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書

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王朔  頁數(shù):116  字數(shù):8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人老了就沒皮沒臉了。我必須承認到歲數(shù)了。隨時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倏起忽落。這小書拿出來發(fā)也屬于破摔一類。覺得自己挺不要臉的。譴責久了就想:就這么不要臉!想當遺書寫也是真的三年前。寫了不發(fā)死后再發(fā)頂遺產的決心下過也是真的。顯然真的也不是多寶貴,說話就貶值。因為,人不死,老活著,時間嗖嗖地飛過,瞧著還要且活一陣兒,就要從長計議了,事兒不大,只是中年危機、焦慮什么的,沒到生死關頭,自己把自己個兒想緊張了,自己給自己個兒制造了一恐怖氣氛??偟恼f來,出這書再次證明了我是不甘寂寞的、虛榮的、拿親情出來賣錢——那怎么了?我就這樣。瞧不慣我別買呀。就跟你多正經似的。誰也沒求著你。我這書不想男的看。男的一肚子臟心眼兒。張嘴兒就是臟問號。我這書是寫給女性親屬看的,女兒嘛。希望讀者,有相同經歷,心路心路滴,是五、六、七那三個十年代的,上世紀。八、九以后的想看,上世紀的,也不反對——是女的就成。我認為女的比較關心人、本身的潛在可能,能聊到一塊去。男的分工好像是管物質交易、社會關系那一部分,所以特愛比較價格,分高下,什么都放在一起比,特討厭。我們這里是聊可能性、潛在的,本來就鬧不明白還沒到可以拿來交易的程度的東西,男的插進來猛一聽經常聽不懂,還得裝什么都懂,比誰都懂,就他懂就他對,知道好歹例外,傻精傻精的一個個的在我看來。    有一天聊小時候的愿望,我說我特想被人養(yǎng)起來一直其實,別人說你這心理完全是一女的心理,我想了想,說:還真是。這也沒什么丟人的。我就拿自己當一女的要求了。我們女的從小挨坑,每月疼半拉禮拜,不太關心誰比誰精,都你們精行了吧,你們知道什么和什么互相一換就能多出幾張紙來,這幾張紙拿哪兒去都能還換出東西來,就你們家紙多,你們機靈,比人會算,叫人精兒,簡彌雞賊。    我們比較關心誰比誰——人比人,有什么不同,不一樣,好多點,還是壞多點,不比貨!疼有多疼,疼一般什么時候來,來的時候多長,什么時候能過去,實在過不去怎么辦?小說、文學就是聊這個,分析人、還有性——的。所以女的愛看小說,也懂小說,簡稱知音。    男的一邊呆著去,一邊關心你們的國家社會和人民的苦難去吧,看你們能解決什么問題——問題還不都是你們鬧的,一幫假魯!真瞧你們誰和誰打起來了,一天到晚互相比,比實力,比裝備,互相拍唬,互相吹。小說,你們看不懂,這是寫人的,不是寫武器的。    昨兒一女的又被男的驚著了,說男的怎么這么看女的啊原來不知道,這回一深聊,什么呀,都特落后那觀念,特封建。這還是不錯的,表現(xiàn)得像有文化的,愛上拍場的,儒商呢;還有次的、次的不知多少輪次下去的呢我說:你更可該驚了。她說我太失望了,太沮喪了。爛分析了半天,我說:也是女的慣的。男的也不都不是東西,女的也不都是東西,各有各的是東西和不是東西;男孩就還行;女人、老婆子、娘兒們,眼睛瞪得跟鈴鐺似的,瞳孔寫著仨字兒,愛我錢!而且急急的,必須需要,現(xiàn)在就要——也不是東西!結論是孩子都行,男孩女孩都好,不分性別,那就是歲數(shù)大不好嘍,歲數(shù)是一比較操蛋的東西,能把一人平自從好變成比較次,也不能完全這么說吧?這不成罵人了?老而不死謂之賊?咱不學孔先生瞧不起人,把人分等兒,把年齡分段兒,哪年齡段兒,哪等兒人,哪性別,都有好的次的,合得來合不來的,瞧著順眼不順眼的,好人還有濫好人呢,可憐之人還有可恨之處呢,所以誰也別說誰了,都不怎么樣,說操蛋是都夠操蛋的,說好也都有個一二三四五六七,也都不容易,又成和事佬了。窮人犯壞,笨蛋抖攢兒,雞賊假惺惺看著是真生氣,但是人家又礙著誰了?還不是給你們當一樂兒?買的,賣的,都沒吭聲,沒言語,你一個看熱鬧的,瞎跟著著哪門子急呀?是為序。從今兒起——也不是今兒了,明兒,甭管幾兒了吧,寫到哪兒算哪兒,聊到哪兒算哪兒,心口如一,這不算,就算矯情,也罷。到此為止。話是說不完的,小聲說永遠有人聽,聞著味兒的來了學了去,就叫文學了。再聊更飛了。九月一號星期六。跟自然比,藝術首先就是贗品了。文學,字兒,以筆畫描情狀物,首先是視覺藝術一大類了;但是沒顏色,缺東少西,寫出來就掉色兒,也只能掛一漏萬,當心理線條吧。就快唱了。試看今日之世界,聲相、視覺雙璧齊飛,其他藝術形式蒼白也在其中了。如果硬要自我定義,我定此書為陰暗心理小說。但是,光明源自黑暗,光子本為湮滅產物或日:現(xiàn)象。

