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文集

出版時間:2002.12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張愛玲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愛玲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在中國近代文學(xué)史上張愛玲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恰恰她的生平甚至比作品還傳奇迂回。
      你想一介李鴻章名門之后生在亂世,不問政治以寫字賣文為生。在二十才剛出頭一場戀愛沒談過便寫成《傾城之戀》,怎料在后世會掀起那么的波瀾。張的文筆突破了當時粗枝大葉不加修飾的文風(fēng),細膩敏感又透著看破世事冷冷的時過境遷。
      若要論流行商業(yè),張的價格絕對高出其真正價值千金,在當時鴛鴦蝴蝶派盛行的小說界其成功得將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熔于一爐,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要知道有多少后來的女作家受她影響。而今讀張,卻又些飯粒中夾著沙屑的感覺,因時代語言發(fā)展當時的白話文只能行至于此。而再看如今中國文壇女性作家,誰又能出其右呢?
      那種古典沉郁的調(diào)子必是從歷史中走來時間歲月感帶不得半點虛假。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張今后也不會再有,因那樣的時代一去不返。
      而她又代表了多少女性的憧憬呢?最后她變成了一個符號,遺世而獨立。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li>
  •     《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xiāng)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zhuǎn)賣,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驚險的風(fēng)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
      讀過張愛玲那么多的小說,多年之后記憶猶新的竟然還是這樣一篇小短文。
      還記得當年看這篇短文,感動于那平淡的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那種淡淡的幽思,鼓足勇氣,波瀾不驚的流于言表,然后被很深刻很深刻的記住了。那是一種多么奢侈的愛,愛到最后只是那一剎那,一句話——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
      而如今再看這文,卻是感動于這樣一個故事:少女如何顛沛流離,如何戲劇人生,那些未被寫出來的驚心動魄的故事,最終抵不過那一個平淡的場景,那一句平淡的話。
      年輕的時候,我們常常愛上某一個句子,一個瞬間,不能自拔;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有來龍有去脈,有開始有繼續(xù)有結(jié)束,因果糾纏,循環(huán)往復(fù)輪回到死。這樣一個故事,跌宕起伏是必不可少的,人來人往,相聚離散,我們經(jīng)歷著那些轟轟烈烈的過程,卻常常又被一筆帶過,只記得自己的初心。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憂傷的?然而又是唯一的甜蜜的,如此復(fù)雜。
      清淡卻恒久的情愫如此,恐怕也只有中國人才能讀懂吧。
  •      14歲那年,正值高一,第一次離家住校,宿舍樓前是簡單的三層建筑,我住在在一層陰面最角落的宿舍,門口就是垃圾投放口,一走進樓道就感到陰冷、潮濕,張愛玲的文字給我的感覺也是這般,好似冬天晾在宿舍的衣服,就算是干了,摸起來還是濕軟軟,穿在身上,冷意就滲進皮膚里。
       靠近宿舍樓有一處高出地面幾十厘米的平臺,太陽很好的中午,有一個讀書人會排開一列書,張的書就夾在眾多小說中,究竟是什么樣的魔力讓我在那么多書中選了她的集子?她描繪傳達的情緒暗合了我當時的心情,因為與好友的關(guān)系由熱轉(zhuǎn)淡而疏遠了整個冬天,我就靠著業(yè)余時間在張的小說里尋找恰當描述心情的句子、詞匯,她成了高一冬天唯一能知曉我心思的蜜友,我跟著她的敘述回到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看著大街上穿著旗袍的女人在電車聲中搖曳生姿,看遺老遺少在香爐升起的模糊煙霧中玩樂,一天天重復(fù)灰暗、淫逸的生活。
       張愛玲出生在達官顯宦之家,這樣的背景照理說不應(yīng)該飽嘗生活的辛酸,哪耐得過風(fēng)云變幻的時代,無論是舊派紈绔子弟的父親,還是新派崇尚自由遠游歐洲的母親,都沒有給予張足夠的親情的溫暖,這樣缺少溫情的張就像是一朵倔強的草花,暗暗卻無比努力地從土地中吸取養(yǎng)分,終于在1943年開出了一片絢麗,香味彌漫了上海灘。1943年,張開始在《紫羅蘭》、《萬象》等雜志連續(xù)發(fā)表小說和散文,人們爭相閱讀。
       張反復(fù)吟詠是同一種荒涼的情緒,荒涼好似蔓延的水,從故事的開始、發(fā)展、高潮到結(jié)束,荒涼的氣氛一直存在?!冻料阈嫉谝粻t香》里姑媽的房子是以一種多種不調(diào)和的地方背景造成的奇幻境界出現(xiàn),到了中間薇龍拜訪完姑媽返回走到半路回望,貴家宅第已經(jīng)成了一座大墳山,人居住房子在張的筆下居然成了墳?zāi)?,成了鬼氣森森的世界,滿是寒冷和黑暗。
       張作品的人物總是在重復(fù),無論遇見什么人,發(fā)生怎樣的情節(jié),在結(jié)尾總會陷入一種重復(fù)的模式,他們面對的人生,都缺乏一種張力和激情,在他們面前是一條重復(fù)的、黑暗的路,主角們甚至于甘心沉淪在這樣一次次的重復(fù)當中,沒有出路,甚至看不到灑進陽光的窗口?!冻料阈嫉谝粻t香》中薇龍最后成為姑媽和她的愛人手里的一顆棋子,幫著姑媽弄人,幫著愛人弄錢?!督疰i記》結(jié)尾處長安重復(fù)了七巧的路,用黃金筑了一把鎖鎖在心上。《傾城之戀》看起來是一個再完滿不過的結(jié)局,流蘇成了柳原名正言順的妻,只是柳原再也不會對流蘇說俏皮的話。
       張寫作受傳統(tǒng)小說的影響很深,尤其是《紅樓夢》、《金瓶梅》。小說里丫鬟的妝扮她直接寫出來是紅樓夢時期的打扮,就算是出場很少的人物聊聊數(shù)語就能描寫出主要特征。胡琴、月亮、香爐則是張小說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也是傳統(tǒng)小說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張寫花園是亂山中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盤,花園里的水池、樹、花草則被比作是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柳原夸贊流蘇善于低頭,《年輕的時候》里潘汝良一直畫著的人臉的側(cè)影,也是微微低頭。中國傳統(tǒng)的女性在男人面前大都是低眉,眼睛向著下著,半是羞澀,半是順從,少女時聽兄聽父,嫁作他人婦就順從于丈夫,就連《金瓶梅》里潘金蓮第一次見到西門大官人,低頭的描寫就有五次。
       張的語言是節(jié)略性的電影化的語言,能制造出很好的畫面感?!渡洹防镒钕瘸霈F(xiàn)的畫面是三個著華服戴著鉆石戒指、粗黃金項鏈的女人與王佳芝在鋪著白色桌布的桌子上打麻將,《封鎖》在電車簡單的空間里,幾筆就寫出了當時社會普通人的生活的一個片段,定格成一張老照片,有一起乘車的中年夫婦,有穿著正裝一手拿公文包一手拿包子的呂宗楨,也有扯開嗓子喊著要錢的乞丐。張的小說總是耐得住讀,越讀越有意思,每次都有新的體會,每次你都離她近了一點。
