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作者:王文利 著 頁數(shù):158
Tag標簽:無
前言
琥珀作為寶玉石的一種,它的硬度不高,也不具有其他類寶石所具有的折射光澤,人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具有油潤的質(zhì)地,燦爛而不喧嘩的色彩和接近永恒溫和的手感。所以,人們普遍視琥珀為幸福和祥和的象征。我國認識琥珀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以后以琥珀為主題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在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曾寫過一首詠琥珀的詩:“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痹谶@首僅二十字的四言絕句中,生動而科學地敘述了琥珀的來歷,而且還提到琥珀昆蟲的形成過程。遠在一千多年前,對琥珀就有如此精辟而獨到的見解,足以令人感慨,也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認識事物的聰明才智?! ∥蚁矚g琥珀,亦喜歡圍繞琥珀所作的科學研究工作,如果從1979年第一次赴遼寧撫順西露天礦考察含琥珀地層、采集巖石、古生物和琥珀標本算起,從事琥珀和琥珀昆蟲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余載了。在這其中,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幸了解到不少有關琥珀的知識。目前,令我感到遺憾的是綜合多方面介紹琥珀知識的書籍并不多,于是乎忙中偷閑,匆匆而就,為普及有關琥珀方面的科學知識,通過這本拙作將相關琥珀知識介紹給大家,但愿能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緯耐瓿?,承蒙我夫人苑惠筠女士給予的鼎力支持,同時,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一貫支持我工作的同事們的幫助,在此謹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內(nèi)容概要
《琥珀物語》為大自然叢書系列之一,為科普讀物,主要介紹了琥珀的魅力、性質(zhì)、物性、產(chǎn)地、內(nèi)含物、鑒別、維護及其穿越的地質(zhì)時代。全書語言通俗,圖文并茂,適合廣大讀者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王文利,1953年出生,北京市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地質(zhì)地理系。現(xiàn)任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和《北京地質(zhì)》編委。 發(fā)表專著、論文30余編,被國內(nèi)外權(quán)威刊物多次引用。參加撰寫的專著曾獲得地質(zhì)部頒發(fā)的三等獎。昆蟲學會學術(shù)委員會頒發(fā)的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爸袊|西花蚤科及琥珀蚜類研究”成果獨立獲得北京市市政府1998年頒發(fā)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蔚谑藢锰窖罂茖W大會第24分會中方主席。先后主持或參加設計國內(nèi)外各類展覽項目10余項,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原地質(zhì)部、國土資源部資助項目10余項。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神秘而富有魅力1.赫麗提斯的眼淚2.珍貴而富有魅力3.佛家看琥珀4.送給哥倫布的禮物5.地位和權(quán)利的象征第二章 化石中的佼佼者1.珍貴而難得的化石——琥珀2琥珀的形成3.海的女兒第三章 造福人類的寶貴資源1.自然的遺產(chǎn)2.科學與幻想——從琥珀生物中提取DNA3.琥珀蜘蛛告訴我們的信息4.奇特的內(nèi)含物5.琥珀與藝術(shù)6.琥珀的藥用功能第四章 琥珀、樹脂和樹膠1.琥珀的親生姊妹——樹脂和樹膠2.北京地區(qū)常見的能夠分泌樹脂的樹種3.北京地區(qū)常見的能夠分泌樹膠的樹種第五章 琥珀的物性1.五顏六色話琥珀2.千呼萬喚始出來3.神奇的魅力第六章 我國的琥珀1.我國琥珀產(chǎn)地溯源2.位于撫順的琥珀之鄉(xiāng)——薩爾滸古戰(zhàn)場3.翻開歷史的殘頁4.我國昆蟲琥珀研究的奠基人5.觸而不黑的煤6.撫順的昆蟲琥珀7.位于中原的琥珀產(chǎn)地——西峽第七章 世界琥珀產(chǎn)地攬勝1.美麗的波羅的海海珀2.美人魚的故鄉(xiāng)3.世界的琥珀之都4.“琥珀屋”的故事5.緬甸琥珀6.