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危機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劉得手  頁數:201  字數:195000  

內容概要

這本《柏林危機<1958-1963>與美歐同盟》是在作者劉得手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成的,它凝結著師長的心血與教誨,同事和朋友的關心與友情,家人的呵護、支持與無限的愛。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劉得手,2000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獲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工作。2007年受福特基金會資助,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作訪問學者?,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外交、美歐關系、中美歐三邊關系。

書籍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西方盟國對柏林危機的最初反應
一 柏林危機爆發(fā)的背景
二 蘇聯(lián)發(fā)動柏林外交攻勢
三 西方盟國間關于“代理人理論”的爭論
四 從“必要時使用有限武力”到“雙管齊下戰(zhàn)略”
第二章 從日內瓦外長會議到巴黎高峰會議流產
一 美國等西方盟國對英國政策的猜疑
二 美國率盟國參加對蘇日內瓦談判
三 高峰會議之前西方盟國間的分歧
四 巴黎高峰會議流產及其余波
第三章 肯尼迪政府重擬柏林政策
一 赫魯曉夫再次發(fā)動柏林外交攻勢
二 美國的西方盟國規(guī)避軍事義務
三 美國有限承諾的柏林政策
四 臘斯克以美國的方案推動盟國
第四章 柏林墻危機與西方盟國間的分歧
一 美國對柏林墻的克制反應
二 戴高樂的不合作政策
三 湯普森-葛羅米柯探索性會談
四 西德與美國的分歧公開化
第五章 古巴導彈危機與柏林危機
一 美國單方面追求柏林協(xié)議
二 關注柏林:美國對古巴導彈危機的選擇性反應
三 柏林危機不了了之的結局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帶著與麥克米倫會談幾乎沒有取得成果的失意,肯尼迪于4月13日與阿登納在華盛頓舉行會晤。不料,結果同樣令肯尼迪失望??夏岬鲜紫日髟儼⒌羌{對如何鞏固盟國在柏林的地位及展示美國堅守柏林的決心問題的意見;其次,他想聽聽阿登納如何設想西德在柏林應急狀況下的作用,尤其是德國軍隊準備如何投入的情況。對于肯尼迪的問題,阿登納冷靜地回答道,他“曾跟杜勒斯國務卿討論過這個問題。杜勒斯曾表示,‘在美國部隊來往柏林的交通被切斷后,美國將準備動用部隊,必要時使用坦克。如果理由正當,還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菚r沒有談到越過鐵幕使用德國部隊的問題。因為根據杜勒斯先生的看法,美國認為整個局面都是四國柏林協(xié)議的直接產物”。阿登納由此認為,“應首先研究清楚關于柏林局勢的國際法問題,然后再談德國應承擔什么義務的問題”。當肯尼迪直截了當地問,“根據國際法,德國在西柏林享有什么權利”時,阿登納和德國代表團的其他成員都急切地表示,“根據國際法,德國在柏林沒有權利”。格雷韋大使補充說,“德國憲法稱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但這僅是法理上的情況,事實上它已被1949年的占領法所中止”。 在美國方面期望西德在柏林處于緊急狀態(tài)時擔負起一份軍事責任的時候,阿登納及其他西德官員都以國際法為依據表明,他們對西柏林不享有權利。實際上,這也是表明他們對其不負有保衛(wèi)的義務。這一表態(tài)與他們一貫強調的西德與西柏林之間的紐帶關系實在很不相稱。西德方面的態(tài)度讓美國國務卿臘斯克頗感焦慮,他指出:“作為德國人民和德國的代表,尤其從未來德國的統(tǒng)一方面來講,西德對柏林享有權利。”在這種情況下,阿登納總算表示,“如果美國士兵由于為了使他們享有權利的柏林交通不受封阻而遭到攻擊,根據北約規(guī)定的成員方義務,西德將出兵”。阿登納對西德采取軍事行動問題表現(xiàn)得十分猶豫,而當肯尼迪問及如果蘇聯(lián)與東德簽訂了單獨和約,而東德不干擾柏林交通,這種情況下美國該怎么辦時,阿登納立刻恢復其強硬姿態(tài),他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三個西方盟國和德國早已堅決拒絕了‘代理人’概念?!卑⒌羌{的態(tài)度突然由剛才的躲躲閃閃而變?yōu)閺娪玻謴偷轿C爆發(fā)之初西德的立場上來。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締結單獨對東德和約意味著承認兩個德國分裂的事實,而這是西德斷然不能接受的。

編輯推薦

《柏林危機(1958-1963)與美歐同盟》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柏林危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