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1-0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文康 頁數(shù):364 字數(shù):65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清代中后期,中國通俗小說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流派——兒女英雄小說。其代表作,就是《兒女英雄傳》?!秲号⑿蹅鳌烦趺督鹩窬墶?,又名《日下新書》、《正法眼藏五十三參》。作者燕北閑人,原名文康。文康,清代小說家。姓費莫氏,字鐵仙,一字悔庵,號燕北閑人,滿族鑲紅旗人。道光初年至光緒初年在世,生卒年不詳。其祖父是大學(xué)士勒保,曾任過理藩院郎中、徽州知府,后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因病未能赴任。勒保出身顯貴,早年家世盛極一時;晚年諸子不肖,家道中落,以至于家中物品變賣殆盡。文康當時獨居一室,僅有筆墨相伴,有感于世運變遷、人情反復(fù),便以警教式的理想化的筆觸,撰寫完成了長篇白話小說《兒女英雄傳》。作品宣揚了旨在維護封建社會腐朽制度的道德風(fēng)范,明確顯現(xiàn)出作者的階級局限性。然而作品亦有可取之處,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丑惡現(xiàn)實,揭露了封建官場政治的黑暗,展示出晚清時代科舉、禮儀及市井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真實情狀,描繪了若干滿族生活的特有場景。作品嫻熟地運用北京口語,并且采用評話形式,繪聲狀物,生動感人,遂能廣泛流傳于世?!秲号⑿蹅鳌分饕鑼懙氖瞧烊饲嗄旯影搀K同俠女何玉鳳和張金鳳的姻緣故事。清時康雍年間,“醇儒”安學(xué)海在垂老之年出任河工知縣。因為性情耿直,不善于逢迎上司,為上司河臺所奏參,革職拿問,帶罪賠修。其子安驥聞訊籌金往救,途中被兩騾夫騙至荒山,誤投能仁寺,險遭兇僧殺害,幸虧立志為父報仇的俠女十三妹彈殺兇僧,始免于難。同時獲救的有村女張金風(fēng)及其父母。十三妹做媒,將張金鳳許配與安驥,并解囊贈金,借弓退寇,使安驥一行人平安到達淮安。此時安學(xué)海的案情,已為欽差查清,冤屈得以昭雪。但安學(xué)海經(jīng)過這場宦海風(fēng)波,棄官不做,以“還弓取硯’的線索找到了十三妹。得知十三妹乃友人之女何玉鳳,因父親被大將軍紀獻唐所害,遂偕母避禍,并立志報仇。但此時紀已獲罪被處決。安學(xué)海由江湖豪俠鄧九公引導(dǎo),得以見到十三妹。十三妹見母親病逝,仇人已死,決意出家。安學(xué)海曉以倫常大道,并與鄧九公等人苦心計劃,終于使何玉鳳改變主意,嫁給安驥。安驥得父親教誨及金玉二妻激勵,銳意功名,先后以第六名中舉,一甲三名探花及第,欽派山東觀風(fēng)整俗使。少年得志,二妻俱有孕,又得長姐兒為妾。以后,安驥“政聲載道,位極人臣”,安學(xué)海也“壽登期頤,子貴孫榮”。小說熔俠義與言情于一爐,情節(jié)豐富曲折,起伏跌蕩,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極強,鋪墊、伏筆極妙;人物性格鮮活跳脫,極有光彩;結(jié)構(gòu)嚴謹縝密,完整系統(tǒng);語言清新流暢,幽默通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在民間廣為流傳?!秲号⑿蹅鳌穼儆跀M話本,就是以評話的形式展開線索,鋪敘故事,猶如面對讀者娓娓而談,顯得親切自然、生動活潑。此外這部小說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成就在于語言的運用。作者運用北京方言來寫作,并加進了大量的方言土語。那些輕松活潑、風(fēng)趣幽默的俏皮話,常常令讀者忘卻了其創(chuàng)作思想的迂庸膚淺,而陶醉于精彩語言所帶來的愉快之中了。小說中人物的談話,寫得更是出色。文康一定是仔細揣摩過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口氣、姿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所以寫出來的對話是人有其聲,聲有其態(tài),用“傳神”二字來形容,真是最恰當不過。作者的書面語準確、生動、通俗、流暢,富于表現(xiàn)性,更令人稱絕的是全書釆用漂亮的北京口語,生動活潑,極富特色,胡適先生曾將它與《紅樓夢》相提并論,聲稱“前有《紅樓夢》,后有《兒女英雄傳》,都是絕好的記錄,都是絕好的京語教科書?!北緯幣艊乐敚|c精當,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此外本套名著版式新穎,設(shè)計考究,雙色印刷,裝幀精美,除供廣大讀者閱讀欣賞外,更具有極高的研究、收藏價值。編者2007年5月
內(nèi)容概要
《兒女英雄傳》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擬話本小說。自清光緒年間刊行以來,一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作者文康,姓費莫氏,滿洲鑲紅旗人。書中,作者虛構(gòu)了一個理想的故事:清康熙、雍正時,清官安學(xué)海遭貪官陷害,其子安驥為救父難只身遠行,于途中遭人算計,為俠女何玉鳳(十三妹)所救。何玉鳳說合安公子與同時被她救出的民女張金鳳成親。之后,何便隱遁避世。安父為報十三妹之恩,掛冠辭官,四處找尋,終于澄清何玉鳳的身世原為將門之女。何玉鳳從安父那里得知自己的身世,此時,其父仇人已被朝廷所除,大仇已報。何在眾人勸說下,終改決意出家為父母守喪一生之言,也嫁與安驥,與張金鳳同事安家。
作者簡介
作者:(清)文康