著名的西西里琥珀7.羅馬尼亞的含硫琥珀8.多米尼加琥珀9.日本琥珀10.英國懷特島琥珀11.黎巴嫩琥珀12.墨西哥琥珀13.朝鮮琥珀第八章 小琥珀中的大千世界1.琥珀中鳥類的羽毛2.琥珀中的爬行動物3.琥珀中的網(wǎng)絡高手——蜘蛛4.琥珀中的昆蟲5.琥珀中的植物第九章 琥珀的真假鑒別與維護1.用現(xiàn)代樹脂和樹膠制作的贗品2.人造再生琥珀3.人工仿制琥珀4.造假的蟲珀5.鑒別真?zhèn)午甑膬悍N方法6.琥珀的選購和保養(yǎng)第十章 琥珀越的地質(zhì)時代1.植物繁盛的時代2.未發(fā)現(xiàn)琥珀的二疊紀3.恐龍誕生之紀4.侏羅紀的回顧5.琥珀的繁盛之紀6.古近紀和新近紀的生物界狀況7.人類之紀——第四紀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神秘而富有魅力 琥珀不屬于礦物,而是形成在地球表面地層中的一種天然化石類型。琥珀是生存于史前的植物分泌的樹脂和樹膠被沉積物深埋于地下,在壓力和地內(nèi)溫度的長期作用下,經(jīng)歷漫長的地質(zhì)歷史時期演變石化而形成的。相對于其他的化石類型,天然琥珀不僅具有多彩的色澤,而且大多晶瑩剔透,其中有一些透明度較高的琥珀還能夠完整地包裹住形形色色的個體較小的生物,琥珀就像一部史前的監(jiān)視器一樣,給我們留下了一幕幕關于遠古森林中史前生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珍貴鏡頭。幸虧有了這些大自然饋贈的珍貴財富,我們才能透過這些彌足珍貴的琥珀之窗,觀察、了解和追思幾千萬年前真實的生物世界,感受到不完整但真實的史前生物世界的氣息?! $暌彩且环N加工工藝飾品的原料,用琥珀這種特殊化石加工的工藝飾品不僅精美誘人,而且深受大家的喜愛。用琥珀為原料加工工藝飾品在人類的歷史上已漫長久遠,在中國、希臘和埃及的許多古墓中,都曾出土過用琥珀制成的飾品。琥珀的英文名稱為“amber”,源自拉丁文“ambrum”,具有“精髓”之意,也有說法認為琥珀一詞源自阿拉伯文,有“在海中漂浮”含義。阿拉伯文中的“anbar”,意思是“膠”,兇為西班牙人將埋在地下的未經(jīng)石化的樹膠和琥珀統(tǒng)稱為“ambet”。也有人認為“amber”來自古希臘浯,具有“帶有磁性金屬”的含義,也就是形容它具有吸引物質(zhì)的神奇功能。據(jù)說,古羅馬的婦女有將琥珀拿在手中的習慣,其原因是在手掌的溫度下,琥珀受熱能發(fā)出一種淡淡的優(yōu)雅的芳香。古羅馬人賦予琥珀極高的價值,根據(jù)一些資料的記載,當時琥珀的價格不菲,甚至已是價值連城,據(jù)古羅馬政治家普林尼(百科辭典編集者)的敘述,當時一個用琥珀雕刻成的小雕像要比一名健壯的奴隸更能賣上好的價錢。琥珀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鎮(zhèn)驚安神的功效,所以,當時的人們常給小孩胸前掛一串琥珀飾品,以此驅(qū)邪鎮(zhèn)驚,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在我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琥珀的書籍當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jīng)》,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漢代(約公元116年),曾經(jīng)記述國外進貢給漢代皇帝的琥珀貢品。世界上較早記述傳播琥珀知識的是距今2500年前的古希臘,當時,以琥珀為原料的工藝飾品就非常盛行,琥珀工藝飾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國內(nèi)外有關琥珀的神話故事很多,雖然這些故事的來源已無從考究,但這些故事之所以能夠傳頌至今,無疑是人們長期以來對琥珀那種特有的夢幻色彩的流連忘返和刻意追求,人們往往圍繞著琥珀的成因、形態(tài)特征把這些故事編造得引人入勝,繪聲繪色,如同用它制作的工藝飾品一樣,世代相傳,形成了一種頗具特色的文化傳承。這些美好的神話故事,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和耐人尋味。以千變?nèi)f化的琥珀原料制作的工藝飾品確實具有非凡的誘惑力,如果你面對一件精美的琥珀飾品,或端詳匠人超凡的巧雕之工,或觀察琥珀飾品中保存的一只展翅欲飛的蚊蚋或是一片水杉枝片,一邊遐想沉思在這些美好的傳說之中,你一定會為這些神奇的故事而陶醉的?! ?.赫麗提斯的眼淚 這是一個古希臘的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神的兒子浮依東偷偷駕馭著他父親的太陽車,風馳電掣般馳騁在蔚藍的天空中。不料,太陽車的轅馬不聽他的使喚,在宇宙問狂奔怒吼。頃刻問,月亮受到震動,地球即將著火,其他一些星星也將遭到毀滅。主神發(fā)出了猛烈的雷電,擊斃了浮依東,才免除了即將發(fā)生的災禍。浮依東的姊妹叫赫麗提斯,當她們聽到弟弟的死訊,悲痛地痛哭流涕。而主神不但沒有寬慰她們,反而嚴厲地責罰了她們,使她們變成了河岸上的白楊樹。