是所有的時代”的反敘事。
      我們在叩問,上蒼為什么給他一具如此殘破的軀殼,又讓其中包裹一顆如此鮮活而痛苦的魂靈?!
      他因此而純粹了,因此而他強大了,史鐵生終為幸運的,仿佛上蒼讓他做了中國文壇上的西緒弗斯,將沉思的石頭推動得隆隆巨響……
      
      
       2011-11-30于成都北門天開居
      
      史鐵生《靈魂的事》,彭莉藏書
      
  •     史鐵生《靈魂的事》
      
       史鐵生在作家里面顯得比較另類,要是放到哲學(xué)家中,會感覺更合群一些。就好象研究尼采哲學(xué)的周國平,骨子里其實是個詩人。這兩個作家我都特別喜歡。他們都在北京生活,我想他們要是經(jīng)常接觸的話,一定會是挺好的朋友。
      
       無論是詩人還是哲學(xué)家,寫文章的產(chǎn)量都不會太高,要是著作等身,那肯定不會是一個好的詩人或者哲學(xué)家。但是中國的稿費又低到很難維持一個作家很體面的生存,所以詩人和哲學(xué)家只能不斷的把自己的文字包裝成不同的書出版。
      
       其實這本書里的很多內(nèi)容都在《我與地壇》《病隙碎筆》中出現(xiàn)過。第一篇“好運設(shè)計”我讀過好幾遍了。不過詩人和哲學(xué)家的文字都值得我們反復(fù)讀很多遍,這樣每出版一次就給了我們一次重讀的接口和機會。其實距離第一次讀《我與地壇》到現(xiàn)在也快有二十年的時光了,里面的文章在印象中也都模糊成了一些印象,一些句子和一些碎片。讀書最終留下的東西就是這樣的一些感覺。這種感覺恰恰是一本書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你對書沒有這樣的感覺,那么說明你讀的書還不夠多,讀書的時間還不夠長久。
      
       史鐵生之所以沒有成為哲學(xué)家,我想是和他很高的藝術(shù)天賦有關(guān)系。就好象“好運設(shè)計”,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不過就想象不出來那么一篇文章進入能寫出一萬字。要是我也就是兩三千字就打住了。這就是思想和文學(xué)的距離。
      
       有人說史鐵生是因為癱瘓所以才陷入對人生最深層次的思考當(dāng)中,這當(dāng)然有道理,但是同樣癱瘓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為什么只有他一個人的思考最打動我們?我想史鐵生即便是一個健康的人,也肯定會是一個喜歡思考的帶有哲學(xué)和思辨氣質(zhì)的作家。經(jīng)歷很重要,但是一個人骨子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出生以后就已經(jīng)確定下來了。不可改變。
      
       史鐵生雖然成為一個作家,而且應(yīng)該算是比較有名氣的作家,但是依然生活得很困窘,不僅因為他的疾病,而且因為文學(xué)和哲學(xué)在這個世界中都不是讓生活變得非常富裕的好途徑。史鐵生今年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本書應(yīng)該是為了紀念他而出版的,比他以前出版的幾本書都更受歡迎,只是他本人看不到了。他的文章被收入到小學(xué)教材中,每一位語文老師在講他的課外的時候,都會提到這位坐在輪椅上,依靠透析生存的作家,多么值得讓我們尊敬。
      
  •      正如開篇寫的那樣“死神就坐在門外的過道里,坐在幽暗處,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時候它就會站起來,對我說: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說。但不管是什么時候,我想我大概仍會覺得有些倉促,但不會猶豫,不會拖延。”
       這是一種對生命的坦然吧。
  •     史鐵生的文字充滿了力量,那種力量似乎直接擊穿了我的眼睛直達心靈,在那里,這些文字重重地落下,每一個文字都深深地在那個心靈的空間里發(fā)出巨大的聲響。他的文字,我都要讀。
      
      半個月的時間在斷斷續(xù)續(xù)讀他的《靈魂的故事》,今天上午讀完了所有的散文,愛不釋手。這本書像一個引子,也許是序曲,即將揭開那個巨型的演出。以下摘自“好運設(shè)計”一篇。
      
      一個幸運的孩子應(yīng)該有點野性。當(dāng)然你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知識分子,因為一個幸運的人必須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
      
