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論說文集

出版時間:2001-04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頁數:293  字數:21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培根論說文集》是英國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培根的散文名著,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該文集薈萃了培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交、情感等各個方面的散文59篇,另有其名篇《四偶像》和《所羅門院》。是目前是國內培根散文的最完整譯本。    本書內容廣博。其中既有為官者的仕宦之道,又有適用于一般民眾的社交技巧;既有對人類情感的獨到見解,也有對如何升官發(fā)財的條分縷折……同時還有一些篇什論及殖民地、對外貿易等問題,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氣息,從中可以窺見十七世紀英國的社會現實。該譯本附有大量注釋,多為西方歷史故事和文學知識,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使讀者們在閱讀本書感覺其語言美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把握其文化歷史內涵。    該文集博采眾家,包羅萬象。其語言簡潔明快,不蔓不枝;其論述切中肯綮,深刻透辟;其文章邏輯謹嚴,言簡意豐;其謀篇尺幅之間,騰挪百變;其論點多點到為止,給讀者的想象與思考留下了廣闊空間。實為人們閑暇之際的首選之書。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外如闌男爵,圣奧本斯子爵(BaronVerulamandViscountSt.Albans),于1561年1月22日生于倫敦臨河街(Strand)之約克府(YorkHouse)。他的父親是掌璽大臣男爵尼古拉·培根(Sir Nicholas Bacon)。母親是繼室,共生二男,弗蘭西斯是次子。
弗蘭西斯從小體弱多病。后世傳者多以為這就是他少年老成的原因。其實他自幼即喜研讀較他的年齡應讀的書更為高深的書籍,所以他的態(tài)度老成的原故或在于此而不在于彼。
關于他的幼年我們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的生活是在兩個地方度過的:一處是倫敦的府?。s在現在的臨河街與泰晤士河之間),一處是哈弗州的高闌城(Gorhambury,Hertfordshire)的別墅,到了他十三歲的時候他同年長于他二歲的哥哥安東尼(Anthony)同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我們這才對他的生平知道得較為詳細一點了。
他在劍橋住了三年。離開的時候,如麥考萊(Macaulay)所說:“他是帶著這么一種心理走的。對劍橋的學科深為輕蔑;對英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堅決地認為根本有害;對亞里士多德派的學者虛耗精力于其上的‘學問’有一種應有的渺視;對亞里士多德本人亦沒有多大的尊崇。”
這時他已經見過英國朝廷的生活了。他父親的高位和他們家庭的顯親貴戚使這件事易于發(fā)生。據歷史所載,女王伊利薩白(Elizabeth)為了訪問他的掌璽大臣,曾經巡幸到高闌城的別墅不止一次。在這座美麗堂皇的別墅里,在古老的橡樹榆樹叢中,這位喜歡奉承的女王也許接受過年青的弗蘭西斯的優(yōu)美的頌詞。女王在答復的時候也許因為看見他少年老成的態(tài)度,因而稱他為“朕的小掌璽大臣”,這也是記載上有的。至于培根從少年就熟悉宮廷的儀節(jié)習尚這件事,可從他的《論說文集》初稿中兩篇文章的題目看出。一篇是“論禮儀”(On Ceremonies and Respects),另一篇是“論尊榮與名譽”(On Honour and Reputation)。他的關于處高位時對上對下對平輩應持如何態(tài)度的議論,不但是說理公允,而且是參透世情之作。他認為對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因為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居于我們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
安東尼·培根和他的弟弟都有志于外交。為了準備起見,他們于1576年6月進了葛萊律師公會為“老生”(Ancient)。他們不久就在會中地皮上造了幾間住屋,這幾間屋子后來培根在里面住過好幾次。二人入會三月之后(1576年9月),培根就跟隨當時的英國駐法大使包萊男爵(Sir Amyas Paulet)奉使巴黎。這次旅行可說是他在外交事務上實際訓練的開端。他用關于歐陸政治外交的研究結果做材料,著成了一篇《歐洲政情記》(Notes on the States of Europe)。這篇文章在他的全集里多有印出者。當時法國正在鬧內亂,天主教同新教徒斗爭正烈。有許多殘酷事件引起了培根在“論黨派”一文中最恰當的議論。下面的話即其一例也:
“為帝王者務須小心,不可偏向一方,以致儼然成為某黨某派的黨徒。國內的黨派總是于王權不利的,因為這些黨派常向黨員要求一種義務,簡直和臣民對君主的義務差不多,并使君主變?yōu)椤彷呏弧喝绶ㄌm西的‘神圣同盟’中所可見者是也?!?br /> 培根在法京的居留并不很久,雖然在這短期間內他學會了法文。他父親的突然逝世使他匆匆返國。返國之后他發(fā)現他的前途頗為黯淡。他雖然曾向當時的執(zhí)政者(他的姨父,伯萊公爵,可算是朝中領袖)求官,而且以他父親在日的政績而論,這種請求也不能說是冒昧,但是他的請求終未發(fā)生效力。塞西父子(TheCecils)(即公爵父子——譯者)似乎對他們弟兄頗懷嫉妒。于是培根只好專攻法律。結果于1582年他被認可為律師,于1586年當選為葛萊公會的首席會員之一。