內容概要

  這本書是王朔寫給自己女兒的心里話。
  全書約4萬余字,作者從自己爺爺奶奶的爸爸媽媽講起,一直說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最后說到自己。每一句話都是真話,每一句話都是掏心窩子的話,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女兒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對自己的作為進行了反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朔作為一個女孩的父親與我們日常對他的印象中所不一樣的一面,也可以感受到父愛的偉大。

作者簡介

  王朔
  北京人。1958年生,1976年高中畢業(yè)后進入海軍北海艦隊任衛(wèi)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yī)藥公司藥品批發(fā)商店任業(yè)務員。1978年開始創(chuàng)作。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迄今已發(fā)表多部中篇及長篇小說,約160余萬字,部分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連續(xù)劇。
  代表作《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我們的女兒談話》等中、長篇小說,廣受讀者歡迎。

書籍目錄

自序
致女兒書
關于咱家我這一方的來歷
關于爺爺奶奶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件事
我的前后道德觀
不同時期我喜歡進行的活動
我的違法記錄
朋友
與其他女人的關系
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看法
關于人和與人相處應該知道的
對未來的看法
對你的看法和幾個小叮囑
 大大
 你媽媽
 最后幾句話
致女兒書初稿
幾張照片的說明
首版答編輯問(代跋)
王朔主要作品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根本不是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做到的,要從進化做起,重新把自己變一個樣子,要調整骨骼,改變比例,換牙,換人生觀,從一個吊環(huán)冠軍有水果吃的飛賊變成一個寬肩膀全世界走路最慢的拐子。相信整整一代猿人思想都轉不過彎來,都是在生活貧困和絕望中悲憤去世。也不止一代了,幾十萬年都是這個情況,身體條件不好,一生下來就是食物鏈中比較靠前那種。幾十萬年啊,人類作為大野獸菜譜上的一種食物,像今天的豬羊和果子貍,存在著。誰要在那時候被生下來,真是倒血霉了,多少代的猿人精英還沒來得及發(fā)展就被吃掉了,或者自殺了——那時如果有人想對這個世界進行思考只能是狂奔出去縱身跳崖或者跳河。 再困難也要活下去,像今天依然能看到那樣,最愚昧的人活得最好,是一批傻子支撐著人類,或者用阿諛人民的人愛說的話——是人類的脊梁。 那時候哪有正經吃的,說是打獵,其實是撿剩飯,冒死跟在真正的獵人劍齒虎后面,人家吃完,揀些骨頭回家,敲骨吸髓,永遠是半饑半飽,哪里談得上營養(yǎng)和健康發(fā)育。 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門就是一溜腳印,跟蹤別人經常被人家反跟蹤,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窩子堵著山洞像守著冰箱一樣樣吃。 那時的荒野就像油田,到處火炬,那是下雨雷劈著了野火的樹,很好看。 有手欠的,掰下一枝舉著回山洞,攏在洞里,既暖了身子又照了亮,砸不爛啃不開的蹄頭獸腦也烤焦了,有烤雜拌的香氣。 也不用一晚上一晚上不敢合眼守著動靜,劍齒虎聞著味兒摸來了,瞅一眼又走了。洞里這幫就罵:操!你也知道怕呀。 這之后人類才有完整睡眠,睡眠好,大腦緊張才緩解下來,才有夢,有夜生活,悠閑、翻來覆去最終導致面對面的性生活,產生纏綿和美好的感受,有質量的性交導致出生率的上升和有嬰兒質量的上升,從生理上保證了領袖人才和理論家的出現(xiàn)。 再出來人多勢眾,舉著火把,大家臉上露出了微笑,重新有了冠軍的感覺。理論家審時度勢,指出:不要再跟著人家后面跑了,沒看到它們看到我們都跑嗎,我們來給飛禽走獸組織一場賽跑,金牌是活下去,跑不快的懲罰是都變成烤肉。理論家說完,點燃了腳下荒草,同志們一字排開,放火燒山。 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呢,整個山岡、平原都變成烤爐和煎鍋,野獸跑著跑著就熟了,油汪汪地躺下,外焦里嫩,鳥飛飛就慢了,就熟了,外焦里嫩;天空中成千上萬只鳥筆直地掉下來,像射肉箭,下肉雹子,山頭上猿人們歡聲雷動。 這回豐盛了,遍地宴席,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原來只能流著哈喇子含著手指頭看看的走肉,這回都吃著了,吃不了的做火腿和臘肉。