       那張的筆下有沒有溫情的描寫么?有。這些溫情的字眼在張一片荒蕪、昏暗的文字世界里閃爍著微弱光芒,走著走著遇到了,就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夜里劃亮了火柴,潸然淚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冻料阈嫉谝粻t香》里薇龍愛上喬琪的瞬間,喬琪不在場。薇龍與姑媽、司徒協(xié)一起乘車回家,車外面又是刮風(fēng),又是下雨,薇龍把頭枕在臂彎里,這個動作讓她聯(lián)想起喬琪想問題時孩子氣的神情,把臉埋在臂彎里。瑜伽里有一個體式是嬰兒式,把頭擱在雙腿上,手臂沿著兩腿向后平伸,這些動作總給人一種軟溶溶、暖融融的感覺,獲得一種類似在母親子宮里的舒適感,既溫暖,又想回報,給予對方同樣的溫暖。薇龍愛上喬琪只因為她在一片荒蕪的世界里,遇見了溫暖,這溫暖和喬琪有關(guān)系,這是一件多么難得的事情,薇龍清楚地知道喬琪不受老子喜愛,知道他愛玩的本性,也知道他不愛她,還是以一種飛蛾撲火的姿態(tài)去抓住這一絲溫暖。正如文中寫的“至于我,我既睜著眼走進了這鬼氣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誰去呢?”《傾城之戀》中香港淪陷之后,流蘇和柳原在淺水灣飯店躲避,停戰(zhàn)之后,他們一起回到家,夜里流蘇沒有睡著,她擁被坐著,聽著風(fēng),想著柳原說過的死生契闊的那堵墻,她隔著被子擁抱他,柳原從被窩里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兩個互相試探的男女在這一刻都拿出了一顆真心,互相信任,錢財、地產(chǎn)全都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身邊的這個人。
       張寫的世俗里的男男女女,她沒有在小說里嘗試說教,她寫盡了人世間的悲涼,她的經(jīng)歷既傳奇,又悲涼。文學(xué)應(yīng)該能準確描述出我們內(nèi)心真正感知道到的東西,但生活是多面的,除了悲涼,總還有些其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積累,我更清地意識到,如果沉浸在悲涼之中,是無法去面對生活里的挫折,我漸漸遠離了張的文字。我開始閱讀馬爾克斯,去感受他敘述的冷靜,像小時候在火爐旁邊聽爺爺講故事。我閱讀米切爾,去學(xué)習(xí)郝思嘉的勇敢。我閱讀遲子建,去理解她筆下的溫情與詩意。悲涼,是我喜愛張愛玲又遠離張愛玲的原因??桃獾倪h離反而加深了她文字的魅力,隔斷時間就想去翻一翻她的書。不說文學(xué)史,不說文壇,張是不朽的,因為她的悲涼而不朽。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語言的巔峰。一個女人,可以把一切艱澀坎坷的東西都寫的這么熱烈纏綿,可以讓人驚艷于她的文字而到了罔顧道德。以前最不喜歡她,現(xiàn)在想來,亂世之中她又有何辜,她只是想按照她的方式肆無忌憚的過著,但她也掙脫不了她自己。無論她如何,在我看來,她是唯一一個能把白話寫成罌粟的作者。
  •     我真是喜舊不喜新,城市越老越好,巴不得每條馬路都有段歷史。城市也有靈魂,新興的城市怎么看都是暴發(fā)戶模樣。喜歡老上海,多半是張愛玲的緣故。張筆下的上海,蒼涼裹著傳奇。猶記得電車里振保對著嬌蕊怔怔地落淚;三輪車上王佳芝面目釋然地端坐著;弄堂間琉璃瓦般的女兒家初長成 ;月亮上可是映襯著曹七巧孤獨的剪影……如今的上海再繁華,但江山易主到再度起飛隔著的斷層,老建筑老房子隱沒在水泥山林里,呼出最后的腐氣,城市的味道已然是變了。
  •     張愛玲這個名字雖然比較俗,可是近年成為很時髦的名字。這種時髦風(fēng)大抵已持續(xù)了十余年,并且大有愈演愈烈永不衰落之勢。張的小說不停地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書不斷被重印出版,翻譯版權(quán)遭人哄搶,在讀者中擁有大批“張迷”。張的身世經(jīng)歷撲朔迷離,才情異秉華富,文學(xué)世界俗雅而冷艷,一時間,張愛玲儼然成為經(jīng)典,被奉為天才才女與人性大師,有關(guān)她的話題仿佛永遠傳說不盡。
       張愛玲的身世作品如同她的名字,如同“張愛玲現(xiàn)象”,是亦中亦洋、亦俗亦雅、亦淺亦深的混合體。張出身名門,父親是遺老遺少,母親是留洋新女性,張的文化修養(yǎng)也是古典與西化兼之。張從小迷紅樓,小時候從其中看到一點熱鬧,長大了看到人與人對應(yīng)的煩惱,在戰(zhàn)火紛飛中從容閱讀《官場現(xiàn)形記》,也能體認托爾斯泰的偉大文學(xué),認為《戰(zhàn)爭與和平》至今讀來“一寸一寸仍是活的”,也能由衷喜愛通俗小說家張恨水。張具有文字才華,也具有淑女式多才多藝的才情,對諸如繪畫、服裝等都能見解獨到。張的作品,多寫情愛世俗,可是又仿佛超出一般的世俗影像,另有一隅更深的人性挖掘;貼近普羅市井,庸常而心機瑣碎,可是仿佛又多出另一種的光怪駁離景致。張的文辭俗白流麗,境界華麗蒼涼。其作品,是舊的,亦是新的;是世故的,又是孤僻的;是熱鬧的,又是幽冷的;是世俗的,又是清高的;是日常的,又是致雅的。這種種惑迷調(diào)和的情調(diào),使她既不像端居高處的高雅藝術(shù)顯得那樣高不可攀,需潛思靜心方能與之親近,也不像一般的通俗市井文學(xué)那樣淺俗鄙陋,而是可供把玩情調(diào)和映照哀矜的。因之受到小資們的熱烈追捧。
       在文藝界,張愛玲也有越來越被引向高端解讀的趨勢。在中層知識層譬如小資中,她無疑是牢牢占據(jù)地位,可是在高層知識層中,她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經(jīng)過一段歷史禁錮后,社會思潮趨向開放多元,張的作品也被重新提起、解讀。人們厭倦了政治化和假大空,西方的普世價值正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對個體自身及世俗命運的觀照達到了空前的強烈自覺。本質(zhì)上是個人主義與通俗世情的張愛玲的文學(xué)被抬到了很高的地位。甚至被抬至整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中可位居二三、幾可與魯迅比肩的崇高地位。為什么會如此呢?這同樣得從其作品分析之。張愛玲的作品最具文學(xué)價值的部分,亦是使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亦是使其贏得部分高端讀者青睞的原因,是張愛玲作品的人性深度。張的身世遭遇及其早慧,使她早早地洞察人世及人性之冷漠。其父親,是紈绔子弟,既抽鴉片,又蓄小妾,對張是談不上什么父愛的。張在文章中曾寫到小時候在家中被關(guān)禁閉的經(jīng)歷,是那樣的絕望和陰冷。而其母也是很自私的,對自己的女兒也是充滿計較利算的。張從小便要在后媽與生母之前周旋平衡。幾乎是被當作包袱從家庭中逃難出去的。這種冷徹骨髓缺乏關(guān)愛和被遺棄的幼年體驗,就是張所有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和視角基礎(chǔ)?!都t與黑》中于連曾呼喊:我一個人在這炙熱的沙漠間行走,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自利,他們都只為自己而活!張作品中映照出來的人世圖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性徹底自私的世界。沒有幻想,沒有溫情的面紗,即便感情也是充滿了算計。而自私冷漠的人世圖景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幾乎都是切己真實的。自私是人性的本質(zhì)。我們每一個人皆不得不處在這冷漠的人世之中。這就是張作品源源不絕的共鳴點。也是張的深刻徹底處。
       張晚年性情更趨于孤僻,閉門謝客,隱匿獨居,不與外界相往來。這也導(dǎo)致了她晚年創(chuàng)作的枯竭。也更印證了張的世界,是寒冷的,謝絕溫暖的。這其中就蘊藏了一種宿命與性格的悲哀了。然而張的文學(xué)世界終究是狹小的。民族大義、人道悲憫、理想凌越,對于張來說是情感隔絕帶和觀念真空。張,其實說來,她的文學(xué)世界只能給予幽深的贊語,而無法稱其高遠。所以在她的小說里,在中華民族血肉紛飛、生靈涂炭、生死攸關(guān)的年代,她的小說里還是小情小愛,小資小調(diào)。在戰(zhàn)亂的香港,她做傷員的醫(yī)護,對傷員的痛苦事不關(guān)己漠然置之,在排滿死尸的街上與女伴充滿風(fēng)情地吃著小吃,視那些曾經(jīng)活生生的生命為機械擺件。張骨子里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有限和冷漠的女人。說來張也是有理想的。她的理想是男女間的理想,譬如《傾城之戀》里邊的最經(jīng)典,可為代表:如果有一天,這城市毀滅了,只剩下你我,我們在這里相遇,也許會對彼此有一點真心。張就是根據(jù)她對男女之情僅存的一點執(zhí)念寫下了《傾城之戀》這個小說。張僅有的人世理想就是男女間的那點真心。近日《傾城之戀》被中國第一編劇才女鄒靜之改編成電視劇搬上銀幕,稀釋了張式的陰暗偏執(zhí),而將其世情的一面無限放大。是一部完全根據(jù)觀眾趣味和商業(yè)收視打造的電視劇。生生的脫離原來的人物定性幾乎要弄成偶像劇了。
       真正的文學(xué),是悲憫的、溫暖的、深邃的、超越的。張愛玲寫過幾個世情戀愛小說,曾經(jīng)無限接近深邃一隅。錢理群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三十年》給了她兩千多字,我認為是比較恰當?shù)摹?br />    電視劇《傾城之戀》正在熱播,而多情的讀者和觀眾在猜測張愛玲在地底下會不會高興或不高興。
      