書籍目錄
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閑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占龍頭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jiān)牢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fēng)塵 一封書義仆托幼主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yù)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余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lián)嘉偶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涂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wěn)上長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孺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云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jié)鄧九公 話投機智全十三妹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huán)計深心作筆談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shè)局賺俠女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風(fēng)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二十一回 回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guān)借弓留硯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惡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xiāng)婉轉(zhuǎn)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fù)故態(tài)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愿翁媼赴華筵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yè)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俏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guān)心身后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xùn)喜克繼書香 話農(nóng)功請同操家政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wěn)步試云程 破寂寥閑心談月夜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聲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fēng)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十八回 小學(xué)士儼為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周貧 矍鑠翁九秩雙生子第四十回 虛吃驚遠奏《陽關(guān)曲》 真幸事穩(wěn)抱小星裯
章節(jié)摘錄
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閑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俠烈英雄本色,溫柔兒女家風(fēng)。兩般若說不相同,除是癡人說夢。兒女無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憐兒女最英雄,才是人中龍鳳。八句提綱道罷。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種小說,初名《金玉緣》,因所傳的是首善京都一樁公案,又名《日下新書》。篇中立旨立言雖然無當于文,卻還一洗穢語淫詞,不乖于正,因又名《正眼法藏五十三參》。初非釋家言也,后經(jīng)東海吾了翁重訂,題曰《兒女英雄傳評話》。相傳是太平盛世一個燕北閑人所作。據(jù)這燕北閑人自己說,他幼年在塾讀書,適逢一日先生不在館里,他讀到“宰予晝寢”一章,偶然有些困倦,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xué)那圣門高弟隱幾而臥。才得睡著,便恍惚間出了書房,來到街頭,只見憧憧擾擾,眼前換了一番新世界: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shù)的車馬輻輳,冠蓋飛揚,人往人來,十分熱鬧,當中卻有一條無偏無頗的蕩平大路。這條路上只有一個瘦骨銳頭鬢發(fā)根根上指的,在前面挺然直立的走了去。閑人一時正不知自己走那條路好,想要向前面那個問問修途,苦于自己在他背后,等閑望不著他的面目。就待一步一趨的趕上借問一聲,不想他愈走愈遠,那條路愈走愈高,眼前忽然一閃,不見了他,不知不覺竟走到云端里來了。