書籍目錄

譯者的話  ——說培根的論說文論說文 說真理 說死亡 說宗教統(tǒng)一 說復仇 說逆境 說偽 說父母子女 說婚姻與獨身 說妒 說愛 說高位 說蠻勇 說善良與善良性情 說貴族 說叛亂 說無神論 說迷信 說游歷 說君王 說議事 說拖延 說狡詐 說自謀 說變革 說辦事迅速 說假伶俐  說友誼 ……四偶像所羅門院

章節(jié)摘錄

  復仇乃是一種粗野的懲惡做法;人們愈是要追求這種行為,法律便愈是要鏟除這種行為。那最初的罪行誠然是違背法律的;但對這最初的罪行施行報復便更是置法律于不顧,踐踏其職能權力。誠然,一個人采取報復行動能與其仇敵扯平;但如能不予追究,便是高尚行為,配得上能行恕道的王公風度。記得所羅門即曾講過,不念舊惡正是一個人的榮耀。事情既已過去,便成過去,往往無法挽回,而一個聰明人眼下和將來要做的事又是如此之多,因此放著這許多該做的事不做而一味去糾纏過去,只能說是對他自己不負責任。試想天底下又哪有專為作惡而去作惡的事;一個人所以去干壞事無非是因為借此可以為他自己弄到錢財名利或樂趣等等。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苦因為此人之愛其自身遠勝于愛我而大動肝火?如其說某個人之作惡純系其不良之天性使然,那便更無所謂,其事不過如荊棘灌叢之刺人,固亦難望其不是如此。報復行為之較能得人同情者屬于那種法律不能為其伸張的情形,但即使是如此,那報復者仍須留意不使自己之行為觸犯刑律;否則其仇人仍將占先,而只會陷自己于雙倍之困境。一些人于其報復之際,往往希望其對方明白此舉動乃系何自而來。這仍不失為較光明之做法。因為報復之樂每每并不在打擊本身而更在逼使對方悔罪。但是卑鄙陰險懦夫之行徑則有如乘人不覺暗中放箭。佛羅倫薩大公考斯姆斯對于一些忘恩負義的友人便曾講過一句十分絕情的話,直若其罪愆便在不宥之列,其言為,你也許在經文中讀到過應當寬恕自己敵人的話;但你卻不會在那里讀到應當寬恕自己友冬的話。這話不為無當,但約伯的精神顯然格調更高:難道我們只準備從神的手中接受幸福,而不想也從那里收到災難?對上帝是如此,對友人在一定程度上亦然。一件千真萬確的事即是,那些唯以報仇為念的人其創(chuàng)口經常久久愈合不來,但如其不是如此,可能早已痊可。公仇之報復者每每結局幸運,諸如為凱撒、為波提涅克斯、為法王亨利第三乃至為更多人之報仇者即多屬此。然而私仇之報復卻并不如此。那些報復心切蓄意殲仇的人每每將其一生弄得瘋瘋癲癲,不成人形,其生前不得好感,死時不得善終?!  ?/pre>

編輯推薦

  培根是英國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外國名家散文叢書:培根論說文集》收錄了他的59篇經典散文名著。該文集博采眾家,包羅萬象。其語言簡潔明快,不蔓不枝;其論述切中肯綮,深刻透辟;其文章邏輯謹嚴,言簡意豐;其謀篇尺幅之間,騰挪百變;其論點多點到為止,給讀者的想象與思考留下了廣闊空間。實為人們閑暇之際的首選之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培根論說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哈哈,我是第一個評論者!本書語言生動有趣,可讀性強,引發(fā)很多思考,讓人受益匪淺,強烈推薦!值得購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