  •      ——關(guān)于第二卷
      
       本文源自一個月以前寫的文章,評析了張愛玲一些重要的中篇小說。文章太長,所以這里就只摘取一部分,只是對《金鎖記》和《創(chuàng)世紀》做一些文本性的分析。
      
      
       胡適曾評價《金鎖記》是“新文學(xué)革命以來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我以為不算過譽。曹七巧的形象,絕對算得上張愛玲手中的絕筆。在這里我不得不先贊揚一下張愛玲小說藝術(shù)在結(jié)構(gòu)上對中國傳統(tǒng)小說吸收繼承的一個突出特征。中國傳統(tǒng)小說相對來講,重情節(jié),輕人物,(可能也重題旨),為了情節(jié)的鋪展、繁復(fù),往往在不同的人物之間移步換形,講完一事,便“暫且按下不表”,繼續(xù)另一段,后面“話說那”接著提起,最終穿梭交叉,又匯集到一處;甚至不惜散亂,不在乎是否交叉匯集,任各個事件情節(jié)自行流轉(zhuǎn)。讀者忘了的前人前事,作者總忘不了,那就是作者的手段高明處。典型的如水滸、紅樓、儒林等。盯著一個人物形象,事事處處圍繞著人物轉(zhuǎn),大約是后來西方小說的模式。形象高于一切,那也是西方文學(xué)的價值觀念。但這總帶著些許“個人性功利”色彩。中國小說所以重情節(jié),為的是觀世態(tài)、享情趣,或者昌明倫理,屬于孔子說的“可以觀可以群”,而西方則一味地追求人心的力量,也是文藝復(fù)興人文主義的遺產(chǎn)。張愛玲所繼承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優(yōu)點在于,讀者有時難以抓住主要形象,但跟著作者的筆觸行走,每到一處就一心一意聽說描寫,極易沉浸在當時的情境里,因為“沒有”中心人物的干擾,那些個小人物、小情境就格外細膩、動人,有意無意間就鮮活了幾個小角色,到主角出場,再自然地轉(zhuǎn)換,集中刻畫,最終集為大成,就讓作品顯得磅礴、豐厚,在“人本主義”上反而不失平等精神。這正是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傳統(tǒng)小說的重要特征。而在語境心理上,造成作者和讀者專注的審視,免于功利性的急躁冒進和形象本位。對比起來,現(xiàn)代小說的形象本位,簡直是一種冠冕堂皇的個人崇拜。這個傳統(tǒng)特點,后來的作家極少繼承,幾乎完全拋棄。張愛玲的這個特點在《金鎖記》《紅白玫瑰》《連環(huán)套》《創(chuàng)世紀》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不過比起傳統(tǒng),這個特點在張的小說里也已經(jīng)大大弱化了,而和現(xiàn)代小說特點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
       《金鎖記》便要從夜半窗下竊竊私語的兩個丫鬟小雙和鳳簫寫起,由此牽帶出二奶奶、三奶奶和整個姜公館的糾葛背景,極是妙筆,這就省卻了后來許多的啰嗦和疑慮,果然此后小雙和鳳簫基本不再出場,她們是清道夫,為二奶奶曹七巧和三爺姜季澤的出場掃清道路。張愛玲中短篇小說一個鮮明特點是舍大求小,或者說舍巨求細。往往一個跨度三四十年,甚至兩三代人的故事,她在回憶式的筆墨中偏偏丟開重大的事件,而專挑事件前夕或過后人物之間的幾個片段,對雞毛蒜皮卻又異常微妙的語言神色糾葛加以精雕細琢。本來,張愛玲從不正面寫戰(zhàn)爭、歷史,紅白喜事寫的也少(《年青的時候》《連環(huán)套》是例外),愛情和婚姻固然是性命攸關(guān)的大事,然而婚禮卻總是極潦草的。恰恰是在暴風(fēng)雨前夕和過后的平靜之中,人物心理絲絲縷縷的矛盾才最為豐富,人物個性也容易表現(xiàn),何況那些不聞不問國事家政、處于附屬地位的大小女性在大事件中是沒有表現(xiàn)資格和空間的。張愛玲是善于寫情境畫面的,在每一個代表時期的某個情節(jié)中,她總是重用語言對話、服飾陳設(shè)景物和心理活動剖白進行精細地刻畫,這可以說是張氏小說藝術(shù)的三件武器,且她運用得爐火純青。作為一個才女,心明眼亮是第一稟賦,張愛玲對人物心靈是洞幽燭微的,對綢衫風(fēng)月是丹青入木的。語言對話總是異常尖刻、多義,既極盡暗度陳倉的暗喻、影射之功能,又不失優(yōu)雅、幽默之情調(diào),就是中傷攻擊的咒罵,也罵得幽微曲折,帶箭含酸,吃足了傳統(tǒng)中文蘊藉幽眇、情意綿綿的味道。同時張是受過現(xiàn)代科學(xué)教育的新女性,總在關(guān)要筋脈處挑撥出極具穿透統(tǒng)攝力的哲語警語,成為讀者釋書三嘆和不斷玩味的材料。我認為張愛玲是不善于寫長篇的,(或許是不喜歡),那仿佛會過于浪費筆墨、精力和才華。她的中短篇小說之成為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的絕筆,大概是因為以小見大的緣故,或者說,于私語處聽驚雷。她的文學(xué)人物從不構(gòu)成所謂“光輝形象”,卻能夠活在讀者的心中,并在心里心外走進走出,哪怕已經(jīng)年代久遠。
       仿佛很多人都認為,張愛玲是傳承紅樓一派的,因此是曹雪芹的傳人。這固然不錯,張是受了紅樓很深厚的影響,字里行間,言行描摹中總脫不了紅樓的魔影,活脫一個大觀園中人。但我看,張愛玲也是一個聊齋人。比起紅樓高屋建瓴、氣勢磅礴的整體性,聊齋是孤魂野鬼的窮酸、破碎,它里面大約只有一個主角,女鬼。因為聊齋是短小的故事集,所以沒有宏觀的規(guī)模,但單個的人物卻是不計其數(shù),各自獨立,又自成聊齋一國。張愛玲小說是非個人中心的,她的人物也恍惚都是一個個孤魂野鬼。有的是從活人的記憶中浮游出來的,有的是從老照片中掙脫出來的,有的干脆就是附著在各種古舊的器物上。至于《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則十足是一個顛倒陰陽的活死鬼。張氏小說具有著聊齋式的零散性、破碎性。第一次讀《金鎖記》,過后很久再去回憶,除曹七巧之外,竟抓不住第二個人。是三爺姜季澤、三奶奶蘭仙?還是長安、長白和童世舫?我傾向于長安和童世舫,大概長安為母親所戕害,成為和七巧一個模子的剩女,很無辜,值得同情。她和童世舫在公園里走路,不成言語,眼角里只有彼此移動的鞋尖的情景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但也不大確切。小說的前半部分,長白長安還沒長大,因此沒有出場。而后半部分,三爺季澤又沒了戲份,著重于七巧對兒女的擺布牽制。總之,按照一般法則,總該有個與主人公分量不相上下的第二角色,可是在《金鎖記》里,曹七巧過于專制和獨霸,候選的二號人物都顯得差距太大,姜季澤、長安都是有一半沒一半的,不足與她匹配,更使七巧像一個困守江山的女魔王。
       次要人物的出場僅僅像是一部宏大篇幅的花絮,掐尖指摘出來的。開首是兩丫鬟流言蜚語,接著是姜家三個太太清晨到老太太房里的請安會面,幾個人物風(fēng)流俊俏,各顯神態(tài),尤以二奶奶曹七巧獨出風(fēng)頭,大概類似鳳姐,七巧出身卑微,言語素養(yǎng)粗鄙,丈夫又是個廢人,因此很為眾人鄙視,她越是對眾人低三下四,就越顯出她的可笑可鄙,偏她娘家哥哥又貪圖小利,更使她抬不起頭,總之是四面受委屈。她討好別人,甚至勾引風(fēng)流的三爺姜季澤,為的都是給自己爭一口氣,她從一開始就被置于一個魔鬼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里。然后是娘家哥嫂來探望,七巧滿心怨怒,不免大鬧一番,終是以團結(jié)自家人為重,作為后盾,共同定計以最大限度獲取姜家財產(chǎn)為目標。七巧是既恨姜家又恨娘家。鏡里人生,張愛玲很快翻過十年的年歷,死了丈夫婆婆,進入分家產(chǎn)的場景。這種情景,各方最是小心翼翼,對曹七巧更是性命攸關(guān)的時刻。面對德高望重的九老太爺,她哭鬧一番,以寡賣寡,攜兒帶夫,試圖為自己多爭取些家產(chǎn),雖然徒勞,終究收獲不菲。這成了她坐守江山,妖魔天下的開始。她憑著諸侯分裂割據(jù)的財產(chǎn),守寡育兒數(shù)十年,在金錢和情欲,以及由此而生的孤僻、專制中將自己片片撕裂,成為一個血肉模糊、人性妖化的行尸走肉。姜季澤浪蕩揮霍,已是虧窮。分家之后,他到七巧的宮殿里,企圖以感情騙取或削損七巧的財產(chǎn),七巧迷糊朦朧中透著警醒,受著金錢和情欲的掙扎,但終于被金錢理智壓倒,將季澤掃地出門,她自己也頹然落敗,酸梅湯沿桌子一滴一滴下落,曾經(jīng)對季澤的愛折磨著她,她知道季澤不是好人,但只能擊碎她一生中殘存的愛。歸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仿佛看破人生的“假亦真來真亦假”。她忍不住要看季澤最后的背影,窗前景物亦真亦幻,她感到,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沒投胎的鬼。推開了季澤,拋去愛情,七巧成為只有金錢的魔鬼。她以后的生命都投注在培養(yǎng)小魔鬼上面,尤其是女兒長安,女兒將來還不是跟她一樣?她看透了人心,算準了人人都想奪取、騙取她的財產(chǎn),她是打下江山的人,心里透亮。侄子和長安玩耍,被她一頓臭罵轟走;長安進女校學(xué)習(xí),被她的吝嗇和刻薄破壞;有人來給長安做媒,她總疑心人家覬覦她的家產(chǎn)。長安生活在她母親的手掌之中,懦弱、偏狹,逐漸成為第二個七巧。七巧本是可憐可惡的,長安更加可悲。可悲的不僅在于一代人的殘缺,更可悲可嘆的是悲哀在代際之間傳承,丑媽子養(yǎng)出了臭女兒,憨老爹養(yǎng)出了傻兒子,饒是有賈寶玉撐腰,尚且救不了大觀園里的萬紫千紅,更何況長安被獨夫母親纏得鐵桶一般。曹七巧自居深宮,難免成為專制的性變態(tài)。長白娶親,她控制住浮浪的長白,極力勾探兒子兒媳的房中隱私,又竭力散布渲染,讓兒媳羞憤成疾。長安已是年近三十的老姑娘,七巧卻一味推脫、責罵,倚老賣老。她曾為長安裹腳,又讓長白長安都抽上了鴉片(這種殘毒的惡魔人物,近世罕見)。鴉片作為近代中國的精神毒瘤象征,在小說中成為一顆溫順的、默默潛伏卻威力無比的炸彈,盡管張愛玲把它寫得如草灰蛇線,若有若無,自然而然。為長安牽線做媒的是季澤的女兒長馨,瞞著七巧,經(jīng)過幾番波折,終于為她牽上了海歸童世舫。也難怪,張愛玲小說里的男子盡是些留學(xué)歸來的,既花心又誠實,既洋氣又愛傳統(tǒng),愛傳統(tǒng)的姑娘。七巧病中無力,大約是答應(yīng)了。長安和童世舫都不愛說話,在菜館、公園里近乎淡淡的交流,且訂了婚。長安邊戒鴉片邊積極應(yīng)付。誰知七巧剛好一點,就對長安極盡諷刺和侮辱,長安本已是個殘缺的人,被母親一驚一嚇一壓,感到童世舫肯定過不了七巧這一關(guān),決心放棄。童世舫當然不可能了解,只能與長安以朋友身份私下交往。七巧使出了狠毒的一招,鴻門宴。那是小說最后一幕,也是最為陰險殘毒的一幕。在童世舫的眼里,曹七巧的出場委實靈異,從陰暗無光的綠湖花格子漆布地毯樓梯上一級級下來,仿佛兩只繡花鞋在行走,空托著一身空氣。其形象,也是個年邁蒼蒼,令人毛骨悚然的瘋子。然而曹七巧淡淡地就兜出長安吸食鴉片的底細,童世舫吃了一驚,讀者也吃了一驚,深深地倒吸一口涼氣,他的幽嫻貞靜的中國閨秀是抽鴉片的,仿佛之前一無所知。炸彈悄然無聲地在各處炸起,引起劇烈震顫,面上卻都紋絲不動。反而顯得更其殘忍。鴉片張開魔鬼般的血盆大口,吞噬了最后一絲美好的殘念。她又淡淡地離去,回到那沒有光的所在。長白的姨奶奶生產(chǎn),屋里只留下童世舫一個人。那種情景直讓童世舫里里外外感到陰慘慘。長安和他見了最后一面,竟是和七巧一般的輕來輕去。長白的太太病死了,姨太太在產(chǎn)后一年自殺。長白逛妓院,長安也不再打算結(jié)婚。七巧慢慢地死去,死得像一具骷髏鬼影。分家后,有謠言說,長安跟一個男子在街上走。這時,長安不過是老鬼遺留下來的一個野鬼。
       張愛玲以不長的篇幅,挑出幾個片段,就將曹七巧的一生寫盡,順帶寫了長安的命運。在小說藝術(shù)上,張對人生時間有著充分的掌控,筆力著實深厚。以這種筆力,將曹七巧的故事寫出長篇,不知會是什么樣子。
      