后記

問:《致女兒書》很特別,跟你以前的創(chuàng)作都不一樣,直接拿自己說事,怎么突然有沖動要對女兒說自己呢?    答:心情倒也沒什么特別的沖動,我其實很早就想把過去的生活找個合適的口氣一股腦講在一個故事里,因為它們本來就在一個故事里——我是寫自己的那種作者,不虛構,全玩真的,假裝是一堆故事挺不誠實的,有點自己騙自己的意思,而且我也煩透了要把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找一個結尾變成過去完成時的所謂創(chuàng)作要求。我從前的小說好多是故事剛開始——譬如一九八七年發(fā)在你社刊物《當代》的《浮出海面》——卻要在小說里預置結局,因為小說必須有結尾,跟自個兒方自個兒差不多我這么虛榮當然不能犯臭寫成大團圓,所以經常廉價地使用“死”這種方式結尾譬如《空中小姐》——也是你社首刊處女作——其實也不是處女了,中篇處女;但是招來一些埋怨,因為人都活著,還挺好。有點兜售隱私的意思——我;或多或少感到一點壓力聽到點議論,也是個苦惱。能不能不編故事了,就跟著生活跑,其實死、散,都是簡單的辦法,過分戲劇化,好像凡事都有個了結其實人活著,都不死,就要面臨一個,以后呢?我也不想寫太多小說,重復自己是一件可恥的事,最后寫一個小說就完了,把自己來龍去脈交代了——對自己交代。    等于實際上我從一九九一年以來這十幾年一直在找一個說話的口氣,但是一直就找不到,幾種口氣都不太合適,比如我用第三人稱特別客觀全知的角度,述說下來一盤散沙,因為好多事情全知角度會非常難受——你并非全知,一寫就知道,只能假定讀者更暈,看不出幌張兒,這個不是我所欲。    用自言自語的口氣,就是第一人稱吧,寫起來也覺得漫無目的,沒有對象也就沒了傾訴熱情,說給誰聽呢?有一年有一天,突然好像想起對她——女兒說,她必須聽,就有一個對象了;寫自己,誰會感興趣,不是太自信;女兒必須感興趣,有一個讀者就應該是她,也希望是她,曾經仿佛如獲至寶找到通道。    但是你看,講來講去,感情太濃了好像也講不下去了,講到那么幾萬字就講不下去了。另外,當然其實對我來說更關鍵的是一個結構問題,你要講一個很長的故事的時候,結構特別麻煩,根本沒可能一個視角講到底,中間不換角度就有視野狹窄癥的感覺?!吨屡畠簳肥菍ε畠褐v的,假裝真摯的,很親昵的一對一的私語口氣,講久了局限性就出來了。原來我想的是對女兒講呢就有所講有所不講,有些話就她的理解力不能講,或者說有些社會禁忌自然地就出來了。因為寫作的時候老覺得不太自由,過去那么多年我們對寫作有太多要求以后,自己就有很多束縛,你掙脫束縛的過程特別難受,結果后來《致女兒書》是對我自己女兒講,這樣講下去就覺得太隱私了,而且講的時候情緒波動太大,對敘事也不好,好像就跳過很多敘事直接抒情了,太濃了就敘事而言,情緒波動太大對敘事也并不好,好多地方跳過敘事直接抒情,就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所以在后來——忘了哪一年,一怒之下就換成《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就換成了別人——方言的女兒,好像情感就能夠不那么激動了,所以那個就講得長點,講了十六萬字,也仍然講不下去了。因為有些事情也牽扯到其實還是心中有顧忌,好多生活經歷過的事情想把它全講出來,但是你說我再肆無忌憚,我也在考慮社會的接受能力。