       你的母親也要有知識,但不要像你父親那樣關(guān)心書勝過關(guān)心你。也不要像某些愚蠢的知識婦女,料想自己功名難就,便把一腔希望賭在了兒女身上,生了個女孩就盼她將來是個居里夫人,養(yǎng)了個男娃就以為是養(yǎng)了個小貝多芬。這樣的母親千萬別落到咱頭上,你不聽她的話你覺得對不起她,你聽了她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不起你。她把你像幅名畫似的掛在墻上后退三步瞇起眼睛來觀賞你,把你像顆話梅似的喊在嘴里顛來倒去品味你,你呢?站在那兒吱吱嘎嘎地折磨一把挺好的小提琴,長大了一想起小提琴就發(fā)抖,要不就是沒日沒夜地背單詞背化學(xué)方程式,長大了不是傻瓜就是暴徒。
      
      你的母親當(dāng)然不是這樣。有知識不是有文憑,你的母親可以沒有文憑。有知識不是被知識霸占,你的母親不是知識的奴隸。有知識不是對物的知識而是對人的了悟…在你幼小的時候她只是帶著你走,走在家里,走在街上,走到市場,走到郊外,她難得給你什么命令,從不有目的地給你一個方向,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所愛的這個世界。等你長大了,他就放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去,她深信你會愛這個世界,至于其他她不管,至于其他那是你自己的自由你自己負責(zé)。
      
      沒有挫折,沒有坎坷,沒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沒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沒有痛不欲生的癡癲與瘋狂,沒有萬死不悔的追求與等待,當(dāng)成功到來之時,你會有感慨萬端的喜悅嗎?在成功到來之后還會不會有刻骨銘心的幸福?或者,這喜悅能到什么程度?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會不會因為順利而沖淡其魅力?會不會因為圓滿而阻塞了渴望,限制了想象,而喪失了激情,從而在以后漫長的歲月中只是尊崇了一套經(jīng)濟規(guī)律、一種生理程序、一個物理時間,心路卻已荒蕪,然后是膩煩,然后靠流言蜚語派遣這膩煩,繼而是麻木……
      
      一時沒有了痛苦的襯照便一時沒有了幸福感。
      
      對付絕境的辦法只有過程…什么光榮呀,偉大呀,天才呀,壯烈呀,博學(xué)呀,這個呀那個呀,都不行,都不是絕境的對手,只要你最關(guān)心的是目的而不是過程你無論怎樣都落入絕境,只要你仍然不從目的轉(zhuǎn)向過程你就別想走出絕境。
      
      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dāng)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chuàng)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zhèn)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虛無,你才能夠進入這審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絕望你才能找到這審美的救助。
      
      痛苦足夠大,大到不可消滅大的不可動搖,除非這樣你才能甘心從目的轉(zhuǎn)向過程,從對目的的焦慮轉(zhuǎn)向?qū)^程的關(guān)注,除非這樣的痛苦與你同在,永遠與你同在,你才能夠永遠欣賞到人類的步伐和舞姿,贊美著生命的呼喊與歌唱,從不屈獲得驕傲,從苦難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chuàng)造意義,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來接你回去,你依然沒有玩夠,但你卻不驚慌,你知道過程怎么能有個完呢?過程到處在繼續(xù),在人間、在天堂、在地獄,過程都是上帝巧妙的設(shè)計。
      
  •      早上正在匆忙備考,便接到同學(xué)的電話,她告訴我史鐵生先生病故了,腦袋轟的一聲,想著這于老先生而言算是一種解脫嗎?便匆匆掛了電話,卻再也無心看書。
      
       那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悄然而至,先生用他的生命為這一年劃上了句點。
      
       五年前,還在書案前俯仰天地的漫漫長夜,掙扎在各類題海設(shè)想著不敢想象的未來,偶然間攤開語文課本,便翻到了那篇《我與地壇》(節(jié)選),史鐵生。那是我第一次讀到先生的作品,不了解他,不清楚寫作背景,于我而言,那僅僅是兩三頁印刷干凈的書頁,但卻成了我第一次徹底的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的作品。后來找到《我與地壇》的整文,大抵是懷著一種崇敬與虔誠的心情,小心翼翼的讀罷全文,竟已淚盈眼眶,卻終無法歸結(jié)出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復(fù)雜情愫。因為是選讀課文,老師草草講解,這也成了高中語文課的一樁遺憾。
      
       三周前,我第一次試講,又選了先生的這篇《我與地壇》,重讀經(jīng)典,必不可說,只是五年的時間跨度,讓我再次翻開書頁,竟像是相逢了一位舊友,那種難以名狀的感覺很像是先生對地壇的描述。備課,撰寫教案,做了相對細致的前期準備工作,查閱了先生的生平經(jīng)歷,瀏覽了相關(guān)書目,整個過程像探尋到一座人性光輝的富礦,總有觸動也總有收獲。雙腿截癱。腎炎。腎衰竭。各類并發(fā)癥。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以維持生理機體的正常運行。生之艱辛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先生的文字卻不是那種力透紙背,抗?fàn)幨降拿\宣言,也不是故作深沉,晦澀難諳的人生感悟,溫厚而誠懇,寧和而真摯,一如耳語春風(fēng),浸潤人心。
      