但是她們還在不斷地流淌著眼淚,眼淚掉到河里,形成了美麗的金黃色的樹脂,這便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琥珀?! 」拔辶兰o的古希臘,與其有交往的國家主要是波斯(希波戰(zhàn)爭)和馬其頓。那時古希臘的地理范圍,除了現(xiàn)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qū)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特別是希波戰(zhàn)爭以后,古希臘經(jīng)濟生活高度繁榮,出現(xiàn)了聞名于世、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筑、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chǎn)在古希臘滅亡之后,被古羅馬人延續(xù)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實際上,古希臘人對人類的貢獻還包括自然科學,英文中的化石一詞是“fossil”,據(jù)說就來自古希臘語,意思是“地里挖出來的東西”,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化石的來源,就當時科技發(fā)展水平來講,難得人們能夠?qū)派锘腥绱酥庇^的認識。古希臘人稱琥珀為“electron”,即“帶電”的意思,因為琥珀經(jīng)摩擦后可產(chǎn)生電,其電力足可吸起紙屑。 英文中的“electricity(電)”就來源于希臘文中的琥珀一詞,有不少人根據(jù)琥珀的這種物理特征來鑒定琥珀,然而,現(xiàn)今用這種方法鑒定琥珀已經(jīng)過時,因為,如今不但在自然界中有很多類似琥珀能夠產(chǎn)生靜電的物質(zhì),而且在近代人類能夠合成像塑料和有機玻璃這類材料之后,這些物質(zhì)經(jīng)過摩擦后也能夠產(chǎn)生一些靜電,例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鋼筆筆桿,經(jīng)過摩擦,特別是在我們的頭發(fā)上反復摩擦后,便能吸起紙屑。但古希臘人對琥珀物理性質(zhì)的準確描述,也足以說明那時他們就開始廣泛地開發(fā)利用琥珀這種自然資源了。 2.珍貴而富有魅力 據(jù)古籍圖書的記載,琥珀的別名很多,例如有血珀、云珀、江珠、獸虎等。有句經(jīng)常傳誦的俗話說道:“千年琥珀,萬年茯苓”。其實不然,琥珀是古代松柏科或被子植物分泌出來的樹脂和樹膠,久埋地下,經(jīng)過若干百萬年之后,才能逐漸轉(zhuǎn)化為化石。琥珀體輕,其形態(tài)呈粒狀、塊狀和鐘乳狀等不規(guī)則形狀。由于琥珀長期埋藏于地層之中,在其石化過程中,原有的一些樹脂特性已逐漸失去,特別是一些脂和膠類化學變化,被圍巖中的一些礦物成分所取代,造成琥珀的質(zhì)地變脆,而且特別容易破碎。但琥珀在石化過程中,在沉積物的壓力和地殼內(nèi)部溫度的作用下,變得密度加大,質(zhì)感增強。尤其是加工成工藝飾品,打磨拋光之后,更顯出十足的珠光寶氣,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瓴粌H僅是加工制作工藝飾品的原料,也是制作中西醫(yī)藥的重要成分。從琥珀中提取的琥珀酸是制作“紅霉素”不可缺少的原料;琥珀在中藥中主要用于鎮(zhèn)靜安神。古代人也稱琥珀為“虎魄”,巧合的是琥珀和“虎魄”同音,與琥珀的名字由來是否有關有待考證,聯(lián)想起來,如果有人長期虛弱失眠,需要用中藥治療調(diào)理,用虎魄(琥珀)強壯身骨,安神靜養(yǎng),想必是十分合適的治療手段。我國古代著名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這樣的傳說,老虎死了以后,它的魂魄跑到地里,變成石頭,就是琥珀。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神奇的傳說,人們才開始把琥珀加工成墜子、戒指、項鏈等工藝品,戴在女人和孩子們的身上,據(jù)說有強壯身體和避除邪氣的功能。還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在嫁娶喜慶之時,常常要給新娘子戴上一串制作精美的琥珀項鏈,認為能夠保持青春常在,夫妻永遠和睦相伴,家庭幸福美滿。 歐洲的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的習俗,人們普遍喜歡琥珀飾品,尤其喜歡佩戴琥珀項鏈、項圈和戒指,她們認為這些用琥珀制作的工藝飾品能夠帶來好運,并且可以避免心情煩躁和發(fā)熱氣喘等疾病。
編輯推薦
琥珀,因具有油潤的質(zhì)地,燦爛而不喧嘩的色彩和接近永恒溫和的手感,而被人們普遍視為幸福和祥和的象征,也因此,而被人們普遍喜愛。這本科普讀物,將以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有關琥珀的眾多知識,以增加人們對琥珀的了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