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的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的基本經驗"、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課題組 北京出版集團公司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課題組 編  頁數:443  

內容概要

  中國共產黨歷經近90個春秋,其間跌宕峰回,波瀾壯闊,但貫穿全過程的主題,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h的歷程,無論勝利與挫折,成功與失利,歸根結底,在于是否堅持和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理念。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發(fā)展過程,就是在實踐中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的過程;也是將實踐經驗在理論上升華,形成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觀點,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創(chuàng)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向前發(fā)展的過程?! ≈袊伯a黨的基本歷程,采用“數字化”方式表示,可以簡單地概括為: “三、二、二、二、三、二”,即分為三個歷史時期;領導了兩次偉大的革命;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探索出兩條中國特色的道路;創(chuàng)立了作為指導思想的三大理論成果;形成了兩大理論體系。

書籍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及其理論本質的內在要求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和當代化"在西歐和俄國的演進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和當代化"在中國  第一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導言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二章 列寧東方民族革命理論的運用和探索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與期成果 第三章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第四章人民軍隊建設和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第五章 建立最廣泛的民族民主統一戰(zhàn)線 第六章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化的中國共產黨 第七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成熟 第八章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和中國革命的勝利  第二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延伸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準備(1949-1978) 導言新中國29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發(fā)展 第一章新民主主義建國綱領的實施和新民主主義建設思想的豐富 第二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思考及其實施 第三章“第二次結合”任務的提出與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第四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的初度迷誤與初步反思 第五章大調整與端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的方向 第六章探索執(zhí)政黨建設的不懈努力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嚴重迷誤 第八章在徘徊中前進與“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醞釀  第三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1978-2008) 導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改革開放30年 第一章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辟和歷史轉折的實現 第二章撥亂反正的完成與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第四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與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第五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 第六章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八章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 第十章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四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第一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第二章真正地了解中國現實實際,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fā) 第三章繼承優(yōu)秀歷史文化,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國特色 第四章堅持世界眼光,與時俱進,不斷吸收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 第五章總結實踐經驗,讓理論掌握群眾來改造中國 結束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ㄒ唬╆P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爭論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也應當視為探索的過程。其間有兩次大的爭論,對于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形成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有重大影響?! ∫皇顷P于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的爭論。1924年前后至1927年年底發(fā)生的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的激烈爭論,是十月革命前后發(fā)生的社會主義能否在一國勝利的激烈爭論的繼續(xù)。當時,蘇聯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非常困難。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轉入低潮,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暫時穩(wěn)定局面。蘇聯實施新經濟政策,雖使國民經濟有所好轉,但由于處在帝國主義包圍之中,在總體上仍是步履維艱。這樣,蘇聯一國能否依靠自身力量建成社會主義的問題,十分嚴峻地擺在黨和人民面前。斯大林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多次發(fā)表論著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十月革命和俄國共產黨人的策略》一文中,將落后國家一國建成社會主義問題同一國取得最終勝利(根除舊制度的復辟)問題區(qū)別開來,認為前一個問題蘇聯依靠自身力量能夠解決,后一個問題要靠幾個國家的革命勝利來解決。他隨后在《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如果我們不打算建成社會主義。那我們在1917年10月奪取政權究竟是為了什么呢?”他強調“我們能夠而且應當建成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我們擁有為建成這個社會所必需而且足夠的一切”①。1926年年底,斯大林在“一論”和“再論”黨內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報告中還指出:社會主義在一國勝利,雖然需要各國無產階級的援助,但這種援助不一定需要無產階級在該國取得勝利后進行”國家援助”。蘇聯國民經濟雖然依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也依賴蘇聯經濟。蘇聯也不能因有相互依賴,就放棄建成社會主義的努力。從總體上看,斯大林關于蘇聯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是正確的,它符合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要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