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王質剛 主編  頁數(shù):665  

內容概要

血液(漿)吸附療法越來越顯示其在血液凈化中的地位與作用,目前國內關于吸附材料與吸附療法的介紹請參見材料學和臨床方面的專著。本書獨辟蹊徑,邀請國內材料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及頗有經驗的臨床專家合作撰寫,不失為一本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際高水平相結合的范例。本書既使基礎研究專家看到材料的臨床妙用,又為臨床專家揭開了吸附材料的神秘面紗,成為基礎與臨床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了吸附材料的發(fā)展史,材料的制備與分類,吸附原理與評價;中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吸附療法在臨床疾病的應用,重點介紹吸附在腎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血液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肝病以及炎癥疾病(多臟衰和膿毒癥)方面的應用;下篇用很多筆墨勾勒了吸附在中毒領域的獨特妙用。本書非常適合從事材料研究和臨床治療的專業(yè)人員閱讀。

書籍目錄

上篇 血液(漿)吸附材料 第一章 吸附材料發(fā)展歷史 第二章 吸附療法的現(xiàn)狀及進展 第三章 吸附材料分類 第四章 吸附動力學 第五章 吸附原理及其影響因素 第六章 常見吸附劑的比較 第七章 吸附劑的再生 第八章 吸附劑的性能評價 第九章 全血吸附與血漿吸附的比較 第十章 吸附療法的臨床應用以及發(fā)展前景中篇 疾病與血液(漿)吸附療法 第十一章 中分子物質與疾病 第十二章 風濕性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三章 腎臟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四章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五章 急性重癥胰腺炎 第十六章 肝臟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七章 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八章 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十九章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二十章 皮膚病的吸附療法 第二十一章 炎性疾病的吸附療法 第二十二章 其他可吸附的因子 第二十三章 蛋白A吸附療法進展下篇 中毒的吸附療法 第二十四章 中毒吸附療法概述 第二十五章 常見農藥及殺鼠藥中毒 第二十六章 殺鼠劑中毒 第二十七章 生物毒素中毒 第二十八章 藥物中毒 第二十九章 工業(yè)性毒物中毒 第三十章 醇類中毒 第三十一章 毒品及體外循環(huán)戒毒療法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血液(漿)吸附材料第一章 吸附材料發(fā)展歷史第一節(jié) 序言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之一,通過循環(huán)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血液中50%~60%為血漿成分,40%~50%為細胞成分。血漿主要由90%的水、7%~8%的蛋白質(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2%的有機分子和1%的無機鹽組成。而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每種成分都具有各自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液通過全身循環(huán)系統(tǒng),向器官和組織運送營養(yǎng),同時將機體的代謝廢物帶到腎等器官進行排泄,維持體液平衡。人體內的毒素大致可分為兩類,外源性毒素和內源性毒素。前者是指來自體外的物質,這些物質在人體內過多的聚集繼而引起病變。此外,外源性藥物的過量使用,也能夠導致中毒反應;后者是指人體自身代謝產物由于解毒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代謝系統(tǒng)障礙,引起代謝產物積累而形成的有毒物質。當發(fā)生某些疾病時,血液中某些成分的質和量會發(fā)生變化。同時,由于代謝或排泄障礙,也會在人體內積蓄大量正常或非正常的內源性產物。正常情況下,人體可以通過自身保護系統(tǒng)(肝臟解毒系統(tǒng)、自身免疫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進行解毒、去除或中和內、外源性毒物,但對某些急性藥物中毒、尿毒癥、腎衰竭、肝衰竭、高脂血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常需要用血液凈化療法進行治療。雖然血液凈化膜材料在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及血漿置換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治療原理導致了膜材料在應用中存在以下不足,即:①對血液中的致病物質缺乏選擇性;②盡管對血液中的小、中分子的濾除效果較好,但是對于相對分子質量較大、脂溶性好或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素,透析和濾過的清除效果不佳;③在血漿置換時,往往要向患者體內輸入大量新鮮的置換血漿,費用較高,且增加了傳染疾病的可能性。為了彌補膜材料的不足,提高血液凈化過程中毒素的去除率,減少副作用,研制具有高選擇性的吸附材料已成為臨床治療的泊切需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血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