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之絕唱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企業(yè)管理出版社  作者:無眠  頁數(shù):217  字數(shù):180000  

前言

在中國漫長的文明史上,偉大人物實在太多,但像屈原這樣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被人民所永遠懷念,古今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屈原投江自殺的日子,人民定為端午節(jié),并在這一天隆重紀念屈原,兩千多年來習俗不變,這表明了屈原在人民心目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因此,把屈原列入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幾個最偉大的文化人物之列,亦是當之無愧的。    屈原,名平,楚之王姓貴族。屈原之所以能成就與日月齊輝的偉大業(yè)績,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屈原具有歷史眼光,他抓準了時代機遇。春秋戰(zhàn)國時代迫切需要文學巨人產(chǎn)生,需要開創(chuàng)文學藝術(shù)在社會上與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力,這必須要有足夠重量級的文化巨人來承擔。也就是說,在屈原那個時代,出現(xiàn)像屈原這樣的文學巨人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而屈原正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在《詩經(jīng)>被“淹沒”幾百年后,重振詩風,使詩魂重新飄蕩在華夏大地上,并延續(xù)兩千余年而不朽。如果說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那么,屈原則是“文起百代之首”,為百代文章之宗祖也。即便是李白、杜甫這些歷史上一流的偉大詩人,其歷史地位也遠遠不能與屈原相比的。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文學的繁榮成為必然。因為在當時,口頭詩歌已經(jīng)成為人民所喜愛的藝術(shù)主流,漸次取代了神話傳說、壁畫等藝術(shù)形成的地位。口頭詩歌在民間廣泛流傳。這些詩歌雖然不高雅,但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與精神的慰藉。如在祭祀、集會等場合就是以詩歌的說唱來表達情感和目的。不但口頭詩歌興盛起來,而且由于封建制度漸次開始在各諸侯國中建立起來,也要求新的文化繁榮,以j中擊舊的奴隸制度下的死寂,新的文化迎合了進步歷史與政治的需要。另外,由于封建制取代奴隸制,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某種改善,較之野蠻的奴隸社會和原始社會,封建制度這一新型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建立極大地解放了人的情感,人們更加重視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而不再含蓄地將這種情感以壁畫、神話等方式作抽象表達。同時,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苦難重重,迫切需要能抒發(fā)內(nèi)心的苦難,已經(jīng)非壁畫、神話等所能承載,能夠生動、真實、自由地表達人民內(nèi)心感受的詩歌,其繁榮就成為必然。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詩歌走向繁榮。所以無論從歷史需要、人民需要還是文學自身發(fā)展的趨勢來看,屈原進行詩歌運動,都是符合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潮流的。也正因為符合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潮流,屈原才能獲得空前的成功。    屈原文學成就斐然。他在詩歌上開創(chuàng)了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傳統(tǒng)。如果說《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那么《楚辭》則開浪漫主義的先河。屈原繼承楚文化的優(yōu)點,在藝術(shù)上積極創(chuàng)新,他開創(chuàng)的楚辭體和風騷并稱的詩歌傳統(tǒng),突破了《詩經(jīng)》四言式的形式,運用長詩的表達優(yōu)勢,廣泛運用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又運用神話、幻想與現(xiàn)實交織等表現(xiàn)手段,使詩歌顯得雄渾、博大而神奇,擴展了詩歌的題材,表達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而且詩歌有完美動人的藝術(shù)形象和美的藝術(shù)氛圍,構(gòu)成強大的藝術(shù)吸引力,把一個神奇而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帶入了人們的生活,開創(chuàng)了一條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對后世的文學、戲曲、繪畫等藝術(shù)門類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屈原不但在文學上獲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政治追求、人生理想及人格魅力上都堪為萬世楷模。    在政治追求上,詩人屈原的一生中,自由與仁政是他的終生追求,是他永遠不變的目標,屈原在這種追求中寄托了一生的所有夢想,也是他一生悲劇的根源。    “文以載道”。屈原在詩歌中還積極揭露楚國君臣政治的昏庸,并表達其自由與“美政”的政治理想。