      
       取名“創(chuàng)世紀”,仿佛是有追宗溯源的意思。的確,小說剛剛看過三分之一,就能察覺《創(chuàng)世紀》實在是張愛玲本人及其家族的傳記。大約每個作家的才華淋漓發(fā)揮之后,都有將自己帶入作品之中的趨向,何況張氏本人的身世已經(jīng)足夠傳奇了。照例是風(fēng)雨飄搖中漸趨沒落的世家大族的小姐太太和家長里短。再沒有了盛世繁華和金枝玉葉,雖仍花容月貌,卻只剩脫不下身的地位名聲,像前代遺老的破褂,散發(fā)著腐臭味。連到社會上學(xué)習(xí)、做工的大小姐也是從內(nèi)到外的貧窮寒酸,縮頭縮腳,見不得人,抬不起頭,一大家子成日操心的無非是吃喝穿衣,抓著老祖母吃老本,以及永不衰落的嘮叨慪氣。一開始的故事樸實而單調(diào),大小姐匡瀠珠中學(xué)畢業(yè)后在猶太人的藥店做工,被青年人毛耀球追求,男方有心計有事業(yè),漸漸有些眉目了。仿佛只是一個簡單的男女故事。瀠珠羞羞答答,半推半就,很是小家子氣。從那質(zhì)樸的女孩心理中,模模糊糊可以感到似有張愛玲本人的影子。就整個小說來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著重寫兩個人物:大小姐瀠珠和出身高貴嗟嘆人生的老太太紫微。前三分之一寫瀠珠愛情的虛與委蛇,后三分之一是老太太紫微的浮生若夢,中間則以兩條線索的攪結(jié)作為過渡,寫大家族里各色人等的瑣碎事由和性格表現(xiàn)。仿佛一場有氣無力的家族狂歡,借著老太太的壽辰,在廚子出走、兒媳下廚、家產(chǎn)虧空、變賣舊物、兒孫衰落的氣氛中,強打精神吃一頓壽宴。一頓飯做了幾個小時,親戚之間瑣碎地聊天,丈夫無能,兒子浪蕩,兒媳不賢,孫女丟人,處處不如意,用自己的嫁妝養(yǎng)活著一大家子幾十年,還要為大小開支在樓上樓下蹣跚挪步,老太太嗟嘆了一輩子,渾身上下出涼氣,也沒個奈何。瀠珠因為毛耀球惡行敗露,極力為自己維持尊嚴,擺脫了對方的糾纏,自以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回到家里仍是絆手絆腳,處處受委屈,心思不被長輩理解,憋了滿肚子氣,哭了又哭。張愛玲特地描寫瀠珠嘴角洗不凈的口紅的殘痕,作為矛盾的引子,饒有趣味。
       三代人之間的紛擾糾葛,既是一出出讓人發(fā)笑的家庭鬧劇,又透出百轉(zhuǎn)千回的凄涼意味。老太太這個人物很有意思,作者寫得也極用心。簡直可以說,她能把小姑娘寫老,把老太太寫年輕。老太太出身名門,下嫁父親門生縣太爺?shù)膬鹤樱瑫r代衰落以后,她就漸漸美人遲暮,蒼涼度日。張愛玲特意為這位老祖母(其實原型就是張愛玲的祖母李菊耦)起名紫微,別人沒資格叫,其實是有這么個名字。之后行文也不再叫老太太,而徑稱紫微,可見作者是對她懷有深切敬愛的。站在與她平行的位置上來客觀敘述,親密無間。后面部分筆鋒側(cè)轉(zhuǎn),拋掉前面所有的人物,只寫紫微一個人對如煙往事的漫漫回憶。紫微突然成了孤獨的主人公,仿佛作者改變初衷,從寫小說轉(zhuǎn)為寫傳記。紫微一生傳奇如畫,當然值得大書特書,因此便盡棄兒孫,忘卻身份等級和塵囂煩擾,把第三人稱身份獨獨交與她占據(jù),這是莫大的尊敬和榮譽。文章追溯瀠珠的父親匡仰彝,其名是為紀念他的外祖父(紫微父親)戚文靖公戚寶彝(實即李鴻章)。張愛玲照例要從紫微的美寫起,年輕時候美,老了是另外一種美,也支持孫女新式的美。有舊照片鉤沉,窗外下著雪,紫微就飄飄散散地憶起童女時代,直至后來風(fēng)雨變幻,在在如昨。八國聯(lián)軍時南下逃難,父親暗自下旨“路遇兵匪,第一先把小姐推下水去,然后可以自盡。不能讓她活著丟我的人!”義和團后,陪老父親安度晚年,詩書茶粥,父女情深;又特意寫到(甲午戰(zhàn)?。R關(guān)議和,刺客一槍打來,傷了面頰,對方看在他份上,和倒是議成了,回朝后被老太后奚落,被朝廷唾罵(這都是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實事);再行渲染,說爹爹在發(fā)燒昏迷中依然是喃喃奏陳,“他為他們扒心扒肺盡忠的那些人,他們對不起他”,紫微也為老父心酸落淚,覺得被父親賜婚不淑,受了委屈,也是自己對不住他……言下飽含張對紫微的憐憫,對遠祖李鴻章其人的敬愛和打抱不平?!叭酥畞y,相府的繁華,清朝的亡,軍閥起了倒了,一直到現(xiàn)在,錢不值錢了,家家戶戶難過日子,空前的苦厄。”對紫微而言,時間無限地長,又無限地短。父親死后,她隨公公丈夫在南方,小心奉持,丈夫浮浪無為,也是無奈,尤其記得帶著孩子北歸省親的那個早晨的情景,孩子的啼哭讖兆著公公的辭世,從那以后,家道衰落,每況愈下,不可阻擋。進入新的時代,老太太依然喜愛看戲,保持著大家閨秀的儀態(tài),也聽古琴,也看話劇、小說和各種稀奇的魔術(shù)雜耍表演,比賈府的史太君還要高出十倍的素養(yǎng)。不過她和史太君一樣,愛看的都是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這自是古典美人的本色,是一種獨特的美。
       小說結(jié)尾,紫微就變回了少女心態(tài)一般,走走挪挪,翻拾小說來看,連《天方夜譚》都出來了。看著外房中形態(tài)各異的子子孫孫,紫微恍惚詫異得很,仿佛不認識他們,“都是她肚里出來的呀!”紫微看著安徒生童話,年老的心倒被里面的情節(jié)驚駭了……如果說這的確是張愛玲一手造就的自家傳奇?zhèn)饔浀脑挘矣X得后面這段對紫微的描寫尤其精彩。何止精彩,簡直寫得美。因為這樣把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結(jié)合,把傳奇與小說結(jié)合,造成一種穿透心肺的力量,在張愛玲的小說里是很少見的。
      
      
       上面只是針對作品的評析,其實張愛玲的作品和人物已經(jīng)隨她的人格傳奇化了。當她作為一個文學(xué)史和民國人物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你已經(jīng)很難把她和她的經(jīng)歷、作品分離開來。加上她后期埋藏著太多的文學(xué)和心靈秘密,就更使得張愛玲這三個字顯出非凡的重量。或者,很多人對她身世故事的興趣更甚于對她的作品,仿佛只有她本人的故事,才在繁華落盡之后最生動完美地詮釋著生命那美麗的悲涼。
       曹七巧或許就是爬在旗袍上一只顯眼的蚤子(張愛玲后來談到中國文學(xué)的一些意見,說到她曾把“虱子”和“蚤子”搞混淆,但不一定指這一句),而《創(chuàng)世紀》里的紫微,或許是一襲真正華美的袍子。
       華東師大的陳子善先生在考證挖掘張愛玲生平和文學(xué)史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為我們揭開張愛玲之謎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值得敬佩。
       安徽文藝1992年出的這套四卷本《文集》,在大陸是風(fēng)氣首開,與臺灣早先出版的《張愛玲全集》相得益彰。然而據(jù)說當張愛玲在洛杉磯家里收到安徽文藝的這個本子的校樣本時,很為當中的排版錯誤和裝幀質(zhì)量感到生氣。不過,這兩個本子都不完美,至少都不是真正的“全集”,張的作品后來不斷被發(fā)現(xiàn),至于那部佚失多年、僅有耳聞、花去張愛玲幾十年心血的神秘長篇小說《小團圓》,則是09年才重見天日并出版。至少我們是幸運的,可以說,蒼天獨幸張才稟,生前身后兩茂華。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驚人之句,出自一九三九年張愛玲為《西風(fēng)》雜志創(chuàng)刊三周年有獎?wù)魑乃鶎懙纳⑽摹短觳艍簟?。張愛玲成名之后一直將它作為自己的處女作,但?jīng)陳子善等現(xiàn)代文學(xué)史家的考證,她的處女手筆要遠遠提前,并多得多。關(guān)于三九年至四〇年的這次征文比賽,曾引起張愛玲本人多次詬病,甚至在一九九四年張愛玲的“絕筆之作”——為臺北《中國時報》第十七屆文學(xué)獎特別成就獎所寫的獲獎感言《憶<西風(fēng)>》中,還對這件她文學(xué)生涯起點事件的淵源耿耿于懷,表達不滿。后經(jīng)考證,張愛玲對事件的真相記憶錯誤,錯怪了《西風(fēng)》,暴露出她對功名地位平凡的一面。臺北《中國時報》的這次獲獎,是張愛玲一生第二次獲獎,而竟又回到《西風(fēng)》之《天才夢》的老話題上,既像是悲涼的圓滿,又像是冥冥蒼天對張愛玲開出的一個滑稽的玩笑。
      
