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宋鏡明,吳向偉 等著  頁數(shù):318  字數(shù):350000  

內容概要

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在中共早期(1919—1927),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瞿秋白、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鄧中夏、惲代英等,不僅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同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展開論爭,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而且努力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國情,初步提出了關于中國革命的基本思想,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階段?!饵h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視角,堅持史、著、論相結合,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黨的早期重要歷史人物在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中國化、運用的中國化和創(chuàng)新的中國化等方面的歷史貢獻。
《黨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由宋鏡明等編著。

作者簡介

宋鏡明同志,1938年出生于湖南雙峰縣,196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擔任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宋教授兼任全國第一、二、三屆中國現(xiàn)代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共產黨史學會第四、五屆理事會理事暨中共黨史學科建沒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等職。
宋教授自1986年以來,公開出版《李達傳記》、《毛澤東建黨科學體系發(fā)展史》等著作十余部,其中獨著3部、編著1部,作為第—作者合著和主編的著作8部。并主編教材2部,參著4部,合譯1部,完成國家和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7項(含國家社科重點課題1項)。他發(fā)表《李達同志在建黨時期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劉少奇與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次理論飛躍》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進黨的執(zhí)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價值坐標》(合撰)等120余篇論文;榮獲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二、三等獎6項。
宋教授為武大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博士點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向偉,1967年生,湖北大悟人,法學博士?,F(xiàn)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在《高校理論戰(zhàn)線》、《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和教輔資料3部。

書籍目錄

導言
 一 滿腔熱情地傳播馬克思主義
 二 在論爭中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
 三 努力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國情
李大釗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研究、宣傳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
 二 關于建黨思想與建黨活動
 三 關于中國革命的對象、形式和領導權
 四 對農民問題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認識
 五 對社會主義的闡釋與展望
陳獨秀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
 二 積極研究、傳播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
 三 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李達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從愛國主義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
 二 中國馬克思主義突出的“播火者”
 三 致力于黨的創(chuàng)建,奠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組織基礎
 四 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邁出可貴步伐
李漢俊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確立
 二 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特點
 三 關于黨的建設、工人運動和知識分子問題
 四 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
瞿秋白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全面系統(tǒng)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 關于中國革命的性質、前途和領導權問題
 三 對農民問題和武裝斗爭問題的闡述
 四 關于黨的建設理論
蔡和森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從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及時代烙印
 二 對唯物史觀的傳播與闡發(fā)
 三 對私有制經濟形態(tài)的批判及對現(xiàn)時中國經濟的分析
 四 關于黨的建設思想與黨的歷史問題
 五 關于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分析
周恩來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二 投入黨的創(chuàng)建活動,闡發(fā)黨的建設學說
 三 對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和領導力量的分析
 四 關于武裝斗爭和革命軍隊建設的學說
 五 關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學說
鄧中夏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的論述
 二 關于農民問題和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
 三 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的問題
 四 系統(tǒng)地闡述關于工會問題的理論
惲代英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
 二 對中國國情與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的闡述
 三 關于農民問題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
 四 關于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李達個人在這個刊物發(fā)表的長篇文章有《社會革命底商榷》、《無政府主義之解剖》等2篇;介紹國際共運建黨經驗的短訊、消息30篇;參與撰寫或親自執(zhí)筆的帶社論性的《短言》6篇。以上累計長短文38篇,約占該刊全部文章的34%。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列寧起草的《加入共產國際條件》等重要文獻,也在這個刊物全文刊登。以上表明,《共產黨》月刊為建黨所作的貢獻最顯著最突出。 《共產黨》月刊完全是適應建黨需要而創(chuàng)辦的。為什么要建黨?建立什么樣的黨?黨在中國應該干什么?對這樣一些必須首先明確解決的問題,它都作出了力所能及的系統(tǒng)宣傳,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博得了共產主義者的一致好評。李大釗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也在一則《通告》中向會員和進步學生推進這個刊物。北京黨的早期組織的成員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在1921年1月在長辛店創(chuàng)辦的勞動補習學校里,把《共產黨》月刊和《共產黨宣言》等書刊一起介紹給工人學習,并向工人通俗講解“工人為什么要有政黨”。毛澤東曾高度贊揚《共產黨》月刊“頗不愧‘旗幟鮮明’四個字”,并把其中刊載的《俄國共產黨的歷史》、《列寧的歷史》等文章推薦給長沙《大公報》發(fā)表?!豆伯a黨》月刊,以各種方式發(fā)行各地,成為早期共產主義者學習列寧建黨學說和黨的基本知識的必讀教材,并在共產主義者和進步知識分子中廣為流傳,其發(fā)行量最高達5000份,可見影響之廣。 當時,主辦這樣一個傳播共產主義、直接為建黨做準備的黨刊,不僅需要大無畏的精神,而且要克服許多困難。沒有辦公室,李達便把刊物的編輯部設在自己的寓所;沒有經費,他便和沈雁冰商量,大家拼命寫稿子賣給商務印書館,以所得的稿酬充作黨的經費;沒有人力,在最緊張的時候,從寫稿到發(fā)行,全部工作幾乎由李達一人承擔。 《共產黨》月刊從1920年11月創(chuàng)刊到1921年7月以后???,雖然只出了6期,但對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起了指導和推動作用。

編輯推薦

《黨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黨的早期重要歷史人物在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中國化、運用的中國化和創(chuàng)新的中國化等方面的歷史貢獻。內容包括李大釗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陳獨秀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李達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黨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資料翔實,對了解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   不錯,有不少資料。
  •   有很多素材用得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