       一次老師大壽,姜文,陳村等好友前來道賀,先生休息了大半天,便只為了等這一席酒宴的相聚,席間,好友們紛紛獻上賀詞,祝其長壽,老師平靜的說:“別祝我長壽,祝我健康?!?br />   
       比較深刻的還有先生與妻子陳希米女士的愛情。因為長年久坐輪椅,先生需要每日理療按摩,而這些都由妻子陳希米獨自完成。此外衣食起居的悉心照料也自不用提,這便是愛,瑣碎而繁復(fù),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無悔。還要做好隨時與丈夫訣別的準備。而先生對妻子的一片深情也化作了句句詩行。
      
       希米,希米
         希米,希米
         我怕我是走錯了地方
         誰想?yún)s碰上了你!
         你看那村莊凋敝
         曠野無人、河流污濁
         城里天天在上演喜劇。
        
         希米,希米
         是誰讓你來找我的
         誰跟你說我在這里?
         你聽那腳步零亂
         呼吸急促、歌喉沙啞
         人人都像熱鍋上的螞蟻。
        
         希米,希米
         見你就像見到家鄉(xiāng)
         所有神情我都熟悉。
         看你笑容燦爛
         高山平原、風(fēng)里雨里
         還是咱家鄉(xiāng)的容儀。
        
         希米,希米
         你這順水漂來的孩子
         你這隨風(fēng)傳來的欣喜。
         聽那天地之極
         大水渾然、靈行其上
         你我就曾在那兒分離。
        
         希米,希米
         那回我啟程太過匆忙
         獨自走進這陌生之鄉(xiāng)。
         看這山驚水險
         心也空荒,夢也凄惶
         夜之望眼直到白晝茫茫。
        
         希米,希米
         你來了黑夜才聽懂期待
         你來了白晝才看破樊籬。
         聽那光陰恒久
         在也無終,行也無極
         陌路之魂皆可以愛相期?
      
       現(xiàn)在,我在自習(xí)室寫下在這些懷念的字,窗外冬日暖陽,將明亮的光傾灑進來,我想象著先生離去時一臉安詳?shù)臉幼樱辉咐蠋熞宦纷吆茫隁w地壇。
  •     首先是一首無題小詩(自以為詩)
      
      最后的練習(xí)是沿懸崖行走
      在夢里我聽見
      靈魂像一只飛虻
      在窗戶那兒嗡嗡作響
      在顫動的陽光里 邊舞邊唱
      眺望即時回想
      
      誰說我沒有死過
      在出生以前
      太陽已無數(shù)次起落
      無限的光陰 被無限的虛無吞沒
      又以我生日的名義
      卷土重來
      
      午后 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 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的存在中
      生死同一
      
       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太多,要有同樣多的智謀去應(yīng)對,勢單力薄的理想因此很容易被扯碎,被埋沒,剩下的是無窮無盡的事務(wù)、消息、反應(yīng)·····所以就有一種瀟灑的態(tài)度流行:其實并沒有什么愛情,有點只是實實在在的日子。
       三毛說:“愛如禪,一說就錯”。愛,非語言可以窮盡,而同時也恰恰證明,愛,是語言的無限之域。人們現(xiàn)在少說理想,多說裝修,少說愛情,多言性。人們現(xiàn)在怕累,因為以往的理想都已落空,因為以往的理想都曾信誓旦旦地想要承包現(xiàn)實。
       讓理想承包現(xiàn)實,錯誤大約正從這兒開始。理想可以消失為現(xiàn)實,不可能落實為現(xiàn)實。理想的本質(zhì),注定它或者在現(xiàn)實的面前奔跑,或者在現(xiàn)實的上空飄動。兩個沒有夢想的人,不可能有愛情,只可以有性和繁殖。同床異夢絕非最糟糕的狀態(tài),糟糕的是同床無夢。
       愛情大于性的,一是困苦中的默然相守,一是隔離中的相互敞開。
       性,所以在愛情中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就因為那是語言,那已不僅僅是享樂,那是牽動著一切歷史的訴說與傾聽。
       愛情所以選中性作為表達,作為儀式,正是因為,性,以其極端的遮蔽狀態(tài)和極端的敞開形式,符合了愛的要求。極端的遮蔽和極端的敞開,只要能表達這一點,不是性也可以,但恰恰是它,性于是走進愛的領(lǐng)地。沒有什么比性更能體現(xiàn)這兩種極端了,愛情所以看中它,正是要以心魂的敞開去敲碎心魂的遮蔽,愛情找到了它就像藝術(shù)家找到了一種形式,以期夢想可以清晰,可以確鑿,可以不忘,盡管人生轉(zhuǎn)眼即是百年。
      