  •      ——《張愛玲文集·一》【長,勿看。】
      
       一個真正的好作家,他的作品是不可闡釋、不可“概括”的。當你準備表達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唯有去重讀那作品本身,或者照原文朗讀下來,才算絲毫不差地說出了你的感想。
       解釋就是偏見,闡述就是歪曲,概括就是編造。
       這反過來也可以作為評價作家水平高低的一桿秤。
       按此,中國新文學(xué)中就只有兩個人排得上號。沈從文,和張愛玲。這兩人,一個寫鄉(xiāng)村,一個寫都市,且才華發(fā)揮和奮力行筆都是在早年,二十來歲,清新俊逸,透徹人心,中晚期漸漸消沉,默默無聞——相得益彰,堪稱新文學(xué)雙壁。魯迅是不行的,思想性、戰(zhàn)斗性太強,難免為人反復(fù)倡揚,總結(jié)闡釋,早已越過了文學(xué)藝術(shù)性的大宅院。
      
       既是如此,文學(xué)評論、批評也就毫無意義了,我又何必在這兒多費唇舌呢?沒錯,前提是不可評的,閱讀行為本身就是批評。
       只是本來已有了一個月亮的理念,又有了一輪月亮和它的清輝,人間的文人騷客們卻又不得不一代代將月亮這個形象吟詠下去,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最高的那個“月亮的理念”就在人間每個(有情人)人的心中。正是理學(xué)家說的,“月印萬川”了。
       所以,張愛玲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反射在人們心中,卻也有自己的月亮。盡管后者已經(jīng)失真、無意義了。我們說感想,寫評論,就像《沉香屑·二爐香》所寫,“張愛玲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zhàn)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泵總€人不過是將原故事按自己的方式再講一遍而已。
      
       張愛玲已經(jīng)是一個“說不盡的”文學(xué)現(xiàn)象和傳奇,文集的版本也不可盡數(shù),我也沒有全看過。這個安徽文藝91年的文集看起來再樸素不過了,卻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批判性,有選擇,不一味阿諛張愛玲;二是時間性,即按照張愛玲創(chuàng)作順序來編排。這樣,所選的就都是張的精品佳作。尤其是第二點,從中可以看出張愛玲文學(xué)寫作的軌跡。
       要想了解一個人物,回憶錄、訪談、自傳、傳記——這些東西全不可靠。作家的真實面目只在一個地方,就是他的作品本身(當然必須是好作家)。前面那些只會賣力地損毀作家的本真形象。所謂“見而知之者不如聞而知之者”,曹雪芹只留一部紅樓夢,史傳無名,是很對的;卡爾維諾也不留傳記之類的東西,認為那只會騙人。這樣的例子大有人在。
       我向來本能地關(guān)心作家寫某篇作品時的年代和年齡。張愛玲是1921年出生。這是個短篇集子。
       因為有了時間,我們得以看到張小說的一些秘密。密度很大,作家文風(fēng)變化和水準也急速提升。因為這是一個天才。
      
      
      一九四三 《沉香屑·第二爐香》到《封鎖》
      
       《牛》是1936,《霸王別姬》是1937。兩篇尚帶有作者女校時期的練筆痕跡,稚嫩而謹慎。《別姬》的題材則已透露出作者的個性和氣魄。按下不提。
       從《沉香屑》開始,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已有了成熟氣象。她的文學(xué)是從殖民地開始的,香港、上海租界;是從男女情感和婚事開始的,年幼的、年老的、守寡的;是從人的心理開始的,難言之隱,扭曲變態(tài)。之后很多年,這些依然是張愛玲的本色。
       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羅杰與純潔無暇的愫細在新婚之夜發(fā)生了危機,新娘出逃,并遭受精神危機,短時間內(nèi)使得羅杰大學(xué)教授的身份名譽掃地。不難推測,是性危機?;究磥?,羅杰教授并非什么衣冠禽獸,卻被缺乏性教育的愫細打碎了一切。羅杰及時采取自救措施,卻也難以挽回局面。留在學(xué)校做善后工作的羅杰面對所有人,尤其是同事,尤其是女性的詭異眼光,陷入精神崩潰的邊緣。又有一個教務(wù)主任的無恥妻子去引誘他。這種風(fēng)聲鶴唳的氛圍有一種強大力量,仿佛他自己也感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個性變態(tài)者,要么就像愫細的前姐夫一樣發(fā)瘋而死。……既是性道德的質(zhì)疑、反思和警示,又帶有阮玲玉“人言可畏”的色彩,因為筆下分明縈繞著對羅杰的同情。而又蘊含著一個更大的主題:性關(guān)系對人的束縛和迫害。在半中半洋、風(fēng)俗道德未固的地帶,人們只能在“性”面前夾著尾巴做人,要么就是羅杰的下場,性變態(tài),或精神失常而死……在張的筆下,性是多么可怕?。?br />    《茉莉香片》依然是寫香港。出身舊地主家庭的聶傳慶是個病弱的少年,出身新型知識分子家庭的言丹朱是個陽光迷人的女生。傳慶孤獨而自卑,而言丹朱卻對傳慶抱著好感,傳慶認為自己被看成了女孩子,感到憤恨。因為二十多年前傳慶的生母和丹朱父親言子夜的初戀情結(jié),傳慶就對丹朱的優(yōu)越人格耿耿于懷。他幻想著如果當初自己的母親和才學(xué)出眾的言子夜結(jié)合,那他就是言子夜的孩子,就是現(xiàn)在的言丹朱。傳慶的家里成日是鴉片和麻將,不斷地毀著傳慶。自我折磨和封閉加劇了他的病態(tài)。張愛玲對他的病態(tài)寫得很形象,甚至迷人。愛做白日夢,在烈日照射的屋子里翻拾舊物,昏黑中看見年輕的母親的影子,大毒太陽曬著,頸骨像折斷一般趴在大藤箱上,“昏昏地把額角抵在大藤箱上,許久許久,額上滿是粼粼的凹凸的痕跡”,活脫脫一個少年郁達夫形象。經(jīng)過上課大哭受辱,傳慶終于在圣誕舞會之夜對友好的言丹朱施加暴力的報復(fù)。……仿佛是新舊社會碰撞時期的孽緣,仿佛是一個有著罪惡出身的孩子的自我毀滅。無論如何,是一個仇恨的故事。
       《心經(jīng)》的許小寒作為一個富家小女,被寫得非??膳?,排斥母親而和父親保持多年的戀情,又施計將戀著她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龔海立推給“人盡可夫”的同學(xué)段綾卿。最后段綾卿和父親同居,她的家庭面臨危機,這才局面失控。真是一個面目可怖的畫皮女鬼。其中的不倫關(guān)系也讓人心中凜然。最終依然是個悲劇,許小寒已經(jīng)無法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
       《封鎖》寫得迷離恍惚,是個意識流的作品。從內(nèi)心深層展現(xiàn)了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工薪男人遭受的痛苦,一個處在高校不尷不尬的外語教師位子上的年輕女教師。二人在日軍封鎖上海的電車上變態(tài)地相識,然后是調(diào)情與被調(diào)情,成了露水戀人。非常荒謬,男人只是為了躲避討厭的表侄才故意和女教師搭訕;非常庸俗,兩人都是被私人生活境況推到百無聊賴的心境,毫無純真可言,簡直是蒼白的絕望,一堆堆死灰?;鸹ň驮谶@死灰堆中燃起,熱烈而絢麗?!欢Y(jié)果又如何呢?男人回到家中,回憶起來仿佛一個夢,就像施蟄存《梅雨之夕》。張愛玲結(jié)尾寫了臟污的屋子里一只爬來爬去的烏殼蟲,“他又開了燈,烏殼蟲不見了,爬回窠里去了?!贝蠖际邢氯藗兩畹膲毫?、無聊、麻木、神經(jīng)質(zhì),很好地描繪了出來。最重要的,人們已經(jīng)沒有了愛的感覺,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是愛情。
       以上這部分很有值得批評的地方。尤其是《沉香屑·第二爐香》,簡直寫得很糟?!斗怄i》尚可稱道。整個看起來,人物形象都是病態(tài)的,人性扭曲;形象塑造雖說有奇筆,也普遍蒼白模糊,顯得不真,好像老巫女畫在白紙上的鬼怪素描。扁平而丑陋。情景、對話描寫拖泥帶水、魯里魯嗦,浮泛、無力而不知所云。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過于虛浮,人為痕跡明顯,屬于“有意為文”。顯示出張愛玲這時雖有強烈的悲劇觀念和主動的探查眼光,藝術(shù)功力卻還淺嫩。
       不過很快就有了變化。依舊是在22歲這一年,她寫出了下面三個精彩的短篇。
      
