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胡玉冰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2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西部地區(qū)古文獻普查及其文化價值研究——以寧夏地方和民族古文獻為中心”(項目批準號:6XTQ7;學科分類: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的階段性成果另選擇部分雖非嚴格意義上的方志,但確有學術(shù)研究價值的地方資料進行研究,以期較為全
作者簡介
胡玉冰,寧夏吳忠市人,1968年生,寧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地方與民族古文獻整理研究工作。2005年,獲得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學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新世紀313人才工程”人選,享受自治區(q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出版學術(shù)專著4部,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40余篇。專著《傳統(tǒng)典籍中漢文西夏文獻研究》入選第二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第11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書籍目錄
序引言第一章 寧夏舊志著錄、綜合研究、刊布、海外存藏情況普查與研究 第一節(jié) 寧夏舊志著錄、綜合研究、刊布情況普查 第二節(jié) 日本藏寧夏舊志普查與研究第二章 明代寧夏總志 第一節(jié) (正統(tǒng))《寧夏志》 第二節(jié) (弘治)《寧夏新志》與(正德)《寧夏新志》 第三節(jié) (嘉靖)《寧夏新志》 第四節(jié) 亡佚的隆慶、萬歷年間編修寧夏志書 第五節(jié) (萬歷)《朔方新志》第三章 清代寧夏總志 第一節(jié) (乾?。躲y川小志》 第二節(jié) (乾?。秾幭母尽返谒恼? 民國時期寧夏地方志資料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全國及寧夏修志概況 第二節(jié) (民國)《朔方道志》 第三節(jié) 《十年來寧夏省政述要》及1941年編修《寧夏省通志》計劃 第四節(jié) 東亞同文會編《支那省別全志》及《新修支那省別全志》中的寧夏史料第五章 銀川市轄靈武市舊志 第一節(jié) (嘉慶)《靈州志跡》 第二節(jié) (光緒)《靈州志》第六章 石嘴山市轄平羅縣舊志 第一節(jié) (嘉慶)《平羅縣志》 第二節(jié) (道光)《平羅記略》 第三節(jié) (道光)《續(xù)增平羅記略》第七章 吳忠市舊志 第一節(jié) 青銅峽市(康熙)《新修朔方廣武志》 第二節(jié) 同心縣(光緒)《平遠縣志》、(民國)《豫旺縣志》 第三節(jié) 鹽池縣(光緒)《花馬池志跡》、(民國)《鹽池縣志》 第四節(jié) 利通區(qū)(光緒)《寧靈廳志草》第八章 中衛(wèi)市舊志 第一節(jié) (乾?。吨行l(wèi)縣志》、(道光)《續(xù)修中衛(wèi)縣志》 第二節(jié) 海原縣舊志第九章 固原市舊志 第一節(jié) 府、州、縣級固原地區(qū)舊志 第二節(jié) 西吉縣舊志 第三節(jié) 隆德縣舊志 第四節(jié) 涇源縣(民國)《化平縣志》余論 民族與地方文獻整理及其文化價值研究愿景附錄 一 寧夏地方文獻(舊志)基本情況一覽表 二 傳世的寧夏地方文獻(舊志)基本情況一覽表 三 寧夏舊志整理出版情況一覽表 四 寧夏舊志及其編纂者研究論文索引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編輯推薦
《寧夏地方志研究》是胡玉冰博士主持的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結(jié)項成果,以著作的方式呈現(xiàn)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內(nèi)容全面,且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是第一部系統(tǒng)、全面研究寧夏方志的學術(shù)著作。作者通過多年的普查工作,基本梳理出寧夏方志的全貌,對傳世的全部三十多種寧夏方志逐一進行研究,并對亡佚的寧夏方志也盡可能爬梳資料進行分析。這本著作將寧夏方志作為一類特殊的歷史文獻進行整體性研究,從體例構(gòu)建上看,先總志,后分志??傊景磿r代順序,由明朝至民國;分志按寧夏最新行政區(qū)劃,以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wèi)市、固原市的順序分別研究。層次清楚,邏輯性很強。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