有些事情社會接受以后反正我也覺得不好,就一直在矛盾,這矛盾一直到今天也沒有解決,所以就造成所有的東西都寫不完,寫到一半,那段寫的東西全都是寫到一定程度找到一個敘事調子以后,敘事到一定程度后就敘事不下去了。最后就形成了瘢痕,索性有寫作痕跡就有寫作痕跡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作為小說來說,再自由的心態(tài)和方式恐怕也沒法窮盡生活,我那時候也有個不太對的想法,也是想畢其功于一役,就想把生活全部窮盡在一個結構里恐怕也做不到。比如說寫性,我想我現(xiàn)在寫我終于可以無拘無束可以都寫了,但是寫到一定程度,會出現(xiàn)自己心情不是那么穩(wěn)定,不是那么肯定,我發(fā)現(xiàn)我還是挺道德化的一個人,自己開始審查自己,以一個老古板的眼光,就開始猶豫了,自我否定了,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所以這個書,我私底下當然認為寫得是失敗的,在敘事上是失敗的,基本上技術考慮偏多。    問:當時寫的時候你想過出版嗎?真是當遺書寫的?    答:當時沒有想過。實際上當時我得克服自己那種觀念上的束縛,其實我自己在寫的時候,寫到一個句子的時候,所有敏感的句子就是你們可能提到的,我都會在那兒停下來想這能不能通過,因為這么多年來被限制成這樣以后,自己就有這個問題,有自我的約束在里頭。當然這特別妨礙我講事情,或者對我要寫的東西進行一個透徹的描述。我特別想掙脫這個東西,在寫的過程中,當然那時候我自己把自己放下,我想我不發(fā)表,這樣就好多了顧忌就沒有了。但其實仍然有。譬如說,這里頭全沒有性描寫,但我在另外一個小說里頭寫過。    ……    問:感覺你現(xiàn)在怎么寫寫什么都能成。    答:我現(xiàn)在在寫的時候也有自由感了,就是,這其實跟追根有關系,就是追到根上再往回寫,特別好寫。之前假如停留在生活的印象中寫,寫寫就收不起來,就會出現(xiàn)好多廉價的感慨,廉價的感慨可能每一個作家甚至那些寫歌詞的人都能發(fā)出來,那我其實覺得你要自己寫作有存在的必要的話你怎么也得有點跟別人不大一樣吧,對吧?就不說高低了,你得跟別人不一樣。你要跟別人一樣、相似的話,就會打擊自己的自信,這個甚至我都不認為是多么深入的問題,就是功利性的要求,你就是為了功利目的也得這樣。你要跟別人完全一樣就沒必要存在了。    說實在的,到上個禮拜我的認識才告一段落,在寫這書的時候都算在認識的過程中,但比過去的認識深了,處理的題材還都是這類題材,個人生活有什么區(qū)別呀,都在家呆著呢。    問: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答:我沒有了。說真的,我特別猶豫,原來我想再寫一點,但也不想寫了。這里頭,我也需要一個勇氣,我的勇氣也有限。簡短點吧,說多了反而言不由衷。最后想對我媽說聲:對不起。要是冒犯了誰使誰不痛快了請你這么想:反正咱們也不會永遠活著,早晚有一天,很快,就會永不相見。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如果沒有王朔會失去很多趣味。    ——劉震云    王朔常常把別人不敢說或者小聲說的真理大聲地說出來,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劉恒    王老師的東西,只要是公開發(fā)表的,我大概全看過,有的還不止一遍。    ——竇文濤