      一九四三 一九四四 《琉璃瓦》《年青的時候》和《花凋》
      
       很奇怪,張愛玲的寫作在《琉璃瓦》一下子越到了一個不凡的高度。從題目你也可以看出,張愛玲再也不是那個寫著蹩腳的悲情詩的少女,而變得柔滑、亮麗起來。這在文字上體現(xiàn)得更明顯。從此以后,張愛玲的每篇小說第一段幾乎都會有一段俏皮幽默、智慧深刻的話語,發(fā)人深思而又統(tǒng)領(lǐng)全文。從《琉璃瓦》開始,一個聰明的張愛玲出現(xiàn)了,讀者不斷被她形象獨特的比喻震撼,被她狡黠的幽默傾倒,被她的婉轉(zhuǎn)突變的遷延吸引,被她潛藏的宿命寓言擊中。人們驚嘆文字藝術(shù)的華美,體味人心層次的繁復(fù),激動、迷離、緊張、欣喜、大笑,笑完之后卻又陷入深深哀思或暗自流涕?!蚁?,《琉璃瓦》算是第一部“張愛玲小說”。
       人情溫暖,心思敏捷,老于世故,繁茂風(fēng)華和落敗凄涼——這是《琉璃瓦》的基本特點。然而更進一步,則是生長在傳統(tǒng)家庭里的人各自為自己的富貴、幸福命運而掙扎、斗爭,最后是掩不盡的滑稽、荒誕和蒼涼。
       ……
       我將《琉璃瓦》的寫作藝術(shù)提煉為“屏風(fēng)體”風(fēng)格。詳見單篇書評《<琉璃瓦>——張愛玲“屏風(fēng)體”小說》 。
       《年青的時候》是一篇充滿詩意的、帶有異國情調(diào)的、少年小說,或者說,是一個在讀的中國少年和一個美麗賢淑智慧的俄國少女的朦朧戀情故事。文筆清新。少年的心理像清靈旋流的水波,少女的美麗溫柔像一個深嵌于幻想中的倩影。故事情節(jié)是可以忽略的,真正美麗的,是少年細密多情的心思,是俄國少女那模糊的身世和境遇。
       似乎是心有靈犀,少年汝良愛畫一個女子的側(cè)臉,那線條在他手里游刃有余,已有多年,經(jīng)常占滿書頁。他的家是中國式舊家庭。不愛說話,“一個孤伶伶的旁觀者。他冷眼看著他們,過度的鄙夷與淡漠使他的眼睛變?yōu)榈{色,石子的青色,晨霜上人影的青色。”傳神的少年形象描寫。自習(xí)的晚上他發(fā)現(xiàn)了那張臉,也被那張臉發(fā)現(xiàn)——這種對于面影的幻想和迷戀,是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史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每個少年在腦海中自然寫成的詩……他們相識,約定互教中文和德文。少女沁西亞,做夜校秘書和洋行打字員等工作,懂得多國語言。汝良心思活動了,沁西亞是那么美麗那么不同尋常,她愛他嗎,還是他愛她?還是誤會?冬天的清晨,汝良像一只小鳥去上學(xué),為穿衣服費了不少心思,又逃課回家換圍巾,冬天充斥死亡的氣息,但汝良看來,卻煥發(fā)生機??鞓返男那槭菫榱饲呶鱽??!耙暗乩锏墓吠敉舴徒小W(xué)校里搖起鈴來了。晴天上憑空掛下小小一串金色的鈴聲。沁西亞那一嘟嚕黃頭發(fā),一個鬈就是一只鈴??蓯鄣那呶鱽啞!鄙倌甑膼蹜偈嵌嗝醇儩崳∪炅甲x醫(yī)科,愛文藝,就像愛嶄新爍亮的科學(xué)金屬儀器。汝良和沁西亞在公司辦公室學(xué)習(xí),心跳不定,因為難以捉摸女孩的心思,包括她身上的玫瑰紫絨線衫。“汝良坐在她對面,不是踢著她的鞋,就踢著她的腳,仿佛她一個人長著幾雙腳似的。”小男孩們,小時候氣質(zhì)高雅的女老師給你講題的時候,你的心在哪兒???初級語言都機械無聊,“無法造成一點柔情的暗示?!鼻呶鱽喖揖巢缓茫Y(jié)婚了。這是現(xiàn)實,在汝良的想象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汝良能發(fā)現(xiàn)沁西亞身上那些俄國人的不良習(xí)氣,卻刻意不去注意那些。通過查字典會說德語“沁西亞,我愛你。你愿意嫁給我嗎?”這句話,卻無法說出口。春天來了,書上的句子也美麗起來。汝良和沁西亞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那舊家庭。年青是很好,自由不拘、了無牽絆,卻有很多煩惱。結(jié)婚?不,他但愿再年青幾年。陪沁西亞去買結(jié)婚服裝和蛋糕,“沁西亞笑道:‘說:“恭喜你。”’”這叫汝良多么為難啊,單純的惶駭。汝良了解沁西亞的情況,對象是青梅竹馬的兒時伙伴,年青漂亮的俄國下級巡官。沁西亞仿佛很高興、幸福。汝良終于思考到,“自己已經(jīng)是夠傻的,為戀愛而戀愛。難道他所愛的女人竟然做下了更為不可挽回的事么——為結(jié)婚而結(jié)婚?”好一個“為戀愛而戀愛”“為結(jié)婚而結(jié)婚”,張愛玲輕輕一筆便揭發(fā)了少年心靈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惶惑。汝良終去參加了沁西亞的婚禮,似霧非霧的牛毛雨中,俄國尖頂禮拜堂。汝良帶有少年一貫的憂郁悲涼,看僧侶,是“留著一頭烏油油的長發(fā),人字式披在兩頰上,像個鬼,不是《聊齋》上的鬼,是義冢里的,白螞蟻鉆進鉆出的鬼?!被槎Y的描寫就像一幅技藝拙劣又被打濕的油畫作品,漫漶壓抑,一派污濁灰色調(diào),然又浸著憂傷?!叭炅疾荒懿粴J佩沁西亞,因而欽佩一切的女人”,少年在成長啊,不是嗎?“整個婚禮中,只有沁西亞一個人是美麗的。她仿佛是下了決心,要為她自己制造一點美麗的記憶?!薄盀樽约褐圃炝诵录弈飸?yīng)有的神秘與尊嚴的空氣?!鼻呶鱽喗K究是個女人。汝良看到這一切,追想沁西亞的老年,不禁一陣心酸,眼睛潮濕。后來汝良又見了沁西亞一面,沁西亞病倒,托汝良為她找份工作。汝良看到她的家境,最后細細看了沁西亞那熟悉的側(cè)臉,那畫得熟極而流的、從額角到下頜的線條……汝良不再在書上畫小人了。
       張愛玲寫女子的悲涼,是滲到了骨髓里的。命運,如冰涼而鋒利的手術(shù)刀啊,手術(shù)本為救治,然而誰知結(jié)果是死是活呢?
       《花凋》的故事發(fā)生在鄭公館,一個正沒落的舊文人大家庭里,妻妾皆備,子女成群,入不敷出,卻又沉溺鴉片,呼奴使婢,享受新興生活。又是一大串美麗的女兒,講的是川嫦。背景么,用張愛玲的三句話便可概括,“為門第所限,鄭家的女兒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做‘女結(jié)婚員’是她們唯一的出路。在家里雖學(xué)不到什么專門技術(shù),能夠有個立腳地,卻非得有點本領(lǐng)不可。鄭川嫦可以說一下地就進了‘新娘學(xué)?!??!碑惓>珶挾鴿夂竦摹懊\”色彩。然而川嫦是個老實孩子,在家里缺乏爭搶的“立腳本領(lǐng)”,終于修得個樸素、無爭的性格?!芭畠旱拇髮W(xué)文憑原是最狂妄的奢侈品”,川嫦也是有著美麗幻想的。同《琉璃瓦》的心心一樣,川嫦的結(jié)婚要靠姐姐們扶持,那就是新從維也納留學(xué)回來、“乍回國的留學(xué)生,據(jù)說嘴饞眼花,最易捕捉”的章云藩。“川嫦對于他的最初印象是純粹消極的,……然而幾次一見面,她卻為了同樣的理由愛上他了。”這很真實。重頭戲發(fā)生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讀起來就像在看一場電影,熱鬧、柔情又殘酷、壓抑的電影。章云藩絕對是個重情重義、彬彬有禮、溫柔體貼的男子,然而,川嫦那家庭,簡直……舊中國(我在文中老提舊、家庭、文人,并不是相對于新,也不是批評,僅指近代中國帶有傳統(tǒng)色彩的那種大家庭和文人、地主)的復(fù)雜啊,說也說不盡,張愛玲的一個電影式的段子卻展現(xiàn)得極為細致??偸且怀鰳O為精彩的戲,完全比得上《紅樓夢》里那些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賈環(huán)等都在場的戲。巴金也寫這種場景,卻單薄得可憐。鄭先生無甚主見,鄭太太滿腔幽怨、挑三揀四、嘮里嘮叨,對傭人、庶子大發(fā)脾氣,對新女婿大加訴苦之能事,家境、人物性靈的腐朽弊端敗露無疑。一出千瘡百孔的家庭晚宴,千絲萬縷的瑣碎事端,看著讓人想拍桌大罵,因為純潔的川嫦在承受多么大的壓力?。∥矣X得,正是鄭太太這個雞婆災(zāi)星,葬送了川嫦的愛情和青春,導(dǎo)致了川嫦最終抑郁而終。然而章云藩終是個溫和大度的謙謙君子。他和川嫦在隔壁客廳無燈的黑暗里一段脈脈對話、心意相通,大有惺惺相惜的意味。出奇的好脾氣,川嫦少感欣慰。然而就是在這樣幽美的氛圍里,張愛玲都不放棄伸出惡魔的筆觸,“是一雙泥金小手,尖而長的紅指甲,緊緊扣在脖子上,像是要扼死人?!边@樣的句子看得人心里發(fā)毛、發(fā)瘆,不知居心何在。要是說川嫦本有短命相、克夫命,又不明說,只是如此這般暗示出無處不在的死亡陰影,仿佛聊齋的陰魂。說起川嫦過大的衣服,“另有一種特殊的誘惑性,走起路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顫抖,無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顫抖,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極其神秘。”實在不能不嘆服張愛玲文筆了得!一個比喻,“她姊姊泉娟說話說個不斷,像挑著銅匠擔子,擔子上掛著喋塔喋塔的鐵片,走到哪兒都帶著她自己的單調(diào)的熱鬧?!焙靡粋€“銅匠擔子、單調(diào)的熱鬧”,這不僅僅是一個妙到極致的聲色比喻,更暗折出《花凋》川嫦的世界里,甚至整個張愛玲的文學(xué)世界里,那種熱鬧與寂靜的強烈對比。因為這時不時出現(xiàn)的熱鬧,才使得背后的單調(diào)、悲涼更加沉重,更加刺痛人心。紅樓夢也是這個法子。晚飯后他們?nèi)ヌ?,回來的路上,載歌載舞。川嫦也感到了性的美妙,“四個人挨得緊緊地挽著手并排走,他的胳膊肘子恰巧抵在她的胸脯子上。……想到這里就紅了臉”……川嫦久久發(fā)燒,從此不起。這個突兀的病極是蹊蹺,前后看看,毫無由頭。只能說是作者張愛玲有意為之。“川嫦自幼身體健壯,從來不生病,”是愛情的來襲使她禁不住幸福的一擊?還是她骨子里早已預(yù)感悲劇命運的潛伏?接下來是身為醫(yī)生的章云藩天天來為她診治。一切都順理成章進行,然而每一步都在把川嫦向死亡深淵推進一步。章云藩為她體檢,瘦得胯骨肋骨高高突了起來,這讓川嫦不安;章云藩毫無表情耶教徒式的愉悅、冰涼的手指都讓她不高興……她是太看著愛情了,把愛情看得太純潔神圣了,太謹小慎微了。沒有睡衣、病床和病人的氣味,所有一切都讓她疑慮。她得了肺病。完了,她的心破碎了?!把劬ι厦芍臍ぁK牬罅搜劬?,一眨也不眨,怕它破。對著他哭,成什么樣子?”要出嫁的人都有些心急,這是普遍現(xiàn)象?!八娜怏w在他手指底下溜走了。她一天天瘦下去。她的臉像骨架子上繃著白緞子,眼睛就是緞子上落了燈花,燒成兩只炎炎的大洞。越急越好不了?!睆垚哿岬奈墓P也流麗得無情。這些女子們都是死在她的文字上、筆尖上。章云藩無償義務(wù)看病,體貼有加,靜靜地對她說:“我總是等你的。”這話那么感人,然而越感人越體貼,越讓人難受。這一病就是“兩年”,章云藩年紀不小,又有了人。她似乎是無望了?!拔铱偸堑饶愕??!毖元q在耳。事情擺明,章云藩的新女友來鄭家打牌看望,兩個女人著實進行了一番心理較量。新女友發(fā)胖,不如川嫦美,卻透著傲氣、嬌氣。川嫦心里氣憤,“選了這么個次等角色,對于前頭人是一種侮辱。”“認為唯有一個風(fēng)華絕代的女人方才配得上他?!睙o論如何,床上的病人終是殘兵敗將,川嫦強抑住悲傷,父母卻開始考慮她的后事。她成了全家的拖累,成了章云藩的拖累。她陷入渺小自我和膨脹自我的思緒分裂之中,想到輕生。終究是不甘哪,芬芳年華,連愛情的甜頭還沒嘗到,就要死去……她拖著病體離家出走一天,看看外面的新世界。晚上回到家照鏡子,摟住母親大哭,“娘!娘,我怎么變得這么難看?”問了又問。幾個星期后,川嫦死了。
      