沒奈何,一個人踽踽涼涼站在云端里一望,才看出云外那座天。原來雖說萬變?nèi)f應(yīng),卻也只得一縱一橫??v里看去,便是宗動天、日天、月天、水天、火天、金天、木天、土天、二十八宿天,共是九天;橫里看去,便是無上天、四人天、切利天、堅首天、持鬘天、常橋天、福生天、福受天、廣來天、大梵天、焚輔天、梵眾天、少光天、光音天、無量光天、少凈天、遍凈天、無量凈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無邊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天、非非想天、色究竟天、須欿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還有一座他化自在天,共是三十三天。他到的那個所在,正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界。卻說這座天乃是帝釋天尊、悅意夫人所掌,掌的是古往今來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的后果前因。這日恰遇見天尊同了夫人升殿,那燕北閑人便隱在一個僻靜去處,一同瞻仰。只見那:天宮現(xiàn)彩,寶殿生云。仙樂悠揚,香煙繚繞。左一行,排一層紫袍銀帶的仙官;右一行,列幾名翠袖霓裳的宮嬪。階下列著是白旄黃鉞,彩節(jié)朱幡。金蓋、銀蓋、紫芝蓋,映日飛揚;龍旗、鳳旗、月華旗,隨風(fēng)招展。雕弓羽箭,飛魚袋畫著飛魚;玉輦金根,馴象官牽著馴象。飛電馬、追風(fēng)馬,跨上時電卷風(fēng)馳;龍驤軍、虎賁軍,用著他龍拿虎跳。一個個,一層層,都齊臻臻靜悄悄的分列兩邊。殿上龍案頭設(shè)著文房四寶,旁邊擺著一個朱紅描金架子,架上插著四面朱紅繡旗,旗上分列著“忠孝節(jié)義”四個大字。一時仙樂數(shù)聲,畫閣開處,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手提寶爐,焚著白檀紫降,引了那帝釋天尊、悅意夫人出來。那天尊,頭戴攢珠嵌寶冕旋,身穿海晏河清龍袞,足登朱絲履,腰系白玉鞓;那悅意夫人,不消說,自然是日月龍鳳襖、山河地理裙了。身后一雙日月宮扇,簇擁著出來。那時許多星官神將早排列在階下,只聽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班。”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上殿奏道:“今日正有人間兒女英雄一樁公案該當發(fā)落,請旨定奪?!痹缬械钌蠈m官接過那文冊,呈到龍案上。天尊閃目一看,降旨道:“這班兒發(fā)落他閻浮人世去,須得先叫他明白了前因后果,才免得怨天尤人。但是天機不可預(yù)泄,可將那天人寶鏡放在案前,叫他各人一照,然后發(fā)落?!敝档罟兕I(lǐng)旨,早有一集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蟠的光明寶鏡來。寶鏡安頓完畢,天尊便把那架上的“忠、孝、節(jié)、義”四面旗兒發(fā)下來,交付旁邊四個值殿官,捧到階前,向空中只一展,但見憑空里就現(xiàn)出許多人來: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裝束得七品琴堂樣子,同著一個半老婆婆,面上一團的慈祥忠厚。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又是兩個絕代女子:一個艷如桃李,凜若冰霜;一個裙布釵荊,端莊俏麗。還有一個朱纓花袞長官,一個赤面白髯的壯士。又是一個淡妝嫠婦,兩雙中年老年夫妻。還有個六七分姿色的青衣侍婢。后面隨著許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村的俏的,都俯伏在殿外。天尊發(fā)落道:“爾等此番入世,務(wù)要認定自己行藏,莫忘本來面目,可抬頭向天人寶鏡一照看!”眾人抬起頭來一看,只見那寶鏡里初照是各人的本來面目,次后便見鏡里大放光明,從那片光里現(xiàn)出許多離合悲歡、榮枯休咎的因緣來。大眾看了,也有喜的,也有怒的,也有哀的,也有樂的。這個揚眉吐氣,那個掩目垂頭,鼓舞一番,嘆息一番。看夠多時,只見那寶鏡中金光一閃,結(jié)成了一片祥云瑞靄,現(xiàn)出了“忠、孝、節(jié)、義”四個大字。眾人看了,一齊向上叩首,口中齊?!笆蹮o疆”。那殿頭官又把旗兒一展,那些人依然憑空而去,愈去愈遠,墮入云中,不見蹤影。悅意夫人向天尊道:“今日天尊的這番發(fā)落,可謂歡喜慈悲。只是這班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雖然各人因果不同,天尊何不大施法力,暗中呵護,使他不離而合,不悲而歡,有榮無枯,有休無咎,也顯得天尊的造化,更可以培養(yǎng)無限天和。天尊意下何如?”天尊道:“夫人,你不見那后邊的許多人,便都是這班兒牽引的線索,護衛(wèi)的爪牙。至于他各人到頭來的成敗,還要看他入世后怎的個造因,才知他沒世時怎的個結(jié)果。況這氣數(shù)有個一定,就是作天的,也不過奉著氣運而行,又豈能合那氣運相扭?你我樂得高坐他化自在天,看這樁兒女英雄公案,霎時好耍子也!”悅意夫人道:“請問天尊,要作到怎的個地步才算得個‘兒女英雄’?”天尊道:“這‘兒女英雄’四個字,如今世上人大半把他看成兩種人、兩樁事:誤把些使氣角力、好勇斗狠的認作英雄,又把些調(diào)脂弄粉、斷袖余桃的認作兒女。所以一開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兒女情長’,‘某某兒女情薄,英雄氣壯’。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兒女心腸;有了兒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業(yè)。