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畢淑敏 頁數(shù):284
Tag標簽:無
前言
1969年我從北京出發(fā),參軍分配到西藏服役,曾任衛(wèi)生員、助理軍醫(yī)和軍醫(yī)。1980年自西藏轉業(yè)回北京,攏共在西藏阿里軍分區(qū)工作了11年。取個大數(shù),就說10年吧。去的時候,我不到17歲?;氐臅r候,28歲。這個年齡段是要緊的時光,重要性絕對大于從50歲到60歲。后面的增長大致是歲月火箭的一節(jié)節(jié)脫落,而青年時代則是整個人生的起爆。我堅信人的記憶是有形狀和重量的。人生如同膠片,一旦感光,便不會消失,你不能毫發(fā)無損地假裝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做過窗簾的人都知道,要在薄如蟬翼的窗紗下沿,縫綴一條沉重的繩索,名日鉛墜。它到底是不是鉛做的,我不曉得,掂起來分量壓手,倒是千真萬確。我問縫制窗簾的工人,能不能不要這東西?工人搖頭說,必得要。才拽得住輕紗,讓它不會隨風飄蕩。悲慘的記憶,就是窗簾下的繩索??鞓返乃查g,人突然就戰(zhàn)栗了,一切索然。概因那墜兒冷冷地晃動起來。歡欣鼓舞的記憶,像綠葉盈手身軀肥滿的胡蘿卜。興高采烈地燦爛著,富有營養(yǎng)而又帶著星星點點的泥土,樸實無華。吃起來,有微微的甜,吸收人體,有強骨健身之效。那些親密的記憶,或許如同穿過幾次的潔凈襯衣,有了獨屬于自己的紋路,熨帖隨性。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舉手投足之間,你確知它與你同行。我的青春歲月,就似一柄幽藍的人參,埋在冰峰雪嶺之下,悄無聲息地靜臥著,它冷韌的須根,纏繞在岡底斯礫巖之中,盡力汲取著地心騰起的微微暖息。我說自己的記憶如人參,并非指稀缺和寶貴,只為此物略具人形。這年頭人參已不是稀罕物了,上個秋天我到東北林區(qū),當?shù)馗刹渴肿院赖馗嬖V我,一畝林可栽10萬株參苗,號稱野生,長勢喜人。從此我褪去了對人參的仰望,只當它是白菜蘿卜般的尋常蔬菜了。我與戰(zhàn)友,都年近花甲。當年的少女,已成白發(fā)老媼。大家見面,聊起往事,我這才知道,伙伴們當初都在如膠似漆地談戀愛,而我身為班長,對此了無知覺。每日朝望冰峰夜觀星宇,心如古井。倘若放在今天,一定是個雪山剩女了。有人問,那么長的時間,你做了些什么呢?我深深惶惑了。仔細追憶,除了走過很遠的路,看了若干書,學了一些醫(yī)學知識,救活了幾個人之外,再想不起做過什么。我說,真慚愧。10年時間,似乎什么也不曾做呢。只是面對冰山發(fā)呆。別人就不說話了,可能覺得那10年的缺氧,已把我的腦仁蝕壞了,不宜深究。直到某天,藏區(qū)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問我,那些年,你看的都是什么山呢?我說,很多山。喜馬拉雅山吧。岡仁波齊山吧。喀喇昆侖山吧。阿里高原是這些山脈交匯之處,山冠都是冰雪,彼此相連,綿延不絕,好像也分不清到底是哪座山。
內容概要
《西藏,面冰十年》為畢淑敏的散文作品選集之一。王蒙說:“畢淑敏有一種把對于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分的集道德、文學、科學為一體的思維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碑吺缑羰亲骷遥质轻t(yī)生,近年來一直攻讀心理學博士,又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得她的散文有著極強的現(xiàn)代意識和專業(yè)的心理分析,特別是這部散文新作中的部分心理散文,貫注著一個心理醫(yī)生充滿洞察力和穩(wěn)定感的目光。
作者簡介
畢淑敏
國家一級作家,心理學家。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
女,漢族,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10月生于新疆伊寧。1969年當兵,任西藏阿里軍分區(qū)衛(wèi)生員、助理軍醫(yī)、軍醫(yī)。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任內科主治醫(yī)師,衛(wèi)生所所長。1987年發(fā)表處女作《昆侖殤》。199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方向課程結業(yè)。
書籍目錄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到西藏去在印度河上游走,到阿里去雪山竊賊離太陽最近的樹“回”字形的銀飾信使你永遠不要說冰川上有“毒蛇”嘶嘶聲特殊攝影師黑白拂塵拉練在雪原與星空之間制花圈18歲的姐姐猜猜那個人是誰曼巴牙古都有外號的打火機最高的花生糖作坊碗里的小太陽糖衣氧氣壓縮片在陵園的臺階上吃糖胖聽昆侖山那里出核桃昆侖之吃昆侖之眠昆侖之喝葵花之最雪線上的蛋花湯裝大米的汽車凄葡萄干兒王乘降落傘的西瓜元寶餃子驚險的爐子固定嘴唇昆侖山上看電影第一次打針女孩的紙白云剪裁的衣服穿上白生生的羊絨衣藏族的花圍裙西藏豬靈魂飛翔的地方女槍手呵護心靈雪域燈火
章節(jié)摘錄
佛說,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頓生氣餒,這輩子是沒得指望了,和誰路遇和誰接踵,和誰相親和誰反目,都是命定,掙扎不出。特別想到我今世從醫(yī),和無數(shù)病患咫尺對視。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經治,每日查房問詢,執(zhí)腕把脈,相互間凝望的頻率更是不可勝數(shù),如有來世,將必定與他們相逢,賴不脫躲不掉的。于是這一部分只有作罷,認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卻留了可以掌握的機緣。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屢屢矚目,就埋了一個下輩子擦肩而過的伏筆,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厲地追索和廝守。今世,我將用余生500次眺望高山。我始終認為高山是地球上最無遮掩的奇跡。一個渾圓的球,有不屈的堅硬的骨骼隆起,離太陽更近,離平原更遠。它是這顆星球最勇敢最孤獨的犄角。它經歷了最殘酷的折疊,也贏得了最高聳的榮譽。它有誕生也有消亡,它將被颶風撫平,它將被酸雨沖刷,它將把潰敗的肌體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將在柔和的平坦中溫習偉大。我不喜歡任何關于征服高山的言論,以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視。