屈原在被放逐的途中因憂憤幽思而作《離騷》《天問》《九歌》等詩,這幾首或氣勢宏偉、波瀾起伏,或情真意切、纏綿悱惻的抒情詩中,屈原對楚懷王的昏聵多變、善惡忠奸不分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對舊貴族們的嫉賢妒能、結(jié)黨營私等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對歷史的興衰更替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對個人的不幸遭遇進行了詳細述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仁政的追求。因為有在政治上不得實現(xiàn)其目的的深刻體驗,所以才有在幻想中對自由與仁政更加執(zhí)著的追求。正所謂苦難越深,追求也就越強?!半m九死其猶未悔”,就是屈原對自由與仁政的追求執(zhí)著精神的表白。    屈原對自由與仁政的追求,主要表現(xiàn)在積極推行變法上。但屈原的變法主張不同于商鞅變法。商鞅推行戰(zhàn)爭從來就不講仁義,沒有什么正義之戰(zhàn)與非正義之戰(zhàn)的觀念。在弱肉強食的年代里,他認為天下就是霸道的天下。屈原與商鞅雖然同是改革家,但屈原像后世那些儒家學者一樣,竭力倡導戰(zhàn)爭的正義性,反對不義之戰(zhàn)。竭力倡導仁德,他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屈原的變法強調(diào)的是正義與道德,道德壓倒強權(quán),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天下必將統(tǒng)一于仁義至上的王道。于是在變法中,限制舊貴族集團的利益,與民休養(yǎng)生息,就是屈原推行的“美政”。    屈原的理想中還特別強調(diào)了發(fā)現(xiàn)與培育賢才的重要性。屈原在《離騷》中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边@里是借種植香草來比喻精心培育賢才。屈原曾經(jīng)執(zhí)掌楚國公卿貴族子弟的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他深感人才是立國之本,強國之策,又看到了戰(zhàn)國時代思想家輩出,辯士如云,政治家從諫如流,群英璀璨,賢臣明君風云際會,導演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英雄劇。而這其中關(guān)鍵是人才在歷史舞臺上發(fā)揮著作用?!昂峡v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屈原從統(tǒng)一中國的高度出發(fā),勸楚懷王培育人才,發(fā)現(xiàn)人才,積聚人才。屈原的思慮可謂高屋建瓴,意義深遠。但屈原的這些“美政”主張都沒有被楚懷王采納。    盡管屈原在政治上屢受挫折,屈原的人生觀仍是積極入世的。他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以國家危亡為己任,與危害國家的言行進行不懈的斗爭。他在精神上的要求遠勝過物質(zhì)要求,他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以道德與歷史功績建立不朽的名聲。正因如此,屈原終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與獨立的人格尊嚴,像橘樹那樣“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很少能有人像屈原那樣保持內(nèi)心的高潔直到最后仍然不放棄的。一個人在順境中保持高潔品質(zhì)并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在艱難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潔,這需要有深厚的道德素養(yǎng)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屈原不但在順境中保持了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在遭受流放的逆境中更加如此,最后以死捍衛(wèi)了這種品質(zhì)。這樣的持節(jié)守身,是只有圣賢一類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屈原一生所經(jīng)歷的苦難可謂無窮盡矣。從政治的巔峰狀態(tài)跌落下來,最終至流放的地步,從精神到肉體,都遭受了殘酷的折磨和打擊。這種一落千丈的巨大反差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但經(jīng)歷了一次次宦海沉浮的屈原,并沒有逃避苦難,而是以一種浪漫的激情積極地面對,把坎坷化為悲憤的吟唱,化不幸為詩歌的瓊漿。這種面對坎坷的激情為后世的許多人所效仿。    至于屈原的死,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屈原在危難關(guān)頭以身殉國,為國家與民族樹立了一個樣板。一代又一代的人從屈原自殺殉國中感悟到了他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吸取到了寶貴的精神勇氣,從而更加堅定地塑造了他們的靈魂,塑造了中國人民傳統(tǒng)的愛國心理。岳飛、文天祥、譚嗣同等一代英杰都深受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的熏陶。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千古名句,兩千多年來激勵著無數(shù)中國知識分子在求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百折不撓,向著真理的目標邁進。屈原及其詩歌對歷史上中國知識分子人格與精神的塑造,是獨一無二的。屈原作為一座民族精神的豐碑,不但在文學上“衣被詞人,非一代也”,而且在思想上更是如此。魯迅先生在《摩羅詩力說>中說到,“于中國詩人中獨取屈原”,認為他是過去時代少有的具有抗爭精神的詩人。這一評價是最為公允的。    有緣如此,著寫《詩家之絕唱·屈原傳》一書,主要是希望對屈原這樣一位偉大詩人的一生進行科學的分析、歸納與總結(jié),探索這位偉大詩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獨特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使讀者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位詩人,了解他的成就、個性與生平,了解屬于他的那一個時代。寫這部書,力求歷史資料的真實,實事求是地對屈原一生在立志修身、愛國憂民、自我奮斗、詩歌的開拓創(chuàng)新等諸多方面作為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重新進行整理、歸納、評價,以給讀者一些啟迪。在著書的過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學嚴謹,又通俗曉暢,雅俗共賞。這一標準或許有些高,但欣慰的是為此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無  眠    2012年4月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詩家之絕唱屈原》由無眠編著,屈原在流放期間,留下了許多不朽名篇:《天問》《招魂》《離騷》《九歌》《九章》等,其作品文詞華麗,