譬如世上的人,立志要作個忠臣,這就是個英雄心,忠臣斷無不愛君的,愛君這便是個兒女心;立志要作個孝子,這就是個英雄心,孝子斷無不愛親的,愛親這便是個兒女心。至于‘節(jié)義’兩個字,從君親推到兄弟、夫婦、朋友的相處,同此一心,理無二致。必是先有了這個心,才有古往今來那無數(shù)忠臣烈士的文死諫、武死戰(zhàn),才有大舜的完廩浚井,秦伯、仲雍的逃至荊蠻,才有郊祁弟兄的問答,才有冀缺夫妻的相敬,才有漢光武、嚴子陵的忘形。這純是一團天理人情,沒得一毫矯揉造作。淺言之,不過英雄兒女常談;細按去,便是大圣大賢身份?!暗且鞯竭@個地步,卻也頗不容易。只我從開辟以來,掌了這座天關(guān)??v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英雄兒女一身兼?zhèn)涞?,也只見得兩個:一個是上古女媧氏。只因他一時感動了一點兒女心,不忍見那青天的缺陷,人面的不同,煉成三百六十五塊半五色石,補好了青天,便完成了浩劫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的覆載;拈了一撮黃土,端正了人面,便畫一了寅會至酉會八萬六千四百年的人形,從兒女里作出這番英雄事業(yè)來,所以世人才號他作‘神媒’。一個是掌釋教的釋迦牟尼佛。只因他一時奮起一片英雄心,不許波斯匿國那些婆羅門外道擾害眾生,妄干國事,自己割舍了儲君的尊嚴富貴,立地削發(fā)出家,明心見性,修成個無聲無色、無臭無味、無觸無法的不壞金身。任那些外道邪魔,惹不動他一毫的煩惱憂思恐怖,把那些外道普化得皈依正道。波斯匿國國王才落得個國治身尊,波斯匿國眾生才落得個安居樂業(yè)?!暗胶髞?,父母同升佛果,元配得證法華,善侶都轉(zhuǎn)法輪,子弟并登無上。從英雄上透出這種兒女心腸來,所以眾生都尊他為‘大雄氏’?!薄按送?,三代以下,秦不足道也。講英雄,第一個大略雄才的莫如漢高祖。他當那秦始皇并吞六國統(tǒng)一四海全盛的時候,只小小一個泗上亭長,手提三尺劍,從芒碭斬蛇起義,便赤手創(chuàng)成了漢家四百年江山,似乎稱得起個英雄氣壯了。究竟稱不起,何也?暴秦?zé)o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漢王與西楚霸王項羽連合攻秦,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里間道入關(guān),進位稱王。那項王是個‘力拔山氣蓋世’的腳色,枉費一番氣力,如何肯休?便把漢王的太公俘了去,舉火待烹,卻特特的著人知會他,作個挾制。替漢王設(shè)想,此時正該重視太公,輕視天下,學(xué)那‘竊父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的故事,豈不是從兒女中作出來的一個英雄?即不然,也該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問罪興師,合項王大作一場,成敗在所不計,也還不失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怎生公然說:‘我翁即而翁,而欲烹而翁,請分我一杯羹?’幸而項王無謀,被他這幾句話牢籠住了,不曾作出來。倘然萬有一失,他果的謹遵臺命,把太公烹了,分杯羹來,事將奈何?要說漢王料定項王有勇無謀,斷然不敢下手,兵不厭詐,即以君之矛還置君之盾,那項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漢王豈不深知?豈有以父子天親這等賭氣斗智的?所以禍不旋踵,天假呂后,變起家庭,趙王如意死于鴆毒,戚夫人慘極人彘,以致孝惠不祿。這都因漢高祖沒有兒女真情,枉作了英雄事業(yè),才遺笑千古英雄!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早在先秦時期,隨著奴隸制度的解體和封建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的士人階層,他們依靠自己的技藝——或文韜武略,或彈琴吹簫——在社會上謀生。特別是當時諸侯紛爭,各路諸侯招攬門客,盛行養(yǎng)士之風(fēng),更促進了士階層的發(fā)展。在士階層中,以儒、俠兩家最有號召力,韓非在《五蠹》篇中,就把二者并列,稱“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留下了有關(guān)“俠”一詞的最早記載。 儒生以思想左右人們,俠客以武勇抱打不平。后者在專制社會,無疑對普通人,特別是下層勞動人民,最有吸引力。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使蕓蕓眾生有了理想、期待和盼望有了當苦難和不平壓過來時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正因如此,伴隨著俠客的產(chǎn)生和其作為一個階層的發(fā)展,就有了記載俠客的文字。在先秦史籍中,像《左傳》、《戰(zhàn)國策》中都有關(guān)于俠士行俠仗義的記載,它們?yōu)槲鋫b文學(xué)提供了生活原型,堪稱武俠小說的濫觴。西漢,司馬遷有感于身世的不幸,文人的無能,以切膚之痛,用血淚之筆,為游俠、刺客立傳,歌頌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從而為武俠文學(xué)確立了“義”的基調(diào)。無義不能配稱俠,無俠不足揚義,這是中國武俠小說自始至今一直貫穿的主導(dǎo)思想。東漢末年產(chǎn)生了被稱為“古今小說雜傳之祖”的《燕丹子》,贊揚荊軻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性命,刺殺秦王贏政的事跡,具有濃厚的文學(xué)色彩。 唐人始有意為小說,武俠小說也在唐代成熟,在唐傳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像《虬髯客傳》、《聶隱娘》、《紅線》、《無雙傳》等等,都是唐傳奇中的上乘之作。