編輯推薦

《王朔文集:致女兒書》編輯推薦:你能看出更深的東西你就看,你不能看出更深的東西,起碼也讓你樂一樂。獨家授權,權威版本!

名人推薦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如果沒有王朔會失去很多趣味?!獎⒄鹪仆跛烦30褎e人不敢說或者小聲說的真理大聲地說出來,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獎⒑阃趵蠋煹臇|西,只要是公開發(fā)表的,我大概全看過,有的還不止一遍?!]文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致女兒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9條)

 
 

  •   這本書寫的很好,很早以前就讀王朔的書了,這本書一直想看,都沒有買到,這次在當當網買到很滿意。是正品,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無私的愛,同時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的父親,沒個爸爸都一樣,無論他是什么職業(yè),多大年紀,干什么,在他的心里孩子都是他最窩心和最愛惜的珍貴,感謝王朔,感謝當當網
  •   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看的我難受的要死,但這本書卻不怎么難受,畢竟寫的是自己的女兒。王朔的風格挺有意思的
  •   王朔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引人入勝。前半段上溯到炎黃,對女兒講述了他們的家族史。后半段以日記的形式,像對自己一樣對待女兒,把自己的觀感和思考一一表達??赐跛房偸翘貏e痛快,他總是把別人想說卻不能說不敢說的話以最大快人心的方式說出來。這本小書依然沒有讓我失望。即使是寫給自己女兒,他也沒有想要刻意去表達世界的真善美,相反,他用最真誠的方式,給女兒,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世界,不刻意灰暗,也不刻意美好。真實和真誠,是王朔最吸引人的地方。
  •   一句話,王朔對女兒的好,好到將來肯定要把女婿從頭到尾嫌棄個遍。
  •   王朔給人的感覺就會很隨性,不拘小節(ji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作品里面也包含著他對女兒的愛,很真摯,一下買了兩本,送朋友~~~
  •   第一次讀王朔的書,看看他對女兒說的話,也能激勵自己
  •   自己作為女兒 聽聽王朔怎么說
  •   第一次接觸王朔的書是上大學看《我是你爸爸》,領略了他的鬼才,后期又看過他寫的電影。買來還沒看,等這批書看完了,好好領略父愛如山的殷殷之情
  •   非常滿意,王朔的痞子風格只有在致女兒書時才能收斂一些吧,嘿嘿
  •   還是王朔的風格, 但多了許多罕見的柔情。給女兒講解人類發(fā)展史那段很有意思。如果每個老師都這么講, 那估計孩子的歷史成績肯定不錯。
  •   王朔的大部分小說都買了看,感覺是女兒出生之后文字開始沒那么痞子勁兒了,開明的思想,但是不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真的能如此豁達,好看,過癮。
  •   內容都是寫王朔寫給她女兒的一些事情,感情啊經歷什么的
