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安憶 頁數(shù):19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王安憶:劍橋的星空》是著名作家王安憶最新的文字。這部書共收入了四篇長文,分別是分為《劍橋的星空》、《命運與無命運》、《溫柔的資本》、《音樂生活》。文筆細膩溫婉,廣征博引,講述的是雖然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也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思想發(fā)生了緊密的關聯(lián)。閱讀這些美麗雋永的文字,本身就是在和我們的內(nèi)心對話……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隨母到上海定居,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隊,1972年在江蘇徐州地區(qū)文工團任演奏員,1978年調入上海《兒童時代》雜志社任編輯,1987年應聘上海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2004年受聘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1977年發(fā)表作品,迄今出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啟蒙時代》《天香》等11部,中短篇小說集《小鮑莊》《三戀》《叔叔的故事》等多部,《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四卷,散文集及論述等多部,約600萬字。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全國中篇小說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等獎項。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西、俄、日、以、韓、越、柬等譯本。
書籍目錄
劍橋的星空 命運與無命運 溫柔的資本 音樂生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鴿子”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是否是一個象征?它曾在大洪水時節(jié),于方舟和陸地之間傳遞消息,因此就被視做信使。好比中國傳統(tǒng)中的魚和雁,一個在水中,一個在天空,自由任意地往返,可將路人的心思捎到遠方。德國作家派屈克·徐四金的小說《鴿子》,寫的就是一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幸存下來的猶太人,過著平靜的單身生活,卻有一日,房間門口來了一只鴿子,先是被恐懼攫住,倉皇逃離寓所,臨時留宿旅店,在這陌生的房間和陌生的夜晚里,往昔的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如潮水般撲面而來。這小小的飛行動物,似乎具有穿越時空的神力,毋論傳播福音還是帶來壞消息,此時,它猝然間鑿開記憶的黑洞,巨創(chuàng)的痛楚來臨了。奧斯特利茨也遇到了鴿子,由它引領,溯流而上,去尋找源頭。 我想,奧斯特利茨的自我意識,是在一樁事情上浮出水面的,那就是學校校長告訴他,他要在高考答卷上署名雅克·奧斯特利茨——“這才是你真正的名字?!敝暗慕?jīng)歷就像在一片混沌之中:不知怎么就來到了威爾士的巴拉小鎮(zhèn),進入一位加爾文教的傳教士家中,被叫作陌生的名字,穿上不合身的衣服。那是個沉悶的家庭,過著清教徒寒素的生活,養(yǎng)母病懨懨的,沒有同伴可以做游戲,唯一可充作玩具的是一本相冊,相冊里的人和物又都與他無關聯(lián)。相片中是養(yǎng)父的老家拉努辛,1888年修建韋爾努伊水庫,拉努辛全部沉入庫區(qū),看著成為湖底世界的房屋建筑留在照片上的影像,如同看見了魅影。這是一件極富隱喻的童年玩具,沉于庫區(qū)水底的存在就好像沉于遺忘中的記憶,而水庫亦是人力修改自然的作品。這一本相冊。可視作鏡像,映照出另一份埋沒的記憶,關于他是誰的記憶。鏡面上折射出微弱的光線,在昏晦中明暗,意識尚未覺醒。他懵懵懂懂進了學校,知識開啟著心智,照亮了客觀世界,生活也在兀自進行,養(yǎng)母去世,養(yǎng)父進了精神病院,他重又煢煢孑立。就是在這時候,小說很精確地記述道,1949年4月的一天,他被告知,他的名字叫“奧斯特利茨”,于是,存在于命名下復活了。命名和存在的關系,這個哲學命題在此恰如其分地演繹成故事,被講述下去。
編輯推薦
《劍橋的星空》編輯推薦:茅盾文學獎得主、海派文學代表作家王安憶的最新文字,溫婉細膩、直抵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閱讀王安憶,需要收攝心魂,屏息斂氣,靜靜地體悟那種內(nèi)斂而細密的大美。王安憶說:當我寫出我的哀樂時,便有人向我呼應,說我寫出了他們的哀樂。我感到了人心的相通,并且自以為對人們有了一點責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