      一九四四 《殷寶滟送花樓會》到《鴻鸞禧》
      
       若說張愛玲文學(xué)有個“主題”的話,這主題就是個“情”字。細細數(shù)來,張的小說除了寫情沒再些別的。各式各樣的情。
       《殷寶滟送花樓會——列女傳之一》的開頭有一個很現(xiàn)代派的寫法,作者張愛玲進入了小說本身,并與小說人物對話。殷寶滟那香唇軟齒一口口叫道“愛玲!愛玲!”,讓人疑心作者在玩真幻穿越,而其實這只是一種敘事學(xué)的游戲。在當時,這恐怕是很新穎的。這里斗膽做一個置換,將《花樓會》中的女子殷寶滟看成是魯迅妻子···。因為這個小說和魯迅小說《逝水》有些相似,而《逝水》多少照應(yīng)了魯迅的生活現(xiàn)實。描寫內(nèi)容雖大有差異,精神氣質(zhì)也迥然有別,但說的都是新知識分子對于舊婚姻的抗爭,及表現(xiàn)出的心理痛苦和變異一面?!妒潘肥悄凶拥臅鴮?,《花樓會》則是女子的視角。
       民國時代的學(xué)堂,知識是那么尊貴,知識分子是那么可敬可愛。這個境界一去不返了。羅潛之,羅教授,我們就暫且看成是魯迅吧,“帶著黑框眼鏡,方正齊楚”,在課堂上鄭重虔誠地講著莎士比亞,似乎很激動,“憂愁地”說一句“莎士比亞是偉大的”,要重復(fù)很多遍。這種知識文藝腔當時是很吸引青年的。殷寶滟是校花,演戲的,雖是旁聽,也被羅教授喊起來答問,問到戲劇,羅教授語重心長狀,批評殷寶滟不懂英文,不知音樂史?!敖淌趯τ谏勘葋喌呐耸菬崃摇⒎彭?,甚至佻跶的,對于實際的女人卻是非常酸楚,懷疑?!保▽ξ乃囍R分子尖利的刺痛),殷寶滟求教,羅教授答應(yīng)借給她參考書看?!_教授就這么“愛上”了殷寶滟。我們也是后來才知道的。仿佛那個時代,最崇高的愛情都是以知識、藝術(shù)、科學(xué)為載體和橋梁的。而且,看樣子羅教授病得不輕,愛殷寶滟愛到了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地步。殷寶滟出于求知,就找到羅教授家里。從此以后,羅教授就天天在家里教殷寶滟音樂、藝術(shù)、英文,帶她一起編譯音樂史,盡職盡責、嘔心泣血,仿佛要把一顆滾燙的藝術(shù)之心塞給殷寶滟。這一切都以教學(xué)為名義。殷寶滟又不交學(xué)費,樂得如此。羅教授的太太帶著孩子,又不是瞎子,酸言醋語,變相監(jiān)視。羅教授出了名的脾氣壞,常常在家里摔桌砸凳,當著殷寶滟也這樣火氣大??礃幼觾?nèi)心裝滿了憋屈和苦悶。但從不對殷寶滟發(fā)火,甚至羅教授家的老媽子還常常打電話請她來平息事端,他聽她的話。殷寶滟行止有素,冷眼看著。并不糊涂,漸漸被感化了,對著“張愛玲”呢喃道:“愛玲,你得承認,凡是藝術(shù)家,都有點瘋狂的?!毖韵掳鴲蹜z,以及自戀。這樣有三年之久,羅教授越發(fā)暴躁了,一副仇視妻子、仇視世界的模樣。對他的妻子,則是冷笑一聲,笑聲從腦后發(fā)出,“因為她比我還要可憐……”殷寶滟也試圖做個了斷,不再去了。結(jié)果是羅教授想盡辦法籠絡(luò),或在家大鬧,殷寶滟又得負些責任??礃幼觾扇藳]救了,開始通信。羅教授當面遞交情書,“……在思想上你是我最珍貴的女兒,我的女兒,我的王后,我墳?zāi)股系淖狭_蘭,我的安慰,我童年回憶里的母親……”坦白說,這種“愛情”很難解剖,很難說它是純精神的,還是帶有肉欲的;是正經(jīng)的,還是虛偽的。因為羅教授的確是滿腹才華,然而中世紀的神甫也會寫這樣的東西給妙齡少女。少女殷寶滟被打動了。他把她看成“希望”,當做女神?!坝诌^了三年”,兩人關(guān)系進展,常常在一起接吻、幻想。下一步是離婚吧,然而老媽子說,太太有了三個月的肚子了。羅教授還是常發(fā)脾氣,而且更瘦了,“瘦得像竹竿”,還有肺病……以后怎么辦,這是個問題。殷寶滟也是不可能和他結(jié)婚,“那樣有神經(jīng)病的人”……這是個悲劇。那個時代很普遍,很荒唐的悲劇。
       《等》是個抗戰(zhàn)背景的短篇,盡是一群太太在推拿診所里的閑言碎語、魯里魯嗦,無需詳述。其中奚太太的一句話值得玩味,“童太太你不知道現(xiàn)在的時勢壞不過,里邊蔣先生因為打仗,中國人民死得太多的緣故咾,下了一條命令,討了小了也不叫姨太太叫二夫人——叫他們討??!”這話后來又重復(fù)了一次,以顯示這女人的精神狀態(tài)。這自然是違背孫中山民國精神的,但也看得出當年蔣公抗戰(zhàn)的嚴峻殘酷境況。
       《桂花蒸 阿小悲秋》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小說,篇幅接近中篇。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也是獨特的一篇。已經(jīng)不全是濃重筆墨的“情”,雖仍離不了環(huán)環(huán)纏繞的情,但這里張愛玲更著重、細膩地描寫了一個在城里富家做女傭兼保姆的下級女子阿小的生活和情感。類似于魯迅寫的《阿長》,類似于沈從文寫的更多的那些底層的勞動婦女。毫無疑問,這種勞動女子的藝術(shù)世界雖不那么華麗,卻能在平靜中展示生活的美好和樸實,更具有普世價值。當然,小說并沒有刻意去描繪資本家之殘暴卑劣,或阿小之境遇悲慘、哭爹喊娘,那不是張愛玲,不是張愛玲的作風(fēng)。相反,富家男主人雖生活放恣、糜爛,卻自有其善良、可愛的一面,連男主人的兒子百順也是極其可愛的,阿小對其擔著監(jiān)護人的角色。
       不得不說,張愛玲在《阿小悲秋》中達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shù)水準。敘事抒懷不緩不疾,張弛有度,情趣百出;語言自然流淌,并不刻意夸張渲染,如行云流水,隨意行止,又不減動人力量。像一個自然生長的花園,各色植物、動物、陽光、空氣錯落有致,情趣盎然;像大霧中江船上打漁的網(wǎng),一網(wǎng)撒去,漁網(wǎng)張大噴薄,融化在牛奶般的霧氣中,把人物一切的喜樂哀愁、言語情態(tài)包容其中?!鎸@種自然性的作品,文學(xué)評論和批評往往更顯得匱乏無力。批評只是在描繪藝術(shù),卻無法替代藝術(shù)本身。的確,阿小的聲音情態(tài),總讓人想到沈從文筆下的翠翠、蕭蕭等形象。主人、兒子百順、阿小丈夫等,也都可以在沈從文那里找到對應(yīng)。
       ……
      
       一九五〇 《色·戒》 一九五七 《五四遺事》
       ……
       (下略)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     
      1.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
      ——出自《愛》??戳说谝痪?,
      2.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鲎浴吨卸尽??
      