  •   只言片語地,技術性地刪節(jié)了很多的感覺,王朔是我大學時代的精神導師,也譜寫了一個時代,大才至此,人生真是愜意,可對他自己來講未必是幸事,敏感多汁到沒有勇氣參加女兒的婚禮,唉,常人更快樂些。
  •   正在讀,早就想看了,一直喜歡王朔的東西
  •   王朔的書,沒得說。
  •   媽媽要買的,另類作者王朔一本不另類的書
  •   一直很喜歡王朔的文風,那么的憤世嫉俗、玩世不恭。所以很好奇他如何當好一個父親,買來看看,支持王朔。
  •   爸爸在女兒面前 說的話 跟自己寫書 是不一樣的
  •   這本書是編輯是天才。這種文字只有郁達夫朱自清余秋雨一類的作者能寫得出來,就像一本純粹的散文集,不自覺得就散發(fā)出一種獨特味道。問題就是,作者是王朔。那個.....我也能寫得出來。就像馮導拍《夜宴》,這個......我也能做。但我(作者)不想顯得太純潔,不想顯得太軟弱,就一定要擺出傳統(tǒng)(痞子)的姿態(tài)來,自序中表現(xiàn)得很清楚。其實也大可不必,我就純潔了,我就真實了,你能怎么著?
  •   喜歡王朔的文,父愛如山~
  •   一直很喜歡王朔,他的書差不多都買齊了!這本書已經推薦好多朋友看了!
  •   以前在實體書店看到過的書,很想嘗試一下王朔的風格,于是就買了看看。質量很好!
  •   一直心儀 非常棒 買了好幾本王朔的書
  •   很少和爸爸推心置腹的談過話,但是卻有很多想從爸爸身上汲取的東西,所以喜歡看很多爸爸和女兒的相處。
  •   王朔作品中最喜歡的一個
  •   非常贊的書,很喜歡,喜歡王朔這種有才氣又霸氣的作家
  •   王朔的這本書一直想看
  •   王朔的字里行間,每一個字節(jié)、每一個語氣,無不透露著一種巨大的憤怒、憂傷與無奈。這是個永遠也難以彌合的傷痛,這是那個特殊的時代所賦予的那個時代的人的共同的傷痛,只不過喜歡思想的人感覺痛更切而已。
  •   這本書是王朔體會家庭和親人的一本書,平淡,真實,
  •   并不很厚的一本書,放在購物車里要么是缺貨要么不降價。終于等到特價,并且本來就很喜歡王朔。相信書不會差。
  •   喜歡王朔的書
  •   王朔的書一貫的幽默大膽,能琢磨出點味兒的書!
  •   書不錯,王朔的口吻還蠻逗的
  •   還沒看,但很喜歡王朔,所以很期待。
  •   看了幾頁,喜歡王朔的語言,幽默詼諧。
  •   王朔太抽了 哈哈
  •   送同學的,她很喜歡。我喜歡王朔 就買了。
  •   王朔的文章很有一套!
  •   讀完的第一感覺就是他對父母是真是的,對女兒是虛偽的,總歸他自己是自私的,書里他自己也是這么說的!
  •   一個真性情的作家,是我們讀者很渴望的作家,是當代社會很需要的作家。這本書包含一個父親對于女兒的愛和愧疚,以及對女兒的期望,就像全天下的父親一樣對女兒飽含深情。
  •   1 王老師以女兒之名寫給自己2 安德烈菲利普兩兄弟,一直對安德烈有偏愛
  •   代女兒購買,說很喜歡,買的還比較欣慰
  •   父親寫給女兒的
  •   致女兒書好致女兒書好
  •   可以感到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
  •   送給妹妹的一份禮物,父親的好女兒,我的好妹妹。
  •   送給朋友的,她不久前生下女兒,不知她是否喜歡。
  •   薄薄的一本書,字里行間看出作者濃濃的父愛。喜歡這本書。
  •   我開始還以為是些對女兒的提點什么的。。。原來是類似家書什么的。。家族歷史= =不是特別感興趣、、、書的質量還不錯
  •   給女兒的書,值得推薦的好書。
  •   語言很活潑,是一個調皮搞怪的父親形象。這個爸爸是一個老小孩兒,愛與關懷又很陽光,是暖的,不是那么炎熱或日薄西山。
  •   朋友推薦,買來以后特別喜歡~恰好自己也有個女兒