  •     在我寫下這段文字的今天,2010年12月31日,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鐵生去世了。
      
      然后想到了他的《我與地壇》,那時的他,沒有寫下一語一言的情話,可是他在茫茫天地間揮灑著無盡透明的愛,他愛生活,愛生命,愛這片土地,愛愛他的人。還記得高中時候,我寫《我與地壇》的讀后感,我的語文老師告訴我,你不僅讀懂了書,也讀懂了史鐵生。當(dāng)時的我承受著多么巨大的榮耀啊,放學(xué)后我就跑到書店找遍了他所有的書,看著這個不能行走的男人用文字走遍了千山萬水,看著這個惋惜生命的男人用生命書寫著最博大無痕的愛戀,看著這個承受苦痛的男人用苦痛書寫著最云淡風(fēng)輕的沉重和靈魂深處的美好。
      
      這本《靈魂的事》,是一本史鐵生用來探討生命、愛情和信仰的散文集。他用哲學(xué)的思考去辯駁世界,也辯駁著自己。你看著他在《愛情問題》中用一次次的提問,來質(zhì)問性與愛的輕與重,你想著他是如何居住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用怯懦的觸角堅強地碰觸著這個世界的壁壘,你也讀著他用懷疑和信仰寫出的文字,“沒有什么能夠證明愛情,愛情是孤獨的證明”。然后,你開始感恩他,用自己無盡的黑暗在人性的深處照下一輪溫暖的光暈,在自己無從得到的此刻,用付出的精神破開你心靈的冰河,抵達一片春暖的花開。
      
      現(xiàn)在,他永遠地滯留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已經(jīng)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你什么是生命,用沒有愛情的愛情告訴了你什么是愛情。然后塵歸塵,土歸土,終于他從茫茫天地中來,又回到了茫茫天地中去。
      
      最后我把這本書推薦到了我的雜志上,我希望讓那些知道史鐵生但還不算知道史鐵生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史鐵生。
     ?。s志鏈接:http://www.ny1988.com/nyebook/hi06/)
  •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鳳凰網(wǎng)文化訊 據(jù)《鳳凰網(wǎng)非常道》主持人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史鐵生夫人表示,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在之后適當(dāng)時間將以適當(dāng)?shù)男问綄λ碾x開表達追思。
      
  •   你的母親也要有知識,但不要像你父親那樣關(guān)心書勝過關(guān)心你。也不要像某些愚蠢的知識婦女,料想自己功名難就,便把一腔希望賭在了兒女身上,生了個女孩就盼她將來是個居里夫人,養(yǎng)了個男娃就以為是養(yǎng)了個小貝多芬。這樣的母親千萬別落到咱頭上,你不聽她的話你覺得對不起她,你聽了她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不起你。她把你像幅名畫似的掛在墻上后退三步瞇起眼睛來觀賞你,把你像顆話梅似的喊在嘴里顛來倒去品味你,你呢?站在那兒吱吱嘎嘎地折磨一把挺好的小提琴,長大了一想起小提琴就發(fā)抖,要不就是沒日沒夜地背單詞背化學(xué)方程式,長大了不是傻瓜就是暴徒。
      
      你的母親當(dāng)然不是這樣。有知識不是有文憑,你的母親可以沒有文憑。有知識不是被知識霸占,你的母親不是知識的奴隸。有知識不是對物的知識而是對人的了悟…在你幼小的時候她只是帶著你走,走在家里,走在街上,走到市場,走到郊外,她難得給你什么命令,從不有目的地給你一個方向,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所愛的這個世界。等你長大了,他就放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去,她深信你會愛這個世界,至于其他她不管,至于其他那是你自己的自由你自己負責(zé)。
    這樣的母親,真好~
  •   “痛苦足夠大……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來接你回去,”
  •   我追求的在破碎,我堅持的在堅持!畫家找到了畫板,畫筆才能行走!
  •   讓我們一起來哀悼吧!
  •   一路走好
  •   一路走好……
  •   哀悼
  •   一個心靈高尚的人,愿他安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