它們所塑造的劍俠形象,不但反映了唐代社會動蕩不安的側(cè)面,而且為后世留下了武俠小說的光輝范本和豐富資料,提供了可資鑒借的藝術(shù)描寫手段,影響所及,直至目前。 武俠小說自從唐代正式登上文學(xué)殿堂以后,就以獨特的文化蘊味和審美情趣爭得自己在文學(xué)百花園中獨樹一幟的地位。宋之話本、明清之章回小說,都產(chǎn)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像在小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水滸傳》,就是最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當然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本身的涵義。 到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小說作為文學(xué)革命的先聲,其發(fā)展遠遠超出了其他文學(xué)樣式,其中武俠小說尤以為甚,形成了所謂的狂潮期,甚至出現(xiàn)了畸形發(fā)展,引起批評家的不滿。然而,其中雖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由于作家的游戲筆墨和商人重利而缺少藝術(shù)性,但仍有許多作家像向愷然、王度廬、朱貞木、李壽民、宮白羽、鄭證因等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造就了舊派武俠小說相當燦爛的的局面。 50年代,香港、臺灣武俠小說再度繁榮,一時名家輩出,特別是產(chǎn)生了梁羽生、金庸、古龍三位巨星。他們繼承傳統(tǒng)文學(xué)中的精華,又吸收引進西方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技巧,以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為事業(yè),以提高武俠小說品位為目的。他們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把武俠小說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連以前有偏見和鄙視它的人都不得不正視這樣的現(xiàn)實:武俠文學(xué)再也不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道聽途說、曝日閑談,優(yōu)秀的武俠作品同樣可以躋身于文學(xué)名著之列。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成就不受題材的限制,只要運用典型化的語言,反映了社會歷史現(xiàn)實,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顯示出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深刻思索,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都會在文學(xué)之林高高聳立,卓爾不群。 80年代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港臺新派武俠小說涌入大陸,使沉寂了40年的大陸武俠文學(xué)創(chuàng)作重新起步,新人新作不斷涌現(xiàn),而且出現(xiàn)一大批高質(zhì)量的研究著作。這對總結(jié)武俠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規(guī)律,指導(dǎo)閱讀和創(chuàng)作,無疑都有重要的意義。相信不遠的將來,定會有優(yōu)秀的武俠作品出現(xiàn)。 武俠小說是一種大眾文化,好的作品必須雅俗共賞,失去了通俗性和廣大的讀者隊伍,武俠小說就喪失了生命力,必然會走向死胡同。但通俗絕不是媚俗,大眾文化也不是低等文化,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是大俗大雅同熔一爐。其作者應(yīng)是厚積而后薄發(fā)。只有如此,才能受到不同文化層次的各色人等的喜愛。真正做到這一點,可以說很難,非大手筆不能。正因為武俠小說要通俗,要面對大眾,所以還有一個如何提高讀者的藝術(shù)欣賞水平問題。求其上者得乎其中,如何將上上之作推薦給讀者,不但是小說家的任務(wù),更是出版家和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zé)任。臺灣研究界出版界曾遴選舊派武俠小說幾十種,出版《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為讀者提供經(jīng)典名著,被譽為書界盛事?,F(xiàn)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獨具慧眼,在讀者開始面對武俠小說思索和求精求細的時候,以大勇氣大魄力推出《中國俠義經(jīng)典系列》,無疑為研究界和讀書界做了件大好事,可謂功高武林,德被讀者,值得大書特書。 這一批所選的《兒女英雄傳》、《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等八種、選目精良,代表了清代及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配上精確的校點和典雅的裝幀,無愧于“俠義經(jīng)典”四字。
編輯推薦
《兒女英雄傳(經(jīng)典珍藏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