想象豐富, 比喻新奇,內(nèi)涵深刻,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同時作為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不諳權(quán)術(shù),對強權(quán)不退縮,不妥協(xié),以國家興衰為己任,執(zhí)著地追求“美政”的理想。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理想殉難的高尚人格受到后人的尊崇和景仰,為構(gòu)建中華民族精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詩家之絕唱屈原》全景式再現(xiàn)了屈原這位世界文化名人可歌可泣的一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無悔的青春
第二章 初露鋒芒
第三章 變法與改革
第四章 流放漢北
第五章 放逐沅湘
第六章 屈原的精神
第七章 屈原作品的歷史價值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屈原來到楚太子熊槐的蘭臺學宮,一些貴族子弟都已經(jīng)早早地到達了,大約有好幾百人,都很年輕,意氣風發(fā),穿著光鮮華麗的衣服。他們都聚集在學宮中的專門旅舍里,準備接受太子的挑選。 屈原也被安排在一間旅舍里。在這些貴族子弟中,屈原很快發(fā)覺,自己是最貧寒的。其他貴族子弟,都有大批的隨從人員跟著到京城里來,而惟獨自己,孤身一人,身上的盤纏也已經(jīng)所剩不多,要是太子最后一個召見他,‘他就不知該如何在這些日子里生活下去了。但盡管處境艱難,屈原還是充滿了自信。 屈原在等待接受太子挑選的日子里,把他這些年來的所學又重新溫習了一遍,將他關(guān)于天下大勢的政治見解也廓清了一遍。然后估計太子快要接見自己的時候,就換了件干凈的衣裳。 果然太子沒有多久就召見了屈原。這是因為屈原的父親伯庸將軍在戰(zhàn)場上為國戰(zhàn)死,太子看了屈原的簡歷,想到伯庸將軍,為之感到傷感,于是決定盡快召見屈原。屈原于是見到了英姿勃發(fā)的太子熊槐。 在蘭臺宮的一個殿里,太子會見了屈原。他不卑不亢,彬彬有禮,而且風度瀟灑,這很使太子著迷。太子說: “您是楚國的三姓貴族,您父親有大功于楚國,您也有責任為國出力,為楚王出力,這回您來郢都,為楚王帶來了些什么呢?為您的先父的英靈帶來了些什么呢?” 屈原說:“殿下,我為楚王為殿下帶來的是平天下之策!” 太子熊槐聽了,不覺一驚,說:“哦,平天下之策,我好像還是第一次聽人這么說,快快說來我聽聽!” 屈原說:“楚,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郁陽,地方五千余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王之賢,天下莫能當也。 “當今天下,楚與秦最強大,楚國現(xiàn)在雖戰(zhàn)勝了齊國,然而齊國勢力也不可低估。如果秦國與楚國交戰(zhàn),單憑借各自的勢力,是很難戰(zhàn)勝并吞并對方的。所以秦國最害怕的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兩國勢不兩立。如果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擊秦國,則可以制服秦國的稱霸野心,使楚國強大而一統(tǒng)天下。 “當今天下,秦國最強大,之所以如此,關(guān)鍵在于商鞅變法獲得的成果。如鄭國的子產(chǎn),魏國的李悝,韓國的申不害,楚國的吳起,以及燕國、趙國等都制定過革新法令,推行過改革的措施。但這些變法,都沒有延續(xù)下去??梢钥闯觯囊粋€國家變法,則強大起來。如李悝于周威烈王四年(公元前422年)在魏國進行變法,頒布‘平糴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使魏國首先在諸侯七國中強大起來,曾經(jīng)越過趙國,滅掉了中山國,還與韓、趙聯(lián)合,打敗了齊、楚的軍隊,并占領(lǐng)了秦國的河西之地。李悝之后是楚國的吳起變法。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被任命為令尹(相當于相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也曾使楚國空前強盛起來,不僅南收楊越,北并陳、蔡,而且在救趙攻魏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巨大勝利,引起了各諸侯國的震驚。可見變法成功則國家強大?,F(xiàn)在的秦國,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變法成功的例子。

編輯推薦

《詩家之絕唱:屈原》是對屈原這樣一位偉大詩人的一生進行科學的分析、歸納與總結(jié),探索這位偉大的詩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它獨特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全書力求歷史資料的真實,實事求是地對屈原一生在李治修身、愛國憂民、自我奮斗、詩歌的開拓創(chuàng)新等諸多方面作為一份針對的文化遺產(chǎn)重新進行整理、歸納、評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詩家之絕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nèi)部學習用,把屈原的各方面涉及的都歸在了一起。。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