      夜讀發(fā)現(xiàn)據(jù)說是張愛玲的這兩句。文藝女青年為什么這么喜歡張愛玲,也就有了答案。
      我讀不了紅樓夢,也就讀不了這一類型的書。我覺得無論如何,那是在大觀園里面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猜度揣摩的小心思,一個小地方鉆來鉆去沒有意思。還不如李逵雙斧一揮,諸葛亮羽扇一指,殺它個落花流水。
      但是人總是有些小心思需要安撫,總有些小情懷需要抒發(fā),這些安撫和抒發(fā)需要用很細很細的筆去描,用很巧很輕的顏色去寫。讓人家在細膩轉(zhuǎn)承中感受到里面的機靈勁。
      張愛玲就是有這個本事。
      一般的狗血女作家寫得很細膩,但不機靈,寫得很敏感,但是不上檔次,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電視劇,但沒有一出不是一次性消費品,沒有把玩的余地。
      張愛玲有。
      “于千萬人中遇到你”一句,從佛學(xué)中偷來的,用在愛情上很合適。跟你遇見原是有萬般機緣,就是這個意思,但用了很細很細的工筆來描,用很鋪陳的顏色來排比,覺得很芳香入口,濃淡皆宜。
      遇到了是佛學(xué),遇上后如何說,張愛玲安排的一個小情節(jié):男女主人公即便遇上了一時還不認識,唯有道上一句:你也在這里?
      仿佛是認識已久,只是隔斷了數(shù)重輪回,此次相見,也是命中注定。巧到了極點,也輕到了極點。真是女兒家心思,很細,很溫柔,被動的,但心里卻有一團火。
      “很低很低”那一句,也是一個驗證。曲折迂回,讓到了無限遠,然后慢慢的兜回來,還開出了一朵花,你說是不是很細很細,是不是很溫柔很溫柔,是不是雖然很細很溫柔,但里面有一團火焰,化身出來,成為了一朵非常鮮艷亮麗的花兒。
      我無法知道摘下來的是不是就是張愛玲寫的。我沒時間鉆進去,沒時間讀。盡管我似乎有的是時間。
      
  •     《應(yīng)景說喫蟹》
      
      通常農(nóng)歷過了六月,餐桌上開始見得著蟹了。二三兩大的蟹是沒有資格被呌作大閘蟹的,民間俗稱六月黃。
      六月黃,也不見得非要陽澄湖的蟹才算地道的。上海一帶,一般都是青浦淀山湖或則崇明島就近捕撈來的,所以,六月黃上海人也呌作毛蟹或者崇明蟹。六月黃被對開斬成半爿半爿的蘸一點兒麵粉在油鍋裏頭滋滋作響地煎著,蟹腳似乎還會有一點兒動彈,蟹殼青變成鮮艷橘色的那一刻,就像目睹窰變,再掰幾顆翠翠的菠菜,趁著火候正旺,嘁哩嚓啦地一翻炒,碧綠嫣紅,一盤熱氣騰騰的麵拖蟹就可以端上食桌大快朵頤了。一大清早,聽得見弄堂裏頭拎著菜籃頭囬家的婆姨們互相招呼著,「喫蟹了伐?」「喫蟹了,喫過了?!?br />   其實,秋風(fēng)不起,喫大閘蟹還遠遠不到時候。喫六月黃,也就喫一個時鮮而已了。翁同龢、鄭孝胥、許寶蘅、黃季剛一幹人的日記裏頭,提及喫大閘蟹,大凡都已經(jīng)是西北風(fēng)刮起來了,官宦文人言喫,講究的是當時當令。不過,那都是過去的景致了。
      今年這螃蟹的行情麼,天價!大概是翁同龢、鄭孝胥、許寶蘅之類依舊喫得著,黃季剛這樣的文人麼,就難說了。讀得蟹肆廣告,都是雌雄各半搭配四人份八隻裝一簍的:
      
      雄蟹三兩五錢,雌蟹二兩五錢 598元
      雄蟹四兩,雌蟹二兩八錢 898元
      雄蟹四兩五錢,雌蟹三兩 1198元
      雄蟹五兩,雌蟹三兩二錢 1998元
      雄蟹五兩五錢,雌蟹三兩六錢 2998元
      
      乍一讀,以兩錢計價增值,真以為是讀到了國藥鋪裏頭名貴人參鹿茸的廣告了,或則是踏進了銀樓,滿目都是黃金甲了??聪∑孀匀灰窒?,座間一個老先生讀畢一笑說道,這些貨色論斤從前也就是人民幣六毛八毛至多一塊錢的身價而已了。當然,這一個從前,估計應(yīng)該有幾十年時間的遙遠了。
      說道從前,張愛玲擅長。張愛玲的小說乃至隨筆裏頭,也寫喫,也說蟹:
      
      「在黑暗中聽見極度緩慢的『滴-答-滴-答』,翠芝道:『可是下雨了?』世鈞道:『你怎麼還沒睡著?肚裏有點不大舒服,不知道是不是螃蟹喫壞了。剛才你喫了沒有?今天袁家那螃蟹好像不大新鮮。』」-張愛玲:《十八春》
      
      人說張愛玲寫作有時候喜歡煞風(fēng)景,一點兒也不假,她比較實在,經(jīng)常有一句說一句的。對於張愛玲來說,模倣《紅樓夢》裏頭的持螯賞菊充風(fēng)雅,倒是俗套了,她膩味。俗話說:「呌花子喫死蟹,隻隻好」,《十八春》裏頭的世鈞喫蟹喫壞了肚子,硬是被張愛玲編派了一囬,大概是說道飲食,調(diào)侃調(diào)侃他男女處事的朝三暮四了。
      其實張愛玲的文字,寫喫并不太下功夫,除了那一篇《談喫與畫餅充饑》,後來孤身僑居他鄉(xiāng),細節(jié)的思念,自然會多些個。瞧,在這一篇文字裏頭,她又念想上蟹粉麵了:
      
      「離開大陸前,因為想寫的一篇小說裏有西湖,我還是小時候去過,需要再去看看,就加入了中國旅行社辦的觀光團,由旅行社代辦路條,免得自己去申請。在杭州導(dǎo)遊安排大家到樓外樓去喫螃蟹麵。
      當時這家老牌飯館子還沒像上海的餐館『面向大眾』,菜價抑低而偷工減料變了質(zhì)。他家的螃蟹麵的確是美味,但是我也還是喫掉澆頭,把湯逼幹了就放下筷子,自己也覺得在大陸的情形下還這樣暴殄天物,有點造孽。桌上有人看了我一眼,我頭皮一凜,心裏想幸而是臨時性的團體,如果走不成,不怕將來被清算的時候翻舊帳?!梗瓘垚哿幔骸墩剢伺c畫餅充饑》
      
      喫麵祇喫麵澆頭,的確是有些個不像話,小時候也曾經(jīng)這樣子德性過一囬,結(jié)果被家長飯後邀請到書房間裏頭喝茶談話?,F(xiàn)在囬想起來,還是真有些個像當日張愛玲似的「頭皮一凜」。
      喫蟹更是喫大閘蟹,是熱鬧。當然,如今熱鬧都講究分享,獨樂樂不如衆(zhòng)樂樂。不過,這裏倒是提示一句,眼下喫大閘蟹,您要悄悄地享受,比較好。自家關(guān)起門來喫大閘蟹,朋友們曉得了會說你小氣了,請客麼,瞧這天價!
      再加之,任何世道,誰都不會相信這橫行霸道的玩意兒會自個兒從湖塘裏頭爬上您家餐桌的。言辭有出典,東西有來路-「蟹有蟹路、蝦有蝦路」,那一句老話,耳朵裏頭是要聽進去些個的,免得被人好奇心,問及來龍去脈「翻舊帳」清算。時下,禮輕言重哦,況且,螃蟹已經(jīng)價追鰣魚了。
      所以,眼下說到喫蟹麼,還是幽著點兒,悄悄地喫為妥。飲食男女,言談也須謹慎。
      
     ?。璟Y.S. 2011-August-16,滬上「南石軒」
      
  •      近來小有空閑,重溫張愛玲,書還是那本書,我卻已不是當初的我,就像張愛玲總愛在描寫的月,月還是那輪月,所照的卻已不是當年的物。記得《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糾結(jié),記得《金鎖記》的悲催,記得《傾城之戀》的無奈....張愛玲是那么的擅長描寫女人,寫的美,然后摧毀...所以歸根結(jié)底,她寫的都是悲劇。以前的沉醉,在醉在情節(jié)里,迫切的想知道發(fā)展與結(jié)果,如今的沉醉,醉在字里行間,醉在文字的排列組合....有她有三毛,在某在溫暖的午后,坐在清晨的陽光下便不會寂寞.....
  •   原來這段話是出自《愛》!雖然那么短,但是很深沉...
  •   中國第一編劇才女鄒靜之
    =======================
    您怎么把鄒先生改了性別了
  •   “真正的文學(xué),是悲憫的、溫暖的、深邃的、超越的?!碧M隘!
  •   就說lz到底對文學(xué)作品有什么要求?
  •   “真正的文學(xué),是悲憫的、溫暖的、深邃的、超越的”,我是指其終極精神旨歸,而非表現(xiàn)形式,不要誤解了。
  •   我同意樓主。
    雖然張的文字非常有辨識度,鞭辟入里。但是張的思想境界其實是比較狹隘的,局限在愛情和她自己的生活見解里。所以跟那些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與思想的作品,跟反應(yīng)普世價值的作品相比,張的境界要淺薄一些。
    但是這不妨礙我喜愛張愛玲。
  •   是張愛玲寫的,那個有本事的張愛玲
  •   還是幽著點兒?——這個“幽”該是“悠”吧?
  •   深藏不露,幽也罷~~ :)
  •   先生每一字都是三思之后方才落下,自然意長味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