  •   給女兒買的他很喜歡很開心
  •   買給將要出生的女兒的
  •   呵呵,剛開始看了幾頁,印象很深的是王塑先生小時候因為長時間在托兒所,不知道孩子是父母生的,以為是國家生,國家有專門生產孩子的部門,真有意思
  •   真的事非常的好,因為是父親節(jié)期間看到的,濃濃的父愛感覺很溫暖,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   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有感覺,有個文人爸爸有點累,需要琢磨才能懂
  •   幽默,搞笑,也是認真地寫,看著感受到父愛
  •   這本書雖然不厚,但是當讀到作者寫他與母親關系的那一段時,還是很感動,想我我媽媽…
  •   幫同事買的,她很滿意呢!說很實用。
  •   只是看了一半,覺得有些無聊
  •   王老師夠俏皮,有深度有亮點。
  •   薄薄的一本、也許太年輕、太深的意思沒讀懂。
  •   敢寫敢當吧。中國很缺這樣的人,比較喜歡他的陳述的那些真實的事實
  •   很有趣的書,可惜我沒有這樣愛我的父親
  •   自傳體小說很好看,原來的丟了,第二次買了。教訓:千萬不要借書給別人
  •   很喜歡作者的寫作方法,很獨到,很有味道,
  •   看了好多遍了 很喜歡
  •   感覺很誠懇的一部作品,不錯,喜歡
  •   早就想買這本書了 一直沒貨 關注很久了 一接到貨到通知立馬下單
  •   終于買到這本書了.一直缺貨.哈哈
  •   沖著作者去買的書,感覺還行吧!
  •   一直想買的,哈哈,期待~
  •   很好看的一本書,有作者平時不常見的柔情。
  •   &;ldquo;我承認我自私,真不巧讓你看出來了,但你不是別人,你就是我的&;lsquo;私&;rsquo;,我做自私考慮時都把你包括進來,盡管你可能堅決不同意&;hellip;&;hellip;
  •   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女的,所以對這本書很是有感觸,對他的筆墨更是肯定,推薦?。。?!
  •   覺得看了之后應該會很有收獲 終于有書可看了
  •   書很好,但是物流太爛?。。。?!
  •   不怎么好看 第一次看他的書
  •   書的質量和服務很好,內容慢慢讀。
  •   真的太喜歡這個書了。
  •   書好小啊,剛買回來就降價了。。。。。
  •   還沒開始看 但是書的包裝很好 沒有損壞
  •   速度很多 是正品 書內容呀繼續(xù)拜讀
  •   很幽默,一如既往。很好的書 不過要用心讀
  •   老王的書我都喜歡,很有收獲的。
  •   這書,還行吧
  •   在當當買書是第一選擇
  •   書很不錯,沒什么問題的,謝謝啦
  •   書呢,是小小的一本,把王朔對女兒的心思展現(xiàn)的很全面,我也是女孩,有些地方會有些觸動
  •   可以送人,值得一看,真實
  •   給我的震撼還蠻大的,排版到位,紙質很不錯,語言質樸,讓人看著身心都很愉悅。
  •   沒有一定文化底蘊的人估計看不懂的
  •   從別的文章中,側面了解到了這本書,所以買來研讀,希望不會失望。
  •   還沒讀,但是包裝得挺好的~比想象中的薄
  •   喜歡這本書的包裝,小巧大氣,內容不錯,值得一讀
  •   這本書很小,不大,不厚,內容不繁瑣,簡單
  •   很適合女孩子閱讀的一本書,很滿意、
  •   不錯不錯啦、覺得還可以的。
  •   女人何必難為女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