真正的高山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個瞬間,寬容地接納了登山者,讓你在它頭頂歇息片刻,給你一窺真顏的恩賜。如同一只鳥在樹梢啼叫,它敢說自己把大樹征服了嗎?山的存在,讓我們永葆謙遜和恭敬的姿態(tài),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須仰視。今世,我將用余生1000次不倦地凝望綠色。我少年戍邊,有10年的時間面對的是皚皚冰雪,看到綠色的時間已經比他人少了許多。若是因為這份不屬于我選擇的怠慢,罰我下輩子少見綠色,豈不冤枉死了?記得在千百個與綠色隔絕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侖山,在新疆葉城突然看到遼闊的幽深綠色之后,第一反應竟是悚然,震驚中緊閉了雙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閃電。眼神荒疏了忘卻了這人間最滋潤的色彩,以為是虛妄的夢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綠色。這是最美麗的歸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興旺。常常聽說地球上的綠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為了人類的長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禱告。今世,我將用余生1萬次目不轉睛地注視人群。如果有來生,我期望還將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動物或是植物。盡管我知道人類有那么多可怕的弱點和缺陷,我還是為這個物種的智慧和勇敢而贊嘆。我做過一次人類了,我知道了怎樣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門長久的功課,當我們剛剛學會了最初的運算,教科書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收卷的鈴聲就響了,豈不遺憾?把自己喜歡的事一一想來,我還要看??椿?,看健美的運動員看睿智的科學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歡快的少女當然還有無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樹看人群吧,以求個來世的擦肩而過。這樣一路地看下去,來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時光可就白白荒廢了。于是決定,從此不再東張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當前。不為虛緲的擦肩而過,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歡山所表達的精神,就游歷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廣博,期望自己也變得如此堅強。喜歡綠色和生命,喜愛人的豐饒和寶貴,就愛惜資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到西藏去》小小的年紀,告別了父母,到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去,本應該是很傷心的。媽媽到火車站送我的時候,險些哭了。但我心中充滿了快樂,到西部去,到高原去,真是一次空前的冒險啊!從北京坐上火車,一直向西向西。窗外的景色,由密集的村落,演變成空曠的荒野。氣候越來越干燥,人煙越來越稀少,綠色逐漸被荒涼的戈壁灘所代替。三天三夜之后,我們這群女孩子到達了新疆的烏魯木齊。在這里要進行最后的體檢,才能決定誰可以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去。我的身體一向很好,但這次醫(yī)生說我的小便化驗不正常,要是過幾天復查還不合格的話,就要把我退回北京。這不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嗎?我的探險還沒有開始,難道就要這么狼狽地打道回府啦?我一定要想出一個辦法!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個同我最要好的女孩子身上。我悄悄地把她扯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對著她的耳朵說:“你說,我們是不是好朋友啊?”她說:“當然是啦。你怎么想起問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我說:“既然是好朋友,我向你借一樣東西,你一定是借的啦?”她一扭頭嚷起來:“什么東西呀?咱們的東西都是統(tǒng)一發(fā)的,我有的,你都有?。 蔽乙话盐孀∷淖煺f:“干嗎這么大聲?是不是太小氣不想借給我?實話說吧,我跟你借的這樣東西,對你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但對我的好處就大了!”她說:“那是什么寶貝呀?”我說:“是尿??!”我把我的打算告訴她,復查的時候把她的尿當成我的標本送上去。她剛開始嚇了一跳,然后,很猶豫地說:“這不是騙人嗎?”我說:“要是我復查不合格,到不了西藏,被退回北京,我們倆就再也見不到面了,更甭提做朋友了?!彼肓讼?,答應了。好不容易捱到了復查的那一天,沒想到是通知我一個人單獨到醫(yī)院的檢查科去。在衛(wèi)生間里,我拈著盛標本的小瓶子,急得直掉淚。我真想到水龍頭那兒,接一點自來水送上去,或者干脆把眼淚送上去化驗,那就絕對沒問題了??墒?,我不敢。你想啊,化驗員用的是顯微鏡,還不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我的花招?萬般無奈之中,只好把自己的“標本”交上去了。等待結果的日子,我和我的好朋友都充滿了悲哀,以為我們必定分手了。不可思議的是,這一次的化驗結果完全正常。我終于和我的好朋友一道,踏上了遙遠的奔赴西藏的道路。我們告別了烏魯木齊,在廣闊的戈壁灘與高原上坐了整整12天的汽車,到達了白雪皚皚的世界屋脊。我在那里待了10年。后來,我把這一段有驚無險的遭遇和我的計謀,講給一位老醫(yī)生聽,口氣中充滿了得意。沒想到他皺著眉說:“幸好你本身的體檢合格了。要知道,西藏高原缺氧,氧氣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要是你的小便有問題,就說明你的腎臟有問題;要是你的腎臟真的有病,又用別人的標本蒙混過關,那是很危險的。”
編輯推薦